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米釀酒會怎樣
高粱,豌豆,小麥,大米,玉米。用細布過濾可去渾濁,不過米酒是渾酒,沒辦法……口感酸是因為做酒時溫度高了
2,純大米白酒釀造詳細過程是怎樣的
純大米白酒釀造詳細過程如下:準備材料:大米、糯米、酒曲步驟:1、糯米和大米按照1:1的比例淘洗好,待用。2、將糯米用電飯鍋蒸熟。3、將糯米飯盛出來,讓其自然冷卻至30度左右。4、用溫開水將甜酒曲回化開。5、加到涼了的糯米飯中,拌勻。6、放入米酒機中,按實,中間留個洞。7、選擇米酒功能。8、36個小時過去答了,一股酒香味出來,即發酵完成。9、電飯鍋里放入水,燒開,加入發酵好的米酒,煮開即食。擴展資料:白酒收藏的注意事項1、在選擇白酒收藏的度數/酒精度的時候要注意源選擇50度以上的高度酒。因為50度以上的高度酒都是純糧釀造的,口感醇厚且不易揮發,而50度以下的白酒一般都是勾兌的,不僅口感不好而且很容易揮發,所以要注意選擇5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來收藏。2、白酒收藏要注意香型,濃香型和醬香型更具有收藏價值。3、在選擇白酒收藏品的時候千萬要注意白酒品牌的效果,一般來說大品牌,如五糧液、茅臺、劍蘭春、沱牌等十大知名品牌的白酒更具有收藏價值。首先它本身價格就高,酒質好,收藏個幾十年后,那就更有價值了。4.、白酒收藏的環境也有一定的要求。白酒要注意保存在陰涼、干燥、通風和清潔處,這樣可以保證酒質不會因空氣等污染而變壞。
3,醉火香米酒怎么樣釀造工藝是什么樣的
醉火香米酒是內蒙古悶倒驢酒廠的新款,以泰國香米為原料,木籠蒸熟,加入兩年純高粱原漿,高溫棚曬三年,酒的顏色逐漸變成金黃色,酒液粘稠,入口綿柔微甜,最主要的就是喝后第二天不上頭,我家就在酒廠旁,現在家人只喝醉火。望采納。
4,稻谷跟大米釀的的白酒哪個好
我們知道很多的糧食可以做酒:大米、玉米、糯米、高粱、小麥、稻谷等等都可以做酒,但是味道不一樣。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質7%-8%,脂肪1.3%-1. 8%,并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膠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和氨基酸的構成比例都比小麥、大麥、小米、玉米等禾谷類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類蛋白質中較高的一種。正因為大米中淀粉的含量非常高所以大米酒的喝起來會醇正很多。稻谷:我們都知道大米就是稻谷加工后的產物,那么為什么稻谷之比大米多了 外面一層谷康味道就會有那么大的區別呢?就是因為稻谷比大米多了賴氨酸和更低濃度的谷氨酸這些物質,所以造就出了稻谷酒的辣。釀酒原理是:只要含有淀粉、糖分的糧食都可以單獨發酵釀酒,而不同的糧食、工藝,做出來的酒口感都是不一樣的,也沒有說哪種酒好哪種不好,完全看每個人的愛好。就像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各種糧食酒有各種特色,大多數還是看每個地區的喝酒習慣。總體來說大米釀酒的口感比稻谷好。最后建議大家:酒雖好,但要飲酒有度!喜歡就請關注我吧哈??稻谷酒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酒種,谷酒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健脾益腎;酒液風味獨特,口感極佳,酒質醇甜凈爽,清甘淳冽,在我國很過地區的釀酒歷史中源遠流長。稻谷酒是以稻谷為原料,通過添加酒曲在缸中發酵,再經蒸餾而成的酒。水稻的之類非為很多種,按照不同的特性,可以分為旱稻和水稻,秈稻和粳稻,非糯稻和糯稻等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的早秈谷是生產谷酒的好材料,它價格低廉,來源豐富,釀制的谷酒成本低,是一條有效的致富之路。不同種類的水稻釀造出的稻谷酒口味與特性是不同的,但是釀制方法卻是大同小異的,下面就做對水稻稻谷釀酒的方法做簡單的介紹:原料配方。稻谷100公斤,酒源熟料酒曲0.6-0.7公斤。