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酒河摩崖石刻在哪里
去仁懷的十大景點:1、仁懷茅臺鎮推薦理由:茅臺鎮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來到這里可以觀看到世界名酒的制作過程。
2、仁懷中國酒文化城。
3、赤水河谷旅游公路。
4、茅臺天釀景區。
5、茅臺中國酒文化城。
6、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
7、茅臺鎮1915廣場。
8、茅臺渡口。
9、美酒河摩崖石刻。
10、仁懷博物館。
2. 大澤山摩崖石刻
濟南: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金線泉,百脈泉,漱玉泉,大明湖,四門塔,靈巖寺,齊長城,城子崖,洛莊漢墓,千佛山,齊煙九點,興國寺,跑馬嶺野生動物園,紅葉谷生態文化旅游區,五峰山,臘山國家森林公園,蟠龍山森林公園,黃河森林公園及黃河大橋,洪范池旅游區,錦繡川水庫,錦屏山風景區,金象山滑雪場,泉城廣場
青島:海濱風景區,海軍博物館,瑯琊臺風景區,田橫島旅游區,嶗山風景旅游區,八大關風景區,上清宮國家森林公園,八仙墩,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即墨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明霞洞,華嚴寺,天柱山,靈山濱海國家森林公園,珠山國家森林公園,棧橋,大澤山,電視觀光塔,青島港
煙臺:蓬萊風景名勝區,南山旅游風景區,塔山,金沙灘旅游度假區,昆崳山國家森林公園,長島林海(烽山)景區,戚繼光牌坊,戚繼光祠,八仙渡海景區,竹林寺,大基山北朝摩崖石刻,登州古市,崆峒島,九丈崖,秦始皇東巡宮,萬鳥島,養馬島,屺姆島
淄博:聊齋城,蒲松齡故居,原山國家森林公園,魯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古車博物館,齊國歷史博物館,開元溶洞,王漁陽紀念館,桓臺馬踏湖,管仲紀念館,姜太公祠,沂源九天洞,蛾莊瀑布群,周村古商城,玉黛湖生態莊園,東周殉馬坑,梓童山風景區
濰坊:十笏園,老龍灣,范公亭,青云山,石門坊,仰天山,云門山,沂山國家森林公園,風箏博物館,萬印樓,偶園,浮煙山,龍云澗
威海:劉公島,甲午海戰紀念館,北洋水師提督署,威海影視城,環翠樓,經區海上公園,小石島釣魚公園,成山頭,天鵝湖,圣水觀,九頂鐵搓山,石島,花斑彩石風景區,圣經山,天福山,銀灘,乳山口,正棋山,仙姑頂,海驢島,西霞口野生動物保護區,國際海水浴場
濟寧:水泊梁山風景區,孔府,孔廟,孔林,微山湖,孟府,孟廟,少昊陵,尼山,周公廟,顏廟,鐵山摩崖石刻,荒王地宮,曾子廟,中都佛苑,運河文化區
臨沂:蒙山國家森林公園,沂蒙石林,莒南天佛,王羲之故居,諸葛亮故居,銀雀山漢墓竹簡,孟良崮,沂水地下大峽谷
泰安:泰山風景名勝區,天燭峰旅游區,岱麓旅游區,徂崍山風景區,東平湖,傲來峰,岱廟,雙龍池,地學奇觀
日照:五蓮山,浮來山,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山海天風景旅游區,九仙山,燈塔,桃花島風情園,萬平口風景區
棗莊:冠世榴園生態文化旅游區,臺兒莊戰役紀念館,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嶧山
荷澤:觀音寺塔,仿山古曹國墓群,秦王避暑洞,曹州牡丹園,單縣牌坊,堯王墓,宋江故里,孫臏故里,曹州書畫院,永豐館,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
萊蕪:齊魯大峽谷,萊蕪戰役紀念館,汶陽文化遺址,房干生態區,黑龍潭景區,"天上人家"景區,"林海草原"景區,雪野休閑旅游區,孔雀山,棋山森林公園,蓮花山
聊城:山陜會館,東昌湖,曹植墓,萬畝梨園,武訓祠,景陽崗,海源閣,蒼頡墓,魚山,興國寺古塔,江北水城風景區,馬浹河景區,蕭城遺址,孫臏閣
德州:樂陵文廟,碧霞祠,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邢侗紀念館,得月湖,禹王亭,紅壇寺,金荷園,蘇祿王御園
東營:天鵝湖溫泉,廣饒關帝廟,廣饒孫武祠,新世紀廣場,清風湖公園,觀光塔,歷史博物館,勝利油田科技展覽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
濱州:魏氏莊園,孫子故園,范公祠,鶴伴山,大口河,麻大湖,丈八佛,馬谷山,瀟湖公園,塔影公園
3. 保定摩崖石刻
景區目前正常開放。
野三坡景區位于河北保定淶水縣,在北京城區西側約100公里處,是京郊欣賞自然風光、避暑游玩的勝地。野三坡是景區群的統稱,有峽谷峭壁、高山草甸、溶洞奇觀、河流風光等多種風景,各有特色。每年的四月到十月來此看山玩水、探洞漂流,十分愜意。
野三坡景區群以三坡鎮為中心,主要有百里峽、白草畔、魚谷洞、龍門天關和拒馬河幾個景區,各個景區單獨售票。景區間距大約在10-30公里左右,景區間沒有區間車,推薦自駕出行,也可以在三坡鎮的旅館找當地小車包車游玩,一般一日的普通線路每人往返約需幾十塊錢。
到野三坡旅游,一般需要兩天。比較推薦的線路是第一天游玩百里峽景區,晚上觀看印象野三坡的演出。第二天上午游覽白草畔景區,下午游玩拒馬河的溶洞漂流和其他娛樂項目,晚上返程,如果不想去拒馬河娛樂的話可以換成魚谷洞景區觀看溶洞。如果時間足夠玩三天的話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添加龍門天關景區,若一日游玩時間會比較緊張,可以只游玩百里峽景區即返程。
百里峽景區是野三坡里有名且不能錯過的一個,可以看到幽深的峽谷中瀑布溪流遍布,有很多陡峭的崖壁怪峰等,比較有名的有“一線天”、“觀音石”等景點。峽谷內夏季很涼爽,是京郊一帶的避暑勝地。每天晚上,在景區門口內(大門內側,需要先購買景區門票再買演出票)還有印象野三坡的表演,十分精彩。
白草畔森林公園是另一個重點的景區,可以登上高山草甸遠望山巒疊嶂,山間經常飄著云霧。五月份前來還能看到有名的“冰川杜鵑”景觀。
魚谷洞是一條長三公里的溶洞,開放的區域大約有1.3公里,里面有鐘乳石行程的各種奇特造型,燈光之下很是美麗,適合喜歡觀賞溶巖的朋友前去參觀。
龍門天關與百里峽比較相似,也有很多的峭壁奇峰,比較特色的是景區內的文化長廊和摩崖石刻,充滿歷史古跡。
拒馬河不收門票,娛樂項目單獨收費,比較有名的是拒馬河溶洞漂流(此溶洞與魚谷洞比較類似,若要觀看溶洞選擇一個游玩即可),乘竹筏、騎馬等,還可以自帶器材來此野餐燒烤,非常享受。
4. 摩崖石刻在哪些地方
中國三大最著名石刻為泰山摩崖石刻,武夷山摩崖石刻和千佛寺摩崖石刻。
泰山摩崖石刻共有1000余處,其中最著名的《記泰山行》刻石,又稱唐摩崖,刻于唐開元十四年(726年),在岱頂大觀峰崖壁上。
武夷山中摩崖石刻遍布山中,約有700余處。
位于重慶市潼南縣崇龕鎮薛家村1社張家灣北部山腳下。這批摩崖石刻正在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5. 得漢城摩崖石刻
