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什么是熱作酒和冷作酒
是紹興黃酒制作流程中的一個專業術語。
在主發酵過程中,根據第一次攪拌的溫度高底來分為熱作酒和冷作酒,前者高于35度,后者底于,在30度左右。
2,酣酒怎么做好吃
酒釀(甜酒\米酒)制作及心得 說清楚做酒釀其實是很麻煩的,幾次有朋友發帖子問怎么做,我都因其麻煩而沒回帖子,我寧可做好了送給您吃。做酒釀要有失敗的精神準備,練幾次,知道用哪些容器、在家里什么地方發酵(廚房還是暖氣旁)、怎么保溫,自己形成了一系列的*作規律就好辦了。 前提條件: 1、 做酒釀的前提是你要買到酒曲。 2、米酒要在30攝氏度(華氏大約80度)下發酵,所以制作酒釀要選擇夏天或冬天(暖 氣旁)的季節。 步驟: 1、將糯米蒸熟成米飯(不要太硬)后涼至不燙手的溫度(利用中溫發酵,米飯太熱或太涼,都會影響酒曲發酵的); 2、 將米飯鏟出一些到用來發酵米酒的容器里(我是用有蓋的陶瓷湯盆),平鋪一層; 3、 將捻成粉后的酒曲,均勻地撒一些在那層米飯上 4、再鏟出一些米飯平鋪在剛才的酒曲粉上,再鋪上一層米飯……就這樣,一層米飯、一層酒曲的鋪上,大約4層(隨意,看您的米飯和酒曲的多少); 5、將容器蓋蓋嚴,放在適宜的溫度下(如果房間溫度不夠,可以用厚毛巾等將容器包上保溫); 6、大約發酵36小時,將容器蓋打開(此時已經是酒香四溢啦),加滿涼開水(為的是終止發酵),再蓋上蓋后,放入冰箱(盡快停止發酵,早日吃到口)
酣:1.飲酒盡興。如:酣飲,酒酣耳熱。2.泛指盡興、暢快。如:酣歌,酣睡。
3,如何做家常溫酒熱飲的做法大全視頻
溫酒熱飲中國人早有將酒溫熱了飲用的習慣。商周的青銅酒器中,就有用于溫酒的器皿。晉代文人左思(約公元250-305年)在《魏都賦》中有“凍體流澌,溫酎躍波”的文句,明確說到溫酒。《三國演義》中多次寫到“煮酒”、“熱酒”,都是將酒溫熱了喝。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今天。 將酒溫熱了喝,應該說是一種很好的做法。無論黃酒或白酒,溫熱以后,不僅會使一些酒的味道更鮮美,且對身體也有好處。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第八回中有一段關于飲熱酒的描寫: 這里寶玉又說:“不必燙暖了,我只愛喝冷的。”薛姨媽道:“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寫字手打顫的。”寶釵笑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要熱吃下去,發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拿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從此還不改了呢。快別吃那冷的了。”寶玉聽這話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燙來方飲。 這段描寫,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中國人對飲熱酒好處的認識。其實酒溫熱以后,一部分乙醇(酒精)會揮發掉,酒度降低;白酒中的有害成分,如乙醛,也可能揮發掉一些,從而減少對身體的危害。 俗話說:“喝冷酒,睡涼炕,早晚是個病。”確有一定的道理。
材料生姜4片,紅塘1勺,小袋裝紅茶1包.做法1、將生姜洗凈切片,放小鍋中加適量水,加熱煮沸即可。2、取一小袋裝紅茶包放入杯中,到入姜湯泡4分鐘左右,期間反復提拉紅茶袋幾次,加入紅塘攪拌均勻即可飲用。材料三十克可可粉,六十克糖,鹽一克,牛奶四百八十毫升。黃油一小片,香草精三滴。(以上兩種可省略)做法1、將可可粉、糖、鹽放入鍋底加入四十毫升熱水融化。2、中火加熱并攪拌至沸騰并保持沸騰兩分鐘。3、加入牛奶繼續加入,切勿沸騰。4、在還有余溫時放入黃油至融化。5、放入香草精攪拌均勻。
4,酒是怎么制作的
1.第一道是所謂的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從梳子狀的枝梗上取下來。因枝梗含有特別多的單寧酸,在酒液中會造成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2.不管有無經過去梗的手續,接下來的步驟是壓榨果粒。如果釀制白酒,則榨汁的過程要迅速一點,因釀制白酒所用的葡萄漿若放置太久,即使葡萄已經去梗,余下的果皮和果核仍然釋放出大量的單寧酸。反之如打算釀制紅酒,則葡萄漿發酵的過程就絕對必要。因果酸中所含的紅色色素就是在這段時間釋放出的。就因為這樣,所有紅酒的色澤才是紅的。
