世界各國關于烈性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別很大,各進口國按照本國法規將中國白酒歸類于不同品類酒精飲料,執行不同的進口檢驗和關稅標準,這導致中國白酒的出口成本較高,削弱了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中國白酒走出去最重要的還是文化的推廣普及,讓人們對白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白酒也可與食物搭配,或者調配成雞尾酒,讓大家更易接受;推廣普及白酒文化,讓消費者了解白酒是什么,比如茅臺蘊藏了什么樣的文化,而不僅僅是概念的推廣。
1、中國白酒如何出口非洲?
當前,中非關系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建議建設等合作平臺,既是中非關系的重要支撐,又是中非合作與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過程中,需要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產品,擁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作為支撐,白酒作為中國文化中最獨特、最鮮明的符號之一,中國的酒文化滲透于整個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完全可以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友好往來、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白酒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飲料產業的32.1%、利潤總額的51%,作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中國白酒的價值創造已超過威士忌,成為世界烈酒中價值創造最高的類別。中國白酒產量占全球烈性酒產量的比例接近40%,但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卻不到8%,且主要消費群體仍集中在海外的華人華僑,遠未進入世界主流消費圈和文化圈,
中國白酒“走出去”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技術標準問題。白酒是中國獨有的烈性酒品種,技術體系一直局限在中國國內,缺乏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體系,這始終制約著中國白酒產業的國際化發展,二是政策法律問題。世界各國關于烈性酒管理的政策法律差別很大,各進口國按照本國法規將中國白酒歸類于不同品類酒精飲料,執行不同的進口檢驗和關稅標準,這導致中國白酒的出口成本較高,削弱了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是文化融合問題。酒類是文化屬性很強的商品,文化差異使得國外的主流消費群體對中國白酒不易認知和接受,肯德基國外的產品及口味與國內的相比大有不同,國內常吃的肯德基是針對中國人口味對產品進行相應改良,例如墨西哥雞肉卷變成具有明顯中國特色的老北京雞肉卷。中國白酒在品牌度和產品知名度還未打開局面的情況下,“水土不服”的癥狀愈加明顯,可以借鑒肯德基“本土化”的策略,了解并學習非洲的酒文化,研究非洲人民的飲食習慣和文化特色,根據當地的文化來具體分析,考慮如何能在不改變口感、包裝的情況下,融入當地的文化元素,入鄉隨俗,走出一條“非洲特色化白酒”之路,
中國白酒走出去最重要的還是文化的推廣普及,讓人們對白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白酒也可與食物搭配,或者調配成雞尾酒,讓大家更易接受;推廣普及白酒文化,讓消費者了解白酒是什么,比如茅臺蘊藏了什么樣的文化,而不僅僅是概念的推廣。中國白酒和白酒文化在國際化表達和傳播上亟待由中國思維、中國語言向國際思維、國際語言轉變,要用世界聽得懂的方式來講好中國白酒的文化故事,
2、請問白酒如何推向市場?
做品牌都想做大,做產品都想做好,之前有幸聽取行業大咖們講過這個問題,結合我自己的了解,在此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淺談一二。四個傳統渠道要做好1、酒店渠道酒店作為酒水直接消費的窗口,是實現產品與消費者溝通最有效的場所,酒店渠道是一種封閉性渠道,消費者對產品的敏感度較低,同時也是唯一集銷售與消費于一體的終端場所,“好產品多是酒店喝出來的”,酒店渠道向來有白酒行業的“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然而隨著“自帶酒水”興起,在大部分區域自帶酒水,尤其是白酒及葡萄酒,自帶率多達90%以上,酒店推銷酒水的難度空前增大。酒店渠道的操作難度、風險日益增大,并且在酒店,白酒加價率高,所以不建議實力小的經銷商嘗試通過酒店渠道推向市場,2、煙酒店渠道煙酒店渠道現在已經成為白酒招商企業獲取銷量的主要戰場,大部分市場的煙酒店渠道占到了市場容量的60%以上,尤其是在商超較少的地級市以下特別明顯,如今已經成酒水推向市場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