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酒的價格怎么算誰教教我
原料成本、行政成本、勞務開支、水電氣、貯存占用資金的增值成本、品牌價值,主要事項就是這些吧!
2,白酒的單價是以一瓶計算還是以一對計算In
如果是一瓶酒,單價就是單瓶的價格,如果整箱賣的單價就是整箱的價值。如果是一對酒瓶的包裝單價就是兩瓶的價格。
看怎么個買法吧,不同買法就有不同的計價方式。不過大多都按瓶裝的計。
施主寥寥數語酒縱橫古今,娓娓道來諄諄善誘,貧僧佩服佩服
3,白酒類庫存商品是以近價還是以出庫價計算
這里涉及到財務記賬問題,首先要明確新的會計準則取消了“后進先出”法,一律使用“先進先出”法記賬。不同的記賬方法對公司利潤有很大的影響。 記賬應采取成本價,也就是你的白酒進價記賬(含稅進項稅的)。如果以出庫價記賬會包含損耗、差價等,使成本增加。
下載一個管家婆或者輕松掌柜的免費版,一切都解決了!
4,白酒進價105配送百分之22是怎么算底價
105-23.1=81.9就是說這個酒實際上你一瓶進價是81.9元。我再給你算個賬,進價81.9元,這個價格的酒你按3成的利潤來算,起碼要賣到105出頭,一瓶白酒賺30塊錢,除非他是你們當地極其好賣的品牌,否則就不要做了,推起來你會累死。如果你被忽悠了進了一批貨,那就只能角落里落灰,最后送人。
是包含配送價105,還是不包含
利潤=(售價-進價)/進價
5,如何計酒水售價
沒看明白,反正我定價都是先算成本,然后根據成本和酒吧其他酒水價格,以及本地的市場價來定的
明白了,根據不同商品和市場比價去調整毛利潤率的大小值,從而得出售價..學習到了,謝謝答復
設定大概的毛利就可以了,80%或者自己定,根據酒水的成本來定價,不是很簡單嗎
場子規模不大,8張散桌,吧臺前10個位左右,清吧模式.只要個大致計算方向就可以了
6,從廠家進100瓶酒價值5000送同樣的酒5瓶應該怎么做會計分錄
購入時可以按105瓶入賬借:庫存商品 47.619*105=5000貸:銀行存款 5000銷售時:借: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現金貸:主營業務收入 結轉銷售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免費送出去的,相當于一種促銷費用了,如果是一般納稅人認證并抵扣過進項稅的,要將送出的部分所含進項稅額轉出來,借:銷售費用或營業費用,貸:庫存商品,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7,請問這道題如何算 月末分攤已銷白酒的商品進銷差價
所謂商品進銷差價是指從事商品流通的小企業采用售價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100%=2000/(5000+0+0+5000)=20%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5000*20%=1000http://baike.baidu.com/view/1001606.htm
商品進銷差價的核算 商品進銷差價是商業企業核算存貨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商品進銷差價是指含稅售價與不含稅進價的差額。由于此差價沒有實際意義,為了與原售價核算法的內涵一致,進一步將差價分為進銷差價和進項稅額進行明細核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庫存商品采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商品類別或實物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三、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 貸記“銀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資”等科目,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貸記本科目。 (二)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 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方法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月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月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月末余額+“發出商品”科目月末余額+本月“ 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貸方發生額)×100% 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月“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貸方余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上述所稱“主營業務收入”,是指采用售價進行商品日常核算的銷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委托加工商品可以采用上月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月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企業無論采用當月商品進銷差價率還是上月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商品進銷差價,均應在年度終了,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 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庫存商品的商品進銷差價。 [編輯]商品進銷差價的核算 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是指售價(或碼價)與含稅進價之間的差額,這樣一來使該明細科目核算內容與增值稅實行前的商品進銷差價核算內容一致,但不符合增值稅是價外稅的本質要求。另外發行企業以售價或碼價核算采購的商品,商品的進價不再進行核算, 商品進銷差價(進項稅額)的期末結轉=(含稅銷售成本﹣含稅進銷差價)÷(1+17%)×17% 由于進銷差價是根據綜合進銷差價率結轉,而商品價格相差懸殊,各種商品的差價率各有高低,加上不同差價率的商品庫存和銷售比重不盡相同,必然導致商品進銷差價(進項稅額)期末分攤出現偏高或偏低的現象出現,年終在調整進銷差價的同時,調整商品進銷差價(進項稅額)。 為了克服上述核算存在的問題,建議: 將商品進銷差價分為不含稅進銷差價和銷項稅額兩個明細科目核算。