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品嘗師前景如何,品酒師職業前景如何

品嘗先喝一小口的葡萄酒,最好布滿口腔,然后用舌頭對葡萄酒進行充分的攪動,然后將葡萄酒吞下,感受葡萄酒的層次感、平衡度、復雜度,以及余味的長短。區分一款葡萄酒的好壞,首先,要觀察葡萄酒的顏色、清澈度、強烈程度以及搖杯后掛杯的情況;其次,聞葡萄酒的香氣;最后,品嘗葡萄酒的口感,以及余味的長短葡萄酒好壞的方法:觀察找一個比較光亮的地方,倒些葡萄酒進酒杯,然后手持杯腳傾斜45°角,觀察葡萄酒的顏色、清澈度、強烈程度以及搖杯后掛杯的情況。

葡萄酒如何鑒別優劣?

區分一款葡萄酒的好壞,首先,要觀察葡萄酒的顏色、清澈度、強烈程度以及搖杯后掛杯的情況;其次,聞葡萄酒的香氣;最后,品嘗葡萄酒的口感,以及余味的長短葡萄酒好壞的方法:觀察找一個比較光亮的地方,倒些葡萄酒進酒杯,然后手持杯腳傾斜45°角,觀察葡萄酒的顏色、清澈度、強烈程度以及搖杯后掛杯的情況。影響掛杯現象的因素有很多,與酒液中的糖含量、酒精含量、甘油含量,干物質含量有關。

這些物質含量越高,酒液也就越濃郁,掛杯的現象也就越明顯。好的葡萄酒顏色是自然的,變質的葡萄酒顏色會變得不自然有渾濁感。由此,可以初步的體現出酒的特質。聞香聞葡萄酒的香氣,葡萄酒的香氣是否純正,芳香,是否符合葡萄的品種特點。香氣有很多種類,有果香、花香、香料氣味、植物氣味等等。好的葡萄酒的香氣都是令人感到舒服,優雅,和諧的,如果聞到有甲油那樣刺鼻的味道,就說明葡萄酒已經變質了。

從觀察到聞香的步驟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酒的好壞了。品嘗先喝一小口的葡萄酒,最好布滿口腔,然后用舌頭對葡萄酒進行充分的攪動,然后將葡萄酒吞下,感受葡萄酒的層次感、平衡度、復雜度,以及余味的長短。好的葡萄酒入口時是順滑的、平順,口感豐滿的,吞下后會讓人回味無窮,而不好的葡萄酒如果喝下去會有刺激感,在口中有化學氣味或臭味。

如何看待葡萄酒這個專業?

我是中國農大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的本科,我就從我們學校葡工專業這個角度說吧。盡管畢業一年多,現在轉了專業在讀碩士,但是我一直保持對葡萄酒的熱愛,時常回憶就讀葡工專業的美好時光。就業和再深造問題是頭等大事。中國農大的葡萄酒工程,從以往兩屆和自己班級的就業情況來看,只要你想就業,找到工作絕對沒有問題;但是,本科畢業的就業面并不寬,基本上有:1、品酒師。

在酒文化傳播公司(有些是掛在酒廠名下的)做類似于講師的工作,基本是負責文化推廣,通俗來說就是以開酒會的形式給客戶講解葡萄酒、交流品酒心得。這個工種有的比較自由(甚至可以是自由職業);有的限制很多(基本隸屬于服務行業),比方說在會所、紅酒博物館,給與會、就餐的客人講解。薪資跟公司、個人水平有很大關系(有講酒拿3000元/次的酬勞,也有全職的月薪才3000)。

2、釀酒師。故名思義,就是在酒廠里釀酒(也不一定是葡萄酒,中國白酒、啤酒的都可以的),當然包括葡萄栽培環節的參與。中農葡工的同學較少去酒莊的做釀酒的,原因是釀酒季非常累不說,基本本科畢業去的話得從釀酒技師做起,加上北京的酒莊都在郊區(密云、房山、石景山、延慶、河北昌黎。市區里酒廠有龍徽,還有農大食院的中糧研究中心也釀酒),更重要的是待遇真心是很一般(我知道的北京郊區有1200人民幣/月的,不過包食宿)。

