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份的葡萄酒有什么不同,紅酒年代有什么差別

如有問題,請路過的大神指正或補充。如Riserva(reserva),即珍藏級,此處針對舊世界紅酒,表明品質較高,另外有精釀等標注,新世界法規中沒有明確界定,因此意義不大;vieillevigne,即老藤,澳洲對這個概念有嚴格規定,可樹齡30年以上才可稱之為老藤,往上有70年老藤,百年老藤。

紅酒有沒有保質期?

1、紅酒一般沒有保質期的說法,所謂的“保質期”就是“適飲期”。所謂“保質期”,就是物品能保證質量的期限。那么,葡萄酒到底有沒有“保質期”呢?御唐府鮑滿樓總經理、粵西第一ISG國際侍酒師顏曉表示,我國葡萄酒的保質期一般為十年,而在國外,葡萄酒一般沒有保質期的說法。因為討論葡萄酒的保質期是沒有意義的,愛好紅酒的人更關心一支酒它是否具有陳年的能力,何時能達到它的最佳適飲期。

2、紅酒一般10年到20年才能達到成熟期,那是最佳適飲的狀態。顏曉表示:葡萄酒是有生命的,從土壤氣候的形成,到果樹種植的下種、發芽、開花、結果、成熟,這是其中一個生命的過程;而通過釀造發酵培養與熟成,又是一個生命過程;最重要的是裝瓶后,通過時間、酒體與空氣的氧化,又將經過,生澀、成長、成熟、老態甚至死亡的一個拋物線式的生命過程。

有的葡萄酒要十至二十年才能到達成熟期,才是它的最佳適飲期。3、所謂的“變質”,可能是葡萄酒已經處于衰落期,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保存不當而造成酒質粗糙或變得酸苦有異味。所謂的“變質”,可能是葡萄酒已經處于衰落期,更多的時候是因為保存不當而造成酒質粗糙或變得酸苦有異味,因此不能說在保質期內質量沒問題,過了保質期質量就有問題,不能喝了。

事實上,無論保質期內或保質期外,如果已有不好的異味或淡如“潲水”,完全沒有了紅酒的特性,就不必冒險飲用了;若只是骨架松散,香氣無蹤,口感變得較酸,可以喝,但也失去品嘗葡萄酒應有的意義。4、過了保質期的葡萄酒照樣能喝。事實上,過了保質期的葡萄酒照樣能喝。外國人的葡萄酒商標上,不標明保質期,沒有保質期的概念。

按國人的理解,在保質期以內的葡萄酒,應該是澄清的,不得渾濁,不得有沉淀,口感效果也應該是最好的。超過保質期的葡萄酒,可能出現渾濁沉淀,口感質量下降,但仍可以飲用。多年陳釀的紅葡萄酒,如用赤 霞珠、品麗珠葡萄釀造的干紅葡萄酒,經過兩年全新橡木桶貯藏,口味很硬,又苦又澀,必須經過10年左右或10年以上的瓶儲,口味才能變得柔軟。

如何區別好的紅酒和壞的紅酒?

沒人回答,青椒研究員找大師科普了下!一、多看多記。舊世界里記下梅多克、格拉夫、圣埃美隆、勃艮第、波美侯、蘇玳列級名莊及意大利、西班牙名莊,新世界里記下澳洲雙紅五星莊和智利十八羅漢及美國嘯鷹、作品一號、鹿躍等名品。最好記得單公、雙公、洗發水、周伯通、蘋果等酒莊綽號,此處不列舉。二、快速辨識葡萄酒。瓶身:1.瓶底凹陷越深酒越好,這雖然不準確但有一定道理,因為瓶底越深越方便沉淀雜質,提高葡萄酒陳年潛力,當然法國很多列級瓶底并不深,所以說這不絕對。

2.即便瓶底較淺,但好的葡萄酒使用的瓶型包括瓶底防滑螺紋、凹陷的造型都比較考究,與廉價的有明顯區別。3.通常名莊酒的瓶封印有能體現酒莊信息或展現酒莊特色的logo或標志,造型精美,使用的材質也比較硬朗。法國部分中級莊和意大利部分名莊除外。4.逢盒多坑、逢金標、銀標多坑兩個原則。意思是如果看到有用精美的包裝盒來包裝酒,那這種酒是平價酒、廉價酒的概率相當高;如果看到酒標是金屬標(金標、銀標),同樣平價廉價的概率也很高,因為名酒酒標通常不會太浮夸。

