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湖州擺酒席哪家酒店實惠點
- 2,湖州市超越大酒店辦16歲酒貴嗎
- 3,湖州婚宴一般幾月幾日可以擺酒
- 4,關于婚宴用酒兩個方案選擇哪個浙江湖州
- 5,在浙江湖州武康辦結婚酒宴多少錢一桌哪家酒店能容納200多人辦酒
- 6,我是湖州的 女友在麗水慶元男方已經辦過酒了 女方在慶元也
- 7,尋姜夔暗香的曲譜
1,湖州擺酒席哪家酒店實惠點
華亭大酒店或浙北大酒店
你好!w萬家燈火如有疑問,請追問。
2,湖州市超越大酒店辦16歲酒貴嗎
人民路轉到南街,上飛鳳大橋直走就到。
只要有生意,酒店、飯店一般都會辦的;或114查詢下酒店號碼再向酒店咨詢具體情況
3,湖州婚宴一般幾月幾日可以擺酒
湖州的婚宴,一般是5月1日就放個小長假呀就可 以擺婚宴酒席。
這個肯定得根據你家里親戚擺的啊,你總不可能就10桌客人擺個20桌的也不可能20桌客人擺10桌的
4,關于婚宴用酒兩個方案選擇哪個浙江湖州
當然是前者了
我喜歡前者,發表完畢,嘿嘿
在我們江蘇用的都是洋河的,但好像瀘州老窖也不錯。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個人喜歡第一種。。瀘州老窖很不錯的酒
用瀘州老窖撒! 大品牌
5,在浙江湖州武康辦結婚酒宴多少錢一桌哪家酒店能容納200多人辦酒
永安街,新國貿酒店還不錯的,價格的話就按你訂的菜來算了
我就是在新國貿擺酒的,18桌,菜挺好吃的,900一桌,不包酒水。送一間標準間,酒店送司儀
哎呀 我也不知道啊 我朋友最近參加了個啥婚折匯的活動 你去看看
貌似現在的結婚的,去 索菲特的比較多,估計是因為名字好聽吧。哈哈但是個人覺得,還是新國貿的菜好吃。
新國貿不錯.菜的口味是武康最好吃的.價格要看你怎么訂了.要名氣就去雅蘭國際.價格比其他酒店貴.菜也很難吃.新三伍也可以.菜口味挺好.而且價格不是很高.
6,我是湖州的 女友在麗水慶元男方已經辦過酒了 女方在慶元也
偶也是慶元的 這個要看你們自己如何商量。一些男方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也會主動提出包攬辦酒席的費用,但很多女方家庭也不會接受,覺得今后沒面子,一則為日后女兒在婆家的地位不至于被人輕賤,二則為疼愛女兒,女方一般都是自己出酒席費用的。但也有些女方家庭覺得男方既然說了會出這部分錢,也樂得自在。就看你的親家了。
這個啊,本人也是慶元人啊!我記得上次我舅舅是男方那邊辦的酒席,男方出,女方那邊辦的酒席,女方出的!額,本人年紀不大,不足談婚論嫁。也不懂怎么跟你說你該怎么辦,只是給你舉個例子,謝謝。給分哦!
女方出,男方就是送煙和一些酒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7,尋姜夔暗香的曲譜
暗香[姜夔] 辛亥之冬,余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譯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創作新曲,于是我創作了這兩首詞曲。石湖居士吟賞不已,教樂工歌妓練習演唱,音調節律悅耳婉轉。于是將其命名為《暗香》、《疏影》。昔日皎潔的月色,曾經多少次映照著我,對著梅花吹得玉笛聲韻諧和。笛聲喚起了美麗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顧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遜已漸漸衰老,往日春風般絢麗的辭采和文筆,全都已經忘記。但是令我驚異,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謁將清冷的幽香散入華麗的宴席。江南水鄉,正是一片靜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嘆路途遙遙,夜晚一聲積雪又遮斷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灑下傷心的淚滴,面對著紅梅默默無語。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記憶。總記得曾經攜手游賞之地,千株梅林壓滿了綻放的紅梅,西湖上泛著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壓滿了綻放的紅梅,西湖上泛著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壓滿了飄離,被風吹得凋落無余,何時才能重見梅花的幽麗?
