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1,古代有煮酒論英雄之說 是陶瓷器皿還是青銅器皿 如今用什么器皿來
三國時期應該是以青銅器的。現在熱酒的話以瓷器為主。其實應該是溫酒,要是真的煮開了,酒精全揮發了。陶器保溫性更好一些陶瓷,青銅均可。古代煮酒是陶器的吧你好!青銅器當時的器皿是青銅制作的雖然東漢以后的陶制品制作工藝發展迅速,但是主要是用于裝飾品方面的。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0}
2,冬季用什么器皿熱白酒
酒壺,酒壺種類很多,有一種酒壺是雙層的,內膽可以取出,要溫酒時將內膽取出,向壺內倒上適量熱水后將內膽放入熱水中,這樣溫酒的時間可以長一些。我的這種酒壺一次可以溫2兩酒。可以溫酒的酒壺在瓷器店有賣。老實講,溫酒不一定要專門器皿,我想喝熱酒時,將酒倒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放著熱水中湯,或者放進微波爐中,定時1分鐘左右就可以
{1}
3,白酒煮一下好喝嗎為什么古代人都煮酒喝
究竟對腸胃有刺激,熱酒可以減少刺激不過現在的人都喜歡那種刺激的感覺,一般只有老人才會煮酒了酒和黃酒差不多,所以需要熱喝,涼喝傷人。現在估計是沒人賣了,因為現在的就比他喝的高級多了,當然,假酒除外。 東漢末期,曹操發現家鄉已故縣令的家釀法(九醞春酒法)新穎獨特,所釀的酒醇厚無比。將此方獻給漢獻帝。這個方法是釀酒史上,甚至可以說是發酵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補料發酵法。這種方法,現代稱"喂飯法"。在發酵工程上歸為"補料發酵法"(feed-batch fermentation )。補料發酵法后來成為我國黃酒釀造的最主要的加料方法。《齊民要術》中的釀酒法就普遍采用了這種方法。 "九醞春酒法"就是在一個發酵周期中,原料不是一次性都加入進去,而是分為九次投入。《齊民要術》收錄了此法,該法先浸曲,第一次加一石米,以后每隔三天加入一石米,其加九次。曹操自稱用此法釀成的酒質量很好。故向當時的皇帝推薦此法。 《齊民要術》中的補料法除了上述?quot;遞減補料法"外,還有"遞增補料法"。如"法酒第六十七"國的"__米酒法",第一次加料3斗三升,第二次加六斗六升,第三次加一石三斗二升,第四投加料二石六斗四升。最重要者應是根據曲熱強盛決定加料量。 漢代開始采用喂飯法,從酒曲的功能來看,說明酒曲的質量提高了。這可能與當時普遍使用塊曲有關。塊曲中根霉菌和酵母菌的數量比散曲中的相對要多。由于這兩類微生物可在發酵液中繁殖,因此,曲的用量沒有必要太多,只需逐級擴大培養就行了。喂飯法的方法故在本質上來說也具有逐級擴大培養的功能。《齊民要術》中神曲的用量很少,正說明了這點。 據《西京雜記》:漢制:宗廟八月飲酎,用九醞太牢,皇帝侍祠,以正月做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醞,一名醇酎"。黃酒煮之增味,白酒煮之潤喉煮酒指溫酒,盛酒器皿放入水中加溫,而非直接煮沸
{2}
4,加熱白酒的正確方法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查看
回答
請稍候
1.用熱水壺燒一壺熱水,將開水倒入大壺里面。2.準備一個酒盅,往酒盅里倒入白酒,倒完后放置在大壺里。3.用配套的小酒杯蓋住酒盅,防止由于溫度過高導致酒揮發跑走,酒盅里的液面應不超過大壺里的水面,這樣效果更好。4.這樣白酒就加熱完成了,加熱后的白酒中的酒精會加速揮發,降低酒精的濃度后對人體的影響相對降低,也比較好入喉。
提問
不開蓋白酒可以用開水加熱嗎?
不開蓋白酒可以用開水加熱嗎?
回答
最好不要那樣加熱,溫度過高時,里面會產生氣體,有可能瓶蓋會脹開
更多3條
5,有誰知道火燒酒的做法嗎
做法 材料: A.甜酒藥,用量:我買的是直徑約兩厘米的小圓球,大約一公斤糯米需要1粒半. B.糯米 C.密封的開口大點玻璃瓶.(其他可以密封的東西也可以).2000毫升的密封玻璃瓶,一公斤糯米需要兩個. D.一個蒸鍋,一塊比鍋口稍大紗布. 準備:量好一公斤糯米,用涼水浸泡至少一個晚上. 做法:將紗布放蒸格上,將浸泡好的糯米放紗布上,開火蒸40-50分鐘.蒸好后倒入大點的容器涼至溫熱,用一碗溫水將酒餅盡量化開后,(另留開一小勺)一邊將甜酒藥水倒入涼好的糯米中,一邊使勁攪拌糯米,盡量攪拌均勻),攪拌過程中可適量加些溫水.攪拌好后裝瓶,在中間弄個洞,將留的酒餅水倒入其中,蓋好瓶蓋,用厚布包好瓶子,天熱一般3-5天,天冷放暖氣邊,一般一兩星期就可以了.好了以后放冰箱冷藏,隨吃隨取.酒半湯匙,鹽、胡椒粉各少許,栗粉二茶匙。 b 鹽、胡椒粉各少許,酒一湯匙。 做法:豬肉放碗內,下a拌勻... 酒,加蓋,旺火燒滾,撇去浮沫。改文火燒半小時,加入咸肉湯、咸肉片和筍塊,燒滾再煲十五分鐘,下韭菜,...用瓷的容器把白酒裝好,然后放在明火上加熱就是了。生料免蒸釀酒技術是指直接將生料(大米、玉米、高梁、稻谷、紅薯等)加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發酵6~8天就可蒸餾制成優質白酒。 一、原料處理 釀酒的原料要求經過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一般細度要超過80目,粉碎機底篩直徑在1mm以下。只有達到這樣細度的顆粒,才能被水充分浸泡才能使霉菌廣泛的與淀粉接觸、酶解,使淀粉的糖化率達到95%以上。 二、配料 在配料順序上,應采用先水后糧再加曲的方法較好,糧水比應控制在1:3,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用量為原料總量的0.6%~0.7%。先按比例把40℃的水倒入缸中,然后把粉碎好的糧食逐漸的倒入缸內,邊倒邊攪拌,再加入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下曲時溫度不要超過40℃。 三、發酵 釀酒的關鍵在于發酵,發酵搞好了,酒的質量、產量都會得到提高。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產酸,甚至曲種死亡,低于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5℃。 發酵缸應加蓋或用塑料薄膜蓋上拴牢,采用密封式方法發酵。發酵開始時,每天要充分攪拌一次,以保證原料發酵完全、徹底。一般來說,發酵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為15~20天;發酵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為12左右;發酵溫度在30~38℃時,發酵期在7天左右。 檢驗是否發酵或發酵是否完畢,可用手在水面攪一攪,上面是水,下面是玉米,水清、顏色為深棕色,即為發酵好了。也可把打火機點著,放入缸內靠近水面,火熄了就是發酵好了,反之亦然。 四、設備選用 生料免蒸釀酒技術所用的釀酒設備和傳統技術所用的釀酒設備略有不同,傳統固態釀酒設備,冷卻部分可用,蒸餾部分需另購或改裝;傳統液態法釀酒設備,可用于生料釀酒,但設備的材料要符合國家食用器皿要求的材料標準,否則使用壽命短,且較容易粘鍋、糊鍋。 針對傳統釀酒設備的粘鍋、糊鍋問題,可采用以下幾種解決辦法:①適量多放些壓鍋水;②先將發酵液中稀的部分投入鍋內,待要開鍋時再投入其余的發酵液;③在開鍋前攪拌數次,重點是使沉入鍋底的固態物質懸浮;④使用最新研制的“xsm型家用小型釀酒設備”。 五、燒酒 每100斤原料放壓鍋水50斤,用吹風機把水燒開,然后把發酵好的原料放入燒鍋內攪一次,中間攪一次,開鍋之前攪一次。 用水把燒鍋封好,酒頭去掉一斤。當出5斤酒時把吹風機點上,用穩火燒酒,當酒稍微有點混時,把吹風機開大,用大火燒酒,酒清時,把吹風機關上。當第一個桶里白酒酒精度平均達到50°時,換第二個桶接酒尾,同時打開吹風機,當流酒口流出的酒的酒精度達10°時,把火滅掉,整個燒酒過程完成。 運用生料釀酒技術釀酒,可比傳統工藝提高出酒率35~50%以上,一般百斤大米可產優質白酒90~100斤,百斤玉米可產優質高并白酒70斤;百斤鮮紅薯可產優質高度白酒25斤(均以酒精度50°計)。 釀出的白酒味美純正,香醇可口,酒糟除可作為精飼料外,并可變廢為寶,生產優質香醋、醬油、食用菌,使副產品大幅度升值,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特別適合在農村各家各戶推廣應用
