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白酒什么米做的
這個分酒的,像大泉源酒就是高粱釀出來的,一個地區的酒一個風味,東北的酒多數都是用糧食造的,高粱算是常用的。
白酒很多的,一般是大米、高粱、玉米、小麥什么的都可以
2,大米蒸成的白酒成什么顏色
白酒屬于蒸餾酒,是清亮透明無色液體。無論原料是哪種顏色,都可以把色素截留在酒糟里面。
先將大米煮成飯,冷卻,再加上炳藥,放入缸內蓋好,發酵7—10天左右,即可用來蒸成白酒。
3,米白酒是什么
米白酒是用米做的一種酒。由于釀酒比較方便——將淘凈的大米蒸得熟而不爛,晾得熱而不燙,拌上酒藥,封缸保溫,經過十來天的發酵破水,便大功告成。
這個分酒的,像大泉源酒就是高粱釀出來的,一個地區的酒一個風味,東北的酒多數都是用糧食造的,高粱算是常用的。
4,什么是米香型白酒代表性產品是什么品牌
顧名思義,米香型白酒的釀造以大米為原料。經過微生物自然發酵,蒸餾、貯存制成。口感風味具有蜜香、清雅、綿柔等特點。米香型酒酒香清柔、幽雅純凈、入口柔綿、回味怡暢、給人以樸實純正的美感。米香型酒的香氣是由大米的米芯在蒸餾過程中產生的自然的米香。 米香型白酒的典型風格是琥珀酒色,晶瑩透明,麗質清雅,香氣悠長,一些消費者和評酒專家認為,用蜜香表達這種綜合的香氣較為確切。概括為: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甘冽,回味怡暢。即米釀香明顯,入口醇和,飲后微甜,尾子干凈。 優質的米香型白酒具備以下特點:酒色微黃,無懸浮物,無沉淀、蜜香清雅,入口綿甜,落落爽凈,回味怡暢。 米香型白酒乃華夏酒之精粹,屬傳統四大香型之一,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固態,半固態發酵,蒸餾,儲存,老熟精釀而成。其特點為微黃透明,蜜香清柔,幽雅純凈,給人以樸實純正的美感,具有獨特的米香風格。 米香型白酒以其獨特的品質,個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譽滿中外,是其他酒種所部能取代的,在世界酒林中獨樹一幟,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喝文化遺產。米香型白酒過去以桂林三花為代表,在新時代以冰峪莊園大米原漿酒為代表。
黃金酒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5,稻谷釀的白酒叫什么名稱
叫做 “稻谷酒”稻谷酒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酒種,谷酒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健脾益腎;酒液風味獨特,口感極佳,酒質醇甜凈爽,清甘淳冽,在我國很過地區的釀酒歷史中源遠流長。稻谷酒是以稻谷為原料,通過添加酒曲在缸中發酵,再經蒸餾而成的酒。水稻的之類非為很多種,按照不同的特性,可以分為旱稻和水稻,秈稻和粳稻,非糯稻和糯稻等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的早秈谷是生產谷酒的好材料,它價格低廉,來源豐富,釀制的谷酒成本低,是一條有效的致富之路。不同種類的水稻釀造出的稻谷酒口味與特性是不同的,但是釀制方法卻是大同小異的,下面就做對水稻稻谷釀酒的方法做簡單的介紹:原料配方。稻谷100公斤,酒源熟料酒曲0.6-0.7公斤。一、浸泡將100公斤稻谷加水200至250斤浸泡18到24小時左右,期間要換水1到2次,以便去除谷物中的細小灰塵,以便防止最后在蒸酒時細小的灰塵顆粒隨著酒蒸汽進入冷卻器中,影響谷酒的品質。二、蒸糧將浸泡透的稻谷裝入釀酒設備的蒸汽甑鍋中,上大汽后蒸40分鐘,揭蓋向甑中潑入稻谷重量15%-20%的水,讓谷粒吸水膨脹。圓汽后蒸30分鐘,潑一次水,再蒸30分鐘。三、冷卻加酒曲將蒸熟的稻谷取出,平放攤開,使其冷卻。按照每100斤糧食0.6到0.7斤的用量加入熟料酒曲。我廠的酒曲是純生物復合制劑,用量很少。四、發酵發酵期間要控制好發酵室內的溫度。發酵時間,夏季10至15日左右。冬季20日至25日左右。五、蒸餾將發酵好的稻谷放入雙層釀酒設備,連接好冷卻器進行蒸餾即可。普通的設備蒸餾期間要控制好火候,防止糊鍋。
6,自家用大米做的酒是不是曲酒