3.接下來是榨汁和發酵。經過榨汁后,就可得到釀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釀制好酒。葡萄酒是透過發酵作用而得的產物。由此可見發酵在葡萄酒釀制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發酵是一種化學過程,透過酵母而起作用。經過此化學作用,葡萄中所含的糖分會逐漸轉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發酵過程中,糖分越來越少,而酒精度則越來越高。通過緩慢的發酵過程,可釀出口味芳香細致的葡萄酒。
4.雖然已做到此,但釀酒師的工作仍未完成。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鮮度,就必須在發酵過程后立刻添加SO2處理。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氣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新酒在發酵后大約3周左右,必須進行第一次沉淀與換桶。第二次沉淀要4至6周。沉淀的次數和時間上的順序,完全就是所要達到的口味。
5.葡萄酒在桶中存了3至9個月以后,就要裝瓶了。葡萄酒瓶以軟木塞來封口,因葡萄酒是有生命的東西。
自制葡萄酒做法非常簡單,具體如下:
●第一步:買葡萄
選購葡萄時,可以挑選一些熟透的葡萄,哪怕是一顆顆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緊。這些葡萄一是容易發酵,二是價位相對較低。常見的葡萄、提子、馬奶子等,都是可以用來制作葡萄酒的。
●第二步:洗葡萄
由于葡萄表皮很可能殘留農藥,清洗葡萄的環節就相當重要,最好能夠逐顆清洗,再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同時剔除爛葡萄。一些愛干凈的人,喜歡把葡萄去皮后釀酒,這也未嘗不可,但是少了一些葡萄皮特有的營養。
●第三步:晾干葡萄
把葡萄盛在能漏水的容器當中,等葡萄表面沒有水珠就可以加白糖了。
●第四步:選擇容器
酒壇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主張用塑料容器,因為塑料很可能會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并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
●第五步:捏好葡萄放進容器
雙手洗凈后,將白糖倒入葡萄內,用手捏葡萄,操作辦法是抓起一把葡萄使勁一握,捏破葡萄,使白糖充分浸入葡萄。然后放入酒壇(那種用于泡藥酒的酒瓶也行)中。葡萄和糖的比例是10∶3,即10斤葡萄放3斤糖(不喜歡吃甜的朋友,可以放2斤糖,但是不能不放糖,因為糖是葡萄發酵的重要因素)。
●第六步:加封保存
將酒壇子密封,如果是陶瓷罐的話,可以到買黃酒的小店要點酒泥,加水后糊住封口。如果是泡藥酒的酒瓶注意把瓶蓋蓋緊,再在瓶蓋處加蓋緊塑料簿膜。加封后,酒壇(瓶)子需放在陰涼處保存,平時不要隨意去翻動或打開蓋子。
●第七步:啟封
天熱時,葡萄發酵時間需要20天至一個月左右,現在這個季節做葡萄酒,發酵時間需要40天左右。啟封后,用兩層紗布過濾浮在上面的葡萄皮,就可以直接喝葡萄酒了。注意,如果喜歡酒勁足一點,只需延遲啟封時間就行了。啟封后,每一次舀出葡萄酒后,別忘蓋好酒壇的蓋子,以免酒味揮發。
還有一些不同的做法與大家分享:
●葡萄要買好的,葡萄的顏色越紫越好,而且顆粒要大。洗干凈葡萄后,可用紗布或干凈的毛巾擦干葡萄,在晾干的玻璃瓶底放一層白糖,然后再是一層白糖一層葡萄,裝滿后密封,封口處再用白糖澆一圈,然后把瓶子放在太陽下,一個月后就能享用美味葡萄酒了。
●酒壇子要放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放置3個月以上,這樣酒味比較醇厚。另外,用紅葡萄做葡萄酒,這樣酒的顏色會很好看。
●只要看到瓶子里的葡萄浮起來,就說明葡萄酒做好了。
●葡萄發酵3天后,將葡萄拿出來搗爛,再放進瓶子里發酵,瓶蓋不需蓋緊,5天后即可食用葡萄酒。
