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釀成的葡萄酒就是偏甜且度數較高。而一般涼爽產區的葡萄酒的酒精度就比較低一些。葡萄酒的酒精度數為什么有高有低,原因是:因為釀酒葡萄里面的糖分不一樣。因為酒精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葡萄酒的口味:酒精度過高會掩蓋葡萄酒的天然芳香,會給有帶來明顯的酒精刺激感,雖然增加了酒體的飽滿度,但卻破壞了平衡感;酒精度過低則導致葡萄酒口味不足。
葡萄酒酒精度為什么會有高有低?
葡萄酒的酒精度數為什么有高有低,原因是:因為釀酒葡萄里面的糖分不一樣。葡萄酒的酒精度數是用葡萄里面的葡萄糖發酵轉化成酒精的,額處不添加任何酒精的,葡萄里面的糖分能轉化成多少酒精就是多少。不同年份的葡萄的成熟度不一樣,所以含糖量也不一樣。不同地區因為當地氣候原因種出來的葡萄也不一樣。不同品種的葡萄里面的含糖量也不一樣。
為什么度數越高的葡萄酒越來越受歡迎?
我是@芙蘭一醉的芙蘭哥,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我來說一說我的看法:現在確實有這樣的一個趨勢,消費者認為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品質越好,越受歡迎。其實這是有誤區的。并不是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越好,也不是酒精度越低越好,這跟很多因素有直接關系,今天在這里和大家說一說:1.酵母能夠發酵的最高酒精度數一般來說,葡萄酒的酒精度通常介于7度至16.2度之間,因為酒精度一旦超過了16.2度,酵母不在活動了,也就是說停止發酵了。
所以說葡萄酒的酒精度在自然發酵的前提下,不會無限的上升,而是達到一定的酒精度就停止工作了。2.酒精度的高低跟發酵葡萄醪中的糖分有直接關系。這里有一個葡萄酒發酵的過程演示:葡萄中的糖份+酵母菌→酒精+二氧化碳+熱量。從這個演示中可以看出,酒精的高低直接受葡萄含有的糖分決定的,葡萄的成熟度好,糖分高,則發酵的酒精度也會高;如果葡萄酒的成熟度不好那么含糖量就低,發酵的酒精度也會低。
一般溫暖、炎熱產區葡萄酒的酒精度都比較高。而一般涼爽產區的葡萄酒的酒精度就比較低一些。3.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品質就一定好嗎?答案是否定的。這里面也是有說道的。因為酒精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葡萄酒的口味:酒精度過高會掩蓋葡萄酒的天然芳香,會給有帶來明顯的酒精刺激感,雖然增加了酒體的飽滿度,但卻破壞了平衡感;酒精度過低則導致葡萄酒口味不足。
所以,有的酒商因為葡萄的成熟度不好,含糖量低等原因,未能達到要求的酒精度數怎么辦呢?他會往發酵的葡萄醪中加入糖蜜,通過外添加糖類物質,從而提高葡萄酒的酒精度。但這種酒雖然酒精度高了,但酒的品質還是低劣的。4.決定葡萄酒品質的不是酒精決定葡萄酒品質的不是酒精,那是什么呢?是葡萄的品質和成熟度,是栽培這片葡萄園的獨特的風土環境,是酒莊精湛的技藝和釀酒師的高超水平,是釀酒團隊工匠精神的詮釋,葡萄酒的品質他是一個綜合的指標和展現。
而不是單單靠酒精的高低。大家可以留心一下,很多精品名酒的酒精度也并不高,一般在13-13.5度。所以,不要迷信酒精度高就是好酒的說法,還要綜合評判才行。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如果各位酒友還有其他的觀點或不同意見,非常期待與您一起交流探討,請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吧,留言必回!我是芙蘭一醉的芙蘭哥,一名愛喝會品且有獨立觀點的頭條作者,希望用淺顯的文字讓您健康喝好酒,選酒不犯愁!碼字不易,點贊鼓勵!如果您覺得我寫還湊合,請賜個關注或點個贊吧,真誠期待與您結緣,芙蘭哥在此鞠躬謝啦。
中國人應該怎樣選擇葡萄酒,為什么國外葡萄酒普遍度數較低,味道偏酸發苦?
這里提到的國人自己釀造的葡萄酒,偏甜且度數較高在18度左右,應該是指家釀(自釀),相對于專業釀制葡萄酒(葡萄酒生產廠家),在編者以前的文章里曾提過,兩者之間原料不同、器皿不同、釀制流程不同、陳釀和存放過程也不同,從而形成截然不同的質量風格。在顏色上,自釀葡萄酒顏色偏亮紅,口感較甜且酒精度高,酸澀度底,果香綿軟,后勁(酒精度)不小,參考經常自釀葡萄酒的那些朋友們用的配料,各位就會明白為啥會這樣,首先在選材上,自釀多用鮮食葡萄,像我們在超市或生態果園里摘的巨峰、玫瑰香、龍眼、提子等等,它們的特征是大顆粒、皮薄脆,汁肉多、味香甜。
其次在釀制過程,國人自釀通常的作法是,在去梗破碎后放在容器中2-3天后加入白糖,理論上比例是每升葡萄汁液可加入30來克左右白糖,兩個作用,一是補充糖分不足轉換成酒精度(鮮食葡萄不加糖的情況下釀出酒精含量為7-10度),味道寡淡也不易存放,二是有的人喜歡作成甜味的。理論上講通過酵母的作用,在一定溫度條件下,鮮食葡萄中所含的糖分和額外加入的白糖或冰糖會逐漸轉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有了酒精度和發酵時的泡沫,但實際上最多只能達到15度左右,像這位朋友所說酒精在18度左右,只有幾種可能,一是兌進了高酒精度的白酒等酒基,或者通過釀造手段和器皿調解溫度等方式制作成類似加強酒的風格。
這樣釀成的葡萄酒就是偏甜且度數較高。國外進口的葡萄酒多數為專業釀酒莊、酒廠、酒作坊,選擇的通常是釀酒葡萄,如我們在商品標簽上看到的赤霞珠、梅樂、西拉等,當然也有較少的鮮食葡萄(地方品種),它們的特征是顆粒較小、皮厚色深,單寧和多酚類風味物質深藏其中、汁肉較少、酸澀帶甜,釀制過程,為防止微生物污染,在發酵桶或不銹鋼罐都會噴灑標準范圍內的二氧化硫,發酵過程對天然(或人工酵母)的使用、溫度控制等頗為講究;而在加糖處理上更是嚴格,有的國家要求根本不需加。
這樣釀制而用的葡萄酒,酸度、澀度(單寧)、酒精度、甜度(干型很少)等成為其品質骨架。而酒精度在12度左右是其自然發酵的結果,取決于葡萄品種、種植地域環境、釀造風格等。最后,需要提示的是,不同人群對于葡萄酒的綜合感官體驗,純屬傳統習慣和個人對食物的喜好,例如北方人愛吃面食,南方人愛吃米食,國人愛食甜型酒,這與體質發育或者味蕾分布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