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葉青論道是什么意思
當然是論道,論道是最高等級,最頂級的茶葉,
2. 竹葉青論道算不算高端
竹葉青很多種的,有幾十的(寶頂雪芽,90一斤,180一斤特級),有幾百的(品位級,好像也要接近1000了),還有上千的(特級靜心1500左右,論道5000左右,至尊論道20000+)。 竹葉青好多都是小包裝的。自己喝的話寶頂雪芽就挺好的,禮盒一般有100g,200g的,樣子還大氣。
3. 竹葉青論道與靜心
中等級。
第一種是品味級竹葉青,其在三個品級當中品質是排最后,但品質仍然屬于上品。它為峨眉山高山茶區所產鮮嫩茶芽精制而成,其色、香、味、形俱佳,堪稱茶中上品。
第二種是靜心級竹葉青,其在三個品級當中品質屬于中間,可以說是茶葉中的珍品。它為峨眉山高山茶區所產鮮嫩茶芽精制后精選而成,細細體味,唯覺唇齒留香,神靜氣寧,實乃茶中珍品。
第三種是論道級竹葉青,其在三個品級當中的品質是最好的,但它的產量相當有限。其為峨眉山高山茶區之特定區域所產鮮嫩茶芽精制,再經精心挑選而成,深得峨眉山水之意趣,品之,更能體會“茶禪一味”之要旨,因產量有限,故極其珍罕。
4. 竹葉青和論道竹葉青的區別
竹葉青等級很多,價位差別也很大,從幾十元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明前明后茶的價格差別也很大,如何辨別是明前還是明后呢?我以個人的經驗粗略總結了一些辨別方法,希望能對茶友們有所幫助。
1、感覺干茶的份量。明前茶,尤其是早春茶做的竹葉青,芽頭飽滿緊實,放在手里有沉實的感覺;而明后以及夏茶做的竹葉青,尤其是一些工藝不錯,形做得很好的竹葉青,僅從干茶表面看,一般人不容易看出是明前還是明后,放一些在手里掂量一下就知道了,因為明后茶已基本是空心芽,越往后期就越空,芽葉也越大(也就是已經采摘了實心芽后再次萌發的次新芽),咋一看起來也挺飽滿,但此飽滿不同彼飽滿,拿在手里感覺是輕飄的。
2、泡開來看。因為明前竹葉青是實心芽,即使是泡開了看,芽也是緊實飽滿的,透過表層芽葉微微的裂口,你會看到里面還包著一粒小小的芽;而空心的竹葉青泡開后就原形畢露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葉片與葉片之間有明顯的間隙,而且,里面是空的。
3、品嘗。明前竹葉青,雖然有些為追求干茶及湯色的美觀而殺青較嫩的也會有些青澀味,但此青澀與明后茶及夏秋茶的苦澀是完全不同的,明前竹葉青不耐泡,茶湯味淡,但因氨基酸含量高,茶湯鮮爽回甘,雖然有些因殺青不足而略有青澀感,但也只是微澀而不苦;明后茶比明前茶耐泡,茶湯味濃,但鮮爽度明顯不如明前茶,澀味也會比明前茶重,越往后的茶越澀,而且澀中帶苦。
5. 竹葉青 論道
一、放下
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里躑躅不前。由于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
“來吧!小姑娘,我背你過去。”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
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師弟繼續前進。
師弟跟在師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為什么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
二、還要我放下什么
唐代,嚴陽尊者問趙州禪師:“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大意是:在禪修的道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
趙州禪師答:“放下吧。”
嚴陽尊者說,已經兩手空空,還要我“放下”什么?
趙州禪師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來!”
嚴陽尊者聽到這里,忽然有所領悟。
三、洗缽去
唐代時,有參學禪法的僧人不遠千里,來到河北趙州觀音院(今柏林禪寺)。早飯后,他來到趙州禪師身前,向他請教,“禪師,我剛剛開始寺院生活,請您指導我什么是禪?”
趙州問:“你吃粥了嗎?”
僧人答:“吃粥了。”
趙州說:“那就洗缽去吧!”
在趙州禪師話語之中,這位僧人有所省悟。
趙州的“洗缽去”,指示參禪者要用心體會禪法的奧妙處,必須不離日常生活。這些日常的喝茶吃飯,與禪宗的精神沒有絲毫的背離。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獨坐參禪,默然不語。師父看出其中玄機,微笑著領他走出寺門。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間彌漫著清新的空氣,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過了一個下午,師父起身,沒說一句話,打個手勢,他把一休領回寺內。
剛入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兩扇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師父的旨意,獨坐門外,思悟師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連鳥語水聲也不再明晰。
這時,師父在寺內朗聲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開寺門,走了進去。
師父問:“外面怎么樣?”
“全黑了。”
“還有什么嗎?”
“什么也沒有了。”
“不”,師父說:“外面,清風、綠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領悟了師父的苦心。
五、磨磚作鏡
道一十二歲時到南岳衡山,拜懷讓禪師為師,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懷讓禪師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參禪,于是便見機施教,問:“你整天在這里坐禪,圖個什么?”