地理與歷史 中國東部重要的海濱城市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游勝地。 青島是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和中國十佳商務城市,獲得“企業家滿意獎”。 青島是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青島是全國兩個“中國品牌之都”之一。 青島是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獎”。 青島榮獲2005年“公眾最向往的中國城市”第一名。 青島是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舉辦城市,是中國的“帆船之都”。 青島是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和8個國際會議城市之一。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外貿口岸之一。 青島是中國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青島位于山東半島南端(北緯35°35'-37°09',東經119°30'-121°00')、黃海之濱。青島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全市海岸線(含所屬海島岸線)總長為870公里,其中大陸岸線730公里,占山東省岸線的1/4。海岸曲折,岬灣相間。青島現轄七區五市,總面積10654平方公里,總人口740.9萬,其中市區1159平方公里,人口265.43萬人。 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市區由于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的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濕潤,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但無嚴寒。 歷史沿革 青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這里已有了人類的生存和繁衍。東周時期建立了當時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曾三次登臨現位于青島膠南市的瑯琊臺。秦代徐福曾率船隊由瑯琊山起航東渡朝鮮、日本。漢武帝曾在現位于青島市城陽區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門宮”,并在膠州灣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設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島已發展成為一個繁華市鎮,昔稱膠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在膠澳設防,是為青島建置的開始。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強占青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1月,日本侵占青島,取代德國對青島進行軍事殖民統治。1919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運動”便是以“收回青島”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1929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1986年青島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相當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1994年被列為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 經濟與發展 青島經過20余年的改革開放和不斷進行的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已形成了電子通訊、信息家電、化工橡膠、飲料食品、汽車船舶、服裝服飾六大支柱產業。初步核算,2005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GDP)2695.5 億元,增長 16.9 %,為1994年以來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4.64 億元,增長 0.4 %;第二產業增加值1399.75 億元,增長20 %;第三產業增加值1121.11 億元,增長16 %。三次產業的比例關系為6.5:51.9:41.6 。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城市中居第10 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 4位。 2005年全市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6.34 億元,增長 35.1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 203.06 億元,增長23.4 %。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鄉消費品市場態勢活躍。200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 800 億大關,達 865.91 億元,增長15.8 %。2005年,青島地區(含中央、省公司)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30.22 億美元,增長22.4 %,其中,出口額 194.22 億美元,增長 23.1 %,進口額136 億美元,增長21.4 %。 2005年共批準利用外資項目2530 項,增長4.4 %,合同外資 95.45 億美元,增長42.1 %。外商直接投資 36.56 億美元,增長 13.1 %。 青島與192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系。截至2005年末,共有 77 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青島投資 142個項目。 青島農業資源豐富,盛產糧油、林果、畜牧、水產品,平度大澤山葡萄飲譽海內外。青島海區港灣眾多,灘涂廣闊,土質肥沃,餌料豐富,有多種水生物棲息繁衍,如鯛魚、黃魚、鱸魚、鮑魚、牡蠣、寨魚及對蝦、干貝、海參、螃蟹、海螺等。 