這種傳統的釀酒方法概括起來就是:將大米蒸熟 后拌曲發酵,然后蒸餾得成品酒。具體操作起來就更復雜一些,其工藝如下:浸米—蒸煮—揚冷、拌曲—入缸固態培菌糖化—半固態發酵—蒸餾—成品酒。 其中僅是蒸煮工序就很麻煩,操作要求較為嚴格。例如:將浸好的大米倒入甑內,待園氣后初蒸15~20分鐘,然后潑入熱水,還要上下翻倒幾次,又上蓋, 待園氣后再蒸幾十分鐘,再進行第二次潑水、翻倒、再蒸。同時還要求所蒸煮的大米外硬內軟、無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爛,均勻一致等等。如那一環節掌握不 好,達不到要求都可能影響到出酒率。v采用生大米釀酒就簡單得多了。生大米不需要淘洗,不需要浸泡,當然更不需要蒸煮。將市售的大米買來后,每公斤大米加入6克生料曲種,加入三公斤冷水攪拌、密封發酵,經蒸餾就得成品酒。所以,有人戲稱生料釀酒技術為“傻瓜釀酒技術”。v生料釀酒,可以說就談不上什么“工藝流程”,如果硬要編個工藝流程的話,那么這個工藝流程就是:配料(大米+曲+水)—發酵—蒸餾—成品酒。v采用生料酒曲釀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得一斤酒,45~50度,口感與傳統釀制的一樣,甚至超過。 由此可見,采用生料釀酒,簡化了工藝、節約了燃料和人工、減輕了勞動強度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出酒率,從而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還由于生料釀酒操作簡單,管理粗放,完全可采用規模化、機械化大生產。 由于生料釀酒具有上述諸多優點,僅管這個新技術推廣時間不長,宣傳力度不大,但仍然受到許多酒廠的歡迎,尤其是受到那些文化不高、缺乏釀酒技術的小酒 廠和家庭釀酒作坊的普遍歡迎。例如:目前廣西省內即有上千家小酒廠和家庭作坊在采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大米白酒。江西、湖南、浙江、上海等也有許多廠家在采 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 然而,生料釀酒再簡單也是一門科學技術。既是一門科學技術,就有一定的工藝規范和操作規則。遵循這些規則,出酒率就高;違背或不按這些規則操作,就達 不到出酒要求。原因是,由淀粉轉變為酒是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果,也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假如改變了規定的作用條件,其代謝產物就不是酒,而是另一種代謝產物 ——如醋酸。 一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把科學看成魔術,把生料曲種當成是“仙丹妙藥”,以為在生大米中加點水,丟進去一點生料曲種,它就自然而然地“變”出酒來。一但沒有變出酒來或變出的酒不多,就否定了生料釀酒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現將筆者采訪數十家成功地采用生料釀酒廠家的經驗和個人的心得,總結幾條出來供已采用的廠家和對生料釀酒有興趣的廠家參考。 我們知道,釀酒的希望和目的無非是兩個: 一是能得到較高的出酒率;二是釀出的酒能有一個較完美的口感。但是,是否能達到這兩個目的的關鍵環節,是在發酵這道工序。盡管曲種如何好,糖化力和發 酵力如何高;盡管大米的質量好,含淀粉多;盡管蒸餾設備如何先進、接酒技術如何高明。如果在發酵這一環節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如何發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廠和釀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經驗。但生料釀酒與傳統的燃料釀酒方法還有不同之處。生料釀酒在發酵期中要特別注意和掌握溫度、厭氧和發酵期這三個環節。 一、 溫度(指室溫℃)。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產酸,甚至酵母死亡;低于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0℃。 溫度與發酵期的關系是:溫度高,發酵期短;溫度低,發酵期長。具體說來,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一般是15~20天,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一般是10~12天左右。溫度在30~40℃時,發酵期一