一、浸泡將100公斤稻谷加水200至250斤浸泡18到24小時左右,期間要換水1到2次,以便去除谷物中的細小灰塵,以便防止最后在蒸酒時細小的灰塵顆粒隨著酒蒸汽進入冷卻器中,影響谷酒的品質。二、蒸糧將浸泡透的稻谷裝入釀酒設備的蒸汽甑鍋中,上大汽后蒸40分鐘,揭蓋向甑中潑入稻谷重量15%-20%的水,讓谷粒吸水膨脹。圓汽后蒸30分鐘,潑一次水,再蒸30分鐘。三、冷卻加酒曲將蒸熟的稻谷取出,平放攤開,使其冷卻。按照每100斤糧食0.6到0.7斤的用量加入熟料酒曲。我廠的酒曲是純生物復合制劑,用量很少。四、發酵發酵期間要控制好發酵室內的溫度。發酵時間,夏季10至15日左右。冬季20日至25日左右。五、蒸餾將發酵好的稻谷放入雙層釀酒設備,連接好冷卻器進行蒸餾即可。普通的設備蒸餾期間要控制好火候,防止糊鍋。
5,大米釀酒
先來說說微生物生長繁殖需要的六大營養元素。
碳源
氮源
能源
無機鹽
生長因子
水
此六種物質對于所有微生物生長繁殖缺一不可,當然酵母菌也不例外。
氮是細胞中的一種主要組成元素。來自環境中的含氮物質和分子氮。這類物質主要用來合成細胞物質中的含氮物質。
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含氮物質有蛋白質或它們不同程度的降解產物(如胨、肽、氨基酸等)、銨鹽、硝酸鹽、亞硝酸鹽及分子態氮。
其中,大分子蛋白質可以被一些真菌和少數細菌分解。其中的真菌包括酵母菌。
工業釀葡萄酒時需要額外加入發酵助劑,其中主要成分就是銨鹽硝酸鹽。以防止酵母因缺少氮源而發酵停止。
大米中蛋白質含量比葡萄高,至于是否達到酵母生長需要量,不大清楚。
但是大米釀酒對大米的蛋白質含量是一定有要求的。或者說他會加入發酵助劑來提供額外氮源。
至于蛋白質高低對米酒品質的影響。我不是這方面專業,就不瞎說了。
6,米香白酒低溫發酵有怎樣的好處
米香白酒低溫發酵有怎樣的好處? 所謂的低溫,是在20~28度之間;在這個恒定的溫度下,酒的發酵期是可以延長的,從1~3個月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恒溫下延長發酵,如果氣溫波動很大,還是不要刻意的延長發酵期。注:這里的低溫是相對較低的溫度,而不是真的低溫。 不管是大米液態發酵,還是玉米高粱固態發酵,低溫都是其中必不可少重點要素!低溫狀態下,酵母代謝慢,但是產酒相對純凈,并且雜菌生長緩慢,有利于保證酒質;高溫狀態雖然發酵很快,但是容易產生“燥”“辣”和一些不良氣味。 米香型白酒歷史悠遠,很多專家學者公推它為中國白酒的起源酒,大家知道米香型白酒是怎么釀造的嗎?喝米香型白酒有什么好處呢?帶大家一起來認識米香型白酒的釀造方法。 米香型白酒是如何釀造的? 傳統工藝的釀酒步驟 一、浸米:用熱水浸泡大米約半個鐘,然后用清水淋洗干凈并瀝干。浸泡大米一般用缸,切不可使用塑料桶。 二、蒸飯:把大米放入蒸鍋攤平,蒸汽上后蒸餾15-20分鐘,然后潑入大米量六成的熱水,并翻拌。繼續蒸飯,圓汽后15-20分鐘進行第二次潑水,水量為大米量的四成,翻拌后繼續蒸,最后要求飯粒熟而不黏。 三、拌曲:將蒸熟的米飯(酒飯)轉移至飯床上,打散,攤涼。當酒飯溫度降至合適的溫度后撒上酒曲并與酒飯攪拌均勻。 四、糖化:將下好酒曲的酒飯倒入缸中,在中間挖一個喇叭形的洞,蓋好缸蓋,并根據季節做好保溫或者降溫工作,讓酒飯在適合的恒溫下糖化發酵,糖化過程為24小時左右。 五、酒化:糖化完成后,根據酒飯的溫度及水溫,加入酒飯量約2倍的水量(我們俗稱加酒井水,因為米香型白酒正常蒸餾設備是蒸餾鍋釜,普通的液態蒸餾鍋達不到那種蒸餾效果)讓酒飯繼續酒化發酵,溫度保持在35℃左右。封好缸口,做好降溫或保溫工作。發酵時間為7-10天,發酵好后酒醅酒精度約為11-12%vol。 六、蒸餾:將酒醅倒入蒸餾鍋中,燒火開始蒸餾,要控制好火候。按照掐頭去尾,斷花摘酒的方式進行蒸餾,酒頭酒尾單獨存放。米香型白酒是半固態發酵,因此在蒸餾的時候要使用液態蒸餾鍋進行蒸餾。 七、陳化:將新酒倒入陶制酒埕中,再將酒埕放入適宜的環境中儲存,這是酒的陳化過程,酒越陳越醇越香。 米香型白酒有什么好處? 1、脫殼谷物釀造,無毒無害 米香型白酒不同于其他香型白酒,釀造所采用的稻米均經過脫殼處理避免發酵、蒸餾過程中谷殼產生有害物質,確保白酒無毒無害。 2、中醫治療中唯一藥引白酒類型 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米酒,乃水谷之氣,性熱,味辛,甘。