●把每一顆葡萄切成兩半放入酒壇,加糖后密封,經歷半個月發酵的葡萄酒吃起來很不錯的
●在葡萄酒制作過程當中,可將白糖換成紅糖或冰糖。也可以將葡萄換成蘋果或橘子,參照上述“工藝”制作“蘋果酒”或“橘子酒”。
你問的不知道是什么酒 這里是葡萄酒的制作
5,白酒制作流程
1、 購置能儲放10—20 斤容量的泡菜壇一個。
2、 用清水洗凈壇子,晾干,在發酵前燙一下或用酒精消毒。
3、 洗米。(甜酒曲一包8 克,每包可做4—5 斤糯米或大米,可根據所需量洗米。)
4、 泡米。(糯米洗凈后約泡16—24 小時左右,浸泡至用手碾碎既可,大米不用浸泡,洗凈既可。)
5、 蒸飯。(用“微波爐”法制作酒飯,效果不錯。將大米或糯米或其它糧食用熱水浸泡2-4 小時,淘洗干凈,放入微波爐專用飯鍋(裝滿2/3)按1:0.5(1 斤米:半斤水)比例加入礦泉水(散裝的),或自來水也行,水超過米 1cm 左右就可以;設定時間20 分鐘,調節火力為80%,按開始,然后你打瞌睡去吧!微波爐報警后略等10 分鐘,然后將飯出鍋攤開晾涼;緊接著蒸第二鍋...第三鍋... 直到全部煮完飯。此法煮出的酒飯均勻,真正“熟而不沾”,與傳統法蒸出的酒飯基本一致。缺點是需要進行多次蒸飯,不適合批量生產。也可以像平常做米飯一樣,用其他方法,只要蒸熟就可以了。)
6、 將蒸熟的酒飯徹底晾涼,用手摸至感覺不到熱為止,否則容易將酒曲燙死。
7、 拌酒曲。(用一燙過或酒精消過毒的干凈盆,將涼透的酒飯用適量冷開水打散,撒曲拌勻,如果太干,可多加一些冷開水,但所有操作過程中絕對不能流入生水和油。)
8、 酒飯入壇。(先在消過毒的壇底撒一些酒曲,然后將拌勻酒曲的酒飯倒入壇中,在倒入過程中也可在中間再撒一些酒曲,最后用消過毒的手或勺子將酒飯壓實,中間掏一個洞,叫酒窩,把最后剩下的酒曲倒在表面和酒窩中。)
9、 發酵糖化。(酒飯入壇后,將壇口用碗蓋住封口,用冷開水將壇口封住,根據室內溫度約20 度左右,過三天就差不多發好了,此時打開碗口,可看到酒窩中有酒水,如果一轉動壇子,酒飯可在壇中轉動,既為接種發酵糖化成功,此為固體發酵,也就是我們平常吃的醪糟,這叫一次發酵,也就是發酵糖化,既把大米中的淀粉轉化為單糖,葡萄糖,如果吃醪糟,就可以吃了,如果做白酒還要經過二次液體發酵。)
10、 干酵母的復水活化。(方法是:干酵母的加入量為米的0.12%,即500 克米用 0.6 克干酵母。加法是用杯子盛 30℃左右的溫水,內加少許白糖,再把稱好的干酵母加入其中,用筷子攪拌使其沉入水中,放置幾分鐘后,杯中開始泛起小泡便倒入礦泉水或涼開水中,然后攪拌均勻。干酵母是用副食商店購買做饅頭用的干酵母,作發酵劑用,把單糖,葡萄糖轉化為乙醇,也就是酒精。)
11、 二次發酵。(將復水活化的干酵母按1 斤米加2 斤礦泉水,涼開水也可以,只是質量差點,加入發酵壇中,再次將封口碗蓋好,并用冷開水將壇口密封,進入主發酵過程,約3 周左右,完成發酵過程,準備蒸餾,注意壇中必須保持干凈,絕對不能讓生水和油流入。)
12、 蒸餾。(蒸餾采取液態法蒸餾,將發酵料用過濾網過濾,液體部分進行蒸餾,固體部分仍然可以當醪糟吃。)
13、 蒸餾采用冷凝法。(加熱設備是電磁爐,天然氣爐或煤爐,鍋是 28cm 的不銹鋼壓力鍋,或其他壓力鍋,連接管是硅膠管,冷凝器是螺旋銅管。硅膠管可在化工玻璃儀器商店買直徑6-9mm 的醫用硅膠管,每米約8.5 元,1 米左右就夠了,然后一分為二,一條一頭接高壓鍋出氣口,一頭接冷凝器的螺旋銅管。另一條一頭接冷凝器的螺旋銅管,一頭接盛酒的容器。冷凝器的螺旋銅管可自制。先在制冷設備商店買一段直徑 6-9mm 的銅管,每米約 10 元,1 米左右就夠了,然后用手工彎成一個直徑約 40mm 左右的螺旋銅管。將以上設備連接好后,將冷凝器的螺旋銅管放在一個盛滿冷水的盆中,就可以開始蒸餾了。最好準備兩盆冷水,當一盆水燙手時,馬上將冷凝器放入另一盆冷水中,交替冷卻。)
14、 出酒。(蒸餾時先用大火燒開,沸騰后改用中火,很快酒就源源不斷蒸出來了,這時可用一個玻璃試管接一些酒,用酒精計測量酒精度。酒精計可在玻璃化工儀器商店買到,簡裝的約 15 元一套,精裝的約 20 元一套。當酒精度接近 0 度時,蒸餾就結束了。這時容器中的酒,約為20 度。)
樓主!和上面文字和這圖 你應該會了吧!聽我嗎說我爸小時候常常釀酒!給我爺爺喝!呵呵!現在已看不到那昔景!
6,制作酒的方法
