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拿破侖
拿破侖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個意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法蘭西共和國后,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蘭西共和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侖9歲時就到法蘭西共和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后,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拿破侖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出去。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并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后,拿破侖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后全家逃往法蘭西共和國??傊欠情L了不起的人!
2. 拿破侖簡介
拿破侖·波拿巴(法語: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侖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
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侖最為人所知的功績是帶領法國對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謂的拿破侖戰爭。他在歐洲大陸建立霸權,傳播法國大革命的理念,同時創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過去舊制度中的一些體制。
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萊比錫中擊敗拿破侖,并于次年攻入法國,迫使拿破侖退位并將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
此后不滿一年,拿破侖逃離地中海的厄爾巴島后卷土重來。1815年6月,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中再次兵敗,被流放到位于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島,在英國的軟禁之下度過生命的最后六年。
擴展資料
人物成就:
拿破侖是軍事家,對外他率軍五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打贏五十余場大型戰役。
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拿破侖戰爭,成為意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包含各法國殖民地、荷蘭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
在最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余各國均向拿破侖臣服或結盟,形成龐大的拿破侖帝國體系,創造一系列軍政奇跡與短暫的輝煌成就。除此之外,拿破侖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眾國構想并試圖通過武力合并來實現的人。
作為政治家,拿破侖的影響也同樣深遠,于1804年頒布以他的名字為名的《拿破侖法典》(又叫《法國民法典》)是大陸法系的經典典范,也是1896年頒布的《德國民法典》的重要參考之一。
另一方面他又勇于挑戰及破壞專制主義,可以說是近代的民主主義以及民族國家等理念的先驅者。
拿破侖文選是他本人在晚年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時,由他親自口授但別人筆錄的關于幾次戰爭的回憶,以及他的某些著作的摘要。
本書詳盡記錄了他所參與而指揮的1793年攻克土倫戰役與1796年至1797年對意大利的戰爭和1798年至1799年遠征中東的戰爭,以及他在這些戰爭中向士兵發表的講話、命令,還有他跟交戰國開展的錯綜復雜的外交斗爭等。
3. 拿破侖三世
統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2、不成功,勿寧死!
3、歷史描繪出人心。
4. 拿破侖炮
拿破侖時代歐洲軍隊以營為基本的戰術單位。每營六至八連,約五百至一千人;二至三營為一團;二團為一旅;二旅為一師。師為戰略單位,含有諸兵種合成性質,配步兵八至十營(人數為五千至九千五百),炮兵二連(十二門炮)。1800年時,拿破侖以軍團為戰略單位,含步兵二至三師,輕騎兵一師(三至四團),炮三十六至四十門。
5. 拿破侖矮腳貓
乳白梵拿破侖配藍貓能配出藍貓,藍白貓,乳白,乳藍,三花,都有可能配出來的。
公母畜平時嚴格分開飼養,只有在母畜發情配種時,才按原定的選種選配計劃,令其與特定的公畜交配,并對母畜作好必要的保定、清毒處理等準備工作,和采取其他一些必要措施,以輔助公畜順利完成交配。
配種,指的是使雌雄兩性動物的生殖細胞結合以繁殖后代,以達到擴大種群的目的。以配種必須在最佳時間,使精子和卵子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受胎效果。
6. 拿破侖蛋糕
拿破侖蛋糕常溫保質期三天,如果放在冰箱里面到了第四天你可以聞聞蛋糕有沒有變味,如果沒有變味可以吃,就是口感沒有那么新鮮了。蛋糕以及各種面粉制作的食品都好有保質期的,如果過了保質期最好不要去食用,以免內部產生變質,如果不小心食用,容易導致腸胃不適從而引起其他方面的問題
7. 拿破侖貓
好養。
拿破侖貓不是不能養,只是拿破侖貓屬于矮腳貓,可能產生各種各樣骨關節問題的幾率會比一般的非矮腳貓高許多。只要護理得好,拿破侖貓也能有著較為高品質的生活質量,壽命也不會有顯著的減少。
拿破侖貓是用曼基康貓和長毛波斯貓混種雜交培養出來的,是近些年來新出的品種。拿破侖貓近年來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很多人開始養拿破侖貓。最受歡迎的不僅是不老的毛發,還有拿破侖貓軟糯可愛膽小的性格。
8. 拿破侖滑鐵盧戰役失敗原因
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決戰。
戰役結局是反法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了拿破侖帝國。此戰役也是拿破侖一世的最后一戰。拿破侖戰敗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島,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9. 拿破侖帝國在( )年解體
14世紀中葉~17世紀初——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5世紀中葉——大航海時代的開始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
1493年——教皇子午線的劃定
1543年——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 16世紀——宗教改革首先爆發于德國
1517年——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
1555年——《奧格斯堡條約簽訂》,路德新教派正式得到承認
15世紀末——英國圈地運動開始
1603年——英國都鐸王朝開始
1685年——“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世紀——英國三次頒布《航海條例》,奪取海上霸權
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的興起
1775年——克萊星頓槍聲,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1781年——美國獨立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攻占巴士底獄
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
1804年——拿破侖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848年——歐洲1848革命開始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
1853年——俄國對土耳其發動克里木戰爭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
19世紀后半期——第二次工業革命
1848年——《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發表 1864年——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
1871年——巴黎公社運動
1889年——第二國際建立
1894~1895年——甲午戰爭
1895年——美西戰爭爆發
1912年——第一次巴爾干戰爭
1913年——第二次巴爾干戰爭
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爆發;馬恩河戰役;坦能堡戰役 1916年——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
1920年——國際聯盟成立
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2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新政
1933年——納粹黨成為德國執政黨,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
1939年——希特勒發動波蘭閃擊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太平洋戰爭 1945年——德國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雅爾塔會議召開
1946年——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冷戰開始
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55年——亞非會議召開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技術革命開始
1991年——蘇聯解體
10. 拿破侖戰爭
首先美國肯定沒有參加拿破侖發動的歐洲戰爭,主要原因就是美國在美洲大陸,而且當時美國也才剛建國三十多年,國內矛盾也在累積中,國力也不允許他們跨越大洋去另外一個洲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