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度白酒如何釀造,酵母菌在乙醇濃度到百分之20就受到抑制但是50度60度的高度酒

本文目錄一覽

1,酵母菌在乙醇濃度到百分之20就受到抑制但是50度60度的高度酒

工業生產用的乙醇耐受型酵母
釀造的低度酒精經過蒸餾,收集,形成高度的白酒。一般低度的時候還是酒糟
釀酒的酵母一般是面包酵母,很耐乙醇的。而且酵母這個概念很籠統,并非系統演化分類的單元,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況且最適生長條件并不一定是最適生產條件。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樓主你好: 沒有康復科,但是有針灸科,主治醫生:李思康。 公交:9、10、12、19、30、32、33路到中醫院下車。

酵母菌在乙醇濃度到百分之20就受到抑制但是50度60度的高度酒

2,60度白酒怎么得到

30度的2瓶 到在一起
衡水老白干有!國內最高度酒:67
四十以上
衡水老白干67度二十年陳釀北京經銷商北京市百裕豐酒水商貿有售單憑售價在488元
自己釀
60度白酒真的市場不好買到。可以購買67度、68度、65度白酒。然后加水降度。加水降度的公式:500ml×60度÷買到的高度酒度數=買到的高度酒數量高度酒數量加水至500ml,就是60度白酒了。治療睡眠問題還是找大夫進行診治,自己開出的(查到的配方)配方不一定符合,對癥。精神不放松,思緒萬千就會影響休息,還是找到是什么引起的,比如心臟、工作壓力、血壓等等。

60度白酒怎么得到

3,釀酒方法是怎樣的

我國生產白酒方法有固態法、半固態法和液態法。固態法是指固態醅發酵、固態蒸餾;半固態法是指固態醅發酵、液態蒸餾;液態法是指液態發酵、液態蒸餾。一般情況下用傳統工藝則要把糧食浸泡、初蒸、燜糧、復蒸、攤涼、加曲裝箱培菌、配糟、裝桶發酵、蒸餾、成品酒。新工藝比較簡單,主要取決于酒曲(新工藝酒曲可以生料發酵,減少中間環節,節約時間、燃料費、人工費)。釀酒是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釀酒原料與釀酒容器,是谷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釀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釀造過程也不一樣。據考古出土的釀酒器具表明,遠古時代便存在釀酒行業,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酒曲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釀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釀啤酒以大麥為原料,啤酒花為香料,經過麥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發酵制成。含有豐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于發酵工藝與一般酒精生產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營養物,從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為15度,或更低。釀高粱酒,蒸餾酒:用水果、乳類、糖類(糖蜜、甘蔗、甜菜)、谷物等原料,經酵母菌發酵后,蒸餾得到無色透明的液體,再經熟成和調兌,制成的透明含酒精濃度高于20%的酒精性飲料高粱酒是蒸餾酒的一種。釀造過程依先后順序,分為制曲、釀酒。

釀酒方法是怎樣的

4,六十度米酒怎么釀造

米酒二個要點:一是將淀粉轉化成糖,二是將糖轉化成乙醇。酒曲發酵技術還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大發明。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兩種微生物。灰霉將淀粉轉化成糖,即糖化過程;酵母將糖轉化成乙醇,即酒化過程。只有這兩個過程都進行到適當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釀造步驟1、準備材料:1000g糯米,15g甜酒曲。將糯米淘洗干凈后,用清水浸泡8~10小時。2、蒸鍋上鋪干凈的屜布,放入糯米,大火蒸。開鍋后蒸20分鐘3、蒸熟米飯,攤開冷卻至室溫,用筷子翻翻以加快冷卻,涼到不燙手,36度左右(可向糯米中加入清水攪拌散熱,讓溫度降下來)用手將糯米弄散。4、均勻拌入甜酒曲(充分攪拌均勻)裝入清潔的容器,壓實米飯,加冷開水,沒過米飯2cm。用食品保鮮袋包住瓶口,扎緊密封,進入發酵程序。5、密封好,放在溫暖的地方(溫度保持在30~36℃)6、36小時后,糯米飯逐漸浮起,底部出現了一層米酒~可以聞到淡淡的酒香7、將發酵好的醪糟放入鍋中加礦泉水至2500克,燒水沸騰即可(終止發酵及增加保存期)。8、放置小包裝,放在冰箱內保存。
酒釀又叫醪糟,是米酒的一種,有甜味,沒有經過過濾和提純,度數非常低,南方人用酒釀來調雞蛋、牛奶吃,是產后補品,口感很好。 米酒泛指米類釀制的酒,稍好的米酒一般都是經過過濾提純,甜味已經不重,酒味比較重。更適合愛喝酒的人。 用熟的糯米飯加酒藥發酵做出來的,濾掉米粒是米酒,酒釀不濾掉米粒,熱一熱加小糯米圓子當點心吃,有點酸有點甜還有酒的味道 。 做法:糯米蒸一下(別蒸熟)加引子(又叫酒曲,用以發酵,不同的酒曲制出的酒釀風味不同,可買到),蓋好。過一兩天(視氣溫而定)即可食。南方較盛行。制作過程中必須注意容器的清潔,不可使沾生水和油膩,糯米蒸熟后必須攤開放涼至30攝氏度以下才能加引子,溫度過高會發霉。

