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用什么做的,水果酒是用什么做的

1,水果酒是用什么做的

把葡萄裝進玻璃缸里,倒入白糖,蓋上蓋子,過了一個星期香甜味美的葡萄酒就成了——不用加酵母也可以。 如果說原料是野的葡萄就更好。

水果酒是用什么做的

2,酒是用什么原料來做的

長期飲酒或一次性飲酒過量者對人體可造成如下危害: 1.抑制或麻痹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精神異常和運動失調;2.呼吸系統障礙:如呼吸急促、缺氧、紫疳等;3.心血管系統疾病:如酒精性心肌炎、高血壓等;4.消化系統疾病:如肝損傷、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胃炎、胃潰瘍、胃出血、食道癌、大腸癌、肝癌等;5.造血系統疾病:如貧血、造血障礙等;..酒癮癥:如手指震顫、幻覺、痙攣等酒精戒斷綜合征;7.胎兒酒精綜合征:如胎兒有中樞神經系統異常、顏面畸形、先天性心臟發育異常、體形發育障礙等。 以上危害中以肝臟的損害最為嚴重,因為飲酒過量即酒精過量超過了人體肝臟的代謝能力和解毒能力,酒精就會對肝細胞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損害。乙醇在肝細胞中三個代謝的每一步對細胞都具有潛在的毒性,如直接損害肝細胞、刺激脂肪合成、缺氧、產生乙醛而誘導各有關酶系活性而擾亂肝臟代謝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等,導致了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的發生。記得采納啊
酒是用五谷雜糧(麥、稻、玉米、紅薯)來釀造的

酒是用什么原料來做的

3,酒是怎么釀成的

釀酒 釀酒是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 由于釀酒用的原料不同,所用的微生物和釀造過程也不一樣。以白酒、啤酒、葡萄酒為例加以說明: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啤酒:以大麥為原料,啤酒花為香料,經過麥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發酵制成。含有豐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于發酵工藝與一般酒精生產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營養物,從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為15度,或更低。 葡萄酒:以葡萄汁為原料,經葡萄酒酵母發酵制成。其酒精含量較低(約9~10%)較多的保留著果品中原有的營養成分,并帶有特產名果的獨特香味。在工藝上葡萄酒的釀制要經過主發酵和后發酵階段,后發酵就是在上述主階段釀成后要貯藏1年以上繼續發酵的過程。
還是不要自釀白酒了! 下面的新聞是自釀白酒中毒事件! http://news.sina.com.cn/s/2003-07-08/0638338240s.shtml
我家那邊是用糯米釀的

酒是怎么釀成的

4,葡萄酒是怎樣制成的

1.概述: 葡萄酒是以葡萄為原料經發酵而制成的一種飲料酒。 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西北地區就以出產葡萄酒為聞名。在唐代詩人的名作中曾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佳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葡萄酒工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凡是世界上有的葡萄品種,我國都能批量生產。除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外,我國的葡萄酒還遠銷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個別品種已在國際市場創出了名牌,如河北長城牌葡萄酒、天津王朝牌葡萄酒、煙臺張裕牌葡萄酒、青島華東牌葡萄酒等在國際市場上均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2.用途: 葡萄酒作為一種酒精飲料,不僅具有酒度低、色澤清新、味美芳醇等特色,而且具有豐富的營養。 3.營養成分: 每升含糖量9g/L,酒精度為15%(V/V)的葡萄酒可提供1200卡左右的熱量,相當于340g面粉或大米所提供的熱量。葡萄酒在釀制過程中,除部分葡萄糖和果糖發酵成酒外,葡萄汁里的其他營養成分仍保留在酒液中。其中有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和無機鹽類以及豐富的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C。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已為社交和日常生活常用消費品。 4.加工: 葡萄酒的生產工藝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混合發酵法:這是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生產深色酒均采用這種方法。 (2)分離發酵法:這種方法適用于釀造淺色葡萄酒,如用紅葡萄制白葡萄酒即采用此方法。 葡萄→分選→破碎除梗→調整成份→前發酵→壓榨分離→前酵酒→后發酵→ ↓ 皮渣→蒸白蘭地 →貯酒→配酒→配酒→澄清處理→包裝殺菌→成品 葡萄→分選→破碎除梗→分離→果汁→前發酵→后發酵→貯酒→配酒→澄清處理→ ↓ 皮渣→發酵→蒸餾白蘭地 →殺菌→過濾→包裝→成品。