6,加熱白酒的正確方法是什么
1、水浴加熱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加熱白酒的方法是水浴加熱,這種方法有點像熱牛奶,首先把白酒放入酒壺內,注意酒壺要洗干凈,然后把裝有白酒的酒壺放入水中加熱,熱白酒不需要太燙,溫熱即可,一般40攝氏度為宜。2、直接加熱直接加熱一般是使用熱水壺加熱。和燒熱水差不多,將白酒加入到熱水壺中,直接連接電源,或者放到火爐上進行加熱,這種加熱方式速度比較快,也是農村比較常用的加熱方式。注意加熱過程中要有人在旁,加熱時間不宜過長,不需要等白酒像熱水一樣燒開。加熱白酒注意事項:1、控制溫度溫度太低,酒香出不來,還容易刺激腸胃;溫度太高,酒精容易過度揮發。一個簡便的檢測方式是用手觸碰一下杯壁,人體溫是37℃,加熱至40~45℃,感覺稍稍比體溫高些就可以喝了。2、保護自己在白酒加熱的時候要注意,溫度加熱到40-45度的時候可能熱水壺的外壁已經發燙,在拎起來倒酒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不要燙傷,如果不小心燙傷要及時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必要的時候要去就醫。3、慢飲少喝在冬季喝加熱白酒的時候,牢記慢、少、多的原則。也就是說要慢慢地喝,避免熱的東西進入腹內,刺激腸胃,還有就是少喝,一次性不要喝過量的白酒,要搭配食物一起,并且要多吃食物,起到緩沖的作用。
7,甜酒應該用什么器皿裝
最好用玻璃或陶瓷器皿盛裝不好,最好的是玻璃的。酒釀(米酒)制作及心得
說清楚做酒釀其實是很麻煩的,幾次有朋友發帖子問怎么做,我都因其麻煩而沒回帖子,我寧可做好了送給您吃。做酒釀要有失敗的精神準備,練幾次,知道用哪些容器、在家里什么地方發酵(廚房還是暖氣旁)、怎么保溫,自己形成了一系列的*作規律就好辦了。
前提條件:
1、 做酒釀的前提是你要買到酒曲。
2、米酒要在30攝氏度(華氏大約80度)下發酵,所以制作酒釀要選擇夏天或冬天(暖
氣旁)的季節。
步驟:
1、將糯米蒸熟成米飯(不要太硬)后涼至不燙手的溫度(利用中溫發酵,米飯太熱或太涼,都會影響酒曲發酵的);
2、 將米飯鏟出一些到用來發酵米酒的容器里(我是用有蓋的陶瓷湯盆),平鋪一層;
3、 將捻成粉后的酒曲,均勻地撒一些在那層米飯上
4、再鏟出一些米飯平鋪在剛才的酒曲粉上,再鋪上一層米飯……就這樣,一層米飯、一層酒曲的鋪上,大約4層(隨意,看您的米飯和酒曲的多少);
5、將容器蓋蓋嚴,放在適宜的溫度下(如果房間溫度不夠,可以用厚毛巾等將容器包上保溫);
6、大約發酵36小時,將容器蓋打開(此時已經是酒香四溢啦),加滿涼開水(為的是終止發酵),再蓋上蓋后,放入冰箱(盡快停止發酵,早日吃到口)
心得:
1、做酒釀的關鍵是干凈,一切東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否則就會發霉長毛。您要先把蒸米飯的容器、鏟米飯的鏟子和發酵米酒的容器都洗凈擦干,還要把您的手洗凈擦干。
2、發酵中途(12小時、24小時)可以打開蓋子看看(別經常開蓋),如果沒有酒香味、米飯還沒有結成豆腐塊的趨勢,可以將容器蓋拿到廚房的火上加熱,然后再蓋上,使其中的米飯不至于因溫度不足而不能繼續發酵(這是我的土招)。
3、酒釀的制作過程很干凈,所以,如果偶爾發現有一些長毛的現象(有時是因為發酵時間過長),除去毛毛,酒釀還是可以吃的。如果您每次做出的酒釀都長滿了長毛,又是五顏六色的,估計是哪個*作環節沾生水或油而不干凈了,我勸您還是別吃了,就當這回交學費了。
4、我用普通的大米也做過酒釀,效果也不錯。
二、如何做米酒
將糯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泡4-5小時,籠屜上放干凈的屜布,將米直接放在屜布上蒸熟。因米已經過浸泡,已經漲了,不需要象蒸飯那樣,在飯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凈的盆里,待溫度降到30- 40度時,拌進酒藥,用勺把米稍壓一下,中間挖出一洞,然后在米上面稍灑一些涼白開,蓋上蓋,放在20多度的地方,經30小時左右即可出甜味。
現時天稍涼了,因此,如家里室溫在20度,可用棉衣將盆包焐起來。中間可打開看看,可適量再加點涼白開。糯米酒做好后為防止進一步酒化,需裝瓶放入冰箱存放,隨時可吃。
蘇州的酒藥上面有用量的指示。
做糯米酒的關鍵是器皿干凈,絕不能有半點油花。最好在做前,將要用的蒸鍋、籠屜、屜布、盆、蓋、拌勺等統統清洗一遍。如沾了油花,肯定做不成功,米會出綠、黑霉,要不得。如米面上有點白毛,屬正常,可煮著吃。下面的可直接吃。為保證干凈,我特意用了一新的屜布,這塊就留著蒸糯米用了,蒸包子什么的,用玉米葉當屜布即可。
三、怎樣作米酒(酒釀,甜酒)
米酒,又叫酒釀,甜酒。古人叫“醴”。南方人很喜歡吃。過年時許多人家都要做。到了國 外自己也試著做,失敗幾次后終于做成了。這里將自己的經驗介紹一下。
到中國店買袋裝的糯米五磅,酒麴一袋(兩枚裝)。
先用水將糯米泡開(半天就夠了),漂洗干凈。
在蒸鍋里放上水,蒸屜上墊一層白布,燒水沸騰至有蒸汽。將瀝干的糯米放在布上蒸熟。約 一小時。自己嘗一下就知道了。沒有這層布,糯米會將蒸屜的孔堵死,怎么也蒸不熟。這有失敗 的經驗。
將一枚酒曲研成粉末待用。
將蒸好的糯米端離蒸鍋,冷卻至室溫。間或用筷子翻翻以加快冷卻。在冷卻好的糯米上灑少 許涼水,用手將糯米弄散。用水要盡量少。將酒曲撒在糯米上,邊撒邊拌,盡量混均勻。不要性 急,撒一層,混勻后再撒。留下一點點酒曲。
將糯米轉移到發酵的容器中。大一點的電飯鍋就好。泡糯米也是用它。邊放邊用手掌輕輕壓 實。放完后將最后一點酒曲撒在上面。用少許涼水將手上的糯米沖洗到容器內,再用手將糯米壓 一壓,抹一抹,使表面光滑。
最后用保鮮膜覆蓋在糯米上,盡量不留空隙。蓋上蓋子。放置在保溫的地方,比如衣服筐里。
我是將容器放在烤箱里。老式烤箱里面總有一點火苗,剛好可以保持溫和的溫度。這是偷懶的法 子。最好還是用衣服被子什么的保溫,冬天室內溫度不穩定。
大約過三天就好了。中間隨時檢查,看有無發熱。發熱就是好現象。第三天就可以嘗嘗。完 成發酵的糯米是酥的,有汁液,氣味芳香,味道甜美,酒味不沖鼻,嘗不到生米粒。這時就可以 揭去保鮮膜,米酒就成了。做得好的,糯米不散,可以分割成塊。
如果發酵過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過于濃烈。
如果發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
