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新工藝釀造的白酒,也就是通常說的“酒精酒”。年的白酒完美的度過了3—10年的次新酒階段,已經算是老酒了,如果是12年的雜牌傳統工藝釀造的白酒,飲用價值會增加但無太大的收藏價值,經濟價值會相應的高一點點,談到現在的王茅酒,先需捋清楚這酒的歷史脈絡。
1、“王茅”的酒大概多少錢一瓶?口感怎么樣?
談到現在的王茅酒,先需捋清楚這酒的歷史脈絡。貴陽歷史上兩款名酒叫華茅和王茅,華茅出自歷史上的成裕燒坊當地人叫成義燒坊因老板姓華,是個大官,王茅出自歷史上的榮義和燒坊后改名榮和燒坊,因老板姓王,但(敲黑板)問題來了,榮和燒坊有兩個老板,都姓王,一個王立夫一個王榮。王榮曾過繼給石家故當時姓石,他的后人創辦了現在的王茅酒業,
王立夫的后人創辦的現在的王立夫酒業。光緒年間王立夫,石榮霄(王榮)孫全太三人合股在今天的茅臺鎮楊柳灣建造了一個酒坊叫榮太和,榮取自石榮霄太取自孫全太,和取自王立夫的天和號,天和號有天和鹽行與天和燒房,所以準確地說榮太和的三個股東是王立夫石榮霄孫太和。所以王茅的王字應該取自王立夫,再說明白點就是榮太和創立于1879年巴拿馬上獲金獎是1915年,石榮霄改回本名王榮是1918年,那么榮太和當時釀的酒的技術來自哪里?來自王立夫的天和燒坊,
當時合辦榮太和時,石家和孫家各出兩百銀子,王家將自家酒坊的設備技術伙計作價入股,開業后,王立夫一股負責釀酒銷售,石家一股負責帳房,孫家一股負責其他。后1879年底孫家退股,榮太和燒坊改叫榮和燒坊,1936年王家退出,剩下石家一家(1918年石家已改回王姓)榮和燒坊更名為王茅燒坊,后王茅華茅賴茅被政府收編為茅臺酒廠。
王家后人在天和燒坊原址創辦王立夫酒業,便用祖傳配方,在香港臺灣兩地擁有王茅商標,石家后人在榮和坊原址創辦富強酒業即現在的榮和黔水酒業,使用榮和坊技術及窖池,擁有榮和商標。另一支石家后人在茅臺酒廠河對岸創辦王茅酒業,也用榮和坊技術,擁有內地的王茅商標,貴陽華王賴三大醬酒,各自支系錯綜曲折,勾扯連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單憑酒的名字或酒廠的名字,會叫你霧里看花,唯一就是一個字:喝!三個字:親口喝!四個字:喝就完了!。
2、十二年的瓶裝白酒,酒是雜牌酒,現在價值多少?
12年的白酒完美的度過了3—10年的次新酒階段,已經算是老酒了,老酒有飲用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因為問題中說到是雜牌,故而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不高,不建議繼續收藏,在老酒圈,非17大53優及地方名酒省優部優產品,基本沒有收藏價值。因不知到底為何品牌,可自行查看是否在此之列,上面說到了雜牌酒沒有太多的收藏價值,而唯獨剩下飲用價值。
其實只要是傳統工藝釀造的糧食酒,長時間存放都會更柔和、醇厚,其飲用價值也會更高,夸張點兒說,愛上了老酒的陳香再無他香,那陳釀的味道都是歲月的記憶。但是,如果是新工藝釀造的白酒,也就是通常說的“酒精酒”,由于其風味物質單一且多為外添加,就算多年陳釀其酒體風味變化也不大,所以,飲用價值也不會怎么改變,最后說到價值:如果是12年的雜牌傳統工藝釀造的白酒,飲用價值會增加但無太大的收藏價值,經濟價值會相應的高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