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9月,“行走的汾酒2020”將行至廣州。
自2018年亮相以來,“行走的汾酒”已成為行業超級IP,影響超7億人次,在經銷商和消費者中間產生了強大的號召力。
而在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行業的發展一度按下了“暫停鍵”。隨著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行走的汾酒”全新升級之后再次起航,并在2020年選擇走進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州。
1
一個IP,兩年行走,十座城市
2018年4月,汾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杏花村點燃了象征中國白酒6000年歷史的“生命之火”,“行走的汾酒”文化大巡展活動正式啟動。
“行走的汾酒”是酒業此前從未有過的表達形式,這是汾酒在明清大傳播之后,又一次規模空前的“文化之旅”。新一代汾酒人將象征著中國白酒6000年歷史的圣火與文化,傳到了大江南北。
2018年,汾酒高舉文化大旗,一路東進鄭州、濟南,南下杭州、上海,北上呼和浩特,向西到訪古都西安,在國內白酒行業引發了轟動。期間獲得媒體報道3000余次,影響受眾超過7億人次,堪稱酒業超級IP。
值得一提的是,“行走的汾酒”還對汾酒市場的強勢增長,形成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在巡展2018年走過上海、杭州兩地之后,僅2019年1-6月,上海市場和浙江市場的汾酒銷售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15%、110%。
▲2019年,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在杏花村博物館前點燃圣火,啟動“行走的汾酒”文化大巡展
2019年,“行走的汾酒”再度啟程,先后走進天津、北京和三亞。
新一年的文化巡展,在原有內容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消費者的互動體驗,通過交互項目、VR視頻、文創產品等方式,讓用戶在游戲、互動、品鑒、把玩的過程中加深加固了與汾酒的情感聯系。
比如去年底“行走的汾酒”走進三亞時,汾酒便將杏花村“復制”到了到了天涯海角,讓汾酒的文化底蘊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新穎有趣的文創產品,也在現場頻頻實力圈粉……開放、坦誠的展示交流,迅速點燃了現場的氛圍,讓很多游客對汾酒“路轉粉”。
此外,兩年來,“行走的汾酒”還得到了包括文化、商業、藝術等各領域專家、領導的廣泛支持和認可。包括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張頤武,《百家講壇》主講學者、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毛佩琦,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詩人李元勝,快板書大師張志寬,著名油畫家李成民等在內的眾多文化、藝術名家,也紛紛到現場助陣。
可以說,“行走的汾酒”能夠在短時間內便形成遍地開花的效果,體現了汾酒強大的品牌力。自山西杏花村出發,“行走的汾酒”兩年間走過十省,在傳播“中國酒魂”、講述汾酒文化上已經駕輕就熟,越來越接地氣。
2
全新升級之后,2020走進廣州
“2020年對汾酒來說是特殊的一年,新的形勢對汾酒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近期的市場調研中,李秋喜表示,“突破”要成為汾酒的一種新的發展狀態。
而“行走的汾酒”本身,也在不斷尋求內容和形式上的突破。行走的汾酒”2020走進廣州,又有何不同?
據悉,此次“行走的汾酒”將在七天內開展六大活動,并延續此前經典環節的同時,在內容上亦有諸多創新。
云酒頭條了解到,此次活動最大的亮點之一,是通過專業設備,搭建一座集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種感官體驗為一體的“五感官體驗館”。與傳統的品鑒不同,當觀眾沉浸于類似游戲的五個場景中時,都能立馬Get到這些現代科技帶來的極致體驗。
比如,在聽覺體驗中,觀眾將從聲音層面了解汾酒內涵,感受山西文化;觸覺體驗中,可以近距離體驗汾酒地道的原料品質……經過五感體驗,觀眾將對汾酒的產品、故事有更多的了解。
火炬傳遞一直是“行走的汾酒”十分具有儀式感的一環。這一次,象征著中國白酒6000年生生不息的文化圣火,將再次從杏花村啟程,奔赴嶺南大地,并先后在深圳市、珠海市、東莞市、廣州市四地進行傳遞。在同一個省份的四個城市傳遞火炬,這在“行走的汾酒”啟動以來也屬首次。
稍加思索便能理解——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上述四個城市更是改革開放歷史當中的“先行者”,廣州則是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與汾酒“山西省國企改革‘排頭兵’”的標簽,同樣十分契合。
此外,作為經典環節的延續,《文化大講堂》將邀請到當地文藝界名流,他們將為大家送上一道文化大餐。在文藝表演環節,主辦方將嶺南文化中代表的黎家獅請到現場,并由第六代傳人為觀眾演繹獅頭扎作的手藝,這是曾被導演徐克、影星李連杰在《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中演繹的廣東文化瑰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內容上的升級外,此次巡展在技術手段的呈現形式上也做了較大提升。現場將通過眾多專業設備,進行多視角實時互動直播,并運用現代化的聲光電技術,展示汾酒的傳統文化。
汾酒,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廣州,改革先鋒、時尚之都、美食之都,經典與時尚的碰撞將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文章來源:云酒頭條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