歸入心、肝二經,具升提發散、溫通生陽之力。能帶藥上行,使藥力達遍全身經絡,能助藥增強散寒驅風,行氣活血之功,促淤血消散。又輕清上揚,可載藥力達頭面部。故米酒,能行藥勢,消寒氣,通血脈,散淤血,能緩藥之寒性,加強藥效。” 米香型白酒有哪些代表品牌? 米香型三大品牌 米香型白酒雖然小眾,但也有三大品牌,其分別是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和五華長樂燒。這三款酒用曲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米香風格。 1、桂林三花酒 三花酒是只用一種中草藥入曲,桂林特產的辣蓼草,按米香工藝釀造出來的白酒。 2、湘山酒 湘山酒用的是無藥小曲,采用純種根霉及米酒酵母,比三花酒更純凈。 3、長樂燒 相比桂林三花酒和全州湘山酒,長樂燒酒有多種藥材入曲,除此之外,其固液發酵時間較長,有12-25天左右,相比三花酒、湘山酒5-7天的發酵,長樂燒酒的發酵時間更長。 以上就是米香型白酒的釀造方法的相關內容,米香型白酒喝起來有很好的養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但是提醒大家還是不能多喝,畢竟究竟對身體健康有害。
7,糯米白酒怎么釀
1.選上好的糯米2.糯米提前一天用清水泡上,水要多一點,以保證糯米泡漲后依然可以沒過米。3.泡好的米用手捻可以碾碎就泡好了4.將蒸鍋里鋪上屜布,泡好的米最好再淘洗一遍放入,中火蒸1個小時5.蒸好的米放室內涼至溫度在30--40度,不要完全放涼,這樣做出來的米酒才更甜香。米倒入一個干凈無油的帶蓋的盆里,用涼開水(最好也是30度左右)把米沖散。加水時要一點點的加,加入后就立即把米弄散,逐漸把全部的米都弄散,不再成團,但也不要用過多的水,以米散開又沒有水分留在盆里為宜。6.加入2克米酒曲充分攪拌均勻7.把拌好米曲的米用筷子一點點壓實,再從中間弄一個洞,這叫做窩,是讓米曲更好的發酵和后期出酒。8.此時用1克米酒曲均勻的撒到表面,洞洞里面也撒一點,最后再用涼開水小心的注入洞里一點,不要倒滿洞洞,2/3位置即可,也不要倒到米上,把蓋子蓋上。9.開始進入發酵階段,最好是放入25--30度的保溫環境,發酵24小時,24小時后,就可以看到有液體露出米面,這就是已經出酒了,而且可以聞到發酵的酒香味,此時再倒入半杯溫度不超過30度的涼開水,蓋蓋繼續30度發酵,10.再過12--24小時后,可以看到出酒很多,米則是整塊的漂浮在酒水的上面,這樣就做好了。11.我用勺子壓一下你看看,米是整團的12.舀起來看看更清楚。發酵成功的米酒,米一定是這樣整團的棉絮狀的漂浮著的。否則就不成功。這樣狀態的米酒酒香濃郁,味道純正甜香。否則即使發酵了,味道也會發酸。到了這種程度時就再加入一大杯的涼開水。不用再保溫發酵了,加水只是為了稀釋一下。
糯米釀白酒的出酒率不高,一般會用大米、高梁等釀造白酒。如果一定要用糯米釀,就要在糯米中加入酒餅、酒曲來進行發酵,發酵時要保持常溫,不能太熱與不能太冷,經過半個月到一個月后,可以對發酵的醪液進行蒸餾,那么就可以出來白酒了。還有注意自釀的酒因酒餅菌種問題可能發酵時生成一些雜醇(包括甲醇),沒有檢測工具的,自釀的酒還是少喝些。
8,白米為主的釀白酒法
這種傳統的釀酒方法概括起來就是:將大米蒸熟 后拌曲發酵,然后蒸餾得成品酒。具體操作起來就更復雜一些,其工藝如下:浸米—蒸煮—揚冷、拌曲—入缸固態培菌糖化—半固態發酵—蒸餾—成品酒。 其中僅是蒸煮工序就很麻煩,操作要求較為嚴格。例如:將浸好的大米倒入甑內,待園氣后初蒸15~20分鐘,然后潑入熱水,還要上下翻倒幾次,又上蓋, 待園氣后再蒸幾十分鐘,再進行第二次潑水、翻倒、再蒸。同時還要求所蒸煮的大米外硬內軟、無生心、疏松不糊,、透而不爛,均勻一致等等。如那一環節掌握不 好,達不到要求都可能影響到出酒率。v采用生大米釀酒就簡單得多了。生大米不需要淘洗,不需要浸泡,當然更不需要蒸煮。將市售的大米買來后,每公斤大米加入6克生料曲種,加入三公斤冷水攪拌、密封發酵,經蒸餾就得成品酒。所以,有人戲稱生料釀酒技術為“傻瓜釀酒技術”。v生料釀酒,可以說就談不上什么“工藝流程”,如果硬要編個工藝流程的話,那么這個工藝流程就是:配料(大米+曲+水)—發酵—蒸餾—成品酒。v采用生料酒曲釀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得一斤酒,45~50度,口感與傳統釀制的一樣,甚至超過。 