5,紅酒是什么做的

紅酒的釀制過程 第一套 一,第一道是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從梳子狀的枝梗上取下來。因枝梗含有特別多的單寧酸,在酒液中有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二,壓榨果粒。釀制紅酒的時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時壓榨的,紅酒中所含的紅色色素,就是在壓榨葡萄皮的時候釋放出的。就因為這樣,所有紅酒的色澤才是紅的。 三,榨汁和發酵。經過榨汁后,就可得到釀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釀制好酒。葡萄酒是透過發酵作用而得的產物。經過發酵,葡萄中所含的糖份會逐漸轉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發酵過程中,糖分越來越少,而酒精度則越來越高。通過緩慢的發酵過程,可釀出口味芳香細致的紅葡萄酒。 四,添加二氧化硫。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鮮度,就必須在發酵過程后立刻添加二氧化硫處理。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氣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新酒在發酵后大約3周左右,必須進行第一次沉淀與換桶。第二次沉淀要4至6周。沉淀的次數和時間上的順序,完全就是所要達到的口味。 五,葡萄酒在桶中存了3至9個月以后,就要裝瓶了。以前,葡萄酒瓶以軟木塞來封口,現在(2001年以后)很多科技革新的裝瓶廠都采用新式的真空密封的旋轉式酒瓶。 第二套   A. 除梗:所謂除梗,是指為了避免葡萄酒中有多余的苦澀味道,而將梗從果實上除去。   B. 破碎:將果皮搓破輕輕壓碎,稱之為破碎。   C. 發酵:在破碎的葡萄(連同果皮及種子)中加入酵母菌。因紅酒的顏色來自果皮,而澀味則是種子所釋放出來的味道。   D. 榨汁:以榨汁機榨出發酵后的葡萄酒。   E. 發酵:將榨出的葡萄酒與果皮、種子分開,接著僅使葡萄酒在發酵。本階段是決定葡萄酒味道的關鍵,完全發酵熟成者即為不甜口口味的葡萄酒。   F. 除渣:發酵完之后,溶解殘存的物質會自動沉淀,可順利地被除去,此一過程稱之為除渣。   G. 熟成:接著裝入酒桶使之能夠充分熟成,熟成期間約為兩年(但亦有熟成未滿兩年者)。   H. 裝瓶:熟成后即可裝瓶。

6,酒是怎樣產生的

谷物 糧食 配合大曲發酵的 單純用高粱的就是清香型酒有些用大米高粱等糧食一起釀的酒為濃香型至于醬香型的喝少喝
中國酒的起源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 據有關資料記載,地球上最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明,而是天工的造化。一般來說,有了酒,才能有酒器,因此,人工釀酒的先決條件,應該先從陶器的制造開始,否則,便無從釀起。考古學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這說明我們的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和酒發生了關系,而且當時我國釀酒技術已經開始盛行。以后經過夏、商兩代,飲酒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銅酒器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的風氣確實很盛。而且,我們可以從《史記·殷本紀》關于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中推知,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 晉人江統在《酒誥》里載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說明煮熟了的谷物,丟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條件下,可自行發酵成酒。人們受這種自然發酵成酒的啟示,逐漸發明了人工釀酒。 我國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戰國策》:“帝女令儀狄造酒,進之于禹。” 據考古發掘,發現龍山文化遺址中,已有許多陶制酒器,在甲骨文中也有記載。藁城縣臺西村商代墓葬出土之酵母,在地下三千年后,出土時還有發酵作用,漢代班固在《白虎通·考點》中亦有芳香的藥酒意思的解釋。羅山蟒張鄉天湖商代墓地,發現了我國現存最早的古酒,它裝在一件青銅所制的容器內,密封良好。至今還能測出成份,證明每一百毫升酒內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醋,并有果香氣味,說明這是一種濃郁型香酒,與甲骨文所記載的相吻合。 周代,釀酒已發展成獨立的且具相當規模的手工業作坊,并設置有專門管理釀酒的“酒正”、“酒人”、“郁人”、“漿人”、“大酋”等管職。 酒,是人類各民族民眾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大飲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實物酒是伊朗撒瑪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彌人;中國最古老的實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漢代御酒,據專家考證系糧食酒(也有專家認證為黃酒,作為黃酒工作者聞之為之躍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飲,可謂奇也!中國甲骨文中早就出現了酒字和與酒有關的醴、尊、酉等字。從中可以佐證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記載更是枚不勝舉,如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即醉以酒,即飽以德”(《大雅·即醉》)的詩訊《周易》、《周禮》、《禮記》、《左傳》等典籍中,關于古代酒俗的記載更多,如“酒者可以養老也”(《禮記》)、“酒以成禮”(《左傳》)等。這說明酒存在著多種用途。是生活習俗中必不可少的。
杜康造的,他兒子造了醋。
就是用谷物,酒精等調制而成,要想知道,來我家酒廠看看,