2005年主要農畜產品產量(萬噸) 糧食 315.02 其中:小麥 153.55 玉米 147.86 花生 50.39 蔬菜 579.21 水果 73.73 肉類 81.94 其中:豬肉 28.07 禽肉 45.55 牛、羊奶 50.82 禽蛋 38.63 青島作為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憑借其公平的市場秩序、良好的社會治安、舒適的生活條件、高效的政府工作、完備的基礎設施和有保障的人身及財產安全等良好的投資生活環境,榮獲“企業家滿意獎”。 青島擁有一批中國知名企業,如海爾集團、海信集團、青島鋼鐵控股集團、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瑪集團、頤中煙草(集團)、雙星集團、青島廣源發集團、利群集團、青島港(集團)、青島建設集團、山東綺麗集團等。青島啤酒已經擁有百年的生產歷史;海爾集團是改革開放后迅速崛起的企業,2005年實現全球營業額達1039億元人民幣;海信集團、雙星集團、澳柯瑪集團等均已成為中國的名牌企業。 青島,榮獲“中國品牌之都”的稱號,擁有中國大陸唯一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百強品牌——海爾,另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4種,中國馳名商標15個,有5家企業獲得國家質量管理獎。 青島市擁有正在快速成長的金融保險業。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從業人員 3.5 萬多人。全市共有銀行類中資金融機構20 家,營業性機構及儲蓄網點1180 個;銀行類外資金融機構 9家,其中經營性機構 6 家,代表處3 家;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和財務公司各1家。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849.24 億元,比年初增加 428.15 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232.8 億元,比年初增加319.06 億元。全市共有法人證券公司1 家,證券營業部 39 家,證券服務部 3家;期貨經紀公司 2家,期貨經紀營業部 5 家。境內上市公司10 家(發行股票 11 只),境外上市公司 2 家; 12 家上市公司已累計融資 124 億元,股票基金交易額 563.6 億元; 全市共有內資保險分公司 18 家,保險支公司(營業部)64 家,營銷服務部 82 家;保險經紀公司 21 家,保險代理公司 45 家,保險公估公司 12 家,外資保險分公司2家、代表處3 家。全年累計實現保費收入49.57 億元,比上年增長 4.2 %。 青島擁有25個海洋科研、教育以及管理機構,全國重點綜合性海洋高等學府——中國海洋大學就設在這里;擁有中國國內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研、國際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東方海洋科學城。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40位。 精心打造“融才、融智、融資”高效融合的引智模式,引智助航作用顯得獨具特色。近兩年來,共實施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119項,引進各類外國專家237人次,組織出國(境)培訓298人次。截至2005年底,青島高校軟控有限公司和青島天人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別被授予國家級引智示范基地,我市還有省級引智示范基地3個,市級工業引智示范基地6個;共有5位外國專家獲得國家“友誼獎”,6位專家獲得山東省“齊魯友誼獎”,90位專家獲得青島“琴島獎”。連續舉辦了4屆的中國青島·國際化人才創業項目洽談會通過招才引智促進招商引資,加快構筑國際化人才創業“人才(融才)-項目(融智)-資金(融資)”高效融合的創業機制,累計達成合作意向989份,正式簽訂合同116個,其中,招商項目14個、外方投資總額9085萬美元。 國家級重點發展區域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務院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地處黃海之濱、膠州灣西海岸,背依環渤海經濟圈,是構建“大青島”戰略的核心區域和極具發展潛力的投資熱土。 開發區建區以來,遵循國際慣例,科學規劃,高標準建設區域環境,累計投資近300億元人民幣,建成了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位于區內的世界億噸大港前灣新港,擁有中國目前最大的現代化集裝箱深水碼頭,100多條遠洋航線連通世界各地。 開發區著力營造適合現代人工作、生活的優美環境,目前全區綠化覆蓋率達44%,人均公共綠地32平方米。先后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稱號,2004年成為ISO14000國家示范區,2005年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示范區驗收。 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國內外投資商關注的目光。截至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前來投資,累計總投資90多億美元。有30多個世界500強企業在這里投資興辦了50多個項目。 圍繞建設青島新型工業化中心區,開發區立足自身優勢,把握產業發展規律,初步形成了家電電子、石化、機械制造、新材料、倉儲物流、高新技術等“六大產業集群”,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在商務部最新組織的對54個國家級開發區的投資環境綜合評價中,青島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投資環境綜合評價總指數進入全國前4強,在分類指標中,其社會及環境狀況指數列全國第1位,人力資源、供給水平和技術創新環境指數均列全國前3位。 青島開發區作為青島新興的旅游勝地,氣候宜人,自然風光旖旎。美麗無比的海濱景色和嫵媚秀麗的山水景觀,令人流連忘返。薛家島省級旅游度假區擁有迷人的海濱風光和金沙灘、銀沙灘、連三島、竹岔島等名勝景點,這里以影視文化傳媒產業為主題的綜合旅游開發已經正式啟動。 青島保稅區 青島保稅區于1992年11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1993年3月29日通過海關總署等部委驗收正式運營,是沿黃流域唯一的保稅區,具有“境內關外”特性,實行“免證、免稅、保稅”的特殊政策,主要開發培育國際物流、國際采購、國際商展、國際貿易、出口加工、保稅倉儲等功能。 2000年以來,青島保稅區不斷創新機制,全面推行以人為本的企業化管理模式,實行“小政府、大服務”,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建成“投資無費區”和“全程免費代理服務區”,在全國15個保稅區中率先取得ISO9001和ISO14001雙認證。