酒,即用糧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質發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飲料。葡萄酒的釀制 1.第一道是所謂的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從梳子狀的枝梗上取下來。因枝梗含有特別多的單寧酸,在酒液中會造成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2.不管有無經過去梗的手續,接下來的步驟是壓榨果粒。如果釀制白酒,則榨汁的過程要迅速一點,因釀制白酒所用的葡萄漿若放置太久,即使葡萄已經去梗,余下的果皮和果核仍然釋放出大量的單寧酸。反之如打算釀制紅酒,則葡萄漿發酵的過程就絕對必要。因果酸中所含的紅色色素就是在這段時間釋放出的。就因為這樣,所有紅酒的色澤才是紅的。 3.接下來是榨汁和發酵。經過榨汁后,就可得到釀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釀制好酒。葡萄酒是透過發酵作用而得的產物。由此可見發酵在葡萄酒釀制過程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發酵是一種化學過程,透過酵母而起作用。經過此化學作用,葡萄中所含的糖分會逐漸轉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發酵過程中,糖分越來越少,而酒精度則越來越高。通過緩慢的發酵過程,可釀出口味芳香細致的葡萄酒。 4.雖然已做到此,但釀酒師的工作仍未完成。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鮮度,就必須在發酵過程后立刻添加SO2處理。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氣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新酒在發酵后大約3周左右,必須進行第一次沉淀與換桶。第二次沉淀要4至6周。沉淀的次數和時間上的順序,完全就是所要達到的口味。 5.葡萄酒在桶中存了3至9個月以后,就要裝瓶了。葡萄酒瓶以軟木塞來封口,因葡萄酒是有生命的東西。 白酒生產技術隨不同的種類而大不相同,在此不可盡述,在此僅簡單介紹我國最具特色的濃香型大曲酒的生產技術。 濃香型大曲酒,也稱為瀘香型大曲酒,是大曲酒中產量最大的酒種。我國名酒中大多數是濃香型。如四川及江蘇省出產眾多的中國名酒都屬于這類。 濃香型大曲酒,以高梁為主要原料,采用中溫培養的大曲,大曲用大麥、小麥、并配以一定比例的豌豆培養而成。發酵采用泥窖作發酵容器。釀造工藝極為復雜,其特點是:混蒸、續料。所謂混蒸,是說原料(高梁等)和發酵成熟的酒醅同時裝入酒甑。在這種混合醅料中,還要配入一定比例的經過清蒸,去除雜味的谷糠,目的是使酒醅疏松。裝入酒甑后,加熱,在原料蒸熟的同時,也進行蒸餾,將酒醅中的酒精及其它香氣成分蒸餾出來。所謂續料,舉例說,總的原料需要100公斤的話,這100公斤原料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數次陸續加入,上面曾說過采用混蒸工藝,是將一部分原料和一部分酒醅混在一起同時進行蒸煮和蒸餾,也是這個道理。續料發酵時,每次加入一定比例的新原料,蒸餾蒸煮后,丟棄一部分經多次發酵、蒸餾的酒醅(這部分將被丟棄的酒醅,在發酵時及蒸餾時,都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便于區別)。經過蒸餾蒸煮后的混合醅料,冷卻后,加入酒曲,重新送回到泥窖中繼續進行發酵。蒸餾出來的酒,則要分別入庫。因為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最先蒸餾出來的酒與中間過程或最后蒸餾出來的酒,口味是不相同的。最先蒸餾出來的稱為“頭酒”,最后蒸餾出來的酒稱為“尾酒”。這兩部分酒的口味都不佳,但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間過程蒸餾出來的酒,可以作為原酒分別入庫。原酒經檢驗,確定其等級,還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貯存,酒的口味才較為柔和。貯酒最好是在放在陶壇中,在較低的溫度下貯酒效果最好。貯酒時間分為半年或3年不等。最后勾兌成型。 現代濃香型大曲酒的生產工藝,繼承了傳統的老五甑工藝,并有所改進。
