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香型白酒如何釀制出來的
表面上看,白酒的香型與其化學組分密切相關,這些化學組分都是發酵工藝的產物。因此,工藝不同,酒的化學組分不同,香型不同。反之,香型不同,工藝也不同,其化學組分也不同。影響酒的香型和化學組分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制曲(糖化發酵劑)工藝、發酵釀酒工藝,操作、窖池結構、生產環境等,此外,還與貯存時間、貯存容器有關。 想知道更多到中國酒水門戶 http://www.cntangjiu.com/
2,白酒如何去品嘗
當談起喝酒,很多人都異口同聲說,不會。談起品酒,由于太專業,又不是專業品酒師,自然不會濫竽充數,會非常真誠地告訴別人,不懂。說不會、道不懂,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每一位仁人志士皆會謙遜地說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在生活中,不會喝酒,無關緊要,應不強求。品酒,屬于專業技術,為擁有一門專業技術,何樂而不為? 一般情況,見到一瓶白酒,采取開封驗其真,蕩香觀其色,咂香品其味,空杯嗅其香四個步驟。 而品酒講三式:一為抿,二為咂,三為呵。 抿,是將酒杯送到唇邊,輕巧地、緩緩地呷一小口,在嘴里細細抿品。 咂,是輕咂嘴巴,于慢慢品評中將酒咽下,自然發出咂或嗒之聲。 呵,是在咂的基礎上迅速哈氣,讓酒氣從鼻腔噴香而出。 如果品嘗醬香型白酒,我的同事小董自創的方法,就值得不會喝酒的人借鑒、學習。其實方法非常簡單易學,就是將不同品牌的醬香型白酒,用小杯倒半杯,另泡一杯茶,品嘗酒時,每品一次,注意用茶水漱口,保證品嘗白酒時,排序準確。質優的醬香型白酒皆是53度,入口時有濃與淡的感覺。濃,說明醬味醇厚,窖藏時間長;淡,說明醬味淡水,不是酒的度數低,是窖藏時間短。如果有茅臺酒,一定要以茅臺酒為醬香型白酒的標準,去品評其它醬香型白酒。當你品嘗了茅臺酒,再品茅臺王子酒之類,王子酒明顯淡水,而且口感沒有茅臺酒醇正。就是把王子酒再放上幾年,仍舊趕不上茅臺酒。
3,白酒香型的標準劃分有哪些
白酒不是根據香型來劃分的 是根據蒸餾時的溫度和曲種來劃分的 高溫的是醬香型 稍低的是濃香型 口感不一樣 看個人喜好 一般我喜歡喝濃香型白酒 全興頭曲 一個老牌子 不知道知道不!
白酒的香型現在有12種之多: 1、醬香型白酒:酒色微黃而透明,醬香、焦香、糊香配合諧調,口味細膩、優雅,空杯留香持久。以茅臺酒、郎酒、武陵酒為代表。 2、濃香型白酒:窖香濃郁,口味豐滿,入口綿甜干凈,純正。如以瀘州特曲、五糧液、劍南春、全興大曲、沱牌曲酒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雙溝、古井、宋河糧液為代表的純濃派。 3、清香型白酒:酒色清亮透明,口味特別凈,清香純正,后味很甜。以汾酒、黃鶴樓酒和寶豐酒為代表。 4、米香型白酒:口味柔和,蜜香清雅,入口綿甜,后味怡暢。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 5、鳳香型白酒:無色透明,醇香秀雅,醇厚豐滿,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凈悠長。如西鳳酒。 6、董香型白酒:清澈透明,藥香舒適,香氣典雅,酸度較高,后味較長。如貴州董酒。 7、豉香型白酒:玉潔冰清,豉香獨特,醇和甘滑,余味爽凈。如廣東玉冰燒酒。 8、芝麻香型白酒:芝麻香突出,幽雅細膩,甘爽協調,尾凈具有芝麻香特有風格。如山東景芝白干酒。 9、特型白酒:酒色清亮,酒香芬芳,酒味純正,酒體柔和,諸味協調,香味悠長。以江西四特酒為代表。 10、兼香型白酒:目前國內有兩種類型(1)醬中帶濃型,表現為芳香,舒適,細膩豐滿,醬濃協調,余味爽凈悠長;(2)濃中帶醬型,主要表現在濃香帶醬香,諸味協調,口味細膩,余味爽凈。如黑龍江的玉泉酒等。 11、以白云邊為代表的馥郁型白酒(從兼香型中分化出來的一種香型) 12、老白干香型白酒(從清香工藝中分化出來的一種香型)
4,中國白酒香型的分類有哪些
①醬香型 :以貴州茅臺酒、四川郎酒為代表。又稱茅型。口感風味具有醬香、細膩、醇厚、回味長久等特點。 ②清香型:以山西汾酒為代表。又稱汾型。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點,是中國北方的傳統產品。 ③特香型:惟“特香領袖”:四特酒獨有,以整粒大米為原料,富含奇數復合香氣,香味諧調,余味悠長,不上頭、酒后不頭痛,是酒之珍品。 ④米香型:以廣西桂林三花酒、、冰峪莊園大米原漿酒、綠忻莊園大米原漿酒為代表。口感風味:蜜香、清雅、綿柔等特點。 ⑤鳳香型:代表產品是西鳳酒。以乙酸乙酯為主,一定的乙酸乙酯香氣為輔。特點:清而不淡、濃而不艷,無色,入口突出醇的濃厚。挺烈,但是不暴烈,落口干凈、爽口。 ⑥芝麻香型:以山東景芝的一品景芝為代表。此類酒淡雅香氣,焦香突出,入口芳香,以焦香、糊香氣味為主,無色、清亮透明;口味比較醇厚,爽口,有類似老白干酒的口味,后味稍有苦味。 ⑦豉香型:以御冰燒為代表。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邊固態液態糖化邊發酵釀制而成的白酒。 ⑧濃香型(大曲香型):濃香型白酒在中國分布比較廣泛,從地域上看還細分為蘇型濃香(以洋河大曲為代表)和川型濃香(以瀘州老窖、五糧液、劍南春為代表),而四川的濃香型又分為以原窖法生產(以瀘州老窖為代表)和以走窖法生產(以五糧液、劍南春為代表)兩種派別。口感風味具有芳香、綿甜、香味諧調等特點。 ⑨兼香型:以新郎酒,白云邊、白沙液、酒鬼酒為代表。特點:具有濃香、醬香兼而有之的風味特征,這與工藝所采用的方法有關。 ⑩藥香型:也稱董香型,以董酒為代表。從工藝上看是以大小曲發酵的酒,在發酵過程中加入一些草藥。風味獨特,深受南方及東南亞地區人士的歡迎。