拌酒曲的時候,如果水灑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塊。一煮就散。
說起來,這種酒曲發酵技術還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大發明。酒曲中有灰霉菌和酵母菌兩種微生 物。灰霉將淀粉轉化成糖,即糖化過程;酵母將糖轉化成乙醇,即酒化過程。只有這兩個過程都 進行到適當程度,才有美味的米酒。
歐洲直到上世紀才知道這種方法。在此前,歐洲艘蠢媒湍附苯臃⒔妥齔曬疲? 要么借助麥芽將淀粉糖化并結合發酵做成啤酒。中國古代的發酵技術沒的說。
古人居然能利用兩 種微生物的分工合作,真是厲害。其它如醬油,醋,食用色素紅曲霉素,霉豆腐,泡菜,豆豉, 臭豆腐等等,都是了不起的發明,大部分是中國特有的。
比如,同樣是泡菜,美國的酸黃瓜太酸,味道也不好。這是由于他們加的是酵母菌和糖,酸 味主要來自醋酸。中國的泡菜利用的是乳酸菌,酸味主要來自乳酸,味道美極了,想想就流口水。 前者是有氧發酵,后者是無氧發酵。
言歸正傳,做米酒時要注意:
1)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涼透以后。否則,熱糯米就把灰霉菌殺死了。結果要么是酸
的臭的, 要么就沒動靜。
2)一定要密閉好。否則又酸又澀。
3)溫度低也不成。三十攝氏度左右最好。
作好的米酒可以生吃。但對腸胃有些刺激。最好羼水煮來吃,味道就柔和多了,既不會甜得 發膩,酒味也不太濃。煮食也可以加湯圓和別的東西。
沒有糯米,可以蒸玉米粉,蒸的時候隔一段時間將玉米粉打散,再灑水攪拌。
沒有蒸鍋,也可以用生糯米。不過我沒試過。別人這么做過。一煮就散
8,冬季如何溫酒
冬季溫酒應以水浴方式加溫,加熱溫度以30℃~40℃為佳。溫度太低,酒香出不來,太高了,酒精容易過度揮發。可以用水浴加熱。把酒放在熱水里加熱;可以燙酒,陶器或者瓷器在熱水中使酒溫暖,溫白酒用瓷壺,溫啤酒就用玻璃杯等。黃酒:溫黃酒的正確方式是水浴加溫,加熱溫度40~45℃,可以加入以下話梅、姜絲、雞蛋等。擴展資料:白酒溫酒去寒還能去掉有害物質溫酒方式:水浴加溫-加熱溫度:30℃~40℃為佳配料:酒精跟黃酒相比,烈性白酒是否能加熱飲用的問題其實頗有爭議。有人認為,白酒里乙醇含量高沸點低,將白酒加熱很容易揮發,破壞了白酒的口感。但事實上,自古就有將白酒溫熱了喝的傳統。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喝酒暖身?你的感覺騙了你當你還沉浸在喝著啤酒擼著串或者喝冰鎮白葡萄酒的日子里,天氣已經悄悄轉涼了!記得王家衛曾借《東邪西毒》的盲劍客之口過:”酒越飲越暖 ,水越飲越寒。”所以對于愛酒之人來說,這個季節自然少不了要喝點酒來暖身了!舍井醬酒解說天冷溫酒的好處白酒成分及沸點白酒的成分中,除了乙醇,還有甲醇、乙醛、鉛等物質,而乙醛是酒的辛辣氣味的主要構成因素,過量吸入人體,會出現頭暈等醉酒現象,但它的沸點只有21攝氏度,用稍熱一點的水加溫即可使之揮發。白酒不宜過熱飲用白酒在加熱的過程中,會使大部分的甲醛揮發掉,這樣,酒在下肚以后對人體的損害也就少些,而且熱酒喝到肚里容易排泄。當然,酒的溫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過熱了飲用,一是傷身體,二是乙醇揮發得太多,再好的酒也沒味了。白酒加熱的適宜溫度白酒要溫到多少度才最適宜飲用呢?答案是以30℃~40℃為佳,如果白酒的溫度過高,酒內的芳香酯會遇熱揮發,酒香變淡,影響口感。溫酒方式溫酒方式:常見的有水燙——把酒倒入溫酒壺,然后放入熱水中升溫;火烤——把酒裝入耐熱器皿,置于火上升溫;沖燙——把滾燙的飲料沖入酒液或把酒液注入熱飲料中升溫等。溫馨提示舍井醬酒溫馨提示:為了安全起見,溫酒器皿盡量不要用錫壺等器具,天氣轉涼記得驅寒溫酒暖人心秋冬天氣轉寒,尤其要注意保健。除了“食補”以外,適當地喝點小酒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好處。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秋冬喝酒的好處。舒筋活血酒能夠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具有舒筋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適量飲用, 還可減緩風寒濕痹,關節酸痛,屈伸不利。開胃消食在進餐的同時,飲用適星的酒,能夠增進食欲,促進食物的消化。消除疲勞,促進睡眠。適星飲酒,能夠通過酒精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的作用,起到消除疲勞,松弛神經的功效。有失眠者睡前飲少量酒,有利于睡眠。預防心血管疾病適量飲用酒,能夠增加人體血液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又能將可導致心血管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等,從血管和冠狀動脈中轉移,從而便可有效的減少冠狀動脈內膽固醇沉積,預防心血管病。促新陳代謝酒能夠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從而還可以達到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作用。對于全身血液都能有一定的貫通作用。冬季溫酒應以水浴方式加溫,加熱溫度以30℃~40℃為佳。溫度太低,酒香出不來,太高了,酒精容易過度揮發。加熱時,白酒中對人體有害的一些物質(甲醇、乙醛、雜醇油等)就會轉變成氣體揮發掉,從而消除或減少酒中這類有害物質對人體的毒害。此外,酒在加熱過程中沸點為78.3℃的酒精也會揮發一些。所以,白酒加熱后再喝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也更安全。白酒入口的溫度以30℃~40℃為佳。不僅如此,酒在加熱過程中,乙醇也會揮發一些,使酒的濃度稍有降低,而且熱酒喝到肚里容易排泄。因此,喝熱酒不易醉人,并能減輕其中有害物質對身體的毒害。當然,對酒加溫要有一定限度,如果太熱,會使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大部分或全部揮發掉,酒太熱,飲后會傷肺。擴展資料:正確喝酒方式:1、溫酒慢喝:中醫認為酒溫性有小毒,走心竄經,可通絡、活瘀、散寒,因此需要每次溫著喝,量少且慢慢喝,切忌拼酒、急喝、追求高度酒。2、虛寒者加生姜糯米:高度白酒固然喝起來爽,但中醫養生更推薦黃酒、米酒,尤其是冬天溫著喝,加入生姜、糯米一起煮,健脾、祛濕、溫補胃腸,尤其適合體質虛寒者。3、酒烹羊禽才真的暖身:陽虛體寒者,可以酒入膳,補充能量。推薦秋冬季將酒與雞、鵝、鴨、羊肉等熱性肉食同烹,發揮“百藥之長”的功效。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溫酒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喝酒暖身?你的感覺騙了你可以用水浴加熱。把酒放在熱水里加熱;可以燙酒,陶器或者瓷器在熱水中使酒溫暖,溫白酒用瓷壺,溫啤酒就用玻璃杯等。黃酒:溫黃酒的正確方式是水浴加溫,加熱溫度40~45℃,可以加入以下話梅、姜絲、雞蛋等。白酒。跟黃酒相比,烈性白酒是否能加熱飲用的問題其實頗有爭議。白酒里乙醇含量高但其沸點低,將白酒加熱很容易揮發,破壞了白酒的口感。因此,白酒入口的溫度以30℃~40℃為佳。