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是不含稅售價與不含稅進價的差額,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是商品的銷項稅額。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和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的期末分攤: 本月進銷差價率=月末進銷差價科目余額÷[不含稅銷售收入+庫存商品÷(1+17%)],本月已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本月不含稅銷售收入×進銷差價率。年終決算前應對各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一次核實調整,根據商品盤存表上出版物的售價或碼價,與庫存商品科目余額進行比較,剔出盤盈盤虧因素后的差額為多轉或少轉的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 本月已銷售商品應分攤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本月不含稅銷售收入×17%。 將商品進銷差價分為上述兩個明細科目核算的目的有3個: 1、既保證了售價核算方法的實施,又符合增值稅價外稅的本質要求。 2、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較進銷差價中含銷項稅額的做法更能確切地反映商品進銷差價的本意,體現經營毛利的概念,便于經營管理和經營決策。 3、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直接根據售價(或碼價)結轉,易理解,易操作,減少了會計核算工作量,更有利于查賬和用賬。 下面舉例說明: 1、進貨核算:某書店從甲出版社購入圖書1500冊,進價1萬元,進項稅為1700元,碼價為2萬元。根據圖書調撥單、發票等帳務處理如下: 借:庫存商品——圖書20000 貸:應付賬款——甲出版社10000 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7094(為不含稅的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2906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 貸:應付賬款——甲出版社1700 2、銷售收入的核算: 本月進行打折銷售,實現銷售收入12000元,銷售圖書1000冊,碼價15000元。 借:銀行存款12000 銷售折扣與折讓3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5000 計提銷項稅額,銷項稅額=(15000-3000)÷(1+17%)×17%=1743.60 借:主營業務收入1743.6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43.60 3、月末結轉成本和商品進銷差價 借:主營業務成本15000 貸:庫存商品15000 本月已售商品進銷差價中(銷項稅額)是按碼價計算出的銷項稅額。本月已售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15000÷(1+17%)×17%=2180 借: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2180 貸:主營業務成本2180 假設圖書類庫存商品期初余額為35000元,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期初余額為12250元,本月進銷差價率為: 差價率=(7094+12250)/[15000÷(1+17%)+(20000-15000+35000)÷(1+17%)]=0.411,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差價額=15000÷(1 +17%)×0.411=5269.23 借: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5269.23 貸:主營業務成本5269.23 注意:由于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和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是根據商品入庫時的售價或碼價計算的,所以分攤時采用的銷售收入不是實際銷售收入,而是已售商品入庫時的售價或碼價。因而為了核算方便,發行企業的銷售核算是以售價或碼價及折扣入賬,期末一次計提銷項稅額。 4、假設年末進行盤點,根據圖書結存數量扣除盤盈和盤虧因素后圖書的碼價為39948.70元,帳上結存的圖書碼價為40000元,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少分攤40000 -39948.70=51.30元,調整: 借:商品進銷差價——進銷差價51.30 貸:主營業務成本51.30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商品進銷差價下設進銷差價和銷項稅額兩個明細科目,年終只需要根據盤點情況調整進銷差價即可,商品進銷差價(銷項稅額)不再調整,減少了會計核算的工作量。 [編輯]商業企業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的結轉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計算出來以后,要在有關賬戶中進行調整,以正確核算財務成果。其結轉方法有藍字轉銷法和紅字沖減法兩種: 1. 藍字轉銷法,即用藍字轉銷“商品進銷差價”和沖減“商品銷售成本”賬戶。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商品進銷差價××× 貸:商品銷售成本 ××× 2. 紅字沖減法,即用紅字沖減“商品進銷差價”和“商品銷售成本”賬戶。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商品銷售成本×××(紅字) 貸:商品進銷差價×××(紅字) 不論采用何種方法計算和結轉已銷商品進銷差價,都必須在月末財會部門計算毛利率時,將當期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調整為不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其計算公式為: 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當期應交的銷項稅額=當期不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