白酒的香型分為七種:馥郁香型 、醬香型、濃香型、鳳香型、清香型、米香型、芝麻香型和其它香型。(1993年國家又頒布了“兼香型”)前四種香型比較成熟,趨于標準化和定型化。除前四種香型外,還有不少具有自己特點的好酒,其香氣,口味、工藝不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藝、風味。進而恰如其分的表達其香型名稱,如董酒、西鳳酒、白云邊、白沙液等就是這樣的酒,劃歸不到四個香型中去,只好暫時定為其它香型。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白酒香型的劃分并沒有最后定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釀酒工業的發展,白酒的香型也必將更加豐富多彩。事實上,食品中,植物中的香味是多種多樣的,酒的香味也會不斷發展,不斷增加,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5,怎樣品白酒
白酒品評法
白酒品評的正確程序是先觀色,其次聞香,再嘗滋味,然后綜合色、香、味的特點判斷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是將酒杯舉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最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后搖杯聞強的香氣。凡是香氣協調,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屬于噴香性好,一入口,香氣就充滿口腔,大有沖噴之勢的,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屬于留香性好,咽下后,口中應該仍留有余香,酒后作嗝時,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說明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所謂的余香悠長,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檢查芳香氣味的濃郁程度,繼而將杯接近鼻孔,進一步聞,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是否純正,是否有其它邪雜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后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最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為了鑒別酒中的特殊香氣,可采取以下三種方法
(1)用一小塊過濾紙,吸入適量酒液,放在鼻孔處細聞,然后將過濾紙旋轉半個小時左右,繼續聞其香,確定放香的時間和大小。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數量的酒,握緊手與鼻接近,從大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空隙處,嗅聞它的香氣,以此驗證香氣是否正確。
(3)將少許酒置于手背上,借用體溫,使酒樣揮發,嗅聞其香氣,判斷酒香的真偽、留香長短和好壞。
對酒的口嘗方法
將酒杯送到嘴邊,將酒含在口中,大約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數量,必須保持一致性。先從香味淡的開始嘗,由淡而濃,再由濃而淡,反復多次。將暴香味或異香味的酒留到最后嘗,防止味覺器官受干擾。將酒沾滿口腔,然后吐出或咽下。用舌頭抵住前頷,將酒氣隨呼吸從鼻孔排出,以檢查酒性是否刺鼻。在用舌頭品嘗酒的滋味時,要分析嘴里酒的各種味道變化情況,最初甜味,次后酸味和咸味,再后是苦味、澀味。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動,以領略澀味程度。酒液進口應柔和爽口,帶甜、酸,無異味,飲后要有余香味,要注意余味時間有多長。酒留在口腔中的時間約10秒鐘。用茶水漱口。在初嘗以后則可適當加大入口量,以鑒定酒的回味長短、尾味是否干凈,是回甜還是后苦。并鑒定有無刺激喉嚨等不愉快的感覺。應根據兩次嘗味后形成的綜合印象來判斷優劣,寫下評語。
對風格的評價
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各類型酒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將白酒劃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種主要香型。典型性是品評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對多種酒進行品評時,常常是將屬于不同類型的酒分別編組品評,以便比較。判斷某一種酒是否具有應有典型風格并準確給分,首先必須掌握本類酒的特點和要求,并對所評酒的色、香、味有一個綜合的確切的認識,通過思考,對比和判斷,才能確定。
為了對各個酒的優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評價,除了寫出評語之外,常常采用評分法。目前我國白酒評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