法國寶瑪等個別列級除外。三、從酒標信息看葡萄酒。首先知道產地,幾個國家的英文記熟;其次根據每個國家對葡萄酒的原產地保護制度劃分看葡萄酒等級,這個信息通常會在酒標上注明。具體自行百度,網上有對照的英文,通常等級越高,價格越貴,意大利除外,因為部分超托名莊因為并不使用當地葡萄釀制,自成一派,所以目前還停留在最低等級,但不影響其葡萄酒的品質和享譽全球的名聲。

如果是法國,即便是aoc等級也不能說明酒的品質,因為法國aoc已經泛濫成災;第三,根據酒標信息標注習慣看葡萄酒。此處適用于法國。波爾多莊名前綴chateau,勃艮第前綴domaine,有這個前綴的不一定是好酒,但沒有的基本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列級副牌,二是平價廉價酒;第四,辨識列級莊、中級莊和村莊酒。此處適用于法國。

法國列級莊都會有Grand Crus Classes字樣,中級莊有Cru Bourgeois字樣,村莊酒有village字樣;第五,從產地推斷酒的品質。通常酒標上產地越具體、范圍越小,酒的品質越高,比如法國列級莊產區不會標注波爾多大區,而會具體到瑪歌、上梅多克等子產區,因此,但凡看到酒標上有赫然醒目的bordeaux字樣,其國際均價一般就幾十元;第六,分清酒莊酒、酒商酒和貼牌酒也就是oem,多適用于法國酒,具體自行百度,通常酒莊酒品質要高于酒商酒包括oem,因為酒莊有更成熟和完善的釀制體系,但不是絕對;第七,從年份看葡萄酒。

分清大年、優質年、平常年和渣年。比如法國09、10年是大年,11、12是平常年,13年是渣年,14年是優質年,蘇玳產區貴腐13年是大年,12年是渣年,意大利托斯卡納和皮埃蒙特10年都是大年,其他不細說,具體自行百度;第八,從陳年時間看葡萄酒。波特、雪莉和貴腐陳年潛力都較高,博若萊新酒適合早飲,這幾種都不細說,干紅,并不是年代越久越好,大部分紅酒的適飲期只有五年,少數可達十多年,只有極少數頂級名莊且大年份能陳40乃至五十年以上,超年限的酒通常已成醋,從陳年潛力也可以推斷價格,五年以下的售價在200元以下,十年以上的300至700元,三十年左右的800至2000元,五十年以上的2000起步,此處的價格是合理售價,線上活動價、掃碼價和不良商販將成本翻幾十倍的虛高售價不作為參考。

另,特別注意掃碼價是最不靠譜的價格;第九,了解各國盛產的葡萄品種。比如澳洲西拉(設拉子)、意大利內比奧羅和桑嬌維塞、西班牙丹魄、阿根廷馬爾貝克等;第十,其它標注。如Riserva(reserva),即珍藏級,此處針對舊世界紅酒,表明品質較高,另外還有精釀等標注,新世界法規中沒有明確界定,因此意義不大;vieille vigne,即老藤,澳洲對這個概念有嚴格規定,可樹齡30年以上才可稱之為老藤,往上還有70年老藤,百年老藤。

四、關注葡萄酒評分體系。rp、we、ws、js、大紅蝦、蘭頓等,不細說。多看看,了解每年的行情。五、辨識酒的真偽。通常從瓶身pin碼等防偽標識、酒標酒封與正品差異即可辨別,具體百度。從液位可辨別陳年葡萄酒的真偽,具體百度,只有少數酒莊每年會往陳年葡萄酒中注入新酒以保證其水位。以上,是入門速成途徑。如有問題,請路過的大神指正或補充。

紅酒新世界和舊世界有什么區別嗎?