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從全國保稅區的末位邁入先進行列,已吸引40多個國家和地區3400家企業入區經營,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4個。 2005年,青島保稅區以國務院批復青島開展“區港聯動”試點為契機,創建實施“區區聯動”發展新模式,建設以國際交易市場為主體的橡膠、礦權、礦產、棉花、紙漿、建材等綜合市場產業體系,全面發揮經濟輻射及對外開放示范帶動作用;2005年11月11日,“區港聯動”試點--青島保稅物流園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封關運營,青島保稅區邁出了向自由貿易港區轉型的堅實一步。未來的青島保稅區將以區港聯動為主體,以口岸國際物流為核心,以出口加工與國際商展及市場體系建設為推動力,發展形成國際物流中心、國際商展中心、國際市場交易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中心,爭取設立保稅港,加快向自由貿易港區邁進,建成沿黃流域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高新區。2000年成為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之一;2001年被評為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2年通過了國家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的認定;2003年榮獲國家科技部“實施火炬計劃十五周年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先進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的榮譽稱號;創業服務中心通過了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的認定、軟件園通過了“國家863軟件孵化器”的認定,2004年創業服務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優秀創業服務中心;2005年國家通信產業園、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落戶該區。 青島高新區遵循“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的原則,確立了以軟件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和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為產業重點,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向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的方向發展。吸引聚集了海爾、朗訊、海克斯康、清華紫光、山東東軟、愛立信浪潮、健特生物、澳海生物、黃海制藥、金谷鎂業、帝科液晶、漢纜集團等一批骨干企業。新引進了朗訊全球技術支援中心、卡特比勒中國研發中心、IBM軟件測評中心、地恩地研發中試生產基地、高校軟控研發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39個大企業研發中心,加上入駐該區的青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國家海洋局一所等大學院所,青島高新區已成為青島市科技資源較集中、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創業環境較好的區域。 青島高新區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一方面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先后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加強了與法國布雷斯特高科技園、韓國京畿道科技園等國際高科技園區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不斷優化區域創新創業環境,建成了創業大廈、科技創業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生命科學院、軟件園等綜合性和專業性孵化器8個,總孵化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初步建成了比較完善的創新創業體系。 青島出口加工區 青島出口加工區地處青島市對外開放前沿陣地的城陽區。城陽區是青島市的航空和陸路交通樞紐、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和外貿出口加工基地,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科技進步示范區和新材料產業基地。 青島出口加工區于2003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同年12月通過海關總署等8部委聯合驗收,核心區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精密機械、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精細化工等“大、高、外”項目。該加工區實行“境內關外”的特殊政策,采用“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貨物通關方便、快捷,非常適合“大進大出、快進快出”外向型加工企業來區內發展。 青島加工區成立以來,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推進開發建設,已完成投資8億元,基礎設施配套達到“九通一平”,建成標準廠房10萬平方米,引進了美國泰科電子、德國斯蒂爾動力工具等一批大項目。2005年,青島出口加工區招商引資規模達3億美元,在全國13個同批次加工區中列第2位,在全國57個出口加工區中位居前列,開工投產企業10余家。 著眼于發揮青島出口加工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青島市“三點布局”城市框架中紅島組團的發展,城陽區依托出口加工區核心區規劃設立了配套產業區、輻射帶動區和生活服務區,實行四位一體、配套聯動、重點突破、全面啟動的開發模式,力爭用3—5年的時間將其打造成為全國一流的出口加工區,逐步建設成為環膠州灣產業帶、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核心區域和承載世界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 青島海峽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 青島海峽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于1999年3月經國家商務部(原外經貿部)、農業部、國務院臺辦批準成立,是全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唯一設在縣級的試驗區。 