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文山有工廠嗎
廠家工資一個月有多少
有電子廠或酒水飲料廠嗎
文山哪里有陶瓷 廠 就是做裝酒壇子的
肯定有的嘛,文山是一個城市,又不是小鄉村!
有三七
2,云南名酒排行榜前十名
云南名酒排行榜前十名:玉林泉、醉明月、楊林、云酒、大龍口、鶴慶乾、玫瑰升、九田、膩腳、茅糧。1、玉林泉玉林泉酒始終固守云南傳統的小曲小罐發酵工藝,堅持純糧釀造,以其綿、甜、凈、爽的獨特風格及個性魅力,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是白酒銷量排名較好之一。2、醉明月醉明月酒業有限公司是云南省與宜賓五糧液酒廠同一區域、同一氣候條件、同一工藝生產多糧濃香型白酒的企業。酒廠位于云南昭通水富,與酒都四川宜賓一江之隔。“醉明月”品牌榮獲布魯塞爾烈性酒大賽銀獎。是具有白酒品牌價值的白酒之一。3、楊林楊林肥酒是云南歷史名酒,云南十佳名酒,其釀造源于明朝云南學家、詩人蘭茂所著的《滇南本草》。1880年,云南嵩明縣楊林鎮釀酒業主陳鼎依據《滇南本草》中的“水酒十八方”,創制了楊林肥酒。4、云酒云酒首次提出“云香”的概念,是云酒集團對云南白酒行業又一重大貢獻。“云香”借鑒國家有關濃香型、醬香型白酒,以及新推出的“濃醬兼香”型白酒標準,結合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地方標準,三香兼備,得到云、貴、川三省白酒專家的肯定。5、大龍口大龍口酒具有濃郁的文化內涵和悠遠的歷史淵源。它以東北優質高粱為原料,以出自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中富含鍶的泉水作為生產用水,采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科技精釀而成,具有“清澈剔透、清香淡雅,入口綿甜,柔和爽凈、回味怡暢”等特點,是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3,你是文山那里的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東南門戶。文山州盛產三七(田七),其產量、質量均居全國之冠,《本草綱目》中稱為“金不換”,故世稱文山為三七之鄉。文山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東鄰廣西百色地區,西連紅河州,北接曲靖地區,南部的麻栗坡、馬關、富寧3縣與越南河江省接壤 。州府駐文山縣開化鎮,距省會昆明市公路里程320公里。323國道橫穿全境全州總面積3.22萬平方公里,97%是山區和半山區,巖溶面積占51%。海拔一般為1000~1800米,最高2991米,最低107米,州府所在地1260米。北回歸線橫貫中部, 70%的地區屬亞熱帶氣候,30%的地區屬溫帶氣候。年均氣溫15.8~19.3℃,年均降雨量992~1329毫米,年均日照1492~2090小時,無霜期273~353天,熱區面積占21%。1995年末,有耕地342.8萬畝(農民人均1.2畝),宜林荒山297.3萬畝。
區號:0876
4,誰可以介紹一下文山
復制的有什么意思??來過么?文山在云南省東南部。州府文山縣離昆明大概有260公里左右。。坐大巴么5小時左右到。文山是一個壯族自治州。壯族朋友比較多。比較漂亮的地方有邱北普者黑。大片大片的麥田里有一座座美麗的小山丘。周圍有小溪流過。還有湖泊也很漂亮。。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在云南省的東南部。文山州盛產三七,東邊是廣西百色地區,西連紅河州,北接曲靖地區,南部的麻栗坡、馬關、富寧3縣與越南河江省接壤 。州府駐文山縣開化鎮,距省會昆明市公路里程320公里。還有硯山,麻栗坡,西疇。
在文山縣里有 文筆塔 , 東方路步行街,馬上就要出光大步行街了(步行二街),休閑廣場,雙橋花園,琵琶島,民族體育館,還有新民族體育館,陽光外灘,大本營,西華公園,盤龍的飛機場,邱北普者黑,廣南壩美世外桃源。還有好多景點。
我想玩下沒去過
要賣三七到硯山,那才是真正的原產地
世外桃源在文山州廣南縣,交通很便利,消費也很大眾
邱北普者黑也很錯夏天去最好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的東南門戶。文山州盛產三七(田七),其產量、質量均居全國之冠,《本草綱目》中稱為“金不換”,故世稱文山為三七之鄉。文山州位于云南省東南部,東鄰廣西百色地區,西連紅河州,北接曲靖地區,南部的麻栗坡、馬關、富寧3縣與越南河江省接壤 。州府駐文山縣開化鎮,距省會昆明市公路里程320公里。323國道橫穿全境全州總面積3.22萬平方公里,97%是山區和半山區,巖溶面積占51%。海拔一般為1000~1800米,最高2991米,最低107米,州府所在地1260米。北回歸線橫貫中部, 70%的地區屬亞熱帶氣候,30%的地區屬溫帶氣候。年均氣溫15.8~19.3℃,年均降雨量992~1329毫米,年均日照1492~2090小時,無霜期273~353天,熱區面積占21%。1995年末,有耕地342.8萬畝(農民人均1.2畝),宜林荒山297.3萬畝。
