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在白酒釀造中經常出現第1第2甑岀酒少第3第4甑出酒多這是為
上層糟醅發酵沒有中下層糟醅好,這是正常情況,而且酒質也有差異!
2,如何用做米酒剩下的酒糟制作白酒
做米酒剩下來的酒糟,含酒量很低,糖分都被酵母菌給消耗殆盡,不可能再制作白酒,即使強加蒸餾,所獲得的白酒也非常少,抵消不了燃料的成本。就理想的辦法就是重新釀造。
3,白酒發酵時酒糟上出現了黃霉怎樣才能避免求指教急
塑料布沒封閉好窖池。搞好環境衛生。
酒醅粘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發酵過程中菌種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導致酒醅里面的殘余淀粉高、殘糖高。造成這樣的殘余淀粉、糖含量高的因素:
1、發酵水分不足,制約了菌種繁殖、發酵。
2、輔料(稻殼)用量比例不足,糧殼比例失調,導致糧醅比例偏移,抑制發酵的酒醅使用比例提高。糧醅酸度過高,抑制了發酵。
3、發酵劑使用的數量不足,菌種數量不夠。
4,誰能告訴我一個釀造白酒或者黃酒的配方
黃酒制作 1.糯米若干,浸泡5小時. 2.把水濾去,把浸泡后的糯米倒入飯甑. 3.把飯甑蓋好,放到大鑊中,大鑊底部放水. 4.鑊底生火,蒸上2~3個小時,直致米變成軟熟的飯粒. 5.把蒸好的飯粒扒松,倒進非常干凈的大水缸. 6.水缸內加入少量的干凈水. 7.加入適量酒餅[發酵劑,可買到],不同酒藥可釀出不同的酒.有的甜,有的濃.甜酒酒藥少,濃酒酒藥多. 8.把酒缸蓋好,冬天等6-8天,夏天等3-4天,香淳的米酒就出來了. 9.這時的酒是生的,要加熱.有些則把酒糟用漏斗狀的竹編濾器濾出酒,再把酒放到密封的壇子,把壇子放到悶燒的谷糠里加熱. 10.有的人把釀好的酒又加到下次釀酒的飯粒上重釀.....最多的我聽過是九重酒. 11.米酒也可以浸泡些熟地,黨參,當歸......等中藥,成了藥酒. 釀酒過程關鍵是 干凈.殺菌消毒重要,不然可能成醋也.白酒就是從黃酒提煉出來的,有專門燒白酒的師傅.
5,如何釀造黃酒產量多大
黃酒種類很多,釀造方法各有不同,只能從黃酒釀造原理之共性來說:
1基本原料:糯米,酒藥,水
2浸米:將糯米倒入水中浸泡透,水須將米全部蓋過,時間各異有半天到半個月不等因品種和季節各異,一般夏短各長
3濾水:將浸好的糯米從水中撈入籮中并用清水沖凈瀝干余水
4蒸飯:將浸透瀝干的糯米倒入甑中蒸熟,當蒸到半熟時開蓋潑入少量水,蓋上蓋繼蒸透
5冷卻:將蒸熟的米飯用水(或風)冷卻到需要的溫度
6拌酒藥:將酒藥加水化開潑入冷卻后的糯米飯上并拌均
7入缸搭窩:將并均酒藥的糯米飯倒入酒缸,沿缸壁四周拍緊防止塌缸,中間盡中能留大空間最低下中央制做酒窩
8保溫發酵: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品種對酒缸進行保溫發酵
9開耙:發酵到中途酒糟會浮于酒液之上,用木耙將成塊的酒糟耙開并和酒液拌均
10壓榨:將酒娘(酒液)濾出,酒糟裝入壓榨包內榨盡酒液
11后熟(后發酵):將酒液裝入小口酒缸蜜封貯存澄清
12香糟的制作與處理利用:將壓榨完的酒糟拌入酒藥后再裝入缸中壓實長期發酵一個月以上便制成香糟,再將香糟入甑蒸餾蒸出香糟酒,
13老熟:將11中澄清的酒液抽出并將香糟酒加入繼續封存老熟一年以上使成
14灌裝包裝
關于產量可大可小,因需要和規模而定,小到家庭自釀自飲,大到萬噸級百萬砘都沒問題
6,黃酒的簡介
你好,請仔細閱讀如下: 黃酒是中國古老的酒精飲料之一,是中國的特色酒品,黃酒是以糧食為原料,通過特定的加工工過程,受到酒藥、曲(麥曲、紅曲)和漿水(浸米水)等不同
種類的霉菌,酵母和細菌的共同作用而釀成的一種低度壓榨酒。黃酒酒液中主要有糖分、糊精、醇類、甘油、有機酸、氨基酸、脂類、維生素等成分,是一種營養價
值很高的飲料。 含糖量分類分為干型、 半干型、 半甜型、 甜型、 濃甜型五種主要品種1、元紅 干型 酒精體積14%~16%制造流程:瀝去漿水、蒸飯、攤涼、加水和漿水、麥曲、酒母、
糖化發酵60天、榨酒、澄清、過濾、裝 壇、貯存。口味特點:呈橙黃色,芳香獨特,口味甘爽微苦。2、加飯 半干型 酒精體積為16%~18%制造特點:總的加飯量比元紅多10%即醪液濃度較高,故名加飯。口味特點:呈深黃帶紅
色,芳香突出,口味醇厚,略帶鮮甜。3、善釀 半甜型 酒精體積13%~15%制造特點:以1~3年酒齡的元紅酒代替
水。口味特點:呈深黃色,香甜醇厚,質地特濃,具有獨特的風味。4、香雪 甜型 酒精體積18%~20%制造特點:糯米飯用水淋涼后,加酒藥進行糖化,拌入少量麥曲,并加入陳年糟燒(一種用黃酒糟蒸餾而得 的白酒),代替水。口味特點:色如玉液,芬芳幽香,
