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酒擁有有機食品認證的有幾家酒廠
醬香型白酒就屬于有機食品,所以如果你問白酒擁有有機食品認證的酒廠,找到有全國工業生產許可證的醬香型酒廠就是了。不過全國醬香型白酒產地基本上都在茅臺鎮了,其他地方比較零星有些。
你好!茅臺如果對你有幫助,望采納。
沒聽說過白酒有機的
貌似就茅臺做有機了
2,國窖1573是哪個酒廠出的呀
國窖1573是瀘州老窖系列酒之形象產品,源于建造于明朝萬歷年間(即公元1573年)的“國寶窖池”,采用蒸餾酒釀造工藝,酒質無色透明、窖香優雅、綿甜爽凈、柔和協調、尾凈香長,風格典型。包裝基座以金色五星蕙芷為裝飾,呈現傳統玉璽造型,外盒由大面積國旗正紅為鋪設,酒瓶采用國窖1573德國水晶玻璃燒制,瓶身與外盒有象征國土面積的五星960顆,“1573”字樣以純金壓邊。2001年,獲釣魚臺國賓館指定為國宴用酒。2002年獲國家原產地標準質量認證。
瀘州老窖集團出的
3,白酒是不是有的也是有機產品啊誰知道那些廠家的酒是有機產品啊
有機酒的話,我了解的有茅臺、賴茅。兩家的生產地都在貴州省茅臺鎮,那地方酒文化氛圍濃厚,尤其以醬香型白酒聞名全國。兩家都有國家有機食品認證證書。茅臺的話,價格比較高一些,而且市場上很容易買到假貨。我建議你買的話,考慮一下賴茅,我喝過,確實不錯,而且價格也公道,普通白領也消費得起!
我這有純糧食釀造的酒,醬香味的,不知道你喝不喝的習慣,有需求上QQ495015857
是不是有機的 的看他的生產原料 至于哪些酒是 這個還真是不清楚 要么選大品牌的 信譽度應該高一些吧
4,白酒的lso9002國際認證中國那一年開始實施
ISO9002是ISO9000族的質量體系-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常用的是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9002是《質量體系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ISO9002:1994標準的條件是:設計復雜性較低,設計成熟程度較高,產品結構不太復雜,制造復雜性較高,產品具有安全性和經濟性要求。當選用該標準時,供方應向購方提供生產、安裝和服務過程的質量保證。目前這個認證不是強制性的;最早的是洋河酒企業1995年就通過了ISO9002質量認證。
搜一下:白酒的lso9002國際認證中國那一年開始實施
5,什么是白酒國家評委
每年國家和地方都評“省名牌”“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 “某某金獎”“某某銀獎”評委就負責品,讓后評價這酒如何如何。但是各個酒廠都事先準備好特殊勾兌的酒拿去評,評的結果都挺好, 但是大量生產的時候酒質會差很多。我親屬就是白酒評委他跟我說的。
白酒國家評委是:中國釀酒工業的姣姣者,代表白酒行業參加中國的評酒會的,嗅覺、味覺、等五覺非常靈敏的專業技術人員,是通過層層選撥和考試獲得的一種資格。
你是酒廠的評酒師酒廠推薦,考上高級評酒師省酒協會推薦,參加國家白酒評酒師換屆考試,考入前幾名省里恰好有退出(年齡、能力、企業等原因)的名額國家酒協認可進入大酒廠,拜專家組成員為師,卻有天賦,可能性,稍大。否則,看天意吧
中國的白酒國家評委,一般分布于各個白酒加工廠、酒類管理機構、科研機構,一般都是長期從事白酒加工和科研戰線上的人員,他們有著豐富的加工和研制的經驗,個人都有對味道、口感等非常敏感。國家白酒協會會在3~4年進行一次考試,以確認評委的連任或者新評委的評定,一旦考試通過、會正式頒發證書。已經確認的評委每年會集中對國內各種白酒進行質量評定、也會對新產品進行感官鑒定,還會對中國白酒香型發展起到建議修訂作用。評委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也會對自己生產的白酒進行評定和質量把關。
白酒國家評委,目前有兩個機構頒發過證書,一是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一是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通過其組織的專業正規考試與評定,獲得證書就成了國家評委。
6,酒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酒的發明人是杜康,杜康是誰?他是舜的兒子,舜在位時,天下大治,糧食多得吃不完,但人們都只有吃的東西,卻沒有什么喝的。一天杜康看到糧倉里因為雨水滲露,滴下一種東西很香,就把它拿去給舜喝,舜一喝,覺得很澀,這么澀的東西怎么喝,舜就命令杜康去造一種飲料,限令一年完成,完成不成就要殺頭。
中國
中國,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在史前時期就有了酒的前身
中國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同步進行。 據有關資料記載,地球上最早的酒,應是落地野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酒的出現,不是人類的發明,而是天工的造化。一般來說,有了酒,才能有酒器,因此,人工釀酒的先決條件,應該先從陶器的制造開始,否則,便無從釀起。考古學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這說明在我們的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和酒發生了關系,而且當時我國釀酒技術已經開始盛行。以后經過夏、商兩代,飲酒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銅酒器占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的風氣確實很盛。而且,我們可以從《史記·殷本紀》關于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等中推知,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 酒,是人類各民族民眾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大飲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實物酒是伊朗撒瑪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彌人;中國最古老的實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漢代御酒,據專家考證系糧食酒(也有專家認證為黃酒,作為黃酒工作者聞之為之躍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飲,可謂奇也!中國甲骨文中早就出現了酒字和與酒有關的醴、尊、酉等字。從中可以佐證酒的存在之久。至于文史中的記載更是枚不勝舉,如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即醉以酒,即飽以德”(《大雅·即醉》)的詩訊《周易》、《周禮》、《禮記》、《左傳》等典籍中,關于古代酒俗的記載更多,如“酒者可以養老也”(《禮記》)、“酒以成禮”(《左傳》)等。這說明酒存在著多種用途。是生活習俗中必不可少的。望采納!