試驗區總面積3166平方公里,試驗區中心區規劃面積22.4平方公里,加工區處于青島市“1小時經濟圈”以內,距青島流亭國際機場30公里,距青島前灣港70公里,距膠濟鐵路10公里,青島—銀川高速公路、同江—三亞高速公路在區內設有出入口,交通四通八達。 試驗區堅持以出口食品加工為方向,以科技為支撐,以引進國內外糧油、果品、蔬菜、畜牧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為重點,形成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聚集地和先進技術成果的吸納、消化中心。區內規劃設立了食品加工區、綜合工業區兩大分區。其中綜合工業區設有電子工程、紡織服裝、機械制造、生物工程等項目區,適宜各類項目入駐。 設區以來,試驗區已投入資金2.6億元,完善了9.8平方公里中心啟動區的道路、給水、排污、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有22萬伏變電站和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具備了承接各類項目的能力。目前,已有來自韓國、日本、美國、比利時,以及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各地的客商,在區內投資項目60余個,合同利用外資3.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利用內資6.6億元。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技術、機械電子、家具制造等產業初具特色。 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青島市設立6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即環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即墨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萊西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平度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膠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膠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6個開發區設施建設基本配套,優美的投資環境,便利的交通,吸引了眾多外商前來投資辦廠。 交通與通信 青島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國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擁有集裝箱、礦石、原油和煤炭碼頭,有通往450多個港口的97條國際航線,每月有419個國際航班發往世界各地。2005年,青島港全年吞吐量突破1.8億噸大關,達到1.87億噸,列中國第五位。其中,礦石吞吐量6400萬噸,列中國第一位;進口原油吞吐量2380萬噸,列中國第一位;外貿吞吐量1.4億噸,列中國第二位;集裝箱吞吐量突破600萬標準箱,達到631萬標準箱,列中國第三位,繼續保持世界15強之列;口岸外向度75%,列中國第一位。 青島航空運輸保持快速增長。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萬人次,增長15.43%;航空貨郵吞吐量12.3萬噸,增長18.1 %。已開通直航東京、大阪、福岡、漢城、釜山、大邱、巴黎(經上海)、歐洲7國(經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門等19條國際(地區)客貨航線,法蘭克福航班即將開通。開通國內北京、上海、廣州等50個主要城市的航線,每周610個航班。 青島公路交通十分發達,迄今為止,青島市已建成濟青、膠州灣、西流、西流、夏雙、濰萊、同三、青銀、206國道、前灣港疏港等9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525公里,占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占全省六分之一。目前,青島市高速公路數量、長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占比重等指標均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已初步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濱海公路是青島交通體系的主骨架之一,該工程北起青島即墨市豐城栲栳大壩東端,經即墨市、嶗山區、市南區、黃島區、膠南市,止于膠南市泊里鎮柳樹底村附近的204國道處。濱海公路總里程約169公里,工程總投資約37億元,工期2年,計劃2006年底建成通車。 青島郵電通信業務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7.02 億元,增長 32.4 %。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聯網用戶累計達84.3 萬戶,增長27.7 %,使用時長達到275.6億分鐘。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市話交換機總容量達320.16萬門,增長6.28 %;市話用戶達到 227.48 萬戶,移動電話發展到 383.64 萬戶。 \ 旅游與觀光 青島是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國的主要口岸。 青島三面環海、依山傍海、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加上特殊的歷史積淀,使青島早在20世紀初期就成為中國著名的旅游勝地。旖旎壯美的海濱風景線,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嶗山,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風景,具有典型歐陸風格的多國建筑,濃縮近現代歷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現代化的度假、會展條件,使青島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擁的城市,成為中國最優美的海濱風景帶和海內外著名的度假、休閑、觀光、商務、會展目的地。 