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兼香型白酒
就是兩種香味
2,三大香型的白酒出酒率以及可以作為高端酒的出酒率比例
醬香型略低,清香型高一點。即優級品率從高到低清香、濃香型、醬香型。
3,三大香型的白酒出酒率以及可以作為高端酒的出酒率比例
醬香型略低,清香型高一點。即優級品率從高到低清香、濃香型、醬香型。
你說呢...
4,白酒釀制出酒率是多少
這個不好說像傳統釀酒出酒率大概是30%到40%這個樣子也要看工藝等一些因素
5,白酒產量出酒率怎么換算
白酒的出酒率換算,根據不同香型而定,比如濃香型以60度,也有65度換算的,川法小曲一般以57度換算,醬香型以53度換算!
6,你知道醬香酒的出酒率
醬香型白酒是用高粱經固態發酵、高溫蒸餾形成的特殊產品。固態發酵法是我國傳統的白酒生產工藝,特點是發酵酒醅含水分少,糖化與發酵在固態酒醅中同時進行,固態蒸餾取酒。蒸餾后的酒醅,原料未充利用,再次拌曲、糖化發酵,反復多次。而出酒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了醬酒企業產品成本。一般白酒出酒率包括:理論出酒率、淀粉利用率、淀粉出酒率、原料出酒率,生產中用得較多的是原料出酒率。按照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定義,出酒率是指在標準大氣壓、20℃條件下,一個單位所產出的含量為50%的酒精產量。例如,以高粱為例,假設100斤高粱在標準氣壓,20℃情況下,蒸餾出酒精含量50%的白酒為53斤,也就是說高粱出酒率是53%。經計算,X=56.79。上述方程可知:100份淀粉可產乙醇(100%vol)56.79份。換言之,淀粉理論出酒率可達56.79%(100%vol)。一般而言,醬香型白酒出酒率為5:1,即5kg糧食產約1 kg(53%vol)白酒。出酒率并不高,決定出酒率的關鍵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配料合理:配料合理, 實質是掌握好原料相關的制酒發酵工藝環節微生物生長有關的碳、氮、磷、鉀、鎂、水等含量比例。1.1入池淀粉適宜。入池淀粉含量根據發酵設備與周期、生產能力與勞動強度、季節等確定。調節入池淀粉手段有增添大曲、輔料和酒糟等。淀粉過多則不能充分發酵,反而降低出酒率;過低則出酒率提高不多,卻浪費勞動力,造成不經濟。醬香型白酒以高粱為主要原料發酵而成,高粱中支鏈淀粉的含量決定了產品質量。醬香型白酒專用糯高粱品種黔高7號原種淀粉中支鏈淀粉占到了總淀粉的90%以上,據文獻研究報告:支鏈淀粉含量高者易于糊化,蒸糧時間較直鏈淀粉高者短。如果高粱中單寧和生物堿含量高,會阻礙糖化、發酵過程的順利進行,使出酒率降低。大曲所含物質可歸類為“三系”,即菌系、酶系和物系。菌系為細菌、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微生物發酵提供液化力、糖化力、發酵力、生香能力;酶系即為生物酶,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等。大曲蛋白酶是一種復合型蛋白酶,具有在酸性、中性、堿性條件下保持酶活力的特點,它是制曲過程多種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在固態釀酒發酵過程中大曲蛋白酶具有促進原料溶解,分解蛋白質生成氨基酸,提供氮源促進微生物繁殖生長,降解酵母菌體,提高原料利用率,提供生香前驅物質和風味組分,協同其他微生物共酵,抑制大量雜醇油的生成,提高原酒產量和質量等重要作用;物系主要包括淀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以及氨基酸等物質。酒糟具有兩面性。優點: 調節酸度;供給蛋白質營養及微量核糖核酸;淀粉再利用;使填充料疏松并節約填充料;間接地起調節品溫作用。缺點: 酒糟有還原性物質, 影響大曲。經多次發酵的菌體排泄出的有害物質,妨礙曲霉生長;酒糟容易感染雜菌;蛋白質過多,影響曲霉的生長;酒糟酸度過高影響出酒率。第二、水分適宜:糊化、糖化、發酵及霉菌、酵母菌的生命和活動都離不開水。粉碎后的高粱吸水后經加熱開始糊化。霉菌只有在水中,才能與糊化好的淀粉充分接觸,在水溶液中完成全部糖化過程。入池水份大糖化效果比較好。淀糖消耗較多,池內升溫也較高。糖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酵母菌利用。酵母菌只有在水中才能進行一系列的生化反應,最終將糖轉化為酒精。酵母菌離開水就無法生存,一系列的生化反應也就無法進行。與此同時,發酵過程也會生成水。生產中酒醅要求低水分是醬香型生產的要領,應遵循的一條法寶。不管入窖還是出窖,水分低是關鍵指標,下沙水分盡量控制在38 %以內,最高不超過39 %。糙沙控制在40 %以內,最高不超過40.5 %。到六次酒的糟醅,水分盡量控制在48 %以內。第三、工藝合理:固態發酵期間,窖內溫度最佳狀態為“前緩、中挺、后緩落”趨勢,切忌發酵前期糖化過快、升溫過猛。當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超出酵母發育最適溫度,酵母容易衰老,發酵力降低,酵母死亡率升高,而產酸菌等雜菌開始大量活動,從而降低出酒率,同時導致酒體發酸,影響風味。橫切面下窖和垂直面下窖、入窖后糟醅溫度潮起再封窖和入窖后糟醅溫度未潮起再封窖、增加窖面糟醅的厚度和未增加窖面糟醅的厚度、蓋窖、敞窖。2 次封窖和1次封窖、破堆移位技術、認真裝甑, 接凈酒尾。小結:相同原料、工藝條件下,出酒率與發酵環境有一定關系;與用曲類別及其使用量有一定關系;與工藝操作中糧醅比例有關。與發酵期長短關系并不明顯;與在工藝參數范圍內低溫入窖與適當溫高入窖并沒有明顯關系。
