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汾酒是汾酒的二中品。它的價格親民,口碑很好。有兩個核心產品:10年和15年。汾酒的銷量和市場份額低到什么程度,市場上沒有詳細的數據。但是從只知道茅臺不知道汾酒的市場現象來看,汾酒的表現實在是名不副實的國酒。汾酒什么都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屬性,香型,限制了汾酒的特性。
老白汾酒怎么樣?
老白汾酒是汾酒的次中端產品,價格親民,口碑很不錯,主要有10年15年兩款核心產品。十年老白汾的香氣舒適整體香氣干凈沒有雜味,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咽下之后,有淡淡的甜鮮回味,是一款適合大眾聚會,送禮的口糧酒。相比老白汾十年,老白汾十五年清香的清新之感表現得要好一些。清香的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復合香更加突出,玉米糖香豌豆香抹茶香青蘋果香與主體香氣渾然一體,更協調豐富。
為什么汾酒在國內白酒市場上銷量和占有率都很低?
汾酒的銷量和占有率低到什么程度,坊間沒有詳實數據,但從只知茅臺,不知汾酒的市場現象看,汾酒的表現實在愧對國酒名頭。梳理下原因,從宏觀布局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三個層面,簡要做以分析宏觀布局。這個宏觀,夠不著國家層面的經濟計劃,屬于企業的戰略規劃。汾酒是山西汾酒集團的產品。按道理,一個做酒的企業,只要專心致志做你的酒,就像茅臺集團,沒有做不好的事。
可是汾酒集團的戰略布局卻不是這樣,不務正業。這個集團拿著酒掙來的家業做資本,投資內外貿易和鋼材焦炭和化工。連同白酒,三大板塊齊頭并重,根本不可能專心做酒。商業模式。都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山西文水假酒大案,喝死了二十幾人。盡管法律公正,殺了幾個做假酒的,但是結果卻是倒下了山西白酒生產的半壁江山,徹底敗壞了汾酒的名聲。
汾酒生產者并沒有從中正確吸取教訓,做出相應的市場拓展和產品提升的戰略改變,還是老套路,脫不開計劃經濟的經營理念。譬如主打產品依然的定位在中低端消費群,結果有錢人喝茅臺,沒錢人喝老村長二鍋頭,沒誰喝幾十塊的汾酒。得不到市場的認可,把一個名震江湖的國酒整得灰頭土臉。經營理念。當下白酒的經營理念有了根本的變化,互聯網思維做白酒,很難喝的白酒印上扎心語句,就登大雅之堂,得以大賣特賣。
真正的美酒卻躺在百年酒窖里待價而沽。構成當下白酒市場最奇特的現象沒人喝的孬酒賴酒大賣特賣真正傳統的美酒無人問津。汾酒就是無人問津的一頭。汾酒人的觀念落后到什么程度?我有個做酒的朋友,自家經營著祖傳汾酒最老字號,生產的酒美得不像話,就是不好賣,急得自己每日的在微信圈刷屏。我曾寫過一篇議論汾酒的文章,想幫幫他,用了兩張他公司產品圖片。
汾酒真的不上頭嗎?
只要你喝汾酒后不喝其他的雜酒,或者搭配著黃酒,啤酒一塊兒喝,喝完汾酒一定不上頭,而且醒酒也非常快,只要喝得適量。現在要說的是,什么是不上頭?喝任何酒精飲料都會微醺,微醉,各種酒精上腦后的反映,當然也會酩酊大醉。這種讓大腦麻醉的感覺他不是上頭。喝酒上頭,是整個漢語語境里的俗話,這個上頭的意思是喝完了會很頭疼!眉心痛,腦袋痛,太陽穴痛。
簡直讓人頭疼欲裂,這種酒害人不淺,說真的就是倒在馬桶里都不能喝。所有的酒精飲料,只要雜醇存在,工藝上去除的不干凈,喝多了之后都會讓人頭痛,比如低品質的黃酒,低劣的啤酒,哪怕是打著優級純糧釀造的品牌白酒,都會讓人頭痛。老王前幾天在微頭條發了一款濃香型小瓶的相當知名品牌的白酒。喝過之后,頭痛欲裂,綿綿不絕。
從我個人的立場來說,我更堅定以后不選擇濃香型白酒。就是下圖的小酒。說實話,直到現在我也不太明白,為什么濃香型白酒能成為最受歡迎的白酒,為什么能引領市場,成為白酒的代名詞。汾酒不一樣。喝了之后,只要適量,即使有意多喝,也不會頭疼,晚上也不會渴。雜醇油去凈,口感香甜爽口。就像它的香味一樣,非常整齊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