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白斗酒的斗怎么讀
我國唐代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張逐曾以“李白喝酒”為題材編了一道算題:
“李白街上走,提壺去買酒。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斗是古代酒具,也可作計量單位)。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原有多少酒?”
壺中原有酒量是要求的,并告訴了壺中酒的變化及最后結果--三遍成倍添(乘以2)定量減(減肥斗)而光。
求解這個問題,一般以變化后的結果出發,利用乘與除、加與減的互逆關系,逐步逆推還原。
"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可見三遇花時壺中有酒巴斗,則三遇店時有酒巴1÷2斗,那么,二遇花時有酒1÷2+1斗,二遇店有酒(1÷2+1)÷2斗,于是一遇花時有酒(1÷2+1)÷2+1斗,一遇店時有酒,即壺中原有酒的計算式為:
[(1÷2+1)÷2+1]÷2=7/8(斗)故壺中原有7/8斗酒。
2. 李白斗酒詩百篇中的斗怎么讀
李白愛酒盡人皆知。杜甫著名的《飲中八仙歌》里,以李白“酒中仙”壓軸,“李白斗酒詩百篇”。而唐代的度量衡,有大斗小斗兩種,大斗大約相當于現在12市斤,而小斗大約4市斤,僅以小斗論,其一次飲酒的量可能就達到4斤。當然,我們可以認為李白所喝之酒都只能算作低度酒,酒精度大約能達到15度,但僅以水量來說也不算很少了。李白好酒的程度,很難直觀來說,我曾閑的無聊做過統計,李白的詩現存的有上千首,其中提及酒的大約有200首之多,涉及的場景嘛,可以說,李白得意時喝酒,失意時喝酒,一個人時喝酒,去宴會時喝酒,懷念人時喝酒,重逢時也喝酒,他拜訪別人要喝酒,別人拜訪他就買酒,在酒樓喝酒,在家里喝酒,在宮廷里也喝酒,好吧,最后結局是“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舊唐書》),說嗜酒如命一點也不過分,他自己稱之自己為“酒劍仙”……李白寫酒的詩太多了,雖然大多數都是用“酒”這個泛指的詞匯,我們仍然能夠從其中一些篇章中看到李白日常飲用的酒的種類:1,白酒、清酒、綠酒,淥酒,漉酒……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
關于白酒蒸餾技術在中國的應用,一直沒有定論,普遍接受的概念應該是元代,但支持唐代的人也不少,所以說唐代沒有現代意義上蒸餾白酒的說法很難說對與錯。而如果沒有蒸餾酒的技術的話,李白詩中多次出現的“白酒”到底是什么?這里就不得不提中國傳統的釀造技術,也就是利用酒曲反復釀造,來提高酒中酒精濃度的方法,通過一遍遍蒸酒、加酒曲的反復操作,以得到清澈醇香的高度數上等美酒。所以,白酒與清酒,實際上是”白醪酒“,是對這種經過反復釀造的高等級美酒的稱呼。“金樽清酒斗十千”,一斗的白酒,可以買到十千的價格,這雖然可能是詩人的浪漫,但是同時也顯示出白酒的珍貴。而斗十千是一個什么樣的數量級呢,這個可以參照杜甫的一句詩:“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大約三十倍的價格差距,恰可看出白酒相較于一般酒的珍貴。而所謂綠酒,是白酒的一個品種,在反復釀造的過程中,加入數十味草藥,使得成品酒成為自然的通透綠色而得名。而在白酒中,李白卻有特別喜歡的幾個品種,一種是所謂春酒,也稱”冬醪”,是在冬天反復釀造,在春天飲用的特殊白酒品種,“東山春酒綠,歸隱謝浮名。”而這個品種中,李白尤愛“金陵春”,甚至“解我紫綺裘,且換金陵酒。”另一種則是“新豐酒”,這是一個被認為從漢代劉邦時期傳下來的的古酒名,“南國新豐酒,東山小妓歌。對君君不樂,花月奈愁何。”而與前面白酒一樣,這兩種酒都被視為十分珍貴,唐詩中有兩種酒被被稱為“斗十千”,一個是前面提到的李白喝的清酒,另一個是王維《少年行》中的“新豐美酒斗十千”。2,葡萄酒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唐朝定都西安,再向西,就是所謂的西域諸國,終唐一世,唐王朝和他們一直保持著時戰時和的關系,同時,文化和生活習慣上的交流也從未間斷。唐人把西域諸國通稱為“胡”,而大量“胡人”也行走于西安甚至遠達江南,胡人胡姬胡馬胡食胡酒胡旋舞,已經融入唐人之正常生活。葡萄酒,就是正宗的“胡酒”。而至于葡萄酒和其釀造技術何時傳入中國,有人認為是漢朝,而《太平御覽》中則記載是唐太宗征服高昌時,俘獲了高昌種葡萄的農民和葡萄酒工人,從而在宮廷之中開始釀造葡萄酒。