5,酒是怎么釀的

用糧食發酵釀的
酒 精 強 化 葡 萄 酒 的 釀 造 過 程   1,采收:   通常用來制作此類葡萄酒的葡萄會特意等到葡萄成熟度較高時才采收。部份產區采收后先經日曬提高葡萄的糖份,然后再進行榨汁。   2,發酵:   酒精強化葡萄酒發酵前的準備和發酵過程和一般的紅白葡萄酒沒有太多的不同,唯一不同的是酒精發酵未完成即加酒精終止。   3,加酒精停止發酵:   酒精發酵如果中途停止,尚未發酵成酒精的糖份就留在酒中,所以大部份的酒精強化葡萄酒都是甜的。一般甜酒是透過添加二氧化硫而能停止發酵,酒精強化葡萄酒則是添加酒精使酒精濃度提高到15%以上,發酵便可中止。因為當酒中酒精超過15%之后,酵母菌就沒有辦法再繼續存活,發酵自然中止。添加酒精的時刻因酒的種類而異。白酒通常直接加在發酵酒槽,口味較淡型的甜紅酒則是在發酵中途榨汁后再添加酒精。至于口味濃郁,結構緊密的甜紅酒則是加在正進行發酵和浸皮程序的發酵槽中,發酵停止后,葡萄皮還會再浸泡一陣子才會進行榨汁的程序,由于酒精有助單寧釋入葡萄酒中,所以這個階段可釋出許多單寧。   4,橡木桶中的培養:   添加過酒精之后葡萄酒的結構變得比較穩定,不像普通干白酒那么脆弱,較不易被氧化,因此不需要使用全新的橡木桶,桶中培養的時間也不限在兩年以內。依據橡木桶培養時間的長短,可區分兩種類型的酒精強化紅葡萄酒,一種是作長期的橡木桶培養(從2-3年到7-8年不等,有時更長),培養的過程葡萄酒逐漸氧化,裝瓶時酒的顏色已變淡且轉成磚紅色系,香味濃厚常有干果及果醬等老酒的酒香。另一種類型則是作較短暫的橡木桶培養即裝瓶,顏色經常深黑,單寧重,適合長期的瓶中培養。為了使酒的品質及風味穩定,此類葡萄酒經常于裝瓶前混合不同年份和產區的酒以達到均衡豐富的口味。   5,酒槽中的培養   6,裝瓶 生料免蒸釀酒技術是指直接將生料(大米、玉米、高梁、稻谷、紅薯等)加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發酵6~8天就可蒸餾制成優質白酒。 一、原料處理 釀酒的原料要求經過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一般細度要超過80目,粉碎機底篩直徑在1mm以下。只有達到這樣細度的顆粒,才能被水充分浸泡才能使霉菌廣泛的與淀粉接觸、酶解,使淀粉的糖化率達到95%以上。 二、配料 在配料順序上,應采用先水后糧再加曲的方法較好,糧水比應控制在1:3,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用量為原料總量的0.6%~0.7%。先按比例把40℃的水倒入缸中,然后把粉碎好的糧食逐漸的倒入缸內,邊倒邊攪拌,再加入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下曲時溫度不要超過40℃。 三、發酵 釀酒的關鍵在于發酵,發酵搞好了,酒的質量、產量都會得到提高。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產酸,甚至曲種死亡,低于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5℃。 發酵缸應加蓋或用塑料薄膜蓋上拴牢,采用密封式方法發酵。發酵開始時,每天要充分攪拌一次,以保證原料發酵完全、徹底。一般來說,發酵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為15~20天;發酵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為12左右;發酵溫度在30~38℃時,發酵期在7天左右。 檢驗是否發酵或發酵是否完畢,可用手在水面攪一攪,上面是水,下面是玉米,水清、顏色為深棕色,即為發酵好了。也可把打火機點著,放入缸內靠近水面,火熄了就是發酵好了,反之亦然。 四、設備選用 生料免蒸釀酒技術所用的釀酒設備和傳統技術所用的釀酒設備略有不同,傳統固態釀酒設備,冷卻部分可用,蒸餾部分需另購或改裝;傳統液態法釀酒設備,可用于生料釀酒,但設備的材料要符合國家食用器皿要求的材料標準,否則使用壽命短,且較容易粘鍋、糊鍋。 針對傳統釀酒設備的粘鍋、糊鍋問題,可采用以下幾種解決辦法:①適量多放些壓鍋水;②先將發酵液中稀的部分投入鍋內,待要開鍋時再投入其余的發酵液;③在開鍋前攪拌數次,重點是使沉入鍋底的固態物質懸浮;④使用最新研制的“xsm型家用小型釀酒設備”。 五、燒酒 每100斤原料放壓鍋水50斤,用吹風機把水燒開,然后把發酵好的原料放入燒鍋內攪一次,中間攪一次,開鍋之前攪一次。 用水把燒鍋封好,酒頭去掉一斤。當出5斤酒時把吹風機點上,用穩火燒酒,當酒稍微有點混時,把吹風機開大,用大火燒酒,酒清時,把吹風機關上。當第一個桶里白酒酒精度平均達到50°時,換第二個桶接酒尾,同時打開吹風機,當流酒口流出的酒的酒精度達10°時,把火滅掉,整個燒酒過程完成。 運用生料釀酒技術釀酒,可比傳統工藝提高出酒率35~50%以上,一般百斤大米可產優質白酒90~100斤,百斤玉米可產優質高并白酒70斤;百斤鮮紅薯可產優質高度白酒25斤(均以酒精度50°計)。 釀出的白酒味美純正,香醇可口,酒糟除可作為精飼料外,并可變廢為寶,生產優質香醋、醬油、食用菌,使副產品大幅度升值,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特別適合在農村各家各戶推廣應用
釀酒 釀酒是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 由于釀酒用的原料不同,所用的微生物和釀造過程也不一樣。以白酒、啤酒、葡萄酒為例加以說明: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啤酒:以大麥為原料,啤酒花為香料,經過麥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發酵制成。含有豐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于發酵工藝與一般酒精生產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營養物,從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為15度,或更低。 葡萄酒:以葡萄汁為原料,經葡萄酒酵母發酵制成。其酒精含量較低(約9~10%)較多的保留著果品中原有的營養成分,并帶有特產名果的獨特香味。在工藝上葡萄酒的釀制要經過主發酵和后發酵階段,后發酵就是在上述主階段釀成后要貯藏1年以上繼續發酵的過程。