新世界的國家的釀酒人也是來自舊世界的后代。新舊之分是從地理位置上對釀酒國家的一種劃分方法。對于傳統歐洲釀酒國家,比如法國、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德國等主流釀酒國家稱之為舊世界;在大航海之后建立的新型殖民或者移民國家,比如美國、智力、阿根廷、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中國等主流釀酒國家稱之為新世界,這些國家都在歐洲之外。

新舊世界葡萄酒的差別在于:1、舊世界更強調風土的價值,簡單理解為土地的價值,上好的葡萄酒一定來自“上好的”土地,如果有去國外購買酒莊的人應該深有體會,一分價錢一個葡萄園。新世界利用當代科學技術,縮短時間對土地價值的沉淀,釀造出舉世無雙的膜拜酒,美國加州納帕產區有部分經典代表,其做法有點像奢侈品的套路,集中最優勢的資源,做出最有優勢的產品。

2、產區的法律規定,舊世界體系更為標準化,也更加的系統和嚴謹。新世界則更為靈活,但是通過酒標做價格區分不如舊世界便捷。3、種植和釀造方面,舊世界更偏向于“靠天吃飯”,不能人工干預,所以年份差別很大;而新世界允許人工干預,比如灌溉葡萄園,以確保葡萄品質的穩定性,其葡萄酒的品質也會更加穩定。4、釀造環節,舊世界恪守傳統,新世界接納新的科學技術的成果應用,比如糖分控制會使用更多科技手段,在封瓶技術上,新世界會開用螺旋塞,而不是僅僅使用橡木塞。

5、葡萄酒風格,舊世界更強調酒體的平衡和優雅,新世界強調葡萄酒的果味豐沛,簡單易飲。6、商業角度,舊世界以葡萄園風土塑造為核心,強調資源的有限和稀缺,而新世界以商業品牌塑造為核心,強調品質的穩定性。其它方面的細節不再追溯,二者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如果有也已經體現在價格上啦。一瓶價值100元還是1000元的葡萄酒,對于舊世界來講其核心土地價值,對于新世界來講在于品牌價值。

中國最早是什么時候出現紅酒的?有什么歷史記載嗎?

對于一個資深酒鬼來說,還是很愿意來回答這個問題的。不過,紅酒的提法似乎有些太專,它的種類和釀造方式也很復雜,我們就姑且將其代稱為葡萄酒吧。說到釀葡萄酒,首先得從葡萄講起。既然要了解我國最早的葡萄酒,那么便要先弄清楚我國最早的葡萄出現在什么時候。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提到葡萄的應該是先秦時期的《詩經》。不過,當時叫法有些差異,稱作山葡萄、刺葡萄或野葡萄。

到漢代時,《史記》稱作“蒲陶”,《漢書》則作“蒲陶”,《后漢書》又寫作“蒲萄”。蒲萄種植技術和蒲萄釀酒技術,應該是由西域引入的。不過,漢代以前我們是否有過類似的經驗,尚有爭議。但據司馬遷的記載來看,這兩項技術是西域傳來無疑。按照《史記·大宛列傳》的記載:“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萬余石……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

”這記載的是張騫出使西域時所見,之后漢朝派使者取回苜蓿、蒲萄等作物的種子,開始普及耕種。就此來看,我國最晚到漢代時,已經開始人工種植蒲萄,并用蒲萄釀酒了。但按照我個人的看法,我國古代釀酒技術起源很早,雖然主要為糧食酒,卻并不能排除曾有果酒的事實,可能也曾用野葡萄釀酒。只是,由于同糧食酒比起來,蒲萄酒不易貯藏,且口味略遜,不太符合國人口味,可能一度失傳了。

而到張謇出使西域時,見大宛國種植蒲萄,并以此釀造美酒,又與中原白酒體系不同,顯得十分新鮮,故而漢代又懷著好奇之心引入了蒲萄種植技術,并采用了他們的釀酒技術。統治者對葡萄酒的喜愛是顯而易見的,魏文帝曹丕還曾在《詔群臣》中大肆夸耀葡萄酒之精妙,認為飲蒲萄酒喝醉后睡一晚便清醒,且味道甘甜而不齁膩,性涼而不寒,可以解乏解渴。

推薦閱讀

葡萄酒保存時間是多久,如何鑒別年份?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