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釀酒選用的糧食是本地小子黃玉米和有機紅纓子高粱(如下圖)。尤其是醬香酒的代表茅臺酒,復雜的工藝、苛刻的釀酒環境要求和原料要求決定了茅臺酒的品質和健康基因,真正優質,香氣醇厚的純糧食酒,一定是經過貯藏陳釀的白酒,生產實踐表明,小麥是釀酒微生物天然好的培養基。
1、釀造茅臺是用的什么原料?
醬香酒不僅對釀酒環境高度依賴,對釀酒的原料要求也高。醬香酒一般曲和高粱的比例為50%:50%,其曲用量是中國白酒中最大的,同時,醬香酒出酒率低,出酒率一般不超過20%。俗話說,5斤糧食1斤酒,也是中國白酒中出酒率最低的,尤其是醬香酒的代表茅臺酒,復雜的工藝、苛刻的釀酒環境要求和原料要求決定了茅臺酒的品質和健康基因。
通常情況下,茅臺酒的配料表是:高粱、小麥和水,但除了小麥和高粱之外,還大量使用很多輔助的原料,這些輔料中使用量最大的稻殼。一、高粱①紅纓子是赤水河畔的特產高粱,它與其他高粱不同,顆粒堅實、飽滿、均勻、扁圓、結實、干燥,粒小皮厚質優,富含支鏈淀粉與單寧,截面呈玻璃質地狀,形成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類物質,適合醬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
②茅臺酒不但要用高粱而且要用本地產的糯高粱,這主要是由醬香大曲酒的釀造工藝和香型決定的,九次高溫蒸煮,八次攤晾拌曲,七次取酒,而糯高粱支鏈淀粉含量高,支鏈淀粉不易糊化,如果用粳高粱,后期輪次的酒產量沒有糯高粱好。此外,糯高粱的單寧、花青素等微量成份含量比粳高粱豐富,生成的香型數量比粳高粱釀造的酒多,二、小麥①茅臺酒大曲的原料就是本地的小麥。
②大曲是一種復合酶制劑,它含有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酒化酶、酯酶等各種酶,是形成白酒香味成分的催化劑,此外在培養大曲過程中還形成多樣的香氣成分及前體物質,而只有采取赤水河流域小麥制的大曲,才含有數量和品種多的微生物,眾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是非常豐富的,并終決定了白酒香型成分的多樣性,生產實踐表明,小麥是釀酒微生物天然好的培養基。
三、水酒之“血”也,釀酒用水包括生產用水、加漿降度用水和包裝用水等。用途不一樣,要求的水質也不一樣,生產用水又分為投料用水、蒸餾用水和冷卻用水等,其中投料用水和蒸餾用水質要求高,因此赤水河畔的茅臺鎮釀酒先輩們選擇了赤水河水質好的季節——重陽開始下沙,因此有九月九日下沙的傳統。四、稻殼①在貴州省水稻研究所提議的《釀酒用輔料稻殼優質品種的篩選及其栽培》中,將稻谷納入了高品質白酒綠色生產鏈中,以滿足人們對食品綠色、生態、健康、安全等要求,
2、糧食是如何變成白酒的?這種釀制方法是如何傳承下來的?
我是一個純糧食酒釀酒人,所以我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糧食變成一杯香氣醇厚的白酒,需要經過復雜的工藝程序,聽我道來,首先,我們將這杯香氣醇厚的白酒定位為品質上乘的白酒,怎么才能釀造出品質上乘的白酒呢?首先需要選糧,糧為酒之肉,只有好糧才能釀造出好酒。什么是好糧呢?比如茅臺酒堅持選用的本地糯高粱就是好糧,我們釀酒選用的糧食是本地小子黃玉米和有機紅纓子高粱(如下圖)。
糧食的品種選好之后,在釀酒之前還需要挑選出那些發霉變質的壞糧,保證純糧酒的質量,其次要有好的水源,好山好水出好酒。水為酒之血,可以看出好的水源對釀酒是多么重要,傳統工藝釀造純糧酒,都是熟料發酵,那么就需要首先對糧食進行蒸煮,充分的吸收水分。最后這些水分是要進入酒里面的,因此水質特別重要,一般我們說釀酒水源首選山泉水(如下圖,我們酒坊釀酒采用的山泉水),其次深井水和河水。
自來水不行,蒸煮糧食后就需要將糧食攤涼下曲糖化,然后入缸發酵(如下圖,我們采用陶缸發酵),根據季節溫度不同,糖化和發酵的時間都不一樣。這些時間的把控需要一個釀酒師傅的經驗去完成,四時節氣自然溫度下發酵的糧食,其酒質要比工業化控制溫度發酵的糧食出的酒質好很多,這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我暫時不知道原因,只能歸結為自然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