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500ml日期2003年產地貴州省懷仁縣賴茅酒廠價錢
很有可能是做久的盒子,如果這樣的話就很便宜了!
2,請問貴州早期有貴州懷仁縣茅臺釀造一分廠這個單位嗎
確實有這個廠,茅臺釀酒一分廠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由于當時的醬香酒市場需求量大,因地方國營茅臺酒廠產量供應不了市場需求,當時的貴州仁懷縣市場管理部門認為要大力發展醬香型白酒產業,增加醬香白酒產量,因當時地處仁懷縣茅壩鎮的兩河村有一個陶瓷廠發展不好,便將陶瓷廠改建為酒廠,命名為茅臺釀酒長一分廠!并且還酒廠于20世紀90年代倒閉。當時的茅臺釀酒一分廠屬當時的地方市場部門指定建設和統一經營管理!跟茅臺集團并沒有什么關系!但也是醬香型白酒!現在市場上所流通的茅槳窖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假的!90年代就已經倒閉了的酒廠,現在不可能還在大量流通!即使有都是一些收藏者手里的一瓶兩瓶,不可能有大量的。
3,歷史上仁懷縣有那幾個酒廠
清光緒二年(1876年)四川總督丁寶楨改革川鹽運銷制度,實行官運商銷。以遵義人唐炯為總辦,遵義人華聯輝為總局文案。亦官亦商的華家設在茅臺村的“永隆?!丙}號在華聯輝指示下,于清光緒三年之后,在毀于兵災的“茅臺燒房”廢墟上再建酒房,名“成裕酒房”,生產茅臺燒。后“成裕酒房”沿襲乾隆時就有的“成義號”更名為“成義酒房”。其生產的酒,改名“回沙茅酒”。 繼“成義酒房”之后十年,縣人石榮霄、孫全太、王立夫合股聯營開辦“榮太和燒房”。這與清道光以前用“燒房”名酒廠完全一樣。后因孫全太退股,榮太和燒房更名為“榮和燒房”,生產的酒名“榮和茅酒”。 民國四年(1915),北洋政府農商部,把貴州省仁懷縣茅臺村產的“回沙茅酒”、“榮和茅酒”,以“茅臺造酒公司”名義送出,統稱“茅臺酒”。參加由美國倡導在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茅臺酒的名字始于此。 民國十八年(1929年)貴陽市商人周秉衡在茅臺村開辦“衡昌酒房”。后于民國三十年(1941年)貴陽賴永初接管周氏“衡昌酒房”并更名為“恒興酒廠”。生產酒先名“衡昌茅臺”,后名“賴茅”。 解放后,于1951年11月5日、8日,分兩次協議,國家以舊幣一億二千萬元(一萬元舊幣折人民幣一元))購買了“成義酒房”。同時還接管了“榮和酒房”,組建成國營企業。廠名貴州省專賣公司仁懷茅臺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