6,怎么釀酒 速回答

米 酒糟
釀酒是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 由于釀酒用的原料不同,所用的微生物和釀造過程也不一樣。以白酒、啤酒、葡萄酒為例加以說明: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啤酒:以大麥為原料,啤酒花為香料,經過麥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發酵制成。含有豐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于發酵工藝與一般酒精生產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營養物,從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為15度,或更低。 葡萄酒:以葡萄汁為原料,經葡萄酒酵母發酵制成。其酒精含量較低(約9~10%)較多的保留著果品中原有的營養成分,并帶有特產名果的獨特香味。在工藝上葡萄酒的釀制要經過主發酵和后發酵階段,后發酵就是在上述主階段釀成后要貯藏1年以上繼續發酵的過程。 酒曲 知道釀酒一定要加入酒曲, 但一直不知道曲蘗的本質所在。現代科學才解開其中的奧秘。釀酒加曲,是因為酒曲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還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將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蘗也含有許多這樣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將蘗本身中的淀粉轉變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轉變成乙醇。同時, 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質等,也是釀酒原料。 酒曲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曲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對霉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教授認為這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這顯然是從生物工程技術在當今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推斷出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古代人民所創立的方法將日益顯示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節 酒曲的種類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關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 書經·說命篇>>中的"若作酒醴,爾惟曲蘗"。從科學原理加以分析, 酒曲實際上是從發霉的谷物演變來的。酒曲的生產技術在北魏時代的<<齊民要術>>中第一次得到全面總結,在宋代已達到極高的水平。主要表現在:酒曲品種齊全,工藝技術完善, 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發酵力都很高。現代酒曲仍廣泛用于黃酒,白酒等的釀造。在生產技術上,由于對微生物及釀酒理論知識的掌握,酒曲的發展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原始的酒曲是發霉或發芽的谷物,人們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適于釀酒的酒曲。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產地區的自然條件有異,酒曲的品種豐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國酒曲的種類和制造技術基本上定型。后世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些改進。以下是中國酒曲的種類: 一 酒曲的分類體系 按制曲原料來分主要有小麥和稻米。故分別稱為麥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種類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飯制成的紅曲或烏衣紅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處理可分為生麥曲和熟麥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來分,又有很多種類,如加入中草藥的稱為藥曲, 加入豆類原料的稱為豆曲(碗豆,綠豆等)。 按曲的形體可分為大曲(草包曲,磚曲,掛曲)和小曲(餅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來源, 分為傳統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種)和純種酒曲(如米曲霉接種的米曲,根霉菌接種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種的酒曲)。 二 酒曲的分類 現代大致將酒曲分為五大類,分別用于不同的酒。它們是: 麥曲,主要用于黃酒的釀造; 小曲,主要用于黃酒和小曲白酒的釀造; 紅曲,主要用于紅曲酒的釀造(紅曲酒是黃酒的一個品種); 大曲,用于蒸餾酒的釀造。 麩曲,這是現代才發展起來的,用純種霉菌接種以麩皮為原料的培養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麩曲法白酒是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產量占總產量的70%以上。 