您好 這里是文字 您可以百度那里搜一下 還有視頻的 自制葡萄酒的方法●第一步:買葡萄選購葡萄時,可以挑選一些熟透的葡萄,哪怕是一顆顆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緊。這些葡萄一是容易發酵,二是價位相對較低。常見的葡萄、提子、馬奶子等,都是可以用來制作葡萄酒的。●第二步:洗葡萄由于葡萄表皮很可能殘留農藥,清洗葡萄的環節就相當重要,最好能夠逐顆清洗,再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同時剔除爛葡萄。一些愛干凈的人,喜歡把葡萄去皮后釀酒,這也未嘗不可,但是少了一些葡萄皮特有的營養。●第三步:晾干葡萄把葡萄盛在能漏水的容器當中,等葡萄表面沒有水珠就可以倒入酒壇了。●第四步:選擇容器酒壇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主張用塑料容器,因為塑料很可能會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并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第五步:捏好葡萄放進容器雙手洗凈后,直接捏葡萄,操作辦法是抓起一把葡萄使勁一握,然后放入酒壇中,再把糖放在葡萄上面,葡萄和糖的比例是10∶3,即10斤葡萄放3斤糖(不喜歡吃甜的朋友,可以放2斤糖,但是不能不放糖,因為糖是葡萄發酵的重要因素)。●第六步:加封保存將酒壇子密封,如果是陶瓷罐的話,可以到買黃酒的小店要點酒泥,加水后糊住封口。加封后,酒壇子需放在陰涼處保存,平時不要隨意去翻動或打開蓋子。●第七步:啟封天熱時,葡萄發酵時間需要20天至一個月左右,現在這個季節做葡萄酒,發酵時間需要40天左右。啟封后,撈出浮在上面的葡萄皮,就可以直接喝葡萄酒了。注意,如果喜歡酒勁足一點,只需延遲啟封時間就行了。啟封后,每一次舀出葡萄酒后,別忘蓋好酒壇的蓋子,以免酒味揮發。
7,怎樣制酒要有具體過程
家庭制啤酒
原料配方:大麥芽500克,水2.5公斤,雞蛋清1~2個,酒花35~40克,白糖50克,酵母泥若干
制作方法:
1.麥芽汁的制取。將500克大麥芽粉碎,加2.5公斤水攪拌均勻,放在水浴鍋中(即用熱水進行加熱),徐徐加溫至55~65℃,保持3小時左右。中間每隔半小時攪拌一次,溫度不可忽高忽低。經3小時后,每隔10分鐘取出一點麥芽汁用碘酒一滴進行檢查,若無藍色出現,說明淀粉已轉化成麥芽糖,糖化操作已完成。
用紗布過濾除去殘渣,殘渣可加入少量熱水浸泡、沖洗,再過濾后扔掉。將兩次過濾所得濾液混合在一起(約2500毫升,若不足可加白糖水補充)。為了有利于麥汁的澄清,將蛋清先用筷子攪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麥汁中,另加酒花35到40克,白糖50克,如無酒花,可用25克柚子皮或桂皮代替。麥汁加熱煮沸30分鐘,然后經沉淀、過濾制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卻至10~12℃備用。
2.前發酵。前發酵分為兩步進行:(1)酵母的添加與繁殖。家制啤酒所用的酵母最簡單的辦法是取含有酵母菌的桶裝生(鮮)啤酒作菌種,其用量為麥汁量的10%,或使用啤酒廠的副產品—酵母泥,用量為麥汁計量的0.5%左右。在一個消毒過的容器內,先將麥汁250毫升和生啤酒250毫升(或啤酒酵母泥12.5)混合均勻,用已殺過菌的棒子攪拌均勻,在20~25℃的溫度下培養12~24小時(酵母的添加量越多,起發時間越短),經常攪拌,等發酵旺盛后,再倒入較大的溶器中,加入所有的麥汁進行發酵。(2)主發酵。在麥汁中添加酵母18~24小時后,液面開始有白色的泡沫升起,稱為起泡,經過2到3天后,泡沫越來越多,稱為高泡期,可延續2到3天,以后泡沫逐漸下降,稱為落泡。
主發酵的品溫應控制在8到12℃為宜,發酵時間約經過5~7天左右。落泡之后,口嘗發酵液,喝到口中感到醇厚柔和,其有麥芽的香味,飲后殺口,不應有酸味或其它怪味,這就是嫩啤酒了。此時已有60~70%的糖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后發酵。主發酵是在敞口容器中進行的,二氧化碳不易保持。為了完成殘糖的最后發酵,促進酒的成熟和酒液澄清并增加啤酒的穩定性和二氧化碳含量,需將嫩酒密封貯藏,又稱為后發酵。方法是將前發酵的嫩啤酒沉淀之后,用棉細布過濾,裝入啤酒瓶(一般瓶子經不起啤酒的壓力,故不能用)。在低溫下(0~10℃)再經過10~15天密封發酵,打開瓶蓋,倒入杯中有泡沫升起,這就是清香爽口和酒味柔和的啤酒了。