由此可見,采用生料釀酒,簡化了工藝、節約了燃料和人工、減輕了勞動強度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出酒率,從而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還由于生料釀酒操作簡單,管理粗放,完全可采用規模化、機械化大生產。 由于生料釀酒具有上述諸多優點,僅管這個新技術推廣時間不長,宣傳力度不大,但仍然受到許多酒廠的歡迎,尤其是受到那些文化不高、缺乏釀酒技術的小酒 廠和家庭釀酒作坊的普遍歡迎。例如:目前廣西省內即有上千家小酒廠和家庭作坊在采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大米白酒。江西、湖南、浙江、上海等也有許多廠家在采 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 然而,生料釀酒再簡單也是一門科學技術。既是一門科學技術,就有一定的工藝規范和操作規則。遵循這些規則,出酒率就高;違背或不按這些規則操作,就達 不到出酒要求。原因是,由淀粉轉變為酒是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果,也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假如改變了規定的作用條件,其代謝產物就不是酒,而是另一種代謝產物 ——如醋酸。 一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把科學看成魔術,把生料曲種當成是“仙丹妙藥”,以為在生大米中加點水,丟進去一點生料曲種,它就自然而然地“變”出酒來。一但沒有變出酒來或變出的酒不多,就否定了生料釀酒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現將筆者采訪數十家成功地采用生料釀酒廠家的經驗和個人的心得,總結幾條出來供已采用的廠家和對生料釀酒有興趣的廠家參考。 我們知道,釀酒的希望和目的無非是兩個: 一是能得到較高的出酒率;二是釀出的酒能有一個較完美的口感。但是,是否能達到這兩個目的的關鍵環節,是在發酵這道工序。盡管曲種如何好,糖化力和發 酵力如何高;盡管大米的質量好,含淀粉多;盡管蒸餾設備如何先進、接酒技術如何高明。如果在發酵這一環節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如何發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廠和釀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經驗。但生料釀酒與傳統的燃料釀酒方法還有不同之處。生料釀酒在發酵期中要特別注意和掌握溫度、厭氧和發酵期這三個環節。 一、 溫度(指室溫℃)。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產酸,甚至酵母死亡;低于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0℃。 溫度與發酵期的關系是:溫度高,發酵期短;溫度低,發酵期長。具體說來,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一般是15~20天,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一般是10~12天左右。溫度在30~40℃時,發酵期一般為8天左右。 生料曲種耐高溫,在35~40℃時酵母仍能繼續生長、繁殖,而且不會產酸。因此,采用生料釀酒。不存在“安全渡夏”問題。 但是,生料釀酒也存在如何安全過冬的問題。實踐證明,在溫度20℃以下時,生料很難發酵,如溫度在10℃以下則停止發酵,這時的酵母處于冬眠狀態,不繁育生長。因此,室溫在20℃以下時,要采取保溫和升溫措施,使室溫升到20℃以上,生料發酵才能正常進行。 室 溫在20℃以下時,除了采取保溫、升溫措施以外,還可以采取熟料發酵。這里所說的熟料發酵與傳統的蒸煮有很大的區別。這里所說的熟料發酵是指將大料隨便蒸 煮而已。具體操作就是將生大米加入三倍冷水,然后用火煮,待煮到大米基本過心即離鍋冷卻到36℃以下時,加生料曲種攪拌、密封發酵。