啤酒:2瓶啤酒、60克醪糟、5粒搗爛的紅棗、10粒枸杞和少量橘子皮、冰糖一起全部放入煮沸,熬10分鐘左右關火。這樣炮制出來的啤酒味道純正醇和,香氣濃郁。喝起來甜甜的,很好喝。黃酒 傳統的黃酒喝法就是燙來喝的,哪怕在炎炎夏日,當地人還是相信一碗熱酒下肚,能解去暑熱;寒冬臘月,更是要靠這溫暖的酒來祛除寒意。若是自斟自飲,一般會用到三套杯,外面的大杯子中裝上熱水,中間的小瓶里盛黃酒,蓋子就是一個小杯子,取下翻過來就可以將酒倒入此中慢慢品味。這樣的隔水熱法,一來能保證溫度不會太快下降,二來水酒不接觸,也保證了口味的醇正。 若是多人享用,則會用到類似小的煮水茶壺的工具,將酒倒入其中,直接置于火上慢煮,可以在酒中加姜絲和話梅,調節口味之余,還能增加抵御寒冷的功效。清酒 日本清酒的制作方式類似于我國的黃酒,在當地,人們喜歡夏天喝涼的清酒,但到了冬季,則會選擇熱飲。熱日本清酒的方式通常都會是隔水加熱,在熱酒專用的不銹鋼杯中注入熱水,并嚴格控制水的溫度,再將裝了清酒的杯子放入其中加熱。熱飲清酒,溫度不夠,不足以讓酒的香味散發出來,但又不能使之過熱,不然口味變酸,影響口感之余,也會破壞酒中的活性營養成分。因為對溫度和經驗的嚴格要求,所以懂得熱好一杯清酒的人,在當地一般都是考取了清酒利酒師的才能勝任。 紅酒 熱著喝紅酒,在歐洲有很長的歷史,尤其在德國和法國等寒冷的地區。加熱紅酒的時候,將酒倒入鍋中,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加入桂皮、丁香、檸檬皮或橙皮橙片等香料,用小火,但不要將其煮開,熱到感覺有酒精和香味散發出來時即可。可以在其中添加白砂糖或者蜂蜜,暖暖甜甜的一杯,非常應冬夜的景,今年的圣誕家宴,是不是也可以做一款熱紅酒來招呼朋友們呢? 烈酒 烈酒也能熱著喝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我們傳統的白酒,喝的時候建議將小小的酒瓶置于盛載熱水的容器中,溫度的升高不僅能使酒香散發,更能降低酒中的有害成分,使之味道變得更為醇厚。日本的燒酎,作為類似于我們白酒的烈酒,雖然酒精度不及后者,但熱來喝,更能減低酒精的刺激,滋味更為圓潤順滑。比如在日本當地,人們喜歡在燒酎中兌入熱水,使酒香散發,稱為“湯割”,這樣的方法也能用在飲用威士忌上,在國內也逐漸流行起來。水浴
9,怎樣制酒要有具體過程
家庭制啤酒
原料配方:大麥芽500克,水2.5公斤,雞蛋清1~2個,酒花35~40克,白糖50克,酵母泥若干
制作方法:
1.麥芽汁的制取。將500克大麥芽粉碎,加2.5公斤水攪拌均勻,放在水浴鍋中(即用熱水進行加熱),徐徐加溫至55~65℃,保持3小時左右。中間每隔半小時攪拌一次,溫度不可忽高忽低。經3小時后,每隔10分鐘取出一點麥芽汁用碘酒一滴進行檢查,若無藍色出現,說明淀粉已轉化成麥芽糖,糖化操作已完成。
用紗布過濾除去殘渣,殘渣可加入少量熱水浸泡、沖洗,再過濾后扔掉。將兩次過濾所得濾液混合在一起(約2500毫升,若不足可加白糖水補充)。為了有利于麥汁的澄清,將蛋清先用筷子攪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麥汁中,另加酒花35到40克,白糖50克,如無酒花,可用25克柚子皮或桂皮代替。麥汁加熱煮沸30分鐘,然后經沉淀、過濾制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卻至10~12℃備用。
2.前發酵。前發酵分為兩步進行:(1)酵母的添加與繁殖。家制啤酒所用的酵母最簡單的辦法是取含有酵母菌的桶裝生(鮮)啤酒作菌種,其用量為麥汁量的10%,或使用啤酒廠的副產品—酵母泥,用量為麥汁計量的0.5%左右。在一個消毒過的容器內,先將麥汁250毫升和生啤酒250毫升(或啤酒酵母泥12.5)混合均勻,用已殺過菌的棒子攪拌均勻,在20~25℃的溫度下培養12~24小時(酵母的添加量越多,起發時間越短),經常攪拌,等發酵旺盛后,再倒入較大的溶器中,加入所有的麥汁進行發酵。(2)主發酵。在麥汁中添加酵母18~24小時后,液面開始有白色的泡沫升起,稱為起泡,經過2到3天后,泡沫越來越多,稱為高泡期,可延續2到3天,以后泡沫逐漸下降,稱為落泡。
主發酵的品溫應控制在8到12℃為宜,發酵時間約經過5~7天左右。落泡之后,口嘗發酵液,喝到口中感到醇厚柔和,其有麥芽的香味,飲后殺口,不應有酸味或其它怪味,這就是嫩啤酒了。此時已有60~70%的糖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后發酵。主發酵是在敞口容器中進行的,二氧化碳不易保持。為了完成殘糖的最后發酵,促進酒的成熟和酒液澄清并增加啤酒的穩定性和二氧化碳含量,需將嫩酒密封貯藏,又稱為后發酵。方法是將前發酵的嫩啤酒沉淀之后,用棉細布過濾,裝入啤酒瓶(一般瓶子經不起啤酒的壓力,故不能用)。在低溫下(0~10℃)再經過10~15天密封發酵,打開瓶蓋,倒入杯中有泡沫升起,這就是清香爽口和酒味柔和的啤酒了。
注意事項:在制啤酒過程中,所用工具和容器,都要經過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后使用。
玉米胚芽油餅制酒
用玉米胚芽油餅平均每100公斤可釀制21公斤白酒,出酒率達21%。經測定其度數可達60度。
原料配方:玉米胚芽油餅750公斤,快曲70公斤,酵母140公斤,稻殼125公斤
主要設備:發酵池、蒸酒鍋、冷凝器。
制作方法:將玉米胚芽油餅和稻殼摻拌均勻后,裝入蒸鍋,加熱蒸30分鐘左右出鍋,放在料臺上翻晾,待料溫降至20℃,將酵母摻入拌勻,隨之裝入發酵池內,經過6天左右的發酵,再將原料出池裝入蒸酒鍋,用蒸汽升溫,蒸發出的汽,通過冷凝器,變為液體流出,即成白酒。
元代以來,蒸餾燒酒開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麥曲用于燒酒的釀造。 因而傳統的麥曲中分化出一種大曲,雖然在原料上與黃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制法上有一定的特點。到了近現代,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便成為兩種不同類型的酒曲。明清時期,河南,淮安一帶成了我國大曲的主要生產基地。
大曲是從麥曲中分化出來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獻資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確。一般指曲的形體較大的麥曲。這里所說的大曲,是指專門用于蒸餾酒釀造所用的麥曲。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的主要區別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養溫度這三個方面。
1 制曲原料
大曲的原料為豌豆,小麥和大麥。其配比也隨各地而有所不同。 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類原料的廣泛使用,對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種類, 相對數量,對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制曲工藝
大曲的形體較大。如<<天工開物>> 所描述的當時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磚片。這種曲形延續至今。