李白到底有多喜歡葡萄酒,現在很難知道了,不過李白很可能是見過葡萄酒的釀造過程的,所以才能寫出“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這樣的詩句。有意思的是,據傳李白出生于中亞著名古城怛羅斯,如果所言是真,那他也算一個地道的胡人。3,魯酒與魯酒魯酒與魯酒不同。“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李白這首懷念杜甫的詩里,講的是“魯酒”,而另一首:“魯酒若琥珀,汶魚紫錦鱗。山東豪吏有俊氣,手攜此物贈遠人。”講的卻是另一種魯酒。后者好理解,魯就是山東地區,而魯酒自然是山東的美酒,李白曾做客魯郡,留下“魯酒白玉壺,送行駐金羈。”的詩句。只可惜關于這山東的魯酒,就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載了。再來說前一句詩中的“魯酒”,則來源于一個典故:“魯酒薄而邯鄲圍。”原文出于《莊子》,因魯國的酒不夠味而導致趙國的首都邯鄲被圍,意指無端蒙禍,而魯酒也落下個“薄”的名聲,故“魯酒不可醉”。只是,魯酒并非都薄,至少有一種魯酒李白還是大為贊揚的,“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首詩寫于李白被送出長安后,客于東魯蘭陵時,于是,以白玉酒器相趁的魯酒,其琥珀色的光芒,能讓李白忘記長安的失意,“不知何處是他鄉”,也算去除了魯酒薄不能醉人的言語了吧。4,菊花酒“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好吧上面一句作者是孟浩然。李白年輕時對孟浩然崇敬有加,曾寫《贈孟浩然》一首,上來第一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赤果果的表白啊,還好當時菊花還只是花!而最后兩句“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簡直夸到天上了。李白也是喝過菊花酒的,同時還追憶了“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當然,陶淵明采菊,也是為了下酒的。所謂菊花酒,是用菊花泡的酒,也有直接在釀酒過程中加入菊花和枝葉,古人多在重陽時飲用,據傳有祛災辟邪,延年益壽之功效,《西京雜記》有云:“九月九日, 佩茱萸, 食蓬餌, 飲菊花酒, 令人長壽。”菊花酒味苦,有時卻能恰如其分的觸動詩人心中的苦悶:“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題目是,《九月十日即事》5,桂酒李白詩中曾有一次提到桂酒,《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瑯琊》:“堯沒三千歲,青松古廟存。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日色促歸人,連歌倒芳樽。馬嘶俱醉起,分手更何言。”桂酒在中國的傳統,上可追溯到屈原時期:“蕙肴蒸兮蘭藉, 奠桂酒兮椒漿。”以花入酒,為酒增加香氣和口味,甚至有益健康,如《本草綱目》所載:“其花有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名丹桂。 惟花可收茗、浸酒、鹽漬及作香搽、發澤之類耳。”上面列了五種,皆為李白詩中所能看到其飲過的美酒。李白嗜酒,自然熱愛能釀好酒之人,一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深的腐女的心,要知道,這汪倫,就是因為善釀一手好酒才得以讓李白如此留戀。只是,就算是善釀好酒的汪倫,也依舊留不得李白。“天子喚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其實,終李白一生,他一直追尋著上船的路,但縱然有終南捷徑,李白卻仍非船上之人,所以只能一生坎坷,借酒消愁。而“酒中仙”,或許只有他喝醉時,才真正忘掉船上的生活,自由如神仙吧。
3. 李白斗酒的讀音
斗:三聲dou。斗有兩個讀音,一個是三聲dou,另一個讀音是四聲dou。四聲斗主要是爭斗的意思。三聲斗主要字義是一種容量單位或器具。斗酒可以理解為喝了一斗酒或很多酒。陡說的是物體的斜度很大。不能用在此處。句子也與爭斗無關。因此斗應該讀作三聲dou。
4. 李白斗酒怎么讀音
1. 關于詩仙李白飲酒作詩的四字成語可以有哪些
信手拈來 神來之筆 飄飄欲仙 大氣滂沱 胸有成竹 成竹在胸 揮灑自如 道骨仙風
2. 有哪些形容喝醉的的成語,或詩詞