注意事項:在制啤酒過程中,所用工具和容器,都要經過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后使用。
玉米胚芽油餅制酒
用玉米胚芽油餅平均每100公斤可釀制21公斤白酒,出酒率達21%。經測定其度數可達60度。
原料配方:玉米胚芽油餅750公斤,快曲70公斤,酵母140公斤,稻殼125公斤
主要設備:發酵池、蒸酒鍋、冷凝器。
制作方法:將玉米胚芽油餅和稻殼摻拌均勻后,裝入蒸鍋,加熱蒸30分鐘左右出鍋,放在料臺上翻晾,待料溫降至20℃,將酵母摻入拌勻,隨之裝入發酵池內,經過6天左右的發酵,再將原料出池裝入蒸酒鍋,用蒸汽升溫,蒸發出的汽,通過冷凝器,變為液體流出,即成白酒。
元代以來,蒸餾燒酒開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麥曲用于燒酒的釀造。 因而傳統的麥曲中分化出一種大曲,雖然在原料上與黃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制法上有一定的特點。到了近現代,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便成為兩種不同類型的酒曲。明清時期,河南,淮安一帶成了我國大曲的主要生產基地。
大曲是從麥曲中分化出來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獻資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確。一般指曲的形體較大的麥曲。這里所說的大曲,是指專門用于蒸餾酒釀造所用的麥曲。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的主要區別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養溫度這三個方面。
1 制曲原料
大曲的原料為豌豆,小麥和大麥。其配比也隨各地而有所不同。 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類原料的廣泛使用,對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種類, 相對數量,對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制曲工藝
大曲的形體較大。如<<天工開物>> 所描述的當時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磚片。這種曲形延續至今。
大曲的生產工藝流程:
小麥→潤水→堆積→磨碎→加水拌和→裝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養→翻曲→堆曲→出曲→入庫貯藏→成品曲
磚塊式的大曲,是由專門的制曲工人踏制的。 踏曲是一項即辛苦又有趣的工作。頗有講究。首先是其嚴密的組織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監工,由曲坊主人或有經驗的人擔任。制曲工人有嚴密的分工,有人專門量原料和水,有的專門拌料,有的專事搬運,曲面裝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實。踏曲工有十幾人甚至數十入之多。每人規定踏幾腳,如第一人連踏三腳,第二人接過去,同時即翻一面,再踏三腳,第三人又接下去,最多時一塊曲需經過60人的踏制。然后由專入取出木模,還有專門的人從事曲塊邊邊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負責修曲,使曲塊平滑。由數人搬至曲室。這樣嚴密的踏曲組織系統,其目的是為了踏制高質量的塊曲。踏曲最重要的是要使曲塊緊密,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曲塊在搬運過程中曲塊的破碎,更重要的是曲塊的緊密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塊曲所用的曲模,采用磚形,這大概也是數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最佳的幾何形狀。前面說過,較原始的曲模較小,有園形,扁方形,而長方體的磚形則是綜合了各種因素之后所確定的最佳幾何形狀。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面的粘性, 曲塊水分的蒸發需要,散熱的需要,踏制時的力量大小,曲塊堆積的需要,搬運的需要。