歷史文化與歐陸風情保護區 掩映于秀麗風光之中的眾多文化遺產,承載著百年青島的風雨滄桑和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豐富內涵。多元化的城市歷史文化積淀,保存完整的百年老街、歐式別墅區,充滿海情、海韻和浪漫色彩的多處海灣、沙灘、海水浴場,形成了獨特的歐陸風情區。 青島歷史上遺留下20多個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筑,形成歐陸風韻的城市風貌。代表性的建筑有原德國總督官邸、提督樓、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八大關別墅區等。每一座建筑,都寫著一段歷史,演繹一出故事,很多中外影視片都在這里拍攝過。春秋冬夏,成雙成對身著婚紗禮服的新婚夫婦倘佯在八大關和海濱步行道,攝影留念,立下他們的“海誓山盟”,留下他們浪漫溫馨的蜜月回味。 日新月異的東部都市觀光區 東部新城區是青島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青島市市級機關大樓,新城區的標志性建筑——五月的風,以及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場地,都在這片區域。橫貫東西的旅游觀光的濱海步行道、東海路、香港路和澳門路,串起匯泉廣場、中華文明雕塑一條街、五四廣場、音樂廣場、雕塑園等一系列景點,構筑成一幅美麗的海濱都市旅游景觀。 石老人國家旅游度假區 錯落有致的度假別墅群,沙細坡緩的海濱浴場,海濱雕塑園、海豚表演館、國際啤酒城、高爾夫球場、國際會展中心、文化博覽中心、世紀廣場、體育中心等一大批現代文化體育娛樂休閑設施,以及已經開工建設的青島極地海洋世界、現代藝術中心、游艇帆船俱樂部等項目,使石老人國家旅游度假區成為集觀光、度假、節會、體育于一體的綜合性度假區。 嶗山國家風景區 嶗山風景名勝區位于青島東部的黃海之濱,由9個風景游覽區、5個風景恢復區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素以“海上名山第一”和“道教名山”而著稱,為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同時是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 嶗山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歷史悠久,古跡薈萃,曾是中國道教重要傳播地,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稱;山石造型奇特,千姿百態,是“天然雕塑公園”;林木蒼郁,生機盎然,不乏古樹名花;物產資源豐富,礦泉水、海底玉等聞名海內外。 青島近郊旅游資源 青島市郊自然生態景觀、人文景觀、名勝古跡豐富多彩。千古名勝瑯琊臺,古臺觀月、龍灣涌浪,始皇三次東臨樂而忘返,越王勾踐在此設臺會盟諸侯、徐福東渡日本從此啟航;田橫島,西漢五百義士壯懷激烈、可歌可泣;還有被譽為石刻瑰寶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柱山摩崖石刻、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山石林和春秋戰國的齊長城遺址等。 2005年,青島接待海外旅游人數 68.44 萬人次,實現旅游外匯收入 4.15 億美元;國內旅游人數 2449.03 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 222.6 億元;旅游業總收入為256.6 億元。 生活與環境 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青島新區已經成為青島的政治、經濟、金融和文化中心。昔日的陋屋舊居已經被環境幽雅的居民小區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代替。 作為國務院確定的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貌保護城市,青島秉承“打造優美環境,構建宜人之居”的理念,在城市規劃、生態環境、居民住宅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造就了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城市個性突出、山海優美、環境整潔、功能完善、生活舒適的人居環境。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并相繼獲得聯合國和國家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人居環境獎、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青島已經成為最適宜人類創業、居住的城市之一。 城鄉居民收支持續增長,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920 元,增長 16.5 %;人均消費性支出9883 元,增長 9.8 %,恩格爾系數 37.6 %。農民人均純收入 5806 元,增長 14.3 %,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3737 元,增長 11.4 %。社會職工平均工資15616 元,增長 16.1 %。城市人均現住房建筑面積 22.96 平方米,農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9.54 平方米。
6. 八大處摩崖谷石刻
景區中秋節正常開放。
八大處公園位于西山森林公園旁邊,八大處是指園內的八處佛教寺廟,歷史悠久香火旺盛,自古以來就是京郊拜佛祈福的名地。山上還有很多銀杏、楓樹等,每到秋天紅黃的樹葉十分漂亮;當春之日(3-4月),虎頭峰下萬杏齊發,恰如瑞雪紛飛。來此散步觀景、登山拜佛都很不錯。
游玩時間和路線參考
八大處公園內山不算高,均有臺階路,從景區門口一直爬到山頂約需步行四五公里左右,適合爬山鍛煉。若專門爬山需要2-3小時,若一路拜佛觀景則需要4-6小時甚至更久,一般從北京市區前來游玩都要準備一個整天。如果體力較差或者有老人小孩等同行,也可以選擇景區內的索道和滑道,尤其是滑道從山頂而下,十分有感覺,特別適合帶小朋友體驗。
八大處看點
公園內的八大處分別是指一處長安寺、二處靈光寺、三處三山庵、四處大悲寺、五處龍泉庵、六處香界寺、七處寶珠洞和八處證果寺,其中除一處長安寺現在還封閉外其余七處都對游客開放。
二處靈光寺建于唐朝,寺內供奉著一顆佛牙舍利,此舍利在全世界僅存兩顆,所以在佛教寺廟中非常有名,傳說也十分靈驗,所以靈光寺也是八大處公園內拜佛祈福較為集中的地方。
四處到七處的寺廟都以景色為主,其中六處還是當年皇帝的行宮,所以布景如園林一樣,十分精美,周圍的山色也都很漂亮,所以在游覽時是以觀景為主。
