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酒缸多少錢,古董酒缸多少錢

(備注:按每間大約15平方算)關于當時一兩錢等同于現在多少錢,說實話我感覺用米價來衡量兩和現代貨幣的價值是最適合的。”這是雍正時期河東總督田文鏡的奏折,一石米到最后也就能剩下6成多能吃,據郭松義《明清時期的糧食生產與農民生活水平》一文,江蘇在清末每人年消耗食米288市斤。

明清時期編撰《永樂大典》《四庫全書》花了多少錢?

永樂五年14O7年定稿進呈,明成祖親自為序,并命名為《永樂大典》,全書22877冊,目錄6O卷,成書11O95冊,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備輯為一書。由于戰亂現存不到3OO冊。其內容包含了各種奇聞雜談,怪異掠奇等全方位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它文學百科。

,,,, ,《四庫全書》是在《永樂大典》基礎上續編輯而來(1773年),其內容是中國文,史,哲,理,工,農,醫,適及到所有學科,是國家正統,民族根基的象征.,共收書346O多種,79OOO多卷,36OOO多冊,分為經史四部,其中經部分為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忠義,,四書,樂,小學等1o類,史部為正史。

在清朝的時候買個四合院要多少錢?當時的一兩銀子等于現在的多少錢?

不同的時期價錢也不一樣。由于清朝人不研究房價,所以查不到系統的材料,只能找幾個例子,不知道是否能全面反映出當時的情況: 例一:乾隆十六年(1751年),天津丁予范在劉家胡同二道街買了一塊地,蓋了一處四合院,這四合院占地近一畝,蓋了10間房,連買地帶蓋房,花了180兩銀子。  例二:道光十八年(1838 年),天津任秀坡花200兩銀子,把丁予范在劉家胡同二道街開發的這套四合院接了下來,加蓋一間客房、一間門樓、三間書房、三間板房,總共投資了350兩,最后賣了600兩。

  例三:乾隆十二年,北京內城西北角太平湖東(新街口),七間半85兩。  例四:乾隆十三年,北京內城新簾子胡同(長 安街南,新華門與和平門之間),四間瓦房70兩。  例五:康熙五十七年(1718),北京大興縣北城日南坊(坊名“日南”,相當于某某街道)有一所樓房出售,該房臨街,下面兩間開店,上面兩間住人,樓后加蓋廂房一間,合計5間房,賣了210兩(參見張傳璽《中國歷代契約匯編考釋》)。

  例六: 乾隆五十八年(1793),安徽休寧縣二十一都二圖(“都”相當于鄉鎮,“圖”相當于行政村)也有一所樓房出售,不臨街,但宅基較大,房子共4間,賣了270兩(同上)。  例七:咸豐七年(1857),浙江山陰縣三十六都三圖有人賣房,共計平房3間,賣了60兩(同上)。  (備注:按每間大約15平方算)關于當時一兩錢等同于現在多少錢,說實話我感覺用米價來衡量兩和現代貨幣的價值是最適合的。

比如按清乾隆年間算,糧價大約15文錢/升。一升米據說大于1斤,不到1.25斤,按照最多1.25斤來算,現今超市的米價1.8元/斤,則一升米價格為2.25元/升。1兩銀合1000文,1000/15×2.25=150元,清乾隆的1兩銀子相當于現在150元。不同時期具體情況不同,但最多最多在清朝一兩銀子等同于現在230元左右,也就是說清代一兩銀子等同于現在150-230元左右。

當然這并不代表兩者的實際經濟意義完全相同,只是打個比方。了解古代經濟的莫噴,我大概也就了解這些了,有什么問題就請多多指正。很多人似乎有誤解,認為清代的城里房價很便宜。實際上,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很昂貴。我先談一談清代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據吳賓《論中國古代糧食安全問題及其影響因素》一文,乾隆年間,糧食人均占有量為780斤(有爭議)。

780斤不少,而且看起來能讓人吃的很好。但這是未經加工的。“新人倉者每谷一石,得米六斗五升(此米必糙,惟荒年拯濟可用之),其次則六斗有零矣(鹽煤工匠所食之米,每石輾五斗),若成華所賣之純粹米,每石輾四斗,多則四斗一二升而已。”這是雍正時期河東總督田文鏡的奏折,一石米到最后也就能剩下6成多能吃,據郭松義《明清時期的糧食生產與農民生活水平》一文,江蘇在清末每人年消耗食米288市斤。

廣東很多,“中數每口歲率食谷400斤”。四川民諺有每人每年“不飽不餓三石谷”的說法,平均下來只剩下大約100斤左右。而且還要交稅(清朝大概是八稅一,這100斤按照總產量至少要交50斤)、婚喪往來、茶米油鹽、儲存余糧等雜七雜八的東西,即使加上一些農民種植的經濟作物,到頭來能剩下的真不多。實際上在城里買的起四合院的不多。

推薦閱讀

戰國時期的酒有多少度,淺淺中國酒文化
東漢時期的酒多少度(漢朝的酒多少度)
水滸時的酒多少度(水滸傳時期的酒多少度)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