酒曲生產技術的演變 一 原始的酒曲 我國最原始的糖化發酵劑可能有幾種形式:即曲,蘗,或曲蘗共存的混合物。 在原始社會時,谷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后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谷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發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谷物和發芽的谷物是不加區別的, 但曲和蘗起碼在商代是有嚴格區別的。因為發芽的谷物和發霉的谷物外觀不同,作用也不同,人們很容易分別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谷物稱為曲,發芽的谷物稱為蘗。 二 散曲到塊曲 從制曲技術的角度來考察,我國最原始的曲形應是散曲,而不是塊曲。 散曲,即呈松散狀態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壓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溫度, 空氣濕度和水分含量情況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長其上而制成的。散曲在我國幾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來。例如古代的"黃子曲",米曲(尤其是紅曲)。 塊曲,顧名思義是具有一定形狀的酒曲, 其制法是將原料(如面粉)加入適量的水,揉勻后,填入一個模具中,壓緊,使其形狀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溫度,水分和濕度情況下培養微生物。 東漢成書的<<說文解字>>中有幾個字,都注釋為“餅曲”。東漢的<< 四民月令>>中還記載了塊曲的制法,這說明在東漢時期,成型的塊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時代,以<<齊民要術>>中的制曲,制蘗技術為代表, 我國的酒曲無論從品種上,還是從技術上,都達到了較為成熟的境地。主要體現在:確立了塊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導地位;酒曲種類增加;酒曲的糖化發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國的酒曲制造技術開始向鄰國傳播。 散曲和塊曲不僅僅體現了曲的外觀的區別, 更主要的是體現在酒曲的糖化發酵性能的差異上。其根本原因在于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上的差異。 從制曲技術上來說,塊曲的制造技術比較復雜,工序較長, 而且制曲過程中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釀酒前,還必須將塊狀的酒曲打碎。古人為何多此一舉? 其中的道理是塊曲的性能優于散曲。從原理上看,我國酒曲上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有的霉菌菌絲很長,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纏結,松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塊狀。酒曲上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如細菌,酵母菌,霉菌。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對數量分布在酒曲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也不同。有專家認為,釀酒性能較好的根霉菌在塊曲中能生存并繁殖,這種菌對于提高酒精濃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塊曲的使用更適于復式發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時,將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轉化成酒精)的工藝。 西漢的餅曲,只是塊曲的原始形式。其制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 到了北魏時期,塊曲的制造便有了專門的曲模,<<齊民要術>>中稱為"范",有鐵制的園形范,有木制的長方體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如<<齊民要術>>中的"神曲"是用手團成的,直徑2.5寸,厚9分園型塊曲,還有一種被稱為"笨曲"的則是用1尺見方,厚2寸的木制曲模,用腳踏成的。當時塊曲僅在地面放置一層,而不是象唐代文獻中所記載的那樣數層堆疊。使用曲模,不僅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統一曲的外型尺寸,所制成的酒曲的質量較為均一。采用長方體的曲模又比園型的曲模要好。曲的堆積更節省空間。更為后來的曲塊在曲室中的層層疊置培菌奠定了基礎。用腳踏曲,一方面是減輕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為緊密,減少塊曲的破碎。總之,從散曲發展到餅曲,從園形的塊曲發展到方形的塊曲,都是人們不斷總結經驗,擇優汰劣的結果,都是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觀規律。 三 麥曲制造技術的發展 在漢代以來,麥曲一直是北方釀酒的主要酒曲品種,后來傳播到南方。<< 齊民要術>>中所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也有少量的改進。

