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酒“反攻”城市市場

  原標題:意料之外!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一種酒類業態正在復蘇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逐步恢復下商業氛圍日益濃厚,餐飲、零售等業態相繼回到正軌,讓我們感受到久違的城市活力與市井氣息,就在這份熟悉的味道里,一切都在復蘇。

  近日,快訊君在對一線市場進行走訪時發現一個現象,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散酒鋪也陸續重新營業,令人頗為驚訝的是,大部分業主對當前市場持樂觀態度,并且僅成都地區新開門店數量便有所上升。

  那么,散酒銷售這一酒類業態在當前的消費環境,以及行業整體調整的趨勢下,又正在經歷怎樣的喜與憂?Content 1

  1

  先從一個疑問談起

  據快訊君查閱資料,今年我國共有16.6萬家經營范圍含“白酒”的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狀態的企業。截至7月23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2020年上半年新增了11379家白酒商業體;從地域分布上,今年新增的白酒相關單位中,四川省數量最多,達到2147家,占全國19.2%,云南省緊隨其后,以1720家新增企業數量名列第二。貴州、湖北和遼寧則位于第三、四、五位。

  其中,4月和5月新增相關企業均超過2500家,這兩個月的新增占了上半年新增數的近50%。

  那么,為什么會有如此之多的白酒相關單位在疫情爆發,以及經濟受挫下行之時,如雨后春筍一般瘋長出來?

  其中主要原因應該是2020年開始施行了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這一指導目錄取消了對白酒生產線的限制,隨著白酒產業不再是國家的限制類產業,大批資本進入白酒市場,除去我們之前關注的幾次較大的股權變更外,其實還有大股力量正在涌入。

  如此增量下,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態和發展前景便有了變數。而其中一部變革方向,便悄然發生在都市的大街小巷,于是快訊君走入市場一線,通過與商家的交流,從微觀角度探尋呈現出散酒零售這一“古老業態”的新聲。

  2

  散酒業態“反攻”城市市場

  “今年生意不好做,以前在老家都是別人下訂單,只管往外送貨就是了。但是今年這遇上了疫情,在家兩三個月都沒有收入”,一位散酒店老板說到。

  這家散酒鋪子是今年才開起來的新店,他們在老家鄉鎮上的時候依靠著臨近的居民維持銷售,甚至還能收獲相當大一部分的外送訂單,但是由于疫情原因外來訂單基本斷流,只有疫情,物流等緩和后,才陸續有外來訂單。于是在中間的空檔期就有不少在鄉鎮經營的作坊開始尋找出路和更多的銷售渠道——大城市。

  或許這不是一家散酒作坊所面臨的困境,疫情期間本地內需減少,外地外需基本斷流,使得發育本不良好的釀酒作坊更加雪上加霜。很多鄉鎮里的小酒企都是好幾戶人家一起出錢出力建起來的,但隨著今年人員陸續流失,能堅持下來的人家就不多了。

  經濟下行,外銷受阻,使得本地市場被重視起來,作坊式散酒企業意識到必須抓住本地市場,才能應對突如其來的風暴。

  那么散酒領域的大玩家們又是怎樣一番情況?百老泉,擁有超1萬個加盟店鋪,產銷一體化,遍布全國;高州酒業,迎駕,仙潭,金喜來等規模化生產企業過去幾年加速布局這一領域,各種在小區域內形成連鎖效應。

  這些走品牌化路線的散酒連鎖,通過輸出自己的企業文化,將散酒打造成一種企業符號,并跟隨風潮開設連鎖加盟。在今年市場調整期下,這些對散酒業態一直較為鐘情的大型企業,勢必在大本營市場加速布局。Content 2

  3

  經濟下行,散酒復蘇有理?

  今年的經濟大環境不確定因素很多,雖然國家在鼓勵并刺激消費,激發實體經濟的活力,但本質上居民經歷了疫情后,在消費理念上或將變得更加理性化。

  比如前不久高州酒業宣布加碼連鎖加盟店,將目光遍布全國。雖然之前散酒連鎖就已經在酒類銷售渠道之中了,但是由于普遍缺乏品牌力量的支撐,且品類多以中低端為主,因此一直未能登上“臺面”。

  但隨著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升級,部分消費者從高價格酒轉向了高品質酒,這就使得高端散酒有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于是高洲、仙潭的高端散酒,就能依靠自己的品牌和高產能,打拼出散酒的新天地。

  綜合來看,散酒業態的好與壞,跟區域經濟文化水平、大眾認識有直接的關聯。經濟文化水平越高、百姓認知越豐富,散酒的接觸度越低;反之越高。

  散酒能在西南、東北保持強勢更本質在原因在于當地大眾對散酒有先天心理好感度。而這種好的心理暗示,讓大眾對散酒產生了一種信任的默契,從而愿意熱衷消費購買。這就是為什么散酒在西南、東北地區在經歷疫情后,仍然發展勢頭良好,且市場地位十分穩固。

  從歷史沿襲來看看,散酒符合老百姓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嘗試體驗,所以在白酒消費基礎較好的市場,依然比較堅挺。目前白酒相關企業的增加,或許也會帶來散酒業態的變革與更迭,進而滿足不同層次社會需求的結果。

  4

  壇壇罐罐之外,看懂中小酒企生存之道

  透過現象看本質。散酒為什么依然能立足于疫情后的白酒市場?重要的是其有良好且穩固的消費人群,為其抵抗市場經濟下行的沖擊。那么,中小散酒企業,如何做到穩固自身市場,在維護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的同時更好地做好自己的產品呢?

  之前糖酒快訊報道過一家位于成都天府新區的小酒廠,早幾年前通過更新生產設備,翻新生產車間,嚴格實施衛生化生產,從一個無證無照、食品安全堪憂、環保設施簡陋的小白酒作坊,變成了一個頗具現代化的正規生產白酒的企業,并且現產先賣,從而在本地獲得了相當多的忠實顧客,并且通過人群之間的交流宣傳,也在外地市場獲得了許多訂單。通過這種典型案例,我們可以得到什么樣的啟示?

  首先,找到適合自己特色的生產營銷模式。要么建立連鎖店,使自己的企業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方便以后的生根發芽;或者樹立自己的品牌,企業文化,通過廣告等方式的宣傳,增加自己的市場辨識度,從而贏得消費者的認可,這樣也就獲取了相當一部分的忠實顧客。

  然后,改變家族制、作坊式生產。一些散酒企業采用作坊式生產,沒有一定的生產規模,沒有現代化的生產體系,沒有合格的衛生生產場地;一些公司直接由老板,一兩個調酒師和十多個釀酒工人組成。整個釀酒過程和工藝水平仍然處于最低水平,因此這些作坊不可能尋求發展并實現規模經濟。引入現代化企業管理機制,優化管理結構,免去人員冗雜等因素,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小酒企要實現轉型的必要途徑。

  最后,改善生產環境,將生產現代化、透明化。打消眾多消費者疑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誠信于民。一家散酒企業初期最需要做的就是建立與周邊居民的信任鏈條,當這跟鏈條穩定的轉動之后,將會帶動更多的人群,更大的市場。

  文章來源:糖酒快訊訂閱號

推薦閱讀

散酒怎么賣銷量好(散酒怎么賣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