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中御酒的種類很多,如竹葉青酒、玉泉酒、葡萄酒、乳酒以及具有中藥成分的屠蘇酒、雄黃酒、苦露酒等。據清代史料記載:“葡萄有紫碧圓長之別,一種山產者,實小味酸,有黑白二種,其中小而深黑者,吉林用以充貢。據統計,光緒十年(1884)共用8080斤玉泉酒。
內蒙古人到底能喝多少酒?
內蒙古人真的能喝酒不假,特別是蒙古族的朋友,感覺他們喝酒就好像是在喝水一樣,經常會有一些能喝酒的老漢,他們幾乎是從中午喝到晚上。真的不是蓋的!其實內蒙古還有一些喝酒同時的小游戲,也是內蒙古喝酒的規矩。“哥們兒,咱內蒙喝酒有個規矩。一個兄弟就會先介紹一桌上的幾個朋友的名字啊,特點啥的,介紹完大家碰杯喝一個。
接下來,你要把他們的名字對號說出來,如果全部正確,我們自己喝一杯。要是你說不出來名字,就是情誼還沒到,你自己喝一杯。先從你旁邊的噶拉倉巴拉丹扎木蘇日丹開始,再往下是烏勒吉德勒格列日圖愣巴”的確,曾有某網站專門做過相關的調查,最終票選出:山東、內蒙古、黑龍江在中國是最能喝酒的三個省份。然而最近的一個排行榜卻讓大家大跌眼鏡。
近日,據天貓以及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布了一個名為《中國人的酒杯——2017 天貓酒水線上消費數據報告》,這樣的結果很多網友大呼不可能。四川奪得了榜首?我大內蒙古竟然排到了22名,不少人對此排行榜表示驚訝!還有網友留言說:不好意思,我們都在線下買酒。還有人說:我們喝的自己釀的純糧食酒!曾經有一個包頭的網友說:“白酒一瓶倒,啤酒隨便喝,不好意思我拉低平均值了”。
清朝皇帝喝什么酒?有什么依據嗎?
清代宮廷用酒的制度化,始于順治七年(1650),在內務府下設酒醋房,掌管御酒的釀造及貢酒的管理。記載中御酒的種類很多,如竹葉青酒、玉泉酒、葡萄酒、乳酒以及具有中藥成分的屠蘇酒、雄黃酒、苦露酒等。玉泉酒是清宮中經常飲用的白酒之一,因該酒用玉泉水所釀制,故名。宮廷中不僅飲用玉泉水,而且用玉泉山水釀酒,玉泉酒一般在春秋兩季由光祿寺釀醞署釀造,其配料主要有糯米、酒曲、花椒、酵母、箬竹葉、芝麻。
乾隆朝以后,清宮用玉泉酒的記載很多,有時內膳房還用它做菜。據檔案記載:乾隆帝晚膳經常飲用玉泉酒。乾隆時期的一次千叟宴就用了400斤玉泉酒。嘉慶帝有時一次飲用玉泉酒多達十三四兩,其一次壽辰設酒宴即用了340斤。慈禧太后時期,每天內膳房用玉泉酒1斤4兩。據統計,光緒十年(1884)共用8080斤玉泉酒。 通化葡萄酒為清代宮廷貢酒之一,宮中經常飲用通化葡萄酒。
通化葡萄酒是以生長在長白山的山葡萄釀造而成。據清代史料記載:“葡萄有紫碧圓長之別,一種山產者,實小味酸,有黑白二種,其中小而深黑者,吉林用以充貢。”乳酒亦為清宮用酒之上品。乳酒是用牛乳或馬乳為原料經發酵制取的蒸餾酒,這種酒是蒙古人的日常用酒,其酒精含量很少。據《本草綱目》中記:乳酒始于元代。清制,張家口外馬群總管、盛京養什牧牛群,每年要送交乳酒2887斤;外藩蒙古每年進貢乳酒9小瓶。
這些酒由光祿寺負責管理,凡宮廷需用,均向光祿寺領取。據《內務府則例》載:每年清宮要向光祿寺領取乳酒160瓶,每瓶13斤8兩,共計2208斤。《康熙起居注》記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六月,康熙帝巡幸塞外,賜給隨行王、大臣、侍衛以及蒙古王公乳酒,與眾人歡聚暢飲的情形。六月二十一日,晴空萬里,微風清涼,一望無邊的蒙古 草原,數萬馬匹往來其間,無有邊涯。
這一天清晨,康熙帝率領王、諸臣、侍衛于黃幄前閱視馬匹、駱駝、牛、羊牧群。隨賞賜眾臣及王公5000余匹馬,并奏樂賞諸臣等乳酒。康熙帝環顧一下王、大臣說:“此酒朕牧群內馬乳所蒸之酒,系牧馬首領送來,故于閱視牧群處與王及諸臣飲之。今日日色融和,又在塞地,爾等各寬心暢飲。”隨遣近侍傳諭滿洲、蒙古官軍,令飲之,眾人皆歡然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