3、酒類、其它食品類銷售。這個不用多說,跟其它的銷售類似的。葡萄酒仍是新興行業,而且絕對不會讓你覺得無聊,適合對銷售類工作不反感的同學,一般薪資跟業績掛鉤。畢業只要學的還不錯,這三種基本是隨你挑選,工作地點也都是大城市,北京上海江浙廣東山東重慶都是非常好的就業地方;話說回來,你想找某些工作的就沒那么容易了。

不適合以后想從事公務員的同學,單位不專門招錄葡萄酒工程的學生,基本都是招錄食品工程、食品安全專業的畢業生。葡萄酒工程因為專業名稱的原因,基本上報考審核都通不過的(盡管都是食品學院)。當然也不是說這個專業沒有考上公務員的,只是比較其它專業,機會少很多難度大很多。(有一個考上的大神,我記憶中是去的北京市工商局)。

體制內的工作也有,例如有些地方有事業編制的葡萄酒產業發展委員會,對于想安穩留京的同學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你如果覺得畢業以后,想以一己之力改善家庭生活的(說白了就是賺一份不錯的工資)較難;尤其是比較經濟類、IT類的畢業生,起薪是少,我說個大概吧,一般來說是計算機系畢業生的1/2。這個行當是經歷越多越成功(實力強大的也不需要太久時間),耐住寂寞,多品多走多交流,熱愛行業就是成功。

其它的,保研考研、村官、出國、留校、教師幼師、創業、繼承家業的,都沒問題,農大985出國還是很有優勢的。個人覺得這個專業尤其適合富官二、三代學習,這可不是一般的食品產業,更是有著悠遠歷史、富異域風情的文化產業啊親。家庭經濟條件不受限的,學個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去歐洲、美國、澳洲、加拿大、南非留學學習紅酒其實都是游學啊(獎學金出去的平均每年一個),要做個有文化的富家人。

為什么有些紅酒品嘗起來會很酸?

不是品酒師,基本沒喝出過酸味,除非是酒敞開后放久了,不過經常聽酒友們說感覺酒酸,所以應該不會是錯覺。酸從何來?其實了解釀酒工藝的話,還是比較容易明白的。首先是葡萄本身的酸味。釀酒的葡萄普遍不怎么好吃,這是很多人的共識。甭管好吃不好吃吧,葡萄當中都是含有不少酸性物質的,即便是很成熟的葡萄,吃多了也會倒牙,俗話說“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可見人們對此還是深有體會,而這主要就是因為葡萄果肉中的一些酸。

這些酸包括了檸檬酸、蘋果酸,當然還有“葡萄酸”。所謂的葡萄酸,其實就是酒石酸。酒石酸這個物質很好玩,它形成的鹽,外形是不對稱的,19世紀,巴斯德正是通過這個現象,證實了分子的旋光性。不過這和我們的主題無關,重點是,無論上面哪種酸,它們的口感都是酸的。所以,如果用來釀造葡萄酒的原料中,這些酸的含量比較高的話,喝起來也許就會有酸澀感。

其次要說的是釀造過程本身。葡萄是可以不用外加酵母釀造的,這個很多人都知道。如果是自釀葡萄酒,有一種做法就是直接靠葡萄外皮那點糖霜進行發酵。歷史上,我國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釀造葡萄酒的,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雖然唐詩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這樣的詩句,可我們在歷史記載中,并沒有太多釀造葡萄酒的記錄,也沒有相關的歷史遺跡。

考古發現,其實我國也不是沒釀過,但因為釀造米酒的經驗,用酒曲進行了發酵。這樣釀造出來的酒,很難停在乙醇這一步,而是會過度發酵,產生大量的乙酸,結果,釀出來的不能叫葡萄酒,而是葡萄醋了。實際釀造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控制好條件,做酒和做醋之間并不是那么涇渭分明,所以,如果葡萄酒發酸,也有可能是這個原因。最后就是保存問題。

葡萄酒敞開放,是比較容易發酸的。這主要是因為,葡萄酒中仍然還含有不少的糖分,敞口放置的時候,就會有乳酸菌進入其中,乳酸菌和葡萄糖碰到一塊兒了,那就會產生乳酸,就跟牛奶變酸奶的過程。即便沒有乳酸菌作祟,葡萄酒長時間和氧氣接觸,乙醇也會慢慢被氧化成乙酸,最終導致葡萄酒偏酸。每個人對酸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葡萄酒的酸,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松喝出來。

推薦閱讀

葡萄酒藝術品(葡萄酒酒品)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