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氨泄露怎樣處理
我們發生過一次,由于氨氣灌年久,開啟閥不好使,工人操作時,誤將充入閥當作放出閥擰開。在一個小屋子里面無法進入人無法關閉,整個廠區都彌漫著刺鼻的氨氣。最后我讓他們打開消防水栓,用消防水噴頭噴灑氨氣區域,壓制氨氣的擴散,最后用車將氨氣瓶拉出小屋子,強行用水稀釋的同時,讓工人用濕毛巾捂住鼻子,強行關閉了閥門,避免了一場大范圍的污染事故。 后來屋子門口附近的野草全部死亡!
我們發生過一次,由于氨氣灌年久,開啟閥不好使,工人操作時,誤將充入閥當作放出閥擰開。在一個小屋子里面無法進入人無法關閉,整個廠區都彌漫著刺鼻的氨氣。最后我讓他們打開消防水栓,用消防水噴頭噴灑氨氣區域,壓制氨氣的擴散,最后用車將氨氣瓶拉出小屋子,強行用水稀釋的同時,讓工人用濕毛巾捂住鼻子,強行關閉了閥門,避免了一場大范圍的污染事故。 后來屋子門口附近的野草全部死亡!
液氨儲罐泄漏事故處置 a)當班人員立即向值班調度、消防值班和車間主任報告;
b)班長迅速查明事故發生源點,組織切斷危險源,防止事故擴大;
c)立即投用氨罐圍堰事故噴淋水,阻止氨氣的四處擴散,檢查并關閉氨罐圍堰的排水閥,防止氨水的排出;
d)班長立即組織人員清點搜救,對中毒者進行人工呼心臟復蘇等緊急搶救,設立臨時警戒,疏散事故區域無關人員;
e)通知停止現場一切明火作業,所有電器設備和照明保持原來狀態,機動車輛就地熄火;
f)如泄漏部位氨氣彌漫能見度低,無法接近事故源,必須在消防救護隊人員配合下進行處理;
g)其他原因(閥門關不嚴或無法關閉等)無法處理時,立即停止 121-J/JA 運行,斷尿素硝銨的送氨,若事故有擴大趨勢,則局部或全部停車處理。
h)所有崗位人員戴好空呼或氧呼,堅守崗位,作好緊急停車準備。
自己千萬不要處理,找專業人士處理。
2,液氨泄露怎么處理
急救措施
1.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單純接觸氨氣,并且沒有皮膚和眼的刺激癥狀,則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觸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應將衣服脫下并放入雙層塑料袋內。
如果眼睛接觸或眼睛有刺激感,應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20分鐘以上。如在沖洗時發生眼瞼痙攣,應慢慢滴入1~2滴0.4%奧布卡因,繼續充分沖洗。如患者戴有隱形眼鏡,又容易取下并且不會損傷眼睛的話,應取下隱形眼鏡。
應對接觸的皮膚和頭發用大量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沖洗皮膚和頭發時要注意保護眼睛。
2.病人復蘇
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出污染區,對病人進行復蘇三步法(氣道、呼吸、循環):
氣道:保證氣道不被舌頭或異物阻塞。
呼吸:檢查病人是否呼吸,如無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氣。
循環:檢查脈搏,如沒有脈搏應施行心肺復蘇。
3.初步治療
氨中毒無特效解毒藥,應采用支持治療。
如果接觸濃度≥500ppm,并出現眼刺激、肺水腫的癥狀,則推薦采取以下措施:先噴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鐘噴兩次,直至到達醫院急癥室為止。
如果接觸濃度≥1500ppm,應建立靜脈通路,并靜脈注射1.0g甲基潑尼松龍(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類固醇。
(注意:在臨床對照研究中,皮質類固醇的作用尚未證實。)
對氨吸入者,應給濕化空氣或氧氣。如有缺氧癥狀,應給濕化氧氣。
如果呼吸窘迫,應考慮進行氣管插管。當病人的情況不能進行氣管插管時,如條件許可,應施行環甲狀軟骨切開術。對有支氣管痙攣的病人,可給支氣管擴張劑噴霧,如叔丁喘寧。
如皮膚接觸氨,會引起化學燒傷,可按熱燒傷處理:適當補液,給止痛劑,維持體溫,用消毒墊或清潔床單覆蓋傷面。如果皮膚接觸高壓液氨,要注意凍傷。
泄漏處置
1.少量泄漏
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并加強通風。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并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以便廢棄處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并向上風向轉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全身防護服,戴呼吸設備。消除附近火源。
向當地政府和“119”及當地環保部門、公安交警部門報警,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電話。
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進入陰溝和排水道,增強通風。場所內禁止吸煙和明火。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要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噴霧狀水,以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受限空間。清洗以后,在儲存和再使用前要將所有的保護性服裝和設備洗消。
3,液氨泄漏如何處理