大曲的生產工藝流程:
小麥→潤水→堆積→磨碎→加水拌和→裝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養→翻曲→堆曲→出曲→入庫貯藏→成品曲
磚塊式的大曲,是由專門的制曲工人踏制的。 踏曲是一項即辛苦又有趣的工作。頗有講究。首先是其嚴密的組織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監工,由曲坊主人或有經驗的人擔任。制曲工人有嚴密的分工,有人專門量原料和水,有的專門拌料,有的專事搬運,曲面裝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實。踏曲工有十幾人甚至數十入之多。每人規定踏幾腳,如第一人連踏三腳,第二人接過去,同時即翻一面,再踏三腳,第三人又接下去,最多時一塊曲需經過60人的踏制。然后由專入取出木模,還有專門的人從事曲塊邊邊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負責修曲,使曲塊平滑。由數人搬至曲室。這樣嚴密的踏曲組織系統,其目的是為了踏制高質量的塊曲。踏曲最重要的是要使曲塊緊密,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曲塊在搬運過程中曲塊的破碎,更重要的是曲塊的緊密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塊曲所用的曲模,采用磚形,這大概也是數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最佳的幾何形狀。前面說過,較原始的曲模較小,有園形,扁方形,而長方體的磚形則是綜合了各種因素之后所確定的最佳幾何形狀。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面的粘性, 曲塊水分的蒸發需要,散熱的需要,踏制時的力量大小,曲塊堆積的需要,搬運的需要。
3 培養溫度
曲塊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體是由多種渠道自然接種的。 在密閉的曲房內,微生物開始繁殖,并散發熱量,溫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發,使整個曲房內溫度和濕度都上升。從培菌過程的操作來說,大曲與黃酒麥曲并無顯著差異,翻曲,通風,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關鍵的區別是培菌溫度。大曲向高溫曲方向變化。
大曲的培養溫度可達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國時期唐山地區的培養溫度為52℃,
茅臺酒的酒曲培菌溫度可達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體進入曲房進行操作,也不免汗流浹背。
大曲向高溫曲的方向發展,客觀原因之一, 可能是曲室內堆積的曲塊數量增加,導致曲房內溫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說過, 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時期,制曲成為一門手工業,曲坊專門從事酒曲生產, 為盡量利用空間,曲房內的塊曲數量有可能盡量增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人們意識到高溫曲所釀造的酒香氣較好。其機理雖未完全闡明,但有一條是較為肯定的,即酒曲上生長的高溫菌與低溫菌的的比例隨培養溫度而變,高溫菌代謝產物對酒的香氣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類型的大曲,培養時期的最高溫度有所不同。 大致有三種類型: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中溫曲以清香型白酒
汾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最高溫度為50℃ 以下。其培養過程的特點是:制曲著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戶晝夜兩封兩啟,溫度則兩起兩落。控制熱曲和涼曲溫度較為嚴格,熱涼升降幅度較大,小熱大涼,適合于多數中溫性微生物生長,以白色曲較多。中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最高。高溫曲以濃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制曲時期最高溫度大于50℃,制曲期間,以曲的堆積為主,復蓋嚴密,以保潮為主。培養期間溫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來實現,只有當最高溫度超過工藝要求的極限時,才進行翻曲,放潮降溫。工藝特點為多熱少涼。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不及中溫曲。超高溫曲以醬香型白酒所用大曲為代表。如茅臺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時著重于曲的堆積,復蓋嚴密,以保溫保潮為主,每當曲溫升至60-65℃時,才開始翻曲。超高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最低。故曲的用量最大,茅臺酒用曲,曲糧比高達1:1。
現代的白酒生產,優質酒和國家名酒都采用傳統法制作的大曲。 為減輕制曲工人的勞動強度,曾應用過機械化制曲。
[編輯本段]六 紅曲生產技術
紅曲,顧名思義,其色澤紅艷,在古代除了用于釀酒外, 還廣泛用于食品色素,防腐劑。現代還發現紅曲中有一些藥用成分,如可用于治療高血壓,腹瀉。
紅曲的主產地歷來在南方,尤其是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又以福建的古田為最著名。紅曲的品種又分為庫曲,輕曲和色曲三大類。庫曲的單位體積較重,多用于酒廠釀酒;輕曲體輕,一般用于釀酒或用作為色素;色曲曲體最輕,色艷紅,多用于食品的染色。
1 紅曲的由來
紅曲在宋初有記載。但詳細制法在元代及以后的文獻中才得以所見。 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代的<<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
2 紅曲的傳統制法及技術進步
古代制紅曲,必先造曲母。曲母實際上就是紅酒糟。 該紅酒糟是用紅曲釀成的。紅曲相當于一級種子,紅酒糟是二級種子。曲母的釀法與一般釀酒法相同。現代可以直接采用紅曲粉或純培養的紅曲霉菌種接種。
著名的福建紅曲傳統制法是:
曲種(曲粉+醋)
↓
洗米→蒸飯→攤飯→拌曲→入曲房培養→堆積→平攤→浸曲→堆積→→翻拌 →第一次噴水→第二次噴水→出曲→曬干→成品曲→包裝
紅曲所生長的微生物屬于紅曲霉菌,其種類很多。其生長特點是耐酸。 從古代起,人們就掌握了這一規律,在接種時及培養過程中,加入醋酸或明礬水調節酸度。紅曲培養的好壞與否,還與溫度有關,故在培養過程中,堆積或攤開就是一種調節溫度的方法(這和其它制曲時的方法相同)。培養過程中,濕度和水分含量更是非常關健的。水分太高或太低均不利,調節水分或濕度的方法有多種,如噴水,或短時間的浸曲。紅曲的培養過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開始時還是雪白的米飯培養數天后,米飯粒上開始出現紅色的斑點,隨著培養時間的延續,米飯上的紅斑點逐漸擴大,一般在7天左右,全部變紅,如果繼續培養,顏色會變成紫紅色。