7,如何釀酒

  釀酒是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含一定濃度酒精飲料的過程。   由于釀酒用的原料不同,所用的微生物和釀造過程也不一樣。以白酒、啤酒、葡萄酒為例加以說明: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黃曲霉等將淀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2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白酒中的香味濃,主要是在發酵過程中還產生較多的酯類、高級酯類、揮發性游離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60度以上。   啤酒:以大麥為原料,啤酒花為香料,經過麥芽糖化和啤酒酵母酒精發酵制成。含有豐富的CO2和少量酒精。由于發酵工藝與一般酒精生產不同,啤酒中保留了一部分未分解的營養物,從而增加了啤酒的香味。啤酒中酒精含量一般為15度,或更低。   葡萄酒:以葡萄汁為原料,經葡萄酒酵母發酵制成。其酒精含量較低(約9~10%)較多的保留著果品中原有的營養成分,并帶有特產名果的獨特香味。在工藝上葡萄酒的釀制要經過主發酵和后發酵階段,后發酵就是在上述主階段釀成后要貯藏1年以上繼續發酵的過程。   酒曲   知道釀酒一定要加入酒曲, 但一直不知道曲蘗的本質所在。現代科學才解開其中的奧秘。釀酒加曲,是因為酒曲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還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將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蘗也含有許多這樣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將蘗本身中的淀粉轉變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轉變成乙醇。同時, 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質等,也是釀酒原料。   酒曲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酒曲中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對霉菌的利用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創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教授認為這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這顯然是從生物工程技術在當今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推斷出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古代人民所創立的方法將日益顯示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節 酒曲的種類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關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 書經·說命篇>>中的"若作酒醴,爾惟曲蘗"。從科學原理加以分析, 酒曲實際上是從發霉的谷物演變來的。酒曲的生產技術在北魏時代的<<齊民要術>>中第一次得到全面總結,在宋代已達到極高的水平。主要表現在:酒曲品種齊全,工藝技術完善, 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發酵力都很高。現代酒曲仍廣泛用于黃酒,白酒等的釀造。在生產技術上,由于對微生物及釀酒理論知識的掌握,酒曲的發展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原始的酒曲是發霉或發芽的谷物,人們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適于釀酒的酒曲。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產地區的自然條件有異,酒曲的品種豐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國酒曲的種類和制造技術基本上定型。后世在此基礎上還有一些改進。以下是中國酒曲的種類:   一 酒曲的分類體系   按制曲原料來分主要有小麥和稻米。故分別稱為麥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種類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飯制成的紅曲或烏衣紅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處理可分為生麥曲和熟麥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來分,又有很多種類,如加入中草藥的稱為藥曲, 加入豆類原料的稱為豆曲(碗豆,綠豆等)。   