四處有郁郁蔥蔥的古銀杏樹,五處有清澈靈秀的龍泉,六處的建筑氣勢又精致,七處則是觀看京城全景和日出的好地方。
“第九處”:摩崖谷
除了八大處之外,近期發現的摩崖谷被稱為“第九處”,谷里的石崖上有多處明代時雕刻的佛像和菩薩像,幾百年來一直藏于山中,可以前去觀看。
另外還有冰川漂礫等景點,走過時可以簡單看看。除眾多景點外,光是來此觀看山色、登山鍛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7. 河山摩崖石刻
日照摩崖巨書位于日照市城北14公里處的河山旅游風景區內。河山以“眾河之源”而得名,主峰日光峰海拔628米,山勢崢嶸,氣勢雄偉,有大小峰28座,118景。鐫刻于河山百米之高懸壁上的巨書“日照”兩字,“日”字長20米,寬17.5米,“照”字長25米,寬25.5米,是迄今為止漢字摩崖石刻的世界之最,并于1992年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8. 美酒河摩崖石刻誰寫的
世界最大的瀑布群之一——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大瀑布,是貴州第一勝景,中國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闊大壯觀的瀑布之一。采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等科學手段測得,黃果樹大瀑布的實際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為亞洲最大的瀑布。
其分布著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大小18個瀑布,形成一個龐大的瀑布"家族",被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是國家AAAAA景區。并且,黃果樹大瀑布是黃果樹瀑布群中最為壯觀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從上、下、前、后、左、右六個方位觀賞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簾洞自然貫通且能從洞內外聽、觀、摸的瀑布。
2、魔鬼天路——桐梓“七十二道拐”
七十二道拐是全國有名的“魔鬼路段”,是國道210線在貴州境內最險峻的一段。七十二道拐位于遵義市桐梓縣從新站到楚米之間的涼風埡山上,總長約12千米。山上那一道道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像一條白色帶子縈繞在山體上,由山頂蜿蜒迂回到山底。天晴時,大型車輛經過七十二道拐需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號稱貴州彎道最密集的盤山公路。
貴州七十二道拐幾乎可以與川藏線的七十二拐齊名,這段公路彎道大且密集。當你從山上下來,頭暈自不用說,抬頭望去,更有讓你有腳軟的高度。一位司機介紹,某雨天他駕車走七十二道拐,是數著路邊翻倒的車,戰戰兢兢地走過的。這條路不僅十分驚險,而且極易堵車,最長的時候曾堵過3天,據說當時方便面都賣到了50元一碗。
3、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天下第一壺
“天下第一壺”位于中國名茶之鄉遵義湄潭縣天壺公園,體積為28360.23立方米,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壺高73.8米,壺身最大直徑2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壺實物造型,并于2006年5月18日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授予(中國之最)最大實物造型,被譽為遵義的又一地標性建筑。
天下第一壺位于湄潭縣城中心火焰山山頂,于1999年開始建造,2006年月完工,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壺高48.2米,底座高25.6米,總高73.8米,最大直徑24米,體積28360.23立方米。該建筑總占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完工后的建筑用作茶文化陳列館。
4、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
都格北盤江大橋:跨越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都格鎮和云南宣威市普立鄉,是杭瑞高速貴州省畢節至都格鎮(黔滇界)公路的三座大橋之一。大橋跨越云貴兩省交界的北盤江大峽谷,與云南省在建的杭瑞高速普立鄉至宣威段相接。
大橋由云貴兩省合作共建,全長1341.4米,橋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相當于200層樓高——這也是世界最高的橋梁:比國外最高橋梁巴布亞新幾內亞海吉焦峽谷大橋(管道橋)高出近100米。
高位置的原因:這里是喀斯特地貌區,沿江10公里的山體地貌石灰巖密布,山體硬度極差,為躲避遍布山體的溶洞和裂隙,設計人員不斷將橋的位置往高處移,最終將橋面定在這個令人眼暈的高度。
2016年09月10日,由貴州、云南兩省合作共建的垂直高度565米,相當于200層樓高的世界第一高橋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杭瑞高速貴州省畢節至都格(黔滇界)的北盤江大橋實現合龍 。12月29日通車 。
改變歷史:貴州都格鎮和云南普立鄉隔江而望,兩岸居民歷史上互通往來,要翻越3座山頭,走40公里山路,才能到達對岸,都格鎮龍井村從去對面山頭的集市要走3小時山路。大橋通車后,距離近了,云南宣威市區至貴州六盤水的車程將從此前的5個小時左右,縮短為1個多小時。
5、世界最長木龍舟——中華苗族第一龍
8月28日,世界最長木龍舟“中華苗族第一龍”在貴州省施秉縣游江展演。該木龍舟全長77.8米,寬2.5米,分母船、兩個子船,及龍頭龍尾五個部分組成,需要槳手、舵手、鼓手和火統手共180人合作表演劃行。2016年已成功申報為世界吉尼斯紀錄。
6、新吉尼斯紀錄——世界上最大的虎頭帽
為慶黔南州建州60周年,貴州省平塘縣卡蒲鄉的98名毛南族婦女耗時3個月繡出了一個“世界最大的虎頭帽”。
卡蒲毛南族鄉是中國唯一的毛南族鄉,當地的虎頭帽是以老虎為形象的帽子,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寓意深遠,將虎頭帽戴在頭上,以虎的神威顯露百邪均避,用虎的神威護佑平安、健康和吉祥。
7、一只最龐大的舞蹈——布依族萬人竹鼓舞、轉場舞
2014年11月29日,冊亨縣23萬各族人民沸騰了,倍受關注的《竹鼓舞》和《轉場舞》申報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夢想得以實現,創下9768人參演的最大規模竹鼓舞和9970人參演的最大規模轉場舞世界吉尼斯紀錄,成為迄今為止世界最大規模竹鼓舞和世界最大規模轉場舞。