全州有漢、壯、苗、彝、瑤、回、傣、布依、蒙古、白、 仡佬11個民族。1995年末,總人口308.03萬人 ,其中農業人口286.5萬人 ,占總人口的93%;少數民族人口171萬人(主要有:壯族91.9萬人,苗族38.2萬人,彝族29.7萬人,瑤族7.7萬人,回族2.1萬人,傣族1.4萬人),占總人口的55.5%。各民族多為分散聚居或單居,大體上是漢族、回族住街頭,壯族、傣族住水頭,苗族、彝族住山頭,瑤族住箐頭,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特點。全州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較為集中地展現民族風情特色的重要民族節日有壯族的“三月三”、苗族的“ 踩花山”、瑤族的“盤王節”、彝族的“跳宮節”、白族的“火把節”。
全世界的三七產生中國,特產于文山。
文山是三七的主產地和原產地,被國家命名為“中國三七之鄉”。全國90%以上的三七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在文山,全國質量最上乘的三七也產于文山,文山是個三七王國。三七是云南省重要的生物資源,是文山州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三七是起源于2500萬年前第三世熱帶的殘余植物,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適宜于冬暖夏冷的氣候,不耐嚴寒與酷熱,喜于陰性的生態環境。文山自然條件得無獨厚,因而特產三七,人工栽培的歷史已有400多年。
世外桃源——壩美
晉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流傳千古,后人在欣賞其優美風光的同時,可能最重要的還是那里與世隔絕,保持了千百年不變的淳樸民風,最近,一個現實生活中真正存在的桃花源被人發現了,那就是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的壩美村。
村子離廣南縣城60余公里,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交界,車到八達以后就不能前行了,步行30分鐘后,一座突兀的大山橫臥眼前,在山腹中間有一山洞,洞中有暗河流經,此時,熱情的當地村民會為外來者擺渡。整個山洞有約800米長,洞中無照明,在漆黑的山腹中行船,感受小河的流淌,人如同正在穿越時光隧道一般。船到洞的盡頭,眼前豁然開朗,一片壯鄉風情的田園風光展現眼前,壩美村便坐落在一個平坦的盆地中,整個村子有600余人口,全為壯族,據說是當年為躲避戰亂,從廣西遷徙而來,民風非常古樸,從1949年至今,從未發生過一起刑事案件。清澈的小河繞村而過,水車在河邊靜靜的轉動了百年,“仟陌縱橫、雞犬相聞”,如一首安靜的田園詩。因而,所以來瀏覽的人們都異口同聲地稱贊這里是現代“世外桃源”。
壩美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北部的阿科鄉和八達鄉的交界處,屬喀斯特地貌,氣候為亞熱帶氣候,海拔在700米以下,年平均氣溫18度,年降雨量為1224毫米。全村范圍約有30平方公里,村中土著居民為壯族的沙系支系,全村115戶人家614人。
壩美不論是在自然特征上,還是在社會人文環境上,均是《桃花源記》描述內容的驚世再現。該地區山峰奇異,河谷幽美,阡陌縱橫,河流山溪蜿蜒奔流,常年流水不斷,溶洞層疊散布在山峰內,地下蘊藏著豐富的水源,冷泉、熱泉四季不絕地涌騰。
“世外桃源”四山環繞,中間有一壩,壩中彎彎曲曲有條河,而河的進口和出口都有約1公里長的溶洞,無論從湯那村或從落水洞村進入壩美村,均須穿過幽長的水洞方可入村。乘船穿過狹長幽深的水洞,突現地勢豁然開朗,形成別有洞天的幽美環境。古榕翠竹間坐落著一個壯鄉村寨,村民沿河修造設置的水車和田間籬笆構成一幅鄉村小景。本區域內適宜多種農作物和植物的生長,村內古樹蔥蔥,保存著多種植物資源,榕樹、木棉、大青樹、海芋、灌木等,以及各種野花和藤子散布在河谷中。在河谷、群峰和峭壁中,生存著猴群、飛狐、野兔、野雞和多種鳥類。猴爬巖時時可見飛狐滑翔,清晨的河谷中但聞百鳥啼鳴。
壩美村遠在宋代已存在,至今宋代壯族英雄儂智高的傳說依然在民間流傳。村中保留著較完好的云南文化特色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形態,生動體現了壯族農耕社會男耕女織、雞犬相聞、鄰里和睦的田園牧歌情趣。村民的食物、衣物、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基本上是自己生產,房屋建蓋不出錢請工,而是在全村力量支持下,以互相幫助的辦法來完成。村中依時定期舉行祭龍、圍魚、對歌、演練古兵器舞、斗雞等傳統的集體活動,保留著濃厚的壯族傳統文化色彩。當地農民少問世外之事,樂于農耕,鄰里和睦,團結互助,共同遵守古風遺俗,保存了壯族文化的精髓。村中現存并使用自制的生活器具,諸如木梯、木背柴架、木燈架、石磙、石缸、繡花鞋等。村民崇敬自然、崇拜神靈和祖先,土地廟、龍神廟、筒子錢桿、花公花婆臺等保存完好。
特異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人文資源交相輝映,使壩美村成為展現“世外桃源”小農經濟社會形態和傳統鄉村田園野趣的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