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和茅臺鎮白酒的輪次酒,有什么區別嗎。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俗稱“端陽”,遵義人過端午節的習俗是,每年的夏至及端午節來臨時,仁懷市茅臺鎮大大小小的醬香型酒廠就要制作酒曲了,反過來茅臺鎮其它酒廠,用與茅臺酒相同的原料、工藝,在相同的氣候、水質和微生物的條件下生產出來的酒與茅臺酒有什么區別呢。
1、端午節遵義有活動嗎?
遵義人農歷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其實不僅僅是遵義人,全國大部分人農歷五月五日都在過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俗稱“端陽”,遵義人過端午節的習俗是:家家于大門兩側懸掛昌蒲艾葉辟邪,食粽子以紀念屈原,小孩胸佩香包、布猴、彩色絲線纏繞的菱角,面涂雄黃酒,借以辟疫驅蚊。當天外出漫游稱“游百病”,傳說當日所采百草皆為藥,煎水洗浴可免瘡疥,
1、傳統民俗之一:打篾雞蛋。打篾雞蛋,是黔北仡佬族中廣泛流傳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其起源,已難確考。南宋朱鋪《溪蠻叢笑》載有古犵狫(今仡佬)人打“飛紽”習俗,與打篾雞蛋頗為相似,道真作為仡佬族聚居區,打篾雞蛋或許正是受其啟示,不斷演化承續而來。因古時仡佬青年男女常借編、打篾球,表達愛情,打篾雞蛋又獲推助泉源,而不斷流行。
“篾雞蛋”又稱“篾繡球”,因外形與大小如雞蛋和繡球,且用竹篾穿編插扣而成,故有此名,2、傳統民俗之二:高臺舞獅。是很受群眾喜愛的娛樂活動,具有雜技藝術的特色,搭建以8至12張大方桌一層層疊壘而成的高臺,最上面的桌子四條腿朝天,總高度10多米。一個舞獅班子,少則四五人,多則15人,一般同時登臺表演的是4人。
兩個人扮獅子,把獅頭獅皮披蓋在全身,只露兩腳;另外2人分別裝扮成孫猴和笑臉和尚,有時還有同時出場的小獅子。3、傳統美食:“三幺臺”,"幺臺"是結束或"收工"的意思.一輪宴席有三道程序,酒,茶,飯,三臺完畢,才算"幺臺".首先是開宴,每桌八至十人,長輩和佳賓坐上席,其余坐兩邊。第一臺是飲酒.宴桌上按三橫三縱或三橫四縱,四橫四縱,菜肴一般按九碟四盤安排,依次擺上豬心,肝,舌,耳,肚,腰花,香腸,鹵雞,鹵鴨等佐菜,每樣一盤,每盤八到十片,人均一片.隨上座者一聲"請",于是滿座賓朋不分老幼,開懷痛飲,不醉不歸,
4、貴州茅臺鎮端午祭麥。在仁懷茅臺,端午不是祭祀屈原,而是祭小麥,這是當地流傳千年的傳統,每年的夏至及端午節來臨時,仁懷市茅臺鎮大大小小的醬香型酒廠就要制作酒曲了。濕熱的制曲廠房內,年輕女子們或七八個或三五個一起,一邊談笑風生一邊用靈巧的雙腳在木框上踩著酒曲,不到兩分鐘的時間,一塊呈龜背狀的酒曲坯就踩好了,
2、你們都真正了解茅臺鎮醬香酒的釀造工藝嗎?有什么講究呢?
一、端午制曲1.踩曲每年端午的時候,一個新的茅臺酒生產周期正式開始,今年的端午制曲,央視還直播了盛況。記得我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曲即曲藥,曲藥以小麥為原料,先將小麥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攪拌,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腳不停地踩。關于制曲,有過一段歷史傳說,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下,制曲時間在夏天,制曲車間里的溫度經常高達40攝氏度。
高溫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這些微生物混入曲塊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質等轉化為糖分,2.曲塊裝倉小麥經過“踩曲”做成“曲塊”,用谷草包起來,進行“裝倉”。大約10天后再進行“翻倉”,就是把曲塊進行上下翻轉,讓每一面都能充分接觸微生物,前后一般要進行兩次翻倉。大曲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0℃以上,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在整個大曲發酵過程中可優選環境微生物種類,最后形成以耐高溫產香的微生物體系,在制曲過程中首先做到了趨利避害之功效,
在制曲過程中,黃曲所占的成分比較高,一般來說,發酵后的曲塊分為黃曲、白曲和黑曲,黃曲是一般適宜的曲塊,白曲是發酵不夠的,黑曲是發酵過頭的。3.曲塊出倉再過30~40天,曲塊就做好可以出倉了,但是要使用的話還需要存儲40天以上,在使用之前,要將曲塊“切碎”,越碎越好,經過這樣一番工序,生產一塊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