雨霖鈴 柳永(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簡潔的分析方法)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
表現話別的場面。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后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云流水,
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5. 李白斗酒的拼音
斗什么百什么的成語——有一個【斗酒百篇】斗酒百篇【拼音】:dǒu jiǔ bǎi piān【釋義】: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6. 李白斗酒的斗是什么意思
三國時曹操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晉代的劉伶在酒德頌中寫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醒。”
曾任步兵校尉,《晉書》記載他一口氣“飲酒二斗”,且“醉六十日”沒醒。王績在《醉后》詩中寫道:“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興且長歌。”《晉書·阮籍傳》也記載:“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我們暫不考究阮籍是否是沖著三百斛酒去當步兵校尉的,但他愛酒是肯定的,阮籍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浸泡在酒里。
李白更是嗜酒如命,他愛喝酒的名頭甚至傳揚至今。“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在李白這兒,有酒必有詩,無詩酒不雅,無酒詩不神,酒能激發他的創作靈感,讓他過著“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的生活,逍遙無比。以至“李白斗酒詩百篇”成了中國人心目里一個最為動情和完美的故事。
那么李白“斗酒”中這個“斗”到底是多少呢?古代中國,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斛,一鐘為六斛四斗。南宋末改五斗為一斛,二斛為一石。也就是說,宋前一斛和一石重量相當,大概是現在四十斤左右。唐至清代,一斤相當于596.82克,一兩等于37.30克。按此算來,李白算是比較能喝的了,但古代酒的酒精含量、酒的純容量沒有現在這么高,古代的酒大概也就2—10度,和現在的啤酒差不多,所以所謂斗酒之量不算太驚人
7. 李白斗酒喝的是什么酒
斗酒是鬭酒,意思是比酒量。
斗酒出自《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高漸離聞荊軻入秦,亦持豚肩斗酒而至,荊軻使與太子丹相見,丹命入席同坐。”鬭酒出自唐·杜牧《街西長句》:“游騎偶同人鬭酒,名園相倚杏交花。”清·陳維崧《菩薩蠻·為竹逸題徐渭文畫紫牡丹》詞:“年時鬭酒紅欄下,一叢姹紫真如畫。”
8. 李白斗酒詩百篇中的斗是什么意思
唐朝時期,大量制:1斗相當于現在6000毫升,3合相當于現在180毫升。換成現代高度酒也有兩斤半的酒量。
斗酒在現代是比酒量,但在古代文學、詩詞歌賦中,可不是指比酒量的,而是古代一種計量方式,例如杜甫的“李白斗酒詩百篇”,或者李白自己的“金樽清酒斗十千”,這個“斗”,可不是比較,而是一種容量單位,而且不同時期代表的容量不同。
在古代,一斗為十升,一升為十合,即一斗為100合。
漢朝時1斗相當于現在2000毫升,3合相當于現在60毫升;
唐朝時期,大量制:1斗相當于現在6000毫升,3合相當于現在180毫升;
宋代時期:1斗大概是2400毫升;
明清時期,1斗相當于現在10000毫升,3合相當于現在300毫升。
要說一斗酒是多少斤?不同時期明顯不同,而李白、杜甫作為唐朝詩人,取當時的容量來計算,一斗酒有6000毫升,相當于有12斤酒,這個酒量是相當大的,不過當時只有大概10度左右的米釀酒,換成現在的高度酒,大概有兩斤半的酒量。
雖然說古代酒的度數很低,但李白的酒量確實非常高,不愧是“酒中仙”,當然也有人認為詩中出現的“斗”只是虛指,并不是真實的酒量/容量,當然這也無從考驗,現在你知道斗酒是什么意思了吧?現代是比酒量,古代是容量單位,一斗酒在唐代是12斤,換成現代高度酒也有兩斤半的酒量
9. 李白斗酒斗字怎么讀?