道一說:“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拿起一塊磚,在道一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被這種噪音吵得不能入靜,就問:“師父,您磨磚作什么呀?”
懷讓禪師:“我磨磚作鏡子啊。”
道一:“磨磚怎么能作鏡子呢?”
懷讓禪師:“磨磚不能作鏡子,那么坐禪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禪師:“這道理就好比有人駕車,如果車子不走了,你是打車呢?還是打牛!”
道一沉默,沒有回答。
懷讓禪師又說:“你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如果學坐禪,禪并不在于坐臥。如果是學坐佛,佛并沒有一定的形狀。對于變化不定的事物不應該有所取舍,你如果學坐佛,就是扼殺了佛,如果你執著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聽了懷讓禪師的教誨,如飲醍醐,通身舒暢。
六、人生咸淡兩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師因戰事而滯留寧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來拜訪。他看到弘一法師吃飯時,只有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問:“難道這咸菜不會太咸嗎?”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后,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
夏丏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么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七、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師是至交,兩人經常談禪論道。
一日,東坡居士自覺修持有得,即撰詩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詩成后遣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品賞,禪師看后,拿筆批了兩個字,即叫書童帶回。
蘇東坡以為祥師一定是對自己的禪境大表贊賞,急忙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兩個字:放屁。
這下東坡居士真是又驚又怒,即刻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
船至金山寺,禪師早已在江邊等候,蘇東坡一見佛印立即怒氣沖沖的說:“佛印,我們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認同我的修行,我的詩,也不能罵人啊!”
禪師大笑說:“咦,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么一個屁字,就讓你過江來了?”
蘇東坡聽后恍然而悟,慚愧不已。
八、佛法大意
白居易向鳥巢禪師請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鳥巢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聲,說:“這個,三歲的小孩也知道這樣說。”
鳥巢禪師說:“雖然三歲的小孩也說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夠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禮退下了。
九、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同游靈隱寺,來到觀音菩薩的像前,佛印禪師合掌禮拜。
忽然,蘇東坡問了一個問題,“人人皆念觀世音菩薩,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們一樣,掛著一串念珠?觀世音菩薩念誰?”
佛印禪師:“念觀世音菩薩。”
蘇東坡:“為何亦念觀世音菩薩?”
佛印禪師:“他比我們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十、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有一天,一位在大學里教授禪學的教授來請教南隱禪師,什么是禪。
南隱禪師以茶相待。他將水注入來賓的杯中。杯子滿了,南隱禪師好像沒有發覺,他繼續往杯子里注水。望著茶水溢出杯來,滿桌都是,教授忙著用紙巾拭水,并對南隱禪師說:“杯子滿了,茶水已經漫出來了,禪師不要再倒了。”
南隱禪師停下來。
“你就像這杯子,”他微笑著說:“你的頭腦里裝滿了你對禪的看法和想法,卻來問我。如果你想讓我說如何是禪,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來啊。”
6. 竹葉青論道怎么樣
話足論道養生館位于浦珠路685號,地理位置有些偏僻,公共交通只能承諾金珠線,全程票價12元。最好的出行方式是自駕,養生館提供免費停車位。
話足論道養生館和別的會所最大的不同是里面有很多養生課和講解。養生館不僅僅提供足療,茶道,更多的是緊密圍繞著養生的概念,宣揚養生的文化。適合白領人士周末回歸自我,放飛身心的好去處。
養生館實行一票制,價格388一位,有免費自助餐一份。自助餐也很豐盛,16道涼菜,26道熱菜,還有海鮮和燒烤。絕對物超所值,值得一去。
7. 竹葉青啥意思
情知天上蓮花白,壓盡人間竹葉青。
8. 竹葉青 論道為什么這么貴
竹葉青本身的品質會影響到竹葉青價格,一般來說,市面上竹葉青茶葉的品質是差異很大的,根據竹葉青的顏色,香氣,形狀和味道等之間的差異,可以將竹葉青分為頭等,二等,三等和低等等不同的等級不同,等級當中的竹葉青的價格是不同的,一般來說,頭鄧竹葉青的價格就會比較昂貴一些,那么低等竹葉青的價格相對就會比較便宜一些。
9. 竹葉青問道好還是論道好
竹葉青是新茶好,因為竹葉青是綠茶,不是發酵茶。而發酵茶是需要時間發酵的,時間越久越好。
新茶:習慣上,將當年春季從茶樹上采摘的頭幾批鮮葉,經加工而成的茶葉,稱為新茶。新茶有沁人心脾的茶香,喝著口感也非常好,價格也高。陳茶:而將上年甚至更長時間采制加工而成的茶葉,即使保管嚴妥,茶性良好, 也統稱為陳茶,陳茶香味變淡,口感太差,價格也低,甚至無人購買。綠茶有保質期的,一般在常溫下能保存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