采用這種熟料發酵方 法,五天左右即全部發酵完畢,然后蒸餾即得成品酒。另外,也可將大米蒸煮成米飯,無夾心即可。 二、 厭氧。所謂厭氧,就是將生大米或煮熟的大米加曲加水裝入發酵容器后要密封,使之在沒有或缺乏空氣的條件下進行發酵。尤其是在發酵的中期和后期,更要特別注 意厭氧發酵。因為在酒精發酵過程中,不需要游離氧參加。如果在發酵中有氧氣參加,酵母菌則通過有氧呼吸獲得能量,將糖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產生大 量菌體使酒精的產量大為減少。 其原理是:在有氧條件下發酵,其產品是醋酸,在無氧條件下發酵,其產品是酒精。所以,如果你不想要醋酸的話,就一定要在無氧條件下發酵。 怎樣進行厭氧發酵呢?許多酒廠的實踐經驗是:在發酵初期,采用半密封。所謂發酵初期,是指自生料投入發酵容器,至發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這段時期。進入發酵中期和后期,就絕對采用全密封式發酵。所謂中期和后期,是指自發酵液面冒出小米花泡沫起至整個發酵完全結束止。 有 的廠家則與此相反,重視發酵初期的密封,但在發酵中期和后期就不重視了。當原料投入發酵容器以后,他們很重視密封,但從此就無人過。二氧化碳將塑料薄膜沖 破了,捆綁的繩索松脫了,無人檢查、更換,使空氣中的雜菌大量進入發酵容器,醋酸菌大量生長、繁殖、甚至把酒精作為它的養料,這就是有些廠家反映出酒率不 高的原因。 三、 發酵期。發酵期是指,從投料到蒸餾前的這段時間。 上面已講過,發酵期的長短決定于溫度的高低。溫度高,發酵期短;溫度低,發酵期長。我們不能說發酵期越短越好,當然也不能說發酵期越長越好,如何適當地掌握這個發酵期的長短,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的口感和重要環節。 適當的發酵期,首先是看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其次是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后,還要延長發酵期一二天,以利于酯化、增香。 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的標志是:生淀粉已完全轉化為糖,糖已完全轉化為酒精。用檢測殘余淀粉的含量和總殘糖的含量方法就能確定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了。當殘余淀粉和殘余總糖的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時,即說明原料已得到完全、徹底發酵。 一些小型酒廠和釀酒作坊沒有檢測設備,怎能掌握了解原料是否完全、徹底發酵呢?筆者于1996年編著的《生料釀酒工藝及其操作方法》一書中,曾介紹了用眼睛看、耳朵聽、口嘗、手摸等方法。由于篇幅關系就不再詳述。這里只介紹一種眼看、手摸的簡單方法供參考。 手摸,是用母指和食指擠壓正在發酵中的米粒,如無硬心、無粗糙感,一擠就化,就說明原料已基本上完全、徹底發酵了。 用眼看,一是看原料,二是看顏色。 當漂浮于發酵液面上的大米,全部或大部分沉入池底,發酵液由渾濁變青,而且整個發酵液處于靜止狀態,不再冒泡,米粒不再上下竄動時,就說明整個發酵過程已完畢,原料已經完全、徹底發酵了。 看顏色,就是看發酵液的顏色變化。從投料起至發酵開始冒小泡時的這段時期發酵液是清亮、透明的。從發酵開始至發酵結束這段時期,發酵液由清亮、透明變為米湯色。從發酵結束至酯化時期,發酵液由米湯色變清,最后變成暗淡的淡茶色。 實踐證明,適當延長一點發酵時間,是提高出酒率和增加成品酒香味的重要措施。 要延長多少時間才能算適當呢?筆者主張,當發酵液由渾濁變清,整個發酵液處于靜止狀態時,再延長一二天即為適當。從顏色上看當發酵液由渾濁變清,由清變為暗淡的淡茶色即可進行蒸餾。 為什么要延長一二天發酵時間呢?因為酒的芳香物質,是原料中的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再經生化反應而成為芳香物質。這個生化反應過程需要時間,這個時間就是酯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