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為什么不用白酒代替,為什么威士忌大多是40度

不存在威士忌比中國白酒好,也不存在中國白酒比威士忌有多牛逼。首先,這是由于威士忌和白酒的釀造工藝不同導致的,這也是中國白酒需要向威士忌這樣的國際性酒款學習的地方,中國白酒也好,還是威士忌也好,其實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種恩賜和愛,我們也要認清一個現實就是,中國白酒在與威士忌等洋酒在品牌理念、品質追求、文化賦予、營銷推廣等方面,確實要略遜于威士忌等洋酒。

1、為什么感覺越來越多愛酒的人去了解威士忌,而慢慢不喝白酒了?

1、為什么感覺越來越多愛酒的人去了解威士忌,而慢慢不喝白酒了?

我是@芙蘭一醉的芙蘭哥,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我來回答一下:確實,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酒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所以越來越多的愛酒人士去了解品鑒國外洋酒,比如:金酒、朗姆酒、干邑、伏特加等等,特別是威士忌。其實,我個人就比較喜歡喝威士忌,對威士忌酒的不同風格和風味很感興趣,覺得很有意思,但威士忌并沒有影響我對白酒的喜愛,在喝威士忌的同時,我也喝中國白酒,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兩款酒的比較,讓我能夠更好的體會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酒有哪些不同之處,有哪些各自的特點和風格,

其實您的這個觀點呢,我持保留意見。確實有一部分酒友原來喝白酒的,然后改喝威士忌了,但也有原來喝洋酒的朋友,對中國白酒產生很大的興趣和愛好,在喝洋酒的同時,也喝中國白酒了,我個人覺得,中國白酒和威士忌,沒有誰可以替代誰的,他們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和淵源,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力和潛力。中國白酒也好,還是威士忌也好,其實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種恩賜和愛,

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歷史沿革、不同的發酵工藝、不同的釀造技藝、不同的陳釀儲藏、不同的品飲理念、不同的勾調搭配等等,正是這些種種不同之處,才讓形形色色的人有了多元化的選擇,有了滿足各種不同口舌之欲的機會。所以,不存在威士忌比中國白酒好,也不存在中國白酒比威士忌有多牛逼,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當然,我們也要認清一個現實就是,中國白酒在與威士忌等洋酒在品牌理念、品質追求、文化賦予、營銷推廣等方面,確實要略遜于威士忌等洋酒,這也是中國白酒需要向威士忌這樣的國際性酒款學習的地方。“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這是中國人在清代就提出的口號,到今天一樣受用,一樣有其現實意義,所以作為一名品酒師,十分希望中國白酒能夠像威士忌那樣走向世界,同時也希望國人能夠喝到來至世界各地的美酒佳釀

2、同樣是烈酒,為什么感覺現在有的人越來越喜歡喝威士忌而放棄白酒?

2、同樣是烈酒,為什么感覺現在有的人越來越喜歡喝威士忌而放棄白酒?

從市場角度來看,國內現在最大的消費應該還是白酒,威士忌這幾年在營銷推廣方面也投入不少,消費者的認知度高了,市場接受度也會高。威士忌這幾年炒作的比較厲害,價格也不斷飆升,但這畢竟還是比較小眾,幾千上萬一瓶的威士忌不是一般的工薪階層消費的起的,從消費上來說,喝白酒都是在飯桌上,很少有人在飯后開瓶白酒單獨喝。

3、為什么威士忌大多是40度,能保存很久,白酒卻普遍認為低度酒不宜保存?

3、為什么威士忌大多是40度,能保存很久,白酒卻普遍認為低度酒不宜保存?

謝邀,以下內容酒評君原創,如需轉載請私信授權。首先,這是由于威士忌和白酒的釀造工藝不同導致的,威士忌是用大麥等谷物加酵母發酵而成,相比白酒,香氣成分較為簡單,分子結構也相對穩定,但香氣提升相對白酒來說有限,更多是靠存儲容器加持,比如經過橡木桶陳釀后,口感醇厚,增加橡木桶的香氣,裝瓶后放十幾年不會有太多變化。

白酒是用高粱、小麥等作物加酒曲發酵而成,香氣豐富,物質復雜,裝瓶或在陶壇中陳放還會繼續發生物理、化學反應,比如醇類物質和醛類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更香的酯類物質,再比如醇類分子和水分子聚合形成較大分子團使酒的口感更醇厚等,但如果是低度酒或者保存環境不當,可能會導致酒精度下降,酯類物質水解等,這樣一來酒的口感會下降,香氣也不在豐富。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