http://bbs.yanzoujia.net/neirongqtyq/2485.htm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花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樽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 枝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南宋詞人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他一生從未做過官,江湖游士,“清客”。早年隨 父宦居湖北漢陽,青年少年時代在漢陽渡過。以后浪跡湖州、杭州、合肥、金陵等地。他 在南宋時,名氣特別大,30歲時,在湖州結識老詩人蕭德藻,蕭把自己兄弟的女兒嫁給了 姜夔。姜夔因此居住在湖州變山白石洞,后來接識了大詩人楊萬里。楊萬里很欣賞姜夔的 詩詞,并寄以希望,后經楊萬里舉薦,認識了范成大,辛棄疾也深服其長短句。姜夔身無 官職,以詩詞游說于士大夫中。在漢陽時他依靠他姐姐,在蘇州時依靠范成大,在杭州時 依靠張監。他的個性和生活特點最符合清客特點,范成大曾說姜夔“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 雅士”。姜夔無論是詩、詞都好,且精通音樂,他向朝庭獻了大量音樂方面的文獻資料, 如《大樂儀》。姜夔的詞集中在《白石道人歌曲》,其中有80余篇留傳下來。他的詞在南 宋聲望極高,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清.朱彝尊在《詞宗》稱:“詞在南宋始極其工,姜堯 章氏最為杰出”。姜詞與周邦彥齊名,人稱“周姜”。 姜夔詞的主要特點是:清空、騷雅。清空是意境,騷雅是筆調。南宋張炎在《詞源》稱“ 詞要清空,不要自視,...姜白石詞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這首《暗香》便是一個 有力的佐證。 詞上片寫月中賞梅。 詞人從回憶往日賞梅開頭,憑空升出一番意緒,時間、意象重疊。“月色”,著重色調與 氛圍的感受。從聲音上看,“月色”是入聲字,發音輕澀,幽約,這種輕約的聲音在月光 的冷色調里就能造成一種幽冷的范圍(古詩中“月色”幾乎都有一種冷的意味)。“月色 ”是回憶中的,是經過時間冷卻了的,更有意蘊,更幽冷,且多了一層朦朧。“舊時”把 人帶入一種對往事的回憶中去,同時也隱約地含有一種今昔的對比,同時也見出“月色依 舊,人事已非”的感慨。 “算幾番照我,梅花吹笛”。寫月下賞梅,重點寫一種意態,用一個“照”字將“月色、 梅、我”構成一個立體境界,使人想起詞優雅閑遠的意態。“月、梅、笛、人”都不是巧 合,而是詞人著意的選擇安排,帶有詞人的審美情趣和人格追求。這種筆法即是一種騷雅 筆法。“吹笛”也只有在月下、梅邊,才別有風味。古典詩詞中,“月色、吹笛”成為懷 鄉懷人的一種典型環境,梅邊“吹笛”與賞梅有關,詞人在梅花邊吹詠梅之曲,梅、月、 笛聲和諧統一。“算幾番”,“幾番”說明月下賞梅吹笛不止一次,可見賞梅吹笛興趣之 高。“算”有一種對往事的回憶,帶有“往事如煙”的感慨。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續寫賞梅清興。前一句是詞人一個人,這句是詞人與情 人一起賞梅。“玉人”使人聯想到皎潔、優雅、輕靈、姣小,玉人與月色相聯,意境和諧 。“喚起”見出詞人興趣之高,也有人解釋為:笛聲引起玉人與詞人共賞冬天的清寒,一 般人不會起來,雅情明顯。“清寒”與“冷月”構成幽冷的意境。“與”,“共”之義, 清興之外,還多一種味外味,即韻味和情味。以上五句是回憶當年賞梅雅興。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由回憶轉入現時,以“何遜”自比(何遜也酷愛梅 花)。“而今”照應“舊時”,我漸老了,年輕時詠梅的才情、賞梅的意興都沒有了,對 梅的興趣減少了,感受遲鈍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是詞人對眼前梅花的感受。以前詞人對梅的感受強烈 ,而今對梅的花期淡漠了,只有當梅香龔來,才感到梅花開了。“但怪得”表面是驚訝梅 的開放,更深的意思是:而今我老了,梅花何苦送香來,讓我生惆悵。梅花的冷香引起詩 人的情思,平靜的心騷動起來。“疏花”,梅花疏淡,意態淡雅,梅花快凋落了,詞人將 梅與竹相連,用竹的雅潔襯托梅花。“瑤席”指雅潔的臥室,“香冷”,移覺手法,恰好 地道出了梅香的特點,“香與冷”,詞人同時感受到,寫出了梅花暗香浮動、冷郁的特點 。“冷”與“清寒”照應,又多一層幽冷意味。“香冷入瑤席”與“喚起玉人,不管清寒 與攀摘”相比,可見,詞人不僅僅是老了,關鍵在于玉人不在,暗含了對玉人的思念。 詞下片寫雪中賞梅。 “江國正寂寂”。“正寂寂”指環境幽清,“寂寂”連用,強調環境的幽靜。“正”字又 見出作者的一種感受,夜間下雪時特有的靜,環境的幽靜,也寫出了詞人心境的空寞,梅 花也該開放了。 “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折一枝梅花寄給情人,表達思念,但雪深無法辦到。“嘆” 字見出詞人的惋惜,無法表達則借酒消愁。 “翠樽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寫詞人與梅花都在懷念玉人。“翠樽易泣”,感情脆弱 ,“紅萼”則更深沉,“翠樽、紅萼”,色彩本明麗,但在凄冷的環境中,卻構成了一種 冷艷的凄美。 “長記曾攜手處,千枝壓,西湖寒碧”。插敘當年雪中賞梅的情景,“攜手賞梅”更顯出 兩人情意深濃,情趣高雅。“壓”,可解為花多、雪大,千枝花被雪壓住。紅妝素裹,雪 壓梅花的清影倒映在西湖的碧水之中,清影滿湖,“寒碧”與前面呼應,從頭到尾都在一 種幽冷的環境之中。 “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從插敘中轉入現時,“片片”連用,突出一種凋零感以及 詞人對梅落過程的關注、關情。“也”帶有詞人輕輕地嘆息。“幾時見得”——“梅落了 ,我幾時能再見”;“梅花盡了,玉人不在身邊,我何時能見到她呢?”兩種意思交融在 一起。“又”與“算幾番”相聯見出時間過得久,詞人思念之深。 姜夔的這首詞,將詠梅與思人交融,句句不離梅花,用梅花寄托懷人情思。上片的月中賞 梅與下片的雪中賞梅統一在幽冷的環境和詞人感情的范圍之中。今昔對比,以人襯花,人 花兩見。詠物但不粘著詠物,若即若離,取神離形,形雖略,精神亦出,“清空中”有意 趣,使物性、人情同境并生。 姜夔把以前雅俗共賞的詞變為純粹文人吟唱的詞,由詩人自然抒寫的詞逐漸變成詞匠著意 雕琢的詞,這是詞風轉變的開始,是姜夔在詞壇上的重要貢獻。姜夔在詞史上還有一個重 大貢獻,那就是他保存了17首樂譜,在音樂史上地位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