按曲的形體可分為大曲(草包曲,磚曲,掛曲)和小曲(餅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來源, 分為傳統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種)和純種酒曲(如米曲霉接種的米曲,根霉菌接種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種的酒曲)。   二 酒曲的分類   現代大致將酒曲分為五大類,分別用于不同的酒。它們是:   麥曲,主要用于黃酒的釀造;   小曲,主要用于黃酒和小曲白酒的釀造;   紅曲,主要用于紅曲酒的釀造(紅曲酒是黃酒的一個品種);   大曲,用于蒸餾酒的釀造。   麩曲,這是現代才發展起來的,用純種霉菌接種以麩皮為原料的培養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麩曲法白酒是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產量占總產量的70%以上。   酒曲生產技術的演變   一 原始的酒曲   我國最原始的糖化發酵劑可能有幾種形式:即曲,蘗,或曲蘗共存的混合物。   在原始社會時,谷物因保藏不當,受潮后會發霉或發芽, 發霉或發芽的谷物就可以發酵成酒。因此,這些發霉或發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發酵原料。   可能在一段時期內,發霉的谷物和發芽的谷物是不加區別的, 但曲和蘗起碼在商代是有嚴格區別的。因為發芽的谷物和發霉的谷物外觀不同,作用也不同,人們很容易分別按照不同的方法加以制造,于是,在遠古便有了兩種都可以用來釀酒的東西。發霉的谷物稱為曲,發芽的谷物稱為蘗。   二 散曲到塊曲   從制曲技術的角度來考察,我國最原始的曲形應是散曲,而不是塊曲。   散曲,即呈松散狀態的酒曲,是用被磨碎或壓碎的谷物,在一定的溫度, 空氣濕度和水分含量情況下,微生物(主要是霉菌)生長其上而制成的。散曲在我國幾千年的制曲史上一直都沿用下來。例如古代的"黃子曲",米曲(尤其是紅曲)。   塊曲,顧名思義是具有一定形狀的酒曲, 其制法是將原料(如面粉)加入適量的水,揉勻后,填入一個模具中,壓緊,使其形狀固定,然后再在一定的溫度,水分和濕度情況下培養微生物。   東漢成書的<<說文解字>>中有幾個字,都注釋為“餅曲”。東漢的<< 四民月令>>中還記載了塊曲的制法,這說明在東漢時期,成型的塊曲已非常普遍。   到北魏時代,以<<齊民要術>>中的制曲,制蘗技術為代表, 我國的酒曲無論從品種上,還是從技術上,都達到了較為成熟的境地。主要體現在:確立了塊曲(包括南方的米曲)的主導地位;酒曲種類增加;酒曲的糖化發酵能力大大提高。 我國的酒曲制造技術開始向鄰國傳播。   散曲和塊曲不僅僅體現了曲的外觀的區別, 更主要的是體現在酒曲的糖化發酵性能的差異上。其根本原因在于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上的差異。   從制曲技術上來說,塊曲的制造技術比較復雜,工序較長, 而且制曲過程中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釀酒前,還必須將塊狀的酒曲打碎。古人為何多此一舉? 其中的道理是塊曲的性能優于散曲。從原理上看,我國酒曲上所生長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有的霉菌菌絲很長,可以在原料上相互纏結,松散的制曲原料可以自然形成塊狀。酒曲上的微生物種類很多,如細菌,酵母菌,霉菌。這些不同的微生物的相對數量分布在酒曲的不同部位的分布情況也不同。有專家認為,釀酒性能較好的根霉菌在塊曲中能生存并繁殖,這種菌對于提高酒精濃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塊曲的使用更適于復式發酵法(即在糖化的同時,將糖化所生成的糖分轉化成酒精)的工藝。   西漢的餅曲,只是塊曲的原始形式。其制作也可能是用手捏成的。 到了北魏時期,塊曲的制造便有了專門的曲模,<<齊民要術>>中稱為"范",有鐵制的園形范,有木制的長方體范,其大小也有所不同。如<<齊民要術>>中的"神曲"是用手團成的,直徑2.5寸,厚9分園型塊曲,還有一種被稱為"笨曲"的則是用1尺見方,厚2寸的木制曲模,用腳踏成的。當時塊曲僅在地面放置一層,而不是象唐代文獻中所記載的那樣數層堆疊。使用曲模,不僅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統一曲的外型尺寸,所制成的酒曲的質量較為均一。采用長方體的曲模又比園型的曲模要好。曲的堆積更節省空間。更為后來的曲塊在曲室中的層層疊置培菌奠定了基礎。用腳踏曲,一方面是減輕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曲被踏得更為緊密,減少塊曲的破碎。總之,從散曲發展到餅曲,從園形的塊曲發展到方形的塊曲,都是人們不斷總結經驗,擇優汰劣的結果,都是為了更符合制曲的客觀規律。   三 麥曲制造技術的發展   在漢代以來,麥曲一直是北方釀酒的主要酒曲品種,后來傳播到南方。<< 齊民要術>>中所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也有少量的改進。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