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葡萄酒,自產自銷?

  在山西這個以能源、食醋以及白酒為主要消耗品的大省里,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尚有許多亟待提升的地方。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山西境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在1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太古、鄉寧、襄汾和夏縣。從地域來看,酒莊和酒莊間相對分散,距離頗遠;從規模來看,雖然每家酒莊都自成一體,但一個行政區域內幾乎只有一家酒莊;從風土來看,受地域海拔等因素影響,小氣候較多,共性少有。因此,業內不少人提出,將山西作為一個產區是不是還為時過早?

  1

  個性還是共性?

  盡管目前國內生產葡萄酒的幾個省份都以地域來命名產區,但它們早已形成一二三產業聯動且向規模化、集中化發展,風土大多也有共性、專業的研究數據及報告。

  從目前的山西葡萄酒產業發展情況來看,不管是葡萄酒產量、消費市場、酒莊規模還是納稅情況等都不大。

  世界知名酒評家JancisRobinson曾撰文寫道:“盡管怡園酒莊于1997年在山西省成立。到2004年,已經開始生產中國最優質的葡萄酒,但從此之后,它也和其他釀酒商一樣,開始探索更加偏遠的寧夏、陜西和甘肅等西部省份。”

  目前怡園酒業旗下除了山西怡園酒莊,還有寧夏怡園酒莊。去年,怡園酒業又斥資收購萬浩亞洲,入局威士忌板塊。對此,怡園酒業董事會主席、酒莊莊主陳芳表示,威士忌將會有自主品牌,不使用“怡園酒莊”一名。

  作為山西產區的引領者——怡園已經開始多元化發展。

  對此,葡萄酒行業觀察家、評論家董樹國指出,山西葡萄酒產至今未有一個官方或者半官方的組織,來做“山西葡萄酒文化”的整體宣傳推廣工作。酒莊目前是“各自為政”、難以協作。并且在推廣地域文化的時候,酒莊多以所在地文化為主,三晉大地傳承千年的共性文化鮮有提及。

  他建議盡快成立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及推廣中心。借助這一平臺,深入開展山西當地的葡萄酒產業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將成果轉化,開展產品推廣及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信息化建設等工作,完善當地葡萄酒行業集群化、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

  “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打出屬于山西葡萄酒自己的特點,讓消費者對山西葡萄酒有一個感性認識,從而找到屬于山西葡萄酒的市場。”董樹國說。

  2

  本土化還是全國化?

  山西葡萄酒企業在市場推廣過程中有個顯著特點,即主打本土市場。

  據年報來看,2019年怡園酒業收入為7271萬元,共售出109.7萬瓶酒。公司相關工作人員透露,約60%的葡萄酒在山西省內消化。

  據戎子酒莊莊主張文泉透露,除了部分酒款出口,戎子酒莊目前市場也主要集中在山西。

  堯京酒莊也將市場精準扎根在山西臨汾市。

  由此來看,本地市場絕對是山西葡萄酒企銷售的主戰場。

  山西葡萄酒企業基本都擁有自己的基地,因此多個性特點。戎子酒莊總工程師繆成鵬告訴記者,無論在多少葡萄酒中,他都能夠挑出來戎子酒莊的產品,因為戎子的葡萄酒具備了顯著的產地特點,如赤霞珠有山楂的香氣等。因此,本地忠實消費者較多。

  另外,盡管山西葡萄酒的性價比在國產葡萄酒中較有優勢,但部分莊主們花在酒莊旅游與接待設施上的資金比較大。要警惕前期對酒莊游投入資金過多,導致酒莊酒的銷售價格自然“水漲船高”,那么同樣價位的酒,消費者依然會更傾向于進口葡萄酒,國際葡萄酒與烈酒作家與記者協會成員李燕萍說。

  眾所周知,山西酒水市場還是以白酒消費為主,葡萄酒市場相對較小。目前整個山西市場容量大概為5億元左右。其中,2億為國產葡萄酒,張裕長城等國產大品牌依然占據著部分市場。

  8月初,寧夏西鴿酒莊簽約山西加佳酒業,也開始“進軍”山西市場。

  不得不說,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來者”進入山西,當地葡萄酒企業的市場空間已逐漸壓縮。到底是繼續開拓本地市場還是著眼于全國,值得山西葡萄酒企業深思。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訂閱號

推薦閱讀

山西有哪些紅酒莊園(山西紅酒酒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