7,酒是怎么做的

食物發酵做成
是糧食發孝的做物
糧食釀成的
酒有多種,米酒: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 三白酒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釀制時,首先將糯米蒸煮成飯,盛在淘籮里以冷水淋涼。再將酒曲餅搗碎,均勻地拌入飯中。而后將飯料倒入酒缸,壓平,在中間挖一個小潭,然后將酒缸加蓋密封,并用稻草或棉絮捂實保溫。數日后,若缸中間的小譚已積滿酒漿,即可將涼開水倒入缸中,以淹沒飯料為準,再封好缸蓋捂實。一周后開蓋,放入蒸桶進行蒸餾,如此二蒸二釀后,酒便釀成了 中國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其余五種是白蘭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國白酒在工藝上比世界各國的蒸餾酒都復雜得多,原料各種各樣,酒的特點也各有風格,酒名也五花八門。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1年前選出 中國酒的分類: 我國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釀造出許多被譽為「神品」或「瓊漿」的美酒。著名唐代(618-907)詩人李白、白居易、杜甫等都有膾炙人口關于酒的詩篇流傳至今。據歷史記載,中國人在商朝時代(約3,700年前)已有飲酒的習慣,并以酒來祭神。在漢(25-189)、唐以后,除了黃酒以外,各種白酒、藥酒及果酒的生產已有了一定的發展。 中國酒品種繁多,風格獨特,大致分為: 1、按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51%-67%) ˙中度酒(38%-50%) ˙低度酒(38%以下) 2、按酒的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3、按酒的制造方法分: ˙釀造酒 ˙蒸餾酒 ˙配制酒 4、按商品類型分: ˙白酒 ˙黃酒 ˙啤酒 ˙果酒 ˙藥酒 ˙仿洋酒 二、黃酒: 黃酒是我國特有的傳統釀造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因其酒液呈黃色而取名為黃酒。黃酒以糯米、大米或黍米為主要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壓榨而成。黃酒為低度(15%-18%)原汁酒,色澤金黃或褐紅,含有糖、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浸出物,營養價值高。成品黃酒用煎煮法滅菌后用陶壇盛裝封口。酒液在陶壇中越陳越香,故又稱為老酒。 黃酒之分類: 黃酒品種繁多,制法和風味都各有特式,主要生產于中國長江下游一帶,以浙江紹興的產品最為著名。黃酒大致可分為: 1、按原料和酒曲分 糯米黃酒 以酒藥和麥曲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南方地區。 黍米黃酒 以米曲霉制成的麩曲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北方地區。 大米黃酒 為一種改良的黃酒,以米曲加酵母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吉林及山東。 紅曲黃酒 以糯米為原料,紅曲為糖化、發酵劑。主要生產于中國福建及浙江兩地。 2、按生產方法分: 淋飯法黃酒將糯米用清水浸發兩日兩夜,然后蒸熟成飯,再通過冷水噴淋達到糖化和發酵的最佳溫度。拌加酒藥、特制麥曲及清水,經糖化和發酵45天就可做成。此法主要用于甜型黃酒生產。 攤飯法黃酒 將糯米用清水浸發16至20天,取出米粒,分出漿水。米粒蒸熟成飯,然后將飯攤于竹席上,經空氣冷卻達到預定的發酵溫度。配加一定分量的酒母、麥曲、清水及浸米漿水后,經糖化和發酵60至80天做成。用此法生產之黃酒質量一般比淋飯法黃酒較好。 喂飯法黃酒 將糯米原料分成幾批。第一批以淋飯法做成酒母,然后再分批加入新原料,使發酵繼續進行。用此法生產之黃酒與淋飯法及攤飯法黃酒相比,發酵更深透,原料利用率較高。這是中國古老的釀造方法之一。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盛行。現在中國各地仍有許多地方沿用這一傳統工藝。著名的紹興加飯酒便是其典型代表。 3、按味道或含糖量分: ˙甜型酒(10%以上) ˙半甜型酒(5%-10%) ˙半干型酒(0.5%-5%) ˙干型酒(0.5%以下) 4、按其它不同方式分: 根據酒的顏色取名: ˙如元紅酒(琥珀色) ˙竹葉青(淺綠色) ˙黑酒(暗黑色) ˙紅酒(紅黃色) 根據加工工藝不同取名: ˙加飯酒(原料用米量加多) ˙老廒酒(將浸米酸水反復煎熬,代替浸米水,以增加酸度,用來培養酵母) 根據包裝方式取名: ˙花雕(在酒壇外繪雕各種花紋及圖案) 根據特殊用途取名: ˙女兒紅(女兒在出生時將酒壇埋在地下,待女兒出嫁時取出,敬飲賓客) 三、中國白酒: 白酒是中國傳統蒸餾酒。又稱「燒酒」及「白干」。據《本草綱目》紀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 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中國白酒以谷物及薯類等富含淀粉的作物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而成。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目前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 中國白酒之酒液清澈透明,質地純凈、無混濁,口味芳香濃郁、醇和柔綿、剌激性較強,飲后余香,回味悠久。中國各地區均有生產,以山西、四川及貴州等地產品最為著名。不同地區的名酒各有其突出的獨特風格。 中國白酒以黃酒演化而來,雖然中國早已利用酒曲及酒藥釀酒,但在蒸餾器具出現以前還只能釀造酒度較低的黃酒。蒸餾器具出現以后,用酒曲及酒藥釀出的酒再經過蒸餾,可以得到酒度較高的蒸餾酒,即中國白酒。 中國白酒之分類: 白酒品種繁多,制法和風味都各有特式。白酒大致可分為: 1、按生產原料分: 糧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