液氨泄漏事故處置措施。要注意做好幾個方面:一、是根據現場情況劃分警戒區,處置車輛和人員一般停靠在較高地勢和上風(或側上風)方向。二、是處置人員的應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在處置泄漏或有關設備時,應穿著隔絕式防化服,佩戴空氣呼吸器。直接接觸液氨時,應穿著防寒服裝。緊急時也可穿棉衣棉褲,扎緊褲袖管,并用浸濕口罩捂住口鼻。三、是應迅速清除泄漏區的所有火源和易燃物,并加強通風。如是鋼瓶泄漏,處置時應用無火花工具,盡量使泄漏口朝上,以防液化氣體大量流淌。關閥和堵漏措施無效時,可考慮將鋼瓶浸入水或稀酸溶液中,或轉移至空曠地帶洗消處理。四、是對泄漏的液氨應使用霧狀水、開花水流驅散。處置時應盡量防止泄漏物進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區。五、是如發生火災時應用霧狀水、開花水流、抗溶性泡沫、砂土或CO2進行撲救,同時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卻容器壁。若有可能,應盡快將可移動的物品轉移出火場。若出現容器通風孔聲音變大或容器壁變色等危險征兆,則應立即撤退。擴展資料;1 、操作處置注意事項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鹵素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2、儲存注意事項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氧化劑、酸類、鹵素、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三分鐘看一場“液氨泄漏”消防演練人民網-浙江普陀區舉行危化品事故處置應急救援演練
1、少量泄漏。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并加強通風。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并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2、大量泄漏。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并向上風向轉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上全封閉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氣呼吸器,在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后,用噴霧水流對泄漏區域進行稀釋。通過水槍的稀釋,使現場的氨氣漸漸散去,利用無火花工具對泄漏點進行封堵。擴展資料:液氨的合成方法:1、高壓法操作壓力70~100MPa,溫度為550~650℃。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氨合成效率高,混合氣中的氨易被分離。故流程、設備都比較緊湊。但因為合成效率高,放出的熱量多,催化劑溫度高,易過熱而失去活性。2、中壓法操作壓力為20~60MPa,溫度450~550℃,其優缺點介于高壓法與低壓法之間,此法技術比較成熟,經濟性比較好。因為合成壓力的確定,不外乎從設備投資和壓縮功耗這兩方面來考慮。從動力消耗看,合成系統的功耗占全廠總功耗的比重最大。3、低壓法操作壓力10MPa左右,溫度400~450℃。由于操作壓力和溫度都比較低,故對設備要求低,容易管理,且催化劑的活性較高,這是此法的優點。但此法所用催化劑對毒物很敏感,易中毒,使用壽命短,因此對原料氣的精制純度要求嚴格。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液氨百度百科—氨氣
液氨,是一種有刺激臭味的無色有毒氣體,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易液化,一般液氨可作致冷劑,接觸液氨可引起嚴重凍傷。氨氣爆炸極限為15.7~27.4%。因此、氨氣與空氣或氧氣混和會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儲存容器受熱時也極有可能發生爆炸。氨氣能侵襲濕皮膚、粘膜和眼睛,可引起嚴重咳嗽、支氣管痙攣、急性肺水腫,甚至會造成失明和窒息死亡。液氨泄漏事故處置措施。要注意做好幾個方面:一是根據現場情況劃分警戒區,處置車輛和人員一般停靠在較高地勢和上風(或側上風)方向。二是處置人員的應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在處置泄漏或有關設備時,應穿著隔絕式防化服,佩戴空氣呼吸器。直接接觸液氨時,應穿著防寒服裝。緊急時也可穿棉衣棉褲,扎緊褲袖管,并用浸濕口罩捂住口鼻。三是應迅速清除泄漏區的所有火源和易燃物,并加強通風。如是鋼瓶泄漏,處置時應用無火花工具,盡量使泄漏口朝上,以防液化氣體大量流淌。關閥和堵漏措施無效時,可考慮將鋼瓶浸入水或稀酸溶液中,或轉移至空曠地帶洗消處理。四是對泄漏的液氨應使用霧狀水、開花水流驅散。處置時應盡量防止泄漏物進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區。五是如發生火災時應用霧狀水、開花水流、抗溶性泡沫、砂土或CO2進行撲救,同時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卻容器壁。若有可能,應盡快將可移動的物品轉移出火場。若出現容器通風孔聲音變大或容器壁變色等危險征兆,則應立即撤退。
氨氣顯堿性,極易溶于水,所以你可以用水來吸收(比如用消防水龍頭噴水來吸收),或者噴灑堿性溶液來吸收(比如用碳酸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
延伸閱讀 據統計,在重(特)大典型泄漏事故發生頻率中,液氨泄漏位居榜首,所造成的傷亡人數居第3位。事發原因一是設備陳舊;二是管理混亂;三是違規操作。 液氨泄漏事故發生后,必須嚴格按照一定的程序實施處置。一是根據液氨的毒性及劃定的危險區域,確定相應的防護等級;二是詢問詳細情況;三是使用檢測儀器測定泄漏數據;四是根據詢情、偵檢情況確定警戒區域進行隔離;五是組成救生小組,攜帶救生器材迅速進入現場救援;六是啟用滅火設施,用水稀釋降解氨氣濃度;七是根據現場泄漏情況,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嚴格按照堵漏方案實施;八是利用工藝措施倒罐或放空,轉移較危險的瓶(罐);九是現場救護,使用特效藥物治療中毒人員,嚴重者送醫院觀察治療;十是進行洗消,以防造成次生災害;最后,利用噴霧水、蒸氣清理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