現代除了傳統的制曲方法外, 還發展了厚層通風法制紅曲工藝和紅曲的液態法培養工藝。厚層通風法制曲可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約空間。液態法制曲,可以利用更為廉價的原料,如玉米制紅曲。原料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
除了紅曲外,我國一些地區還有烏衣紅曲和黃衣紅曲。烏衣紅曲中的微生物除了紅曲霉菌外,還有黑曲霉菌;黃衣紅曲中的微生物不僅有紅曲霉,還有黃曲霉菌。這些曲可以釀制各種不同風格的酒。
[編輯本段]七 麩曲和酒母
白酒釀造中麩曲的使用是中國釀酒業的一次重大改革。自從1955 年確立了以麩曲,酒母為核心的<<煙臺釀酒操作法>>以來,這一方法得到了大力的推廣, 現在已成為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方法之一。其主要優點是麩曲的糖化發酵力強,釀酒原料的利用率比傳統酒曲提高10%-20%左右;麩曲的生產周期短, 而且便于實現機械化生產。液態法白酒也是在麩曲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麩曲法生產的白酒香氣香味等方面較為欠缺。不少廠家則采用多種微生物發酵(如添加生香酵母,己酸菌等)加以彌補。
麩曲是采用純種霉菌菌種, 以麩皮為原料經人工控制溫度和濕度培養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釀酒時,需要與酵母菌(純培養酒母)混合進行酒精發酵。
麩曲生產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簾子曲法;通風制曲法。 制曲工藝分為固體斜面培養,擴大培養,曲種培養和麩曲培養四個階段。實際是逐步擴大培養的過程。
現代酒母雖然從本質上來說與古代的酒母是相同的, 但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現代酒母是純種培養的酵母菌,而古代的酒母(如<<北山酒經>>中所提到的)實際上是用于作種子的酒醅。
酒母的培養也是一個純種逐級擴大培養的過程。先采用試管培養, 然后是燒瓶培養,再用卡氏罐培養,最后是種子罐培養。
[編輯本段]八 酶制劑
傳統的酒曲,其本質之一就是粗酶制劑。 但傳統的酒曲的最大缺點是酶活較低。現代,由于酶制劑工業的發展,在酒的生產過程中,適當加入一部分酶制劑以代替部分傳統酒曲。目前所使用的酶制劑主要是液化酶和糖化酶兩大類。酶制劑的使用可降低酒的生產成本,但所產生的問題是酒的香味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一些名酒廠,傳統的酒曲仍是必不可少的。
10,自己家如何釀造白酒
白酒芳香濃郁,醇和軟潤,風味多樣。我國的名白酒,歷史悠久,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白酒俗稱燒酒,是一種高濃度的酒精飲料,一般為50~65度。根據所用糖化、發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它可分為大曲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其中麩曲酒又可分為固態發酵酒與液態發酵酒二種。原料配方凡含有淀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淀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酒曲、酒母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淀粉需要經過多種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霉菌,積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種粗制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產名酒、優質酒用),小曲(生產小曲酒用)和麩曲(生產麩曲白酒用)。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菌經過相當純粹的擴大培養,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養液。生產上多用大缸酒母。所用設備1.原料處理及運送設備。有粉碎機、皮帶輸送機、斗式提升機、螺旋式輸送機、送風設備等。2.拌料、蒸煮及冷卻設備。有潤料槽、拌料槽、絞龍、連續蒸煮機(大廠使用)、甑桶(小廠使用)、晾渣機、通風晾渣設備。3.發酵設備。水泥發酵池(大廠用)、陶缸(小廠用)等。4.蒸酒設備。蒸酒機(大廠用)、甑桶(小廠用)等。我國的白酒生產有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固態發酵的大曲、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占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制作方法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占60%以上。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淀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淀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 48~50%為宜。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鐘。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將原料和發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后,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采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后,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后,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并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酵。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并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生料免蒸釀酒技術是指直接將生料(大米、玉米、高粱、稻谷、紅薯等)加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發酵6—8天就可蒸餾制成優質白酒。 