中國吧
7,白酒是誰發明的誰知道嗎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于距今四萬~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真正稱得上有目的的人工釀酒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之后開始的。這時,人類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后又有了制作精細的陶制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根據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出現雕刻著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制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出現耕作農具,即出現了農業,這為谷物釀酒提供了可能。《中國史稿》認為,仰韶文化時期是谷物釀酒的“萌芽”期。當時是用蘗(發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年—前2300年的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腳杯、小壺等酒器,反映出釀酒在當時已進入盛行期。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于黃酒。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明,就是用酒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絲狀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中國先人從自發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限劣而制造酒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秦漢,制酒曲的技術已有了相當的發展。 南北朝時,制酒曲的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記述了12種制酒曲的方法。這些酒曲的基本制造方法,至今仍在釀造高粱酒中使用。 唐、宋時期,中國發明了紅曲,并以此釀成“赤如丹”的紅酒。宋代,制酒曲釀酒的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1115年前后,朱翼中撰成的《酒經》中,記載了13種酒曲的制法,其中的制酒曲方法與《齊民要術》上記述的相比,又有明顯的改進。 中國古代制曲釀酒技術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發明蒸餾器以前,僅有釀造酒,在中國主要是黃酒。中國傳統的白酒(燒酒),是最有代表性的蒸餾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所以一般人都以為中國在元代才開始有蒸餾酒。其實,在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雍陶的詩句中,都曾出現過“燒酒”;另對山西汾酒史的考證,認為公元6世紀的南北朝時已有了白酒。因此,可能在6~8世紀就已有了蒸餾酒。而相應的簡單蒸餾器的創制,則是中國古代對釀酒技術的又一貢獻。
酒的出現比文字的發明要早得多。最初的酒, 人們稱之為“猿酒”。古代林果實盈野, 猿猴以采野果為生, 在果實成熟季節, 猿猴將吃剩的果實隨便扔在巖洞中, 這些果實腐爛時糖分自然發酵。變成酒漿,形成天然的果子酒。看來在人類出現之前的類人猿階段,距今約60萬年前就已經有了酒, 只不過是自然界的天生之物罷了。 中國最早的文字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古文寫作“西,”像一個陶罐的模樣(古時酒以壇罐存放). 由此可見, 酒的文化是和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 中國的造酒始祖一說源于軒轅黃帝, 另一說始于禹時儀狄。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杜康是中國最先釀酒的人,酒最初只是帝王貴族的珍貴飲料, 供宗廟祭祀和王公大臣享用, 到后來就在民間廣泛制造,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品. 由酒引伸開來的典故,雅號,酒令更是新穎奇巧,層出不窮.唐代的李(白)杜(甫), 北宋的蘇(庭)黃(堅), 明代的朱(耷)唐(寅)都是酒而才思橫溢, 下筆有神的最突出的代表人物. 正是由于酒酣墨暢, 他們才科以揮灑出如此動人的詩畫.真是驗證了清代詩人唐晏“酒為翰墨膽”這名詩文, 看來酒對文學藝術的妙用是古今人們所一致公認的。更多內容,請訪問“北京青稞酒網”。
杜康,他是夏朝君主,又叫少康,原是中國糧食釀酒的鼻祖,后來作為好酒代稱: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學過吧?
杜康
第一種說法,起源于詔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蕩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姜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第二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語也。”現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第三種說法,是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始于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有多種說法,現在也沒有定論,大概有幾種說法:1、儀狄釀酒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云:“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飲酒而亡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2、杜康釀酒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于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3、釀酒始于黃帝時期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 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后人托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