醇和鮮甜。5、鮮釀 濃甜型制造特點:落缸時除加陳年元紅酒外,還加入部分淋飯酒的半成品上清液及少量漿水。口味特點:陳釀期短,香味形成快,甜味強,但風格略遜于善釀酒。黃酒熱飲—30℃~50℃能驅寒祛濕,活血化瘀,對風濕,關節炎及跌打損傷的益。冷飲—14℃~16℃消暑解渴,消食化積,有一定的鎮靜作用, 對消化不良,厭食有療效。混飲—可加入礦泉水,汽水及果汁元紅酒—宜熱飲宜拌肉類加飯酒—宜熱飲宜拌冷盤善釀酒—宜微溫宜拌甜菜或點心香雪酒—常溫,少量飲用,有助消化
7,黃酒的釀制方法
中國傳統釀造黃酒的主要工藝流程為:浸米——蒸飯——晾飯——落缸發酵——開耙——壇發酵——煎酒——包裝
科學釀酒
黃酒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酒種,也是未來最有希望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酒品。近年來,黃酒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新原料、新菌種、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融入為傳統工藝的改革、新產品的開發創造了機遇,產品不斷創新,酒質不斷提高。
原料多樣化。除糯米黃酒外,開發了粳米黃酒、秈米黃酒、黑米黃酒、高粱黃酒、蕎麥黃酒、薯干黃酒、青稞黃酒等等。
酒曲純種化。運用高科技手段,從傳統酒藥中分離出優良純菌種,達到用曲少,出酒率高的效果。
工藝科學化。采用自流供水,蒸汽供熱、紅外線消毒,流水線作業等科學工藝生產,酒質好,效率高。
生產機械化。蒸飯、拌曲、壓榨、過液、煎酒、罐裝均采用機械完成,機械代替了傳統的手工作業,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產量和效益。
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突出純糧、釀造。)
一:黃酒釀造的特點:①所使用的糖化發酵劑為自然培養的麥曲和酒藥,或由純菌種培養的麥曲、米曲、麩曲及酒母。由各種霉菌、酵母和細菌共同參與作用。這些多種糖化發酵劑、復雜的酶系,各種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以及它們在釀造過程中的種種作用,使黃酒具有特殊的色、香、味。②黃酒發酵為開放式的、高濃度的、較低溫的、長時間的糖化發酵并行型,因而發酵醪不易酸敗,并能獲得相當高的酒度及風味獨特的風味酒。③新酒必須殺菌,并經一定的貯存期,才能變成芳香醇厚的陳酒。
二:制作黃酒的原料和工具:鮮紅薯50千克,大曲(或酒曲)7.5千克,花椒、小茴香、陳皮、竹葉各100克,備小口水缸1個,長木棍1條,布口袋1條。
三:工藝流程:選料蒸煮—加曲配料—發酵—壓榨—裝存。
四:工藝操作要點:①選料蒸煮:選含糖量高的新鮮紅薯,用清水洗凈晾干后在鍋中煮熟。②加曲配料:將煮熟的紅薯倒入缸內,用木棍攪成泥狀,然后將花椒、茴香、竹葉、陳皮等調料,兌水22千克熬成調料水冷卻,再與壓碎的曲粉相混合,一起倒入裝有紅薯泥的缸內,用木棍攪成稀糊狀。③發酵:將裝好配料的缸蓋上塑料布,并將缸口封嚴,然后置于溫度為25-28攝氏度的室內發酵,每隔1—2天攪動一次。薯漿在發酵中有氣泡不斷溢出,當氣泡消失時,還要反復攪拌,直至攪到有濃厚的黃酒味,缸的上部出現清澈的酒汁時,將發酵缸搬到室外,使其很快冷卻。這樣制出采的黃酒不僅味甜,而且口感好,否則,制出的黃酒帶酸味。也可在發酵前,先在缸內加人1.5-2.5千克白酒作酒底,然后再將料倒人。發酵時間長短不僅和溫度有關,而且和酒的質量及數量有直接關系。因此,在發酵中要及時掌握漿料的溫度。④過濾壓榨:先把布口袋用冷水洗凈,把水擰干,然后把發酵好的料裝入袋中,放在壓榨機上擠壓去渣。擠壓時,要不斷地用木棍在料漿中攪戳以壓榨干凈。有條件的可利用板框式壓濾機將黃酒液體和酒糟分離。然后將濾液在低溫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層清液,在70-75攝氏度保溫20分鐘,目的是殺滅酒液中的酵母和細菌,并使酒中沉淀物凝固而進一步澄清,也讓酒體成分得到固定。待黃酒澄清后,便可裝入瓶中或壇中封存,入庫陳釀1年。
“好一杯”黃酒,中國慢生活經典元素。
采八方天物,取竹林井水,施古法神曲,遵祖制,循古禮,融二百年智慧,醞于百年老窖,歷數伏九,精雕細琢,終成“好一杯”黃酒。
“好一杯”黃酒,精選優質紅酒米、黃酒米、黑酒米、糯米等原料釀造;并在釀造過程中獨創性地加入大棗、蜂蜜和鮮竹液等,酒體甜潤柔和,醇厚綿長,具有獨特的窖香和青竹香味,風格雅致,自成一格。
“好一杯”黃酒,融大棗、蜂蜜和鮮竹液等多種營養于一體,具有舒筋活絡、補血益氣、抗衰養顏等功效;適量常飲,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