一、原料處理 釀酒的原料要求經過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一般細度要超過80目,粉碎機底篩直徑在1毫米以下。只有達到這樣細度的顆粒,才能被水充分浸泡才能使霉菌廣泛的與淀粉接觸、酶解,使淀粉的糖化率達到95%以上。 二、配料 在配料順序上,應采用先水后糧再加曲的方法較好,糧水比應控制在1:3,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用量為原料總量的0.6%—0.7%。先按比例把40℃的水倒入缸中,然后把粉碎好的糧食逐漸的倒入缸內,邊倒邊攪拌,再加入復合增香型高產酒曲,下曲時溫度不要超過40℃。 三、發酵 釀酒的關鍵在于發酵,發酵搞好了,酒的質量、產量都會得到提高。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于40℃者易產酸,甚至曲種死亡,低于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5℃發酵罐應加蓋或用塑料薄膜蓋上拴牢,采用密封式方法發酵。發酵開始時,每天要充分攪拌一次,以保證原料發酵完全、徹底。一般來說,發酵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為15—20天;發酵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為12左右;發酵溫度在30℃—38℃時,發酵期在7天左右。 檢驗是否發酵或發酵是否完畢,可用手在水面攪一攪,上面是水,下面是玉米,水清、顏色為深棕色,即為發酵好了。也可把打火機點著,放入缸內靠近水面,火熄了就是發酵好了,反之亦然。 四、設備選用 生料免蒸釀酒技術所用的釀酒設備和傳統技術所用的釀酒設備略有不同,傳統固態釀酒設備,冷卻部分可用,蒸餾部分需另購或改裝;傳統液態法釀酒設備,可用于生料釀酒,但設備的材料要符合國家食用器皿要求的材料標準,否則使用壽命短,且較容易粘鍋、糊鍋。 針對傳統釀酒設備的粘鍋、糊鍋問題,可采用以下幾種解決辦法: 1、適量多放些壓鍋水; 2、先將發酵液中稀的部分投入鍋內,待要開鍋時再投入其余的發酵液; 3、在開鍋前攪拌數次,重點是使沉入鍋底的固態物質懸浮; 4、使用最新研制的“xsm型家用小型釀酒設備”。 五、燒酒 每100斤原料放壓鍋水50斤,用吹風機把水燒開,然后把發酵好的原料放入燒鍋內攪一次,中間攪一次,開鍋之前攪一次。用水把燒鍋封好,酒頭去掉一斤。當出5斤酒時把吹風機點上,用穩火燒酒,當酒稍微有點混時,把吹風機開大,用大火燒酒,酒清時,把吹風機關上。當第一個桶里白酒酒精度平均達到50°時,換第二個桶接酒尾,同時打開吹風機,當流酒口流出的酒的酒精度達10°時,把火滅掉,整個燒酒過程完成。 運用生料釀酒技術釀酒,可比傳統工藝提高出酒率35%—50%以上,一般百斤大米可產優質白酒90—100斤,百斤玉米可產優質高度白酒70斤;百斤鮮紅薯可產優質高度白酒25斤(均以酒精度50°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謝謝!白酒的釀造方法(家庭自用)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類的原料均可釀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釀制出的白酒風味各不相同。糧食類的高粱、玉米、大麥;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均可制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頭尾等,均可作為代用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代用原料。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發酵法,在發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淀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淀粉需要經過多種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基,培養多種霉菌,積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種粗制的酶制劑。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產名酒、優質酒用),小曲(生產小曲酒用)和麩曲(生產麩曲白酒用)。生產中使用最廣的是麩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轉化為酒精等物質,即稱之為酒精發酵,這一過程所用的發酵劑稱為酒母。酒母是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菌經過相當純粹的擴大培養,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養液。生產上多用大缸酒母。 我國的白酒生產有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固態發酵的大曲、小曲、麩曲等工藝中,麩曲白酒在生產中所占比重較大,故此處僅簡述麩曲白酒的工藝。制作方法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20孔篩者占60%以上。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淀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淀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鐘。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 將原料和發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后,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 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采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后,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后,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 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并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發酵。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并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過 20 孔篩者占 60%以上。