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工業術語GBT15109-2008》3.4.56勾兌調昧。勾兌是白酒從釀造到銷售要經過的一道工序,大部分白酒都要勾兌,對于醬香型白酒,勾兌肯定有,幾次取的酒,好酒,差酒進行勾兌,出來味道更好,如果是單純的添加香精勾兌出來的醬香型白酒,不喝也罷。
1、為什么有人說市場上的白酒是勾兌酒呢?
這句話就不成立,說的太絕對。勾兌,是白酒最終的核心技術!市面上的流通的白酒都需要勾兌,而勾兌,在現在的語境下是說的是品質差的液態法白酒,這樣的白酒拉低了受眾對于白酒的直觀審美!但不是說液態法白酒就不好!固態法白酒,如果工藝不成熟,勾兌技術差,最終也一樣五味雜陳。現在市面上的白酒制法主要有三種:固態法、液態法、固液態法,
尤其是液態法白酒,往往被人詬病,價位也最便宜。液態法白酒的制作,是白酒發展的過程的中的現代工藝,也就是新工藝白酒,簡單的來說就是用食品酒精進行人工調和、添香和勾兌。這就是很多人認為的市面上的勾兌酒制法,與其說勾兌,不如說是調配更貼切。這樣的白酒最大的特征是糧食精華不明顯,酒精和香精味較重,喝了容易上頭,離開原糧釀造的本意,
但是液態法白酒有幾個好處:便宜、生產量大、穩定、快、能滿足市場不同層級人們需求。這幾點和原糧釀造法是對立的,原糧釀造時間漫長、出酒率低、生產和最終勾兌把控度不能自如,都存在未知因素,最大的原因是原糧釀造出來的白酒不能滿足市場普遍需求。因此,固態法白酒在單位生產時間上注定不能普天同慶,液態法就是在這種生產能力之下應運而生的,
不管是食用酒精勾兌調和,還是原漿年份等等,好不好喝,喝到嘴里最終都讓人大腦顱內高潮。簡單說無論是什么方法,達到的效果都一樣,所以液態法白酒生產的便捷,能滿足龐大的人口基數需求,同時在價格上也能人們的消費水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市場上的白酒都是勾兌酒的原因,那么你現在你來看看,固態法釀造的白酒無論什么香型,都價格不菲,動輒就千兒八百元。
2、白酒是不是都要經過勾兌?
白酒是不是都要勾兌?謝邀!勾兌是白酒從釀造到銷售要經過的一道工序,大部分白酒都要勾兌,就說純糧釀造法釀制的酒吧,大部分都要經過多次取酒,不同批次取的酒的酒精度數,口感,風味都是有區別的,分別窖藏,沒有經過勾兌的酒叫原漿酒,也叫基酒,一般都是度數較高,要經過降度處理。原漿酒一般都是不能直接銷售的,不過市面上有某某廠生產的原漿賣,那絕對不是原漿酒,它打這個招牌只想證明它是純糧酒而已。
以醬香酒為例,醬香酒有七次取酒的過程,一二次的酒口味辛辣酸澀,它不可能作原漿酒賣出去,因為它不好喝,三至五次取的酒稱“大回酒”口味純正,可作原漿酒賣出去,但賣出去了就得不償失,除非你其他酒不賣了。第六次取的酒稱“小回酒”,口感差,第七取的酒,叫“追糟酒”,口感又更差,這兩次的酒也不好作原漿酒賣,這七次取的酒要經過調酒師的勾調,調出不同口味,不同價位的酒,適應不同的消費者的需求。
單一的原漿酒沒有那種豐富的層次感和口感,有的酒叫什么“十年陳釀”、“二十年陳釀”難道是真的陳放了十年、二十年的酒拿出來賣嗎?不!不過就是勾兌的功勞,用陳放了相對較多年份的酒和新酒勾兌,這一勾兌口感就大不一樣了,酒的香醇、醇厚、回味、棉柔,那種豐富的層次,口味的柔和、純正就出來了,這就是勾兌的效果。就像我們炒菜,幾乎沒有單一的菜炒的,至少要放油鹽,要讓菜更有味,就要添加醬油、味精、姜、蒜、辣椒等,這樣炒出來的菜口味才更豐富,
3、中國糧食連年豐收,為什么白酒都是用酒精勾兌,而不用糧食釀造?
謝邀!糧食雖然年年豐收,但是不可能所有的糧食都用于白酒的釀制,過去白酒在市場上的供不應求才導致了食用酒精勾兌白酒的合法性。所以糧食酒雖好,但也不代表食用酒精就是不能喝的酒,食用酒精與香料勾兌的白酒也是經過國家標準檢驗的,也符合食用標準,只是“勾兌”一詞在很多沒有深入了解的喝酒人士眼里屬于非法制酒的標識,因此排斥食用酒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