7,特香型白酒出酒率是多少
5公斤糧食出酒率大概在0.5-1公斤。
發酵期長一點,預示著產生的香味物質多一些,出酒率受到一定的影響。30%以上的出酒率還是沒問題的。
8,白酒釀制出酒率是多少
這個不好說 像傳統釀酒出酒率大概是30%到40% 這個樣子 也要看工藝等一些因素
我認為應該按度數的高低來看待,度數越高出酒率越低,反之則高,這個出酒率還跟酒娘的好壞有很大的關系的,所以沒有一個準確的出酒 率的。不知道能不能解決你的疑問
發酵期長一點,預示著產生的香味物質多一些,出酒率受到一定的影響。30%以上的出酒率還是沒問題的。
9,出酒率是多少
出酒率:按照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定義,標準大氣壓,20攝氏度,一個單位所產出的含量為50%的酒精產量。 例如,以大米為例,100斤大米在標準氣壓,20攝氏度情況下,蒸餾出酒精含量50%的白酒為63斤。也就是說大米出酒率是63%。
白酒,因工藝不同,出酒率大多在25-45%范圍內。普通酒,按出酒率40%計算,也就是一斤青稞出4兩65度青稞酒,相當于約7兩37度白酒。500毫升37度白酒重量在9.5兩左右,不過這是個模糊數字,好酒出酒率在30%左右。如果是幾種糧食混合1斤糧食也就是2.8兩左右,單一青稞1斤青稞大約可以釀造出來0.5斤酒左右。出酒率不是一個定數,青稞的出酒率可能會比其他的糧食出酒率高一點,但是也錯不了多大的差距。
10,醬香白酒與濃醬兼香有什么區別
醬香白酒與濃醬兼香的主要區別如下:1、標準不同醬香白酒遵循的標準是:《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GB/T 26760-2011);濃醬兼香白酒遵循的標準是:《濃醬兼香型白酒國家標準》(GB/T23547——2009)。2、標準發布時間不同醬香白酒的標準發布時間:于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濃醬兼香白酒的標準發布時間: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發布實施。3、特色不同醬香白酒的特色:以醬香為主,略有焦香,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綿醇厚,回味悠長;濃醬兼香白酒的特色:將醬香、濃香、窖香、糧香、曲香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渾然一體,具有一酒多香的風格。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醬香型白酒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濃醬兼香型白酒國家標準
兼香是同時具備醬香和濃香的口味。濃香型的特點是窖香濃郁,香味協調。其主要成分以己酸乙酯為主體。主要以瀘州老窖,五糧液為代表。醬香型白酒:酒色微黃而透明,醬香、焦香、糊香配合諧調,口味細膩、優雅,空杯留香持久。以茅臺酒、榮太和、郎酒、 聚名酒為代表。
除了醬香濃香,樓主可以試試芝麻香,一種新的香型白酒,比如景芝第一岡的金虎銀虎系列,味道真是不錯啊!
釀造:工藝不同。濃香型工藝是中溫大曲,泥窖,40-60天,1斤高粱出3兩酒。醬香型是高溫大曲,(磚)石窖,9個月(8回),1斤高粱出2兩酒。 酒體:香型不同。濃香型己酸乙酯為主體香飲用:習慣不同。成本不同,決定了濃香型白酒占消費比例70%左右。濃香型,又稱瀘香型,以瀘州老窖特曲為代表。濃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體是乙酸乙酯,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醬香型,又稱為茅香型,以貴州茅臺酒為主要代表。這類香型的白酒香氣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等特點,最顯著的是,醬香型酒還具有倒入杯中過夜香氣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實杯還香,令人回味無窮的特性。醬香型白酒是由醬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兌而成的。所謂醬香是指酒品具有類似醬食品的香氣,醬香型酒香氣的組成成分極為復雜,至今尚且沒有定論,但目前的觀點普遍認為醬香是由高沸點的酸性物質與低沸點的醇類組成的復合香氣。
樓主可以嘗試一下芝麻香型的白酒,兼具了醬濃清三種香型酒的味道,后續味道悠長,如景芝第一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