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酒行業的稅收政策從01年至今都發生了什么變化對市場影響如何
主要變化是加稅,然后酒廠就漲價,羊毛出在羊身上,讓消費者多掏錢了
2,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表納稅調整工資薪金職工福利費業務招待費支出資
調整工資薪金職工福利費業務招待費支出只要填附表三;資產折舊調整要填附表九。
3,改制企業收到補足款項稅收應該怎么處理1收到款繳納
1.收到的款項不需繳納所得稅。借:銀行存款 貸:利潤分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2.改制企業不能繼續彌補改制前的虧損,如有國有股份,國有股份分得的股利可彌補虧損。
借:利潤分配 貸:應付股利 借:應付股利 貸:利潤分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
要交所得稅。
4,2018年進口威士忌關稅是多少聽說降稅了
您好,2018年威士忌關稅由以前的10%調整到了5%,確實降低了哦。下面簡單說下威士忌的進口手續,供參考:威士忌(Whisky、Whiskey),是一種由大麥等谷物釀制,在橡木桶中陳釀多年后,調配成43度左右的烈性蒸餾酒。英國人稱之為“生命之水”。按照產地可以分為:蘇格蘭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美國威士忌和加拿大威士忌四大類。 威士忌的釀制工藝過程分為六個步驟:發芽、糖化、發酵、蒸餾、陳年、混配。威士忌海關編碼:2208300000關稅: 5%增值稅:17%消費稅:20%,加1元/千克 首先進口威士忌需要企業需要具體什么資質:1.進出口權2.海關注冊登記3.商檢備案4.食品收貨人備案進口威士忌國外一般需要哪些單證?1.原產地證2.衛生證或者自由銷售證明3.塑化劑檢測報告4.灌裝日期證明5.標簽彩色照片和翻譯件6.如果是木托盤,木托盤需要有IPPC標識7.Invoice8.Packing List進口威士忌首次流程一般為:國外發運--收發貨人備案---到港后進口報檢---出通關單進口報關---海關繳稅放行---商檢查驗貼標簽----抽檢----提貨(還不能銷售)----抽檢合格后標簽備案出備案號----出國內衛生證書(可以銷售)
5,某酒廠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8年10月份發生以下業務
增值稅銷項稅=1496+2040=3536 10296/1.17*17%=1496 200*6*10*17%=2040 應繳納的消費稅=3200+14500+3600=21300 10296/1.17/(1-20%)*20%=2200 1000*2*0.5+2200=3200 (5*6000*(1+10%)+5*2000*0.5)/(1-20%)=47500 47500*20%+5*2000*0.5=14500 200*6*2*0.5+200*6*10*20%=3600
1)(3+0.2)÷(1-20%)×20%+0.5×4×2000÷10000=1.2萬 2)12日,84×20%+0.5×140×2000=3.08萬9÷1.16×20%=1.55萬22日,140000÷1.16×20%+30000×0.5=39137.93元合計消費稅為85437.93
1。產生進項稅 3.98萬元(26.91//1.17+1x7%=3.98萬元) 2。產生進項稅1.36萬元 3。產生銷項稅10.2萬元(70.2//1.17x17%=10.2) 4.產生進項稅額轉出2.72萬元(1.36x2=2.72) 本月應納增值稅==10.2-3.98-1.36+2.72=7.58萬元
6,白酒行業常見的稅收困惑有哪些
第一、多元化戰略突圍與白酒企業競爭力提升 在白酒行業,隨著近幾年來利潤不斷下滑和市場競爭不斷加大,多元化成為眾多白酒企業尋求戰略突圍的主要手段之一。五糧液、茅臺、寧城老窖、瀘州老窖、全興集團、古井集團等都不同程度的介入到生物工程、制藥、包裝材料、房地產、金融、汽車等領域,多元化經營的熱潮,在全國全行業遍地開花。就連資本與技術都頗為密集的半導體制造業和投資大、風險高的高科技產業,也吸引了許多處于勞動密集型白酒企業的加入。 無論出于何種目的,白酒行業追求多元化突圍,至少說明了當前白酒業的生存環境正面臨考驗。它引發的絕不只是一個“多元化產業轉型概念熱”,也絕非像有的酒廠說的那樣“為多余的資本尋找出路”,更多是白酒行業處于市場轉型和消費轉型的“十字路口”,不得不面臨著利潤不斷下滑,重新尋找利潤增長點的問題,進而再次引發對白酒業“多元化”與“專業化”的戰略思考。 白酒業的困局由來已久,目前白酒行業整體產量大于銷售量,每年以5%的速度下降,且產品同質化現象愈演愈烈,約一半的產品處于嚴重過剩,無法得到實質性消費。 但到目前為止,白酒企業在多元化經營上收效甚微,除部分企業在局部項目上有所成效,到達到了分散白酒行業風險的目的外,大多只是好看不中用,至今沒有一個真正產業轉型的成功案例。 白酒企業為什么熱衷于多元化經營? 我想與這幾年白酒市場的一度不景氣有著密切的關系。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促進企業產業轉型,是白酒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的唯一目的,不可否認。目前大多白酒企業正處于“專業化”與“多元化”的“十字路口”彷徨著,是進是退的兩難抉擇始終困惑著每一位白酒企業家。 要專業化,卻面臨白酒市場整體下滑的“生存危機”和“競爭壓力” 基于目前白酒業整體蕭條的困境,近年來許多白酒企業的利潤持續下滑,如果死守白酒業而盲目追求專業化,很可能會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所以許多白酒企業無奈選擇多元化轉型。 要多元化,卻沒有幾個在多元化戰略走得很穩的嘗試! 白酒市場真的是沒有潛力可挖嗎?答案是完全否定的。
白酒對經濟發展和解決就業等社會問題有重要作用 ——安徽菌裕商貿有限公司提示
7,新企業2018的減免優惠稅務政策
企業優惠減免的稅務政策是針對于小微型企業的,即小微型企業銷售額10萬元以下免收增值稅等優惠政策。根據《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第一條 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第二條 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上述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從業人數,包括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職工人數和企業接受的勞務派遣用工人數。所稱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應按企業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確定。具體計算公式如下: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擴展資料:《關于實施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第一條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小型微利企業無論按查賬征收方式或核定征收方式繳納企業所得稅,均可享受上述優惠政策。第二條 本公告所稱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等三個條件的企業。參考資料來源: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