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淀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淀粉濃度 14~16%、酸度 0.6~0.8、潤料水分 48~50%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 20~30 分鐘。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 將原料和發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 85~90℃,蒸酒后,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 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 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 5~10℃時,品溫應降至 30~32℃,若氣溫在 10~15℃時,品溫應降至 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采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后,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曲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 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 4~6%(即取 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于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 58~62%。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 18~20℃(夏季不超過 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 630~640 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后,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并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 3 天、4~5 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 36~37℃時,即可結束發酵。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復雜的成分。通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盡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并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盡量除去雜質。擴展資料:中國白酒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復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淀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酒。而嚴格意義上講,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兌而成的配制酒則不能算做是白酒。白酒主集中在長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貴州仁懷、四川宜賓、四川瀘州三角地帶有著全球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蒸餾酒產區,分別為中國三大名酒的茅五瀘,其白酒產業集群扛起中國白酒產業的半壁河山。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化學名叫乙醇。乙醇進入人體,能產生多方面的破壞作用。1、血液中的乙醇濃度達到0.05%時,酒精的作用開始顯露,出現興奮和欣快感;當血中乙醇濃度達到0.1%時,人就會失去自制能力;如達到0.2%時,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達到0.4%時,人就可失去知覺,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險。2、酒精對人的損害,最重要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它使神經系統從興奮到高度的抑制,嚴重地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過量的飲酒就是損害肝臟。慢性酒精中毒,則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3、過度飲酒傷身,但是最傷身的是空腹飲酒。空腹飲酒會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空腹飲酒還會引發低血糖,會導致我們體內葡萄糖供應不足,會出現心悸、頭暈等現象。此外慢性酒精中毒,對身體還有多方面的損害。如可導致多發性神經炎、心肌病變、腦病變、造血功能障礙、胰腺炎、胃炎和潰瘍病等,還可使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升高。長期大量飲酒,能危害生殖細胞,導致后代的智力低下。常飲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發病率明顯增加。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釀酒自己在家用酒曲的話,也可以釀造白酒釀酒本身其實不難,按照順序,一步一步來,掌握好發酵溫度,肯定能成功!多試幾次,出酒率慢慢就上來了。第一步是選好發酵用的糧食。用的比較多的有高粱、玉米、大米等。另外還可以加一些輔料比如大麥、小麥、豌豆、小米等。不同的糧食,釀出的酒都有自己的風味。所以等自己釀酒熟練了以后,可以試試不同的糧食組合,看哪種糧食放一起,味道最好。整粒的糧食,外面都有一層種皮包裹著。不利于后面的發酵,所以,第一步先要進行適當的粉碎。這種子里面的淀粉才更容易發酵,最終轉化成酒精。粉碎以后,浸泡一下,讓糧食充分的濕潤,放置一會。接下來,將粉碎的糧食蒸熟。蒸熟以后,拿出來,冷卻到室溫。將酵母和糧食均勻的攪拌開。放入密閉的容器中,開始發酵。發酵過程比較長,根據所用的酵母不同,大概1-2個月的時間。接下來,將發酵好的糧食蒸餾,就得到我們想要的白酒了。白酒釀好以后,最好能夠儲藏一段時間在喝。這樣,白酒中的各種醇類和脂類能充分的融合反應,口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