3 培養溫度
曲塊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體是由多種渠道自然接種的。 在密閉的曲房內,微生物開始繁殖,并散發熱量,溫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發,使整個曲房內溫度和濕度都上升。從培菌過程的操作來說,大曲與黃酒麥曲并無顯著差異,翻曲,通風,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關鍵的區別是培菌溫度。大曲向高溫曲方向變化。
大曲的培養溫度可達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國時期唐山地區的培養溫度為52℃,茅臺酒的酒曲培菌溫度可達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體進入曲房進行操作,也不免汗流浹背。
大曲向高溫曲的方向發展,客觀原因之一, 可能是曲室內堆積的曲塊數量增加,導致曲房內溫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說過, 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時期,制曲成為一門手工業,曲坊專門從事酒曲生產, 為盡量利用空間,曲房內的塊曲數量有可能盡量增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人們意識到高溫曲所釀造的酒香氣較好。其機理雖未完全闡明,但有一條是較為肯定的,即酒曲上生長的高溫菌與低溫菌的的比例隨培養溫度而變,高溫菌代謝產物對酒的香氣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類型的大曲,培養時期的最高溫度有所不同。 大致有三種類型: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中溫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最高溫度為50℃ 以下。其培養過程的特點是:制曲著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戶晝夜兩封兩啟,溫度則兩起兩落。控制熱曲和涼曲溫度較為嚴格,熱涼升降幅度較大,小熱大涼,適合于多數中溫性微生物生長,以白色曲較多。中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最高。高溫曲以濃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制曲時期最高溫度大于50℃,制曲期間,以曲的堆積為主,復蓋嚴密,以保潮為主。培養期間溫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來實現,只有當最高溫度超過工藝要求的極限時,才進行翻曲,放潮降溫。工藝特點為多熱少涼。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不及中溫曲。超高溫曲以醬香型白酒所用大曲為代表。如茅臺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時著重于曲的堆積,復蓋嚴密,以保溫保潮為主,每當曲溫升至60-65℃時,才開始翻曲。超高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最低。故曲的用量最大,茅臺酒用曲,曲糧比高達1:1。
現代的白酒生產,優質酒和國家名酒都采用傳統法制作的大曲。 為減輕制曲工人的勞動強度,曾應用過機械化制曲。
[編輯本段]六 紅曲生產技術
紅曲,顧名思義,其色澤紅艷,在古代除了用于釀酒外, 還廣泛用于食品色素,防腐劑。現代還發現紅曲中有一些藥用成分,如可用于治療高血壓,腹瀉。
紅曲的主產地歷來在南方,尤其是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又以福建的古田為最著名。紅曲的品種又分為庫曲,輕曲和色曲三大類。庫曲的單位體積較重,多用于酒廠釀酒;輕曲體輕,一般用于釀酒或用作為色素;色曲曲體最輕,色艷紅,多用于食品的染色。