8、世界最大的竹林——赤水竹海公園
赤水是全國竹林面積最大的竹子之鄉,竹子遍布群山峻嶺,有楠竹17萬畝,是世界上最大的竹林。
9、天下第一飛龍長廊——飛龍湖觀光長廊
飛龍湖觀光長廊,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長的龍形沿湖觀光長廊。該飛龍系一條長廊,位于余慶縣花山苗族鄉水口村民組湖邊,從效果圖上看,該長廊外形似一條飛龍。“飛龍”全長999米,寬7.8米,高4.5米,被譽為“天下第一飛龍”!
10、世界最大的漢字——摩崖石刻
“美酒河”摩崖石刻位于赤水河北岸蜈蚣巖上,1998年10月1日動工,1999年6月19日竣工。“美酒河”三個字呈90°刻在三百米高的懸巖陡壁上,每個字高40米、寬40米,總面積為4800平方米。目前,美酒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漢字,1999年載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
9. 美酒河巨幅摩崖石刻
云貴高原,千溝萬壑,群山無際。都說貴州是山的王國,因為貴州大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俯瞰貴州,山脈眾多、層巒疊嶂、綿延縱橫,大婁山、武陵山、苗嶺、烏蒙山,一條條山脈構成了一片波翻浪卷的山海。崇山峻嶺間,赤水河、南盤江、北盤江、都柳江、清水江、烏江等大小不同的河流,順地勢向北、東、南三面奔流不息。讓我們去認識一下貴州的這些河流吧。
1,烏江:貴州最大的河流
烏江是貴州最大的河流,也是長江八大支流之一,其水量與黃河相當。烏江古稱黔江、涪水、務川等。發源于貴州省威寧縣烏蒙山麓,流經畢節、息峰、余慶、思南、沿河、酉陽、彭水、武隆、涪陵等貴州省和重慶市的46個縣區,在涪陵注入長江,干流全長1037公里,流域面積8.792萬平方公里。三岔河和六沖河為上游,兩河匯合處至思南為中游,思南以下為下游。烏江是古代貴州航運通道之一,思南、沿河均因為烏江航運而興起。
2,北盤江:貴州的裂縫
北盤江,古代稱為牂牁江,流經六盤水、安順和黔西南,是夜郎國的核心區域。北盤江發源于烏蒙山麓,全長449公里,其中貴州省部分河段長327公里。北盤江大峽谷秀麗險峻,雄奇壯美,而在峽谷中,還縈繞著遠古壁畫、古城遺址等夜郎文化之迷,與鐵索橋、摩崖石刻、古驛道等歷史痕跡。北盤江大峽谷將貴州分為東西兩部分,現在有7座世界界別的大橋將貴州兩岸連接。
3,南盤江—紅水河:貴州和廣西的界河
南盤江,古稱盤江,發源于烏蒙山余脈馬雄山東麓,是珠江的源頭河段,在貴州興義形成了著名的萬峰湖,在貴州望謨縣于北盤江交匯,而后稱為紅水河,是貴州和廣西的界河,在羅甸流入廣西。南盤江縱坡很大,水流湍急,灘險很多,水力資源豐富,建有天生橋等多座水電站。這里水美魚肥,是釣魚者的天堂。
4,赤水河:中國美酒河
赤水河,古稱安樂水,在云、貴、川三省接壤地區。發源于云南省鎮雄縣,經貴州省金沙縣、仁懷市、習水縣、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縣入長江。全長523千米,流域面積2.04萬平方千米,是國內唯一一條沒有被污染的長江支流。赤水河是中國美酒河,醞釀了茅臺、習酒、郎酒、望驛臺、潭酒、懷酒、 等數十種蜚聲中外的美酒。沿岸有茅臺、土城、復興、丙安四大古鎮,這里曾經發生過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
5,清水江:沅江的上游
清水江為沅江上游,是長江八大支流之一,發源于貴州省都勻斗篷山,先后流經臺江、劍河、錦屏、天柱等縣,在都勻稱為劍江,劍河縣原名清江縣,得名于清水江。清水江是古代貴州最重要的航運通道之一,湖湘地區的漢文化便是通過清水江傳入貴州的苗疆腹地,在錦屏和天柱還保留著大量的宗祠群。古代沅江航運一直深入福泉一帶,在此建立牂牁郡。
6,都柳江:侗區的母親河
都柳江是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它發源于苗嶺以南的獨山縣,流經三都、榕江、從江等,入廣西三江縣匯入柳江干流。都柳江歷代為黔桂兩省水上交通要道,舊時都柳江航道百舸爭流。都柳江兩岸重巒疊嶂,堆青擁翠,苗村、侗寨、水舍隱現其間,江水清澈純凈,古榕垂竹倒映,漁舟往來其間,景色美不勝收。
7,舞陽河:貴州最秀麗的河流
舞陽河,為古代五溪之一,是沅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從苗嶺腹地甕安發源、流經黃平、施秉、鎮遠、玉屏,最終在湖南和清水江匯合,形成沅江。舞陽河上游峽谷風光秀麗,兩岸奇峰峻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1988年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風景區的范圍很大,還包括云臺山、杉木河、高過河等景區。舞陽河沿岸的鎮遠古城是中國最美麗的古城之一。
8,芙蓉江:烏江最大的支流
芙蓉江發源于貴州省綏陽縣大婁山麓的石甕子,流經正安,道真等縣,在武隆江口注入烏江,全長231公里,是烏江最大支流。芙蓉江古名濡水,因與烏江交匯處的江口鎮沿岸多芙蓉樹,故稱芙蓉江。芙蓉江景色秀麗,山青、水秀、崖雄、峰奇、峽幽、澗深、灘險、流急、瀑飛、泉涌,天作畫廊,美不勝收。
9,洪渡河:
洪渡河屬烏江水系支流,是黔北三大河流之一。發源于湄潭西河,流經湄潭、正安、鳳岡、務川、德江、沿河等六縣,在沿河縣洪渡鎮匯入烏江,干流全長199.2公里。洪渡河主要流經仡佬族地區,沿岸自然風光秀麗,仡佬族風情濃厚。
10,錦江:銅仁的母親河
錦江,古名大江。發源于梵凈山西麓貴州省江口縣德旺鄉太子石,由江口縣,經銅仁市,入湖南省,以下稱辰水。主河道長144公里,主要支流有太平河、小江、川硐河等。錦江是銅仁的母親河,兩岸風景如畫,好似江南風光。
11,南明河:貴陽的母親河
南明河在不同的河段名字不同,上游名為花溪河,流經貴陽主城區為南明河,在開陽叫做清水河和洛旺河,發源于苗嶺山脈北麓平壩縣玉龍鄉,河長210余公里,流域地處貴州省中部社會、經濟、文化中心地帶。南明區得名于南明河。
12,湘江河:遵義的母親河
湘江河,長江支流烏江左岸的較大支流,宋代叫“穆家川”,從明代開始叫“湘江”。主源喇叭河發源于遵義市紅花崗區西北婁山山脈金頂山。流經在遵義市紅花崗區、遵義縣、湄潭縣、甕安縣,河長155公里,被稱為遵義市的母親河。湘江流域內的遵義市區、綏陽縣、湄潭縣等地區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和工業基地,經濟較為發達。主要支流有樂安江(沙灘文化興起之地),湄江河。
13,漣江(蒙江)
蒙江,是紅水河岸的大支流,發源貴陽市花溪區黨武鄉擺牛,經惠水縣、羅甸縣,至雙江口注入紅水河,全長250. 2公里,在惠水稱為漣江,是惠水的母親河。主要支流有孟關小河、小檬江、魚梁河、祟水、壩王河、格凸河及其二級支流擺所河,打扒河等。
14,貓跳河:貴州省水電梯級開發的典型河流
貓跳河,貴州省水電梯級開發的典型河流,烏江右岸支流。因其下游狹窄,大貓(老虎)可跳石越峽,故稱貓跳河。發源于安順長山,流經平壩、清鎮、修文等縣,在楊橋匯入烏江。全長180公里,因為修建了水電站,形成了紅楓湖、百花湖等大型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