一、所得稅。財稅字[1994]001號:(一)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兩年。是指: 1、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企業,經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可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 2、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兩年。而現行的一般企業的所得稅率為33%,減半是針對此而言的。從2008年起生效的《企業所得稅法》: 第四條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第二十五條 國家對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 第二十八條 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明確了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為15%,就不存在減半的問題了。二、增值稅一般的企業是沒有的,像集成電路、軟件等企業有優惠政策。有的地方有增值稅返還的政策(如深圳),請咨詢當地稅務部門。
修訂后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四項稅收優惠規定分別從財稅支持、創業扶持和創新支持三個方面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四項稅收優惠政策第十一條 國家實行有利于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型企業按照規定實行緩征、減征、免征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措施,簡化稅收征管程序,減輕小型微型企業稅收負擔。第二十五條 高等學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失業人員、殘疾人員等創辦小型微型企業,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和收費減免。第二十六條 國家采取措施支持社會資金參與投資中小企業。創業投資企業和個人投資者投資初創期科技創新企業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第三十二條 國家鼓勵中小企業按照市場需求,推進技術、產品、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等創新。中小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依法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方法。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規模雖小,但數量龐大,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修訂后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將現行法律由7章擴展為10章,由45條增加為61條,致力于解決中小企業負擔重、融資難和人才缺乏等問題,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同時,修訂后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將現行法律第二章資金支持拆分為“財稅支持”和“融資促進”兩章,以進一步增強財稅和金融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在財稅支持方面修訂后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將部分稅收優惠規定上升為法律,如國家實行有利于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型企業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減征、免征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措施,簡化稅收征管程序,減輕小型微型企業稅收負擔。值得關注的是,“簡化稅收征管程序”首次寫入修訂后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同時,法律規定要減輕中小企業收費負擔,國家對小型微型企業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減免等優惠政策。在創業扶持方面高等學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失業人員、殘疾人員等創辦小型微型企業,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和收費減免。創業投資企業和個人投資者投資初期科技創新企業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在創新支持方面中小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依法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方法。國家完善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不斷加碼。從6萬元、10萬元、20萬元、30萬元到50萬元,適用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先后五次擴圍,越來越多的企業邁入減稅“門檻”。在稅收優惠不斷加碼的同時,稅收行政審批事項也在不斷“瘦身”,企業辦稅負擔持續減輕。在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87項稅務行政審批事項中,目前僅保留7項,80余項非行政審批事項已全部清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