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酒史上,杜康是重要的一位。他代表的不僅僅是酒的發明,更是中國工匠精神的傳承。酒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來談談酒的起源。其實在中國早期,統治者是禁止飲酒的,但對是不對的。秦朝有法律規定,三人以上聚眾飲酒,要罰款。在宋代,為了賣酒,商人會找一些妓女沿街叫賣。
中國17大名酒是怎么來的?
十七大名酒是中國白酒國際名酒評選第五屆評選的結果,從四大名酒到十七大名酒,一屆比一屆評的多,后來再也沒開展過此類評選,現在常說是第三屆八大名酒。歷屆評選結果是第一屆,1952年北京,評出四大名酒茅臺酒,汾酒,瀘州大曲,西鳳酒。第二屆,1963年北京,評出八大名酒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古井貢酒,五糧液,全興大曲,董酒。
第三屆,1979年大連,評出八大名酒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古井貢酒,五糧液,劍南春,董酒。第四屆,1984年太原,評出十三大名酒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古井貢酒,五糧液,劍南春,董酒,洋河大曲,全興大曲,雙溝大曲,黃鶴樓酒,郎酒。第五屆,1989年合肥,評出十七大名酒茅臺酒,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古井貢酒,五糧液,劍南春,董酒,洋河大曲,全興大曲,雙溝大曲,黃鶴樓酒,郎酒,武陵酒,寶豐酒,宋河酒,沱牌酒。
滿月酒的習俗是怎么來的?
嬰兒出生一個月叫滿月,在民間,慶賀滿月的儀式和活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其中,吃滿月酒和剃滿月頭是延續至今最為重要的。滿月酒。嬰兒滿月的禮俗流行于唐朝。到了南宋,幾乎所有官宦和富有人家要為嬰兒舉辦洗兒會,這是一種很隆重的風俗。主人家要在嬰兒出生滿一個月的日子發請貼宴請親友,親朋好友會在這天攜帶各種禮品前來向嬰兒表達祝福。
到了近代,嬰兒滿月時的慶祝方式有了不同,滿月時外婆要為嬰兒準備一份豐盛的禮物,包括面條粽子饅頭和一只活雞,有的還會送嬰兒用的帽鞋襪衣服等,俗稱拿滿月。中午時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觥籌交錯,祝福聲此起彼伏。這種情景就是歷代相沿的滿月酒。剃滿月頭。這是嬰兒滿月的另外一項重要儀式,在民間也叫落胎毛。
在我國不同的地方剃滿月頭的習俗是不一樣的,有不同的說法和講究,但其中一個共同點是胎毛不能剃光。一般情況下是在頭頂心或近腦門處留下一撮,俗稱桃子頭桶蓋頭米囤頭等。另外,還有一些地區的習俗是把落胎毛的儀式放在嬰兒出生百天時舉行,稱為剃百日頭,留一撮毛和鄭重處理落發的習俗與剃滿月頭基本一致。關于珍藏剃下胎毛的意義,也有眾多講法。
有些地方的風俗是將其搓一成一個圓球掛在床檐正中,意在孩子長大離家后,胎發團還掛在母親床上,可以永遠受到母親的護佑有些地區的習俗是用線繩將胎發吊在窗臺上牢牢記住,意為這樣就可以使小孩經受風吹雨打,有利于小孩的成長有的地方則是將胎發盛入金銀小盒,或用彩色的線結成一絳絡,認為這樣做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還有的地方是將胎發用紅布包起來,縫進小孩兒的背心或夾襖中,認為如此便能使小孩兒順利成長。
酒知道是怎么來的嗎?跟杜康有關?
酒的釀造,原理很簡單。先將谷物小麥制成酒曲,然后把酒曲與谷物混合在一起發酵。酒曲中含有大量微生物。酒曲中的糖化微生物會將谷物中的淀粉轉化成成糖,酒化微生物再把糖轉化成乙醇,乙醇就是酒,這就是酒的產生。在古代,谷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后會發霉腐爛或者生長發芽,會附著微生物,從而產生酒。如果湊近聞,可能還會聞到類似酒的香味,但古人不明白酒產生的原理,就會給酒的出現安排一些故事,比如上天造酒,比如杜康造酒。
歷史的長河中流傳著很多類似的故事,比如倉頡造字。真的有倉頡嗎?不一定。但是單詞真的是杜撰出來的嗎?絕對的。造字是中國古代無數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一代代匠人文化精神的傳承。但是,在我們東方的哲學里,這個時候,我們還是需要一個有口皆碑的名人來代表,就像君權神授一樣,這樣才能出名。那為什么一提到酒會就想起杜康?杜康不僅是人名,也是地名和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