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釀造工藝一樣的有哪些,能不能釀出一模一樣的茅臺酒

傳統茅臺酒釀造工藝在茅臺酒的發展史上,開發茅臺酒的酒師是陜西人,茅臺酒的定型也是在陜西商人經營茅臺酒的這一時期,這也是茅臺酒長足發展的時期,當時酒的年產量約170噸。茅臺酒釀造工藝茅臺酒的開發、定型和前期發展的經營主體是清代的陜西鹽商,茅臺酒雖然與西鳳酒、汾酒等北酒香型不同,但是從釀造技術上來是在繼承了這些北酒名酒的基礎上,開創出了一種新的名酒---貴州茅臺酒。

1、假如掌握了茅臺酒的配方、工藝,能不能釀出一模一樣的茅臺酒?

在現實中,就有一款酒和茅臺酒是同宗同源的,那就是陜西的西鳳酒。清代,陜西商幫壟斷西南井鹽,按照當時清政府的規定的“川鹽入黔”的經營體制,陜西商人通過赤水河水運把鹽巴運到貴州省懷仁縣茅臺村,上岸后用騾馬馱運至貴州,因此茅臺村商賈云集,成為了貨運繁忙的水陸碼頭。當時有語云:“鹽走赤水河,秦商聚茅臺”,由于大量的陜西鹽商聚集在茅臺鎮,這里曾一度改名為“鹽商鎮”、“鹽鎮”,陜西商人來自酒的故鄉,大多好酒。

中國的糧食酒,自從有了蒸餾酒后,就分為南酒和北酒兩大類,也可以說是南黃北白,南酒,主要指的是浙江的花雕、太雕、竹葉青、女兒紅等紹興黃酒。它們是中國傳統的發酵酒;而北酒是白酒,白酒是現代人對蒸餾酒的稱呼,唐代時北酒也被稱為燒春。蒸餾酒問世后,先是在北方流行,后傳到南方,元代以后北酒就專指蒸餾酒,蒸餾酒南酒最大的缺點是最怕搖晃,如動蕩厲害,酒就混濁變酸。

貴州的地貌特征是地無三尺平,要把當時產于江浙的南酒原汁原味運輸到貴州,難度非常高,蒸餾酒沒有黃酒怕搖晃的毛病,貴州當時的上流社會,要喝到外省的特優燒春,尤其是近鄰四川的名酒,并不是件太難的事。但是當時的貴州并沒有什么好酒,茅臺鎮本地人也有釀酒的習慣,這其中既有蒸餾酒,也有發酵酒,俗稱茅臺春,口味寡淡,非常不合這群北方商人的口味,

陜西鳳翔柳林鎮的西鳳酒有些年頭。西岐有鳳,鳴于岐山,西周時期,周公創造了鳳酒,秦漢時期已經非常流行,視為國酒;唐代時鳳翔西街昌順號所釀的鳳酒已經是“開壇十里香,隔壁醉三家”,被列為皇家御酒;到了明代,西北成為軍事重鎮,邊塞的軍人出征,酒壯行色,更使鳳翔的燒鍋遍地,滿城飄香,因此陜西人對西鳳酒的喜愛是滲透到骨子里的。

陜西商人高紹棠、田荊榮與自貢富商李三畏合辦的販鹽商號“協興隆”,總號就設在這茅臺村,70余家分號設立在井鹽產區的自貢到貴陽沿線。茅臺鎮酒作坊高紹棠為酒所困,時常懷念家鄉的西鳳酒,為了能長期地喝到家鄉的好酒,高紹棠回到家鄉,從西鳳酒的故鄉陜西鳳翔府柳林鎮請來了釀酒技師田某,攜帶西鳳酒的配方來到茅臺鎮,開了家燒鍋作坊。

西鳳酒作坊田某到茅臺鎮后,發現赤水河的水是天下少有的好水,水乃酒之神,有好水的地方不怕釀不出好酒,于是他把西鳳酒的方子和赤水河的水結合起來,利用當地的優質高粱,經過九次的勾兌,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酒,稱為茅臺燒鍋。所以,今天的茅臺酒的源流有兩種,一是茅臺村本土鄉民長期以來自釀的茅臺村酒,即茅臺春;另一種是陜西鹽商到茅臺后,所開發的新型酒,亦即茅臺燒鍋,它就是當今茅臺酒的直接起源,

來自陜西的釀酒技師,把釀造茅臺燒鍋的技術一代代地傳承下去。據1949年后的貴州省茅臺酒廠的老酒師鄭義興說,他家祖傳的釀造茅臺酒的技術,是由他的先輩,在清代陜西人經營的鹽號里,通過陜西酒師學到的,清末茅臺酒作坊的釀酒師汾酒在清朝時期,代表了最先進的釀造技術。當時掌握了汾酒先進釀造技藝的陜西釀酒師,憑借所掌握的釀造技術,可以釀造出不同香型的白酒,

他們來到茅臺鎮后,將汾酒的釀造工藝和原理,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相結合,因地制宜,不斷實踐,創造性地開發出了新的名酒。醬香型茅臺酒的開創和定型,就是在陜西酒師掌控釀酒技術的時候完成的,傳統茅臺酒釀造工藝在茅臺酒的發展史上,開發茅臺酒的酒師是陜西人,茅臺酒的定型也是在陜西商人經營茅臺酒的這一時期,這也是茅臺酒長足發展的時期,當時酒的年產量約170噸。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