1 紅曲的由來
紅曲在宋初有記載。但詳細制法在元代及以后的文獻中才得以所見。 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代的<<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
2 紅曲的傳統制法及技術進步
古代制紅曲,必先造曲母。曲母實際上就是紅酒糟。 該紅酒糟是用紅曲釀成的。紅曲相當于一級種子,紅酒糟是二級種子。曲母的釀法與一般釀酒法相同。現代可以直接采用紅曲粉或純培養的紅曲霉菌種接種。
著名的福建紅曲傳統制法是:
曲種(曲粉+醋)
↓
洗米→蒸飯→攤飯→拌曲→入曲房培養→堆積→平攤→浸曲→堆積→→翻拌 →第一次噴水→第二次噴水→出曲→曬干→成品曲→包裝
紅曲所生長的微生物屬于紅曲霉菌,其種類很多。其生長特點是耐酸。 從古代起,人們就掌握了這一規律,在接種時及培養過程中,加入醋酸或明礬水調節酸度。紅曲培養的好壞與否,還與溫度有關,故在培養過程中,堆積或攤開就是一種調節溫度的方法(這和其它制曲時的方法相同)。培養過程中,濕度和水分含量更是非常關健的。水分太高或太低均不利,調節水分或濕度的方法有多種,如噴水,或短時間的浸曲。紅曲的培養過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開始時還是雪白的米飯培養數天后,米飯粒上開始出現紅色的斑點,隨著培養時間的延續,米飯上的紅斑點逐漸擴大,一般在7天左右,全部變紅,如果繼續培養,顏色會變成紫紅色。
現代除了傳統的制曲方法外, 還發展了厚層通風法制紅曲工藝和紅曲的液態法培養工藝。厚層通風法制曲可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約空間。液態法制曲,可以利用更為廉價的原料,如玉米制紅曲。原料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
除了紅曲外,我國一些地區還有烏衣紅曲和黃衣紅曲。烏衣紅曲中的微生物除了紅曲霉菌外,還有黑曲霉菌;黃衣紅曲中的微生物不僅有紅曲霉,還有黃曲霉菌。這些曲可以釀制各種不同風格的酒。
[編輯本段]七 麩曲和酒母
白酒釀造中麩曲的使用是中國釀酒業的一次重大改革。自從1955 年確立了以麩曲,酒母為核心的<<煙臺釀酒操作法>>以來,這一方法得到了大力的推廣, 現在已成為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方法之一。其主要優點是麩曲的糖化發酵力強,釀酒原料的利用率比傳統酒曲提高10%-20%左右;麩曲的生產周期短, 而且便于實現機械化生產。液態法白酒也是在麩曲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麩曲法生產的白酒香氣香味等方面較為欠缺。不少廠家則采用多種微生物發酵(如添加生香酵母,己酸菌等)加以彌補。
麩曲是采用純種霉菌菌種, 以麩皮為原料經人工控制溫度和濕度培養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釀酒時,需要與酵母菌(純培養酒母)混合進行酒精發酵。
麩曲生產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簾子曲法;通風制曲法。 制曲工藝分為固體斜面培養,擴大培養,曲種培養和麩曲培養四個階段。實際是逐步擴大培養的過程。
現代酒母雖然從本質上來說與古代的酒母是相同的, 但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現代酒母是純種培養的酵母菌,而古代的酒母(如<<北山酒經>>中所提到的)實際上是用于作種子的酒醅。
酒母的培養也是一個純種逐級擴大培養的過程。先采用試管培養, 然后是燒瓶培養,再用卡氏罐培養,最后是種子罐培養。
[編輯本段]八 酶制劑
傳統的酒曲,其本質之一就是粗酶制劑。 但傳統的酒曲的最大缺點是酶活較低。現代,由于酶制劑工業的發展,在酒的生產過程中,適當加入一部分酶制劑以代替部分傳統酒曲。目前所使用的酶制劑主要是液化酶和糖化酶兩大類。酶制劑的使用可降低酒的生產成本,但所產生的問題是酒的香味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一些名酒廠,傳統的酒曲仍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