【斗牙拌齒】猶言斗口齒。以戲言相挑逗。斗,通“逗”。
【斗而鑄兵】見“斗而鑄錐”。
【斗而鑄錐】臨打仗才去制造武器。比喻事到臨頭才想辦法。
【斗色爭妍】形容花盛開,競相逞美。
【斗志昂揚】斗爭意志高昂。
【斗怪爭奇】謂以奇怪取勝。
【斗美讠夸麗】謂比賽美麗以爭勝。
【斗唇合舌】猶言耍嘴皮子,賣弄口才。
【斗媚爭妍】競相比賽嫵媚艷麗。
【斗霜傲雪】形容在嚴酷的環境中敢于斗爭,不屈不撓。
【斗雞走犬】同“斗雞走狗”。
【斗雞走狗】雞與雞相搏斗,狗與狗相競走。古代的賭博游戲。
【斗雞走馬】斗雞賽馬。古代的賭博游戲。
【斗雞養狗】同“斗雞走狗”。
【斗麗爭妍】競相比賽艷麗。
【斗艷爭妍】見“斗艷爭妍”。
【斗雞走狗】見“斗雞走狗”。
【斗艷爭芳】競相比賽艷麗、散發芳香。
【斗艷爭輝】競相比賽美麗、煥發容光。
【斗艷爭妍】亦作“斗艷爭妍”。競相比賽艷麗。
【斗水活鱗】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斗方名士】指自命風雅的無聊文人。
【斗米尺布】少量的糧、布。
【斗折蛇行】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
【斗挹箕揚】比喻無實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為名。語出《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孔穎達疏:“言維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漿。”
【斗酒百篇】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能詩善飲,文思敏捷,氣概豪邁。語出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斗酒只雞】①一斗酒一只雞。泛指簡便的酒食。②謂以雞和酒祭奠。常用為悼亡友之辭。
【斗酒雙柑】唐馮贄《云仙雜記·俗耳針砭詩腸鼓吹》引《高隱外書》:“戴颙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曰:‘往聽黃鸝聲。’”后因以“斗酒雙柑”指春日勝游。
【斗量車載】用斗量,用車裝。形容數量很多。
【斗量筲計】用斗量,用筲計。形容數量很多。
【斗絕一隅】孤懸邊遠之地;僻處邊遠之地。
【斗轉參橫】北斗轉向,參星橫斜。表示天色將明。
10. 李白斗酒的斗怎么讀怎么組詞
古時候斗是用來裝酒的容器,一斗詩百篇,意思是李白喝一杯酒話就開始多了。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四句寫李白好飲、狂放、瀟灑,也寫出了李白酒一下肚,詩興立刻泉涌而來的才華——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能作出百篇詩來。 他常在長安市上喝酒,喝醉了就睡在酒樓上。
有一次,唐玄宗游白蓮池,召李白去作詩,李白卻喝得醉醺醺的,說什么也不上船,還自言自語地說:“我是酒中仙!”“天子呼來不上船”。此情未必是事實,杜甫用夸張的手法,塑造了李白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王侯的藝術形象,神采奕奕,形神兼備,具有高度的藝術真實性和藝術感染力。
11. 斗酒怎么念
第四聲,讀音為:dòu
斗拼音:dǒu、dòu
釋義:
斗dǒu
1、中國市制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斗酒只雞(經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簡單酒食,家常便飯)。
2、量糧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狹小,見識短淺)。
3、形容小東西的大:斗膽。
4、形容大東西的小:斗室。
5、像斗的東西:斗車。斗笠。斗篷。熨斗。
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氣沖斗牛(怒氣沖天)。
7、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
8、古同“陡”,高聳的樣子。
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結構,斗是墊拱的方木塊,合稱斗拱。
10、古同“陡”,突然。
斗dòu
1、對打:斗毆。戰斗。
2、比賽勝負,爭勝:斗力。斗勁。斗智。斗志昂揚。
3、使動物之間互爭高下:斗牛。斗蟋蟀。
4、拼合,對準,湊近:斗眼。
5、古同“逗”,逗引。
擴展資料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斗志[dòu zhì]
戰斗的意志。
2、奮斗[fèn dòu]
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
3、毆斗[ōu dòu]
兇狠、混亂和尖銳的格斗。
4、搏斗[bó dòu]
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對打。
5、斗嘴[dòu zuǐ]
爭吵。
6、惡斗[è dòu]
兇猛激烈地爭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