米酒!喝多了也會醉
7,谷子做的米酒又叫什么酒
谷子不能直接釀酒,去皮之后叫做‘小米’,小米可以釀酒,屬于白酒類。
小米酒
做米酒時要注意: 1)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涼透以后。否則,熱糯米就把灰霉菌殺死了。結果要么是酸的臭的,要么就沒動靜。 2)一定要密閉好。否則又酸又澀。 3)溫度低也不成。30℃左右最好。 作好的米酒可以生吃。但對腸胃有些刺激。最好羼水煮來吃,味道就柔和多了,既不會甜得發膩,酒味也不太濃。煮食也可以加湯圓和別的東西。 沒有糯米,可以蒸玉米粉,蒸的時候隔一段時間將玉米粉打散,再灑水攪拌。 沒有蒸鍋,也可以用生糯米。不過我沒試過。別人這么做過。一煮就散說清楚做酒釀其實是很麻煩的,幾次有朋友發帖子問怎么做,我都因其麻煩而沒回帖子,我寧可做好了送給您吃。做酒釀要有失敗的精神準備,練幾次,知道用哪些容器、在家里什么地方發酵(廚房還是暖氣旁)、怎么保溫,自己形成了一系列的*作規律就好辦了。 前提條件: 1、做酒釀的前提是你要買到酒曲。 2、米酒要在30℃(華氏大約80度)下發酵,所以制作酒釀要選擇夏天或冬天(暖氣旁)的季節。 步驟: 1、將糯米蒸熟成米飯(不要太硬)后涼至不燙手的溫度(利用中溫發酵,米飯太熱或太涼,都會影響酒曲發酵的); 2、 將米飯鏟出一些到用來發酵米酒的容器里(我是用有蓋的陶瓷湯盆),平鋪一層; 3、 將捻成粉后的酒曲,均勻地撒一些在那層米飯上 4、再鏟出一些米飯平鋪在剛才的酒曲粉上,再鋪上一層米飯……就這樣,一層米飯、一層酒曲的鋪上,大約4層(隨意,看您的米飯和酒曲的多少); 5、將容器蓋蓋嚴,放在適宜的溫度下(如果房間溫度不夠,可以用厚毛巾等將容器包上保溫); 6、大約發酵36小時,將容器蓋打開(此時已經是酒香四溢啦),加滿涼開水(為的是終止發酵),再蓋上蓋后,放入冰箱(盡快停止發酵,早日吃到口) 心得: 1、做酒釀的關鍵是干凈,一切東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否則就會發霉長毛。您要先把蒸米飯的容器、鏟米飯的鏟子和發酵米酒的容器都洗凈擦干,還要把您的手洗凈擦干。 2、發酵中途(12小時、24小時)可以打開蓋子看看(別經常開蓋),如果沒有酒香味、米飯還沒有結成豆腐塊的趨勢,可以將容器蓋拿到廚房的火上加熱,然后再蓋上,使其中的米飯不至于因溫度不足而不能繼續發酵(這是我的土招)。 3、酒釀的制作過程很干凈,所以,如果偶爾發現有一些長毛的現象(有時是因為發酵時間過長),除去毛毛,酒釀還是可以吃的。如果您每次做出的酒釀都長滿了長毛,又是五顏六色的,估計是哪個*作環節沾生水或油而不干凈了,我勸您還是別吃了,就當這回交學費了。 4、我用普通的大米也做過酒釀,效果也不錯。 原料: 1、糯米1000克 2、酒曲一顆 制作 1、煮糯米飯 要求飯硬而不夾生,態軟太爛會影響米酒質量。 將糯米用冷水浸泡8小時左右,用電飯煲煮,水量以米的表面看不見水,側過一點兒就見水為適量,15分鐘即成。 2、攤涼和松散米飯 要求宜冷不宜燙。太燙會燙死酵母菌,越涼越保險。 將米飯攤開散熱,用手觸摸米飯表面已冷即可。加入少量涼開水攪拌,將飯粒松散開。特別注意,不能讓飯粒沾油膩。否則米酒發酸,不能食用。 3、加入酒曲發酵 酒曲碾碎,散入米飯中攪拌均勻,將米飯壓緊,中間挖個小洞,蓋上蓋子或保鮮膜。夏天放在桌上,冬天放在較暖的地方(我放在了我們加第二個洗手間的地板上,那里最暖和)。約24小時左右,小洞中已淌滿米酒汁,嘗一嘗,如味甜不酸,即可食用,如味淡帶酸,再等3、4小時。因為米酒尚會繼續發酵,酒味越來越濃,甜味越來越淡,將變成酒,所以吃不完,要放在冰箱里,抑制其繼續發酵,則米酒會越來越甜,可存放半個月,慢慢吃,其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