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宜賓、瀘州市委書記談“共同發展”,中國白酒“雙城演義”又添插曲
“宜賓瀘州全力支持五糧液郎酒兩大酒企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共同發展。”
昨天,一件大事在四川白酒圈內低調發生:宜賓市委書記劉中伯、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到訪郎酒莊園,瀘州市委書記劉強、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陪同調研。
△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左一)向宜賓市委書記劉中伯(右一)、瀘州市委書記劉強(右二)、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左二)介紹醬酒釀造技藝
一場調研,多個政企一把手登場,這在酒業圈也是少有的規格。而此次的主角,又恰恰是在中國白酒版塊上占據重要位置的兩座城市,同時川酒龍頭與川酒醬香龍頭的再碰面,也為行業增添了諸多想象空間。
早在2018年,糖酒快訊撰寫《觀察||斗法&連橫,瀘州、宜賓演繹新“雙城記”》一文,講述了這兩個中國白酒重鎮間的“愛恨情仇”。而短短兩年時間,酒業圈的風云變遷又讓瀘州與宜賓重新審視未來,在學習與互訪中,我們仿佛翻看到四川白酒產業振興的路線圖……
看大局:宜賓與瀘州,“雙城故事”步入新章節
白酒,串聯起了宜賓和瀘州這兩個川南重鎮,也讓“酒都”與“酒城”“相愛相殺”多年,而作為川南的經濟主力和成渝經濟圈的重要補充,宜賓與瀘州間也刮著“競合風”。
今年年初,中央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概念,給成都、重慶之外的城市一個“上位”機會。而坐鎮川南的宜賓、瀘州均有很大的優勢。
2019年1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川南的交通建設、產業發展、城市群建設以及川南城市之間的交流合作給出了指導意見。
提出“到2022年,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效,協同發展機制更加完善,經濟總量接近1萬億元,培育形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初步建成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
2019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宜賓和瀘州一起被納入這一國家級戰略規劃,兩個城市獲得了補齊交通短板的機遇,加強對省內與省外的聯系。
種種跡象表明,瀘州與宜賓這兩座城市在未來將有更多的交際,而從城市發展的大格局上來說,酒都與酒城之間的合作比競爭更有看點和期待度。
在考察中,劉中伯、劉強一致指出,宜賓瀘州全力支持五糧液郎酒兩大酒企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共同發展。或許,此次酒都與酒城一把手的會面,五糧液和郎酒領導人的碰頭,會成為宜賓、瀘州兩地白酒產業開展更廣泛、深層次合作的開始。
此次到訪二郎鎮,是宜賓市黨政代表團來瀘州重點考察其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大招商招大商的思路、舉措和成效的重要一站。
過去幾年里,瀘州市白酒產業集群式發展的思路,推動白酒行業形成了園區效應,增強了瀘州市高質量發展后勁,這種集群發展模式給予了宜賓市白酒產業發展很多啟示。
在去年2月,李曙光就已經率隊考察過郎酒莊園,就加強合作,形成合力,為振興川酒作出更大貢獻達成了重要共識。而今年恰逢“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研討期,此時李曙光到訪郎酒,不免會給行業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在醬香白酒越來越熱并且品牌涌現的趨勢下,宜賓和瀘州,五糧液和郎酒,雙方會如何聯合打好川酒的香型組合牌?能否將“中國白酒金三角”和“赤水河谷左岸”打造成為濃香型和醬香型共同獲利的地理名片?
看細節:震撼宜賓市委書記,郎酒莊園靠什么?
我們注意到,此次參觀中劉中伯表示高度認同郎酒基于莊園的體驗營銷模式,認為郎酒將釀酒、品酒、賣酒與消費者體驗融為一體,有創意、很獨特。并認為郎酒將莊園建設和大自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將白酒文化和消費者體驗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感到震撼、很有創意、很受啟發。
于是,我們不難看出此次宜賓頂級考察團選中郎酒莊園的原因。
調研學習,自然要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目的地,郎酒莊園作為郎酒手中的絕對王牌,正逐漸讓世人認識到它的“不走尋常路”。百億級投資背后,是一場巨大的謀劃,一條差異與其他頭部企業的品牌成長路線。
雖然在糖酒快訊看來,獨一無二的地理構成讓郎酒莊園不太容易被復制,但它所呈現的體驗式營銷模式,卻能夠為白酒產業帶來思考,特別是郎酒在四川白酒以及中國醬香酒矩陣中所處的特殊位置。
一方面,郎酒是當前世界核心醬酒產區的重要代表,是宣言的發起者之一;另一方面,作為四川醬酒陣營的“帶頭大哥”,郎酒在四川后續產業規劃中或將扮演重要角色。
而在郎酒的戰略規劃中,這些責任、目標以及“詩與遠方”,又凝聚在這座郎酒莊園中。
如今,郎酒莊園開啟了忙碌模式。僅今年以來,來自四川省、瀘州市,遂寧市等各級領導率隊考察,著名主持人孟非、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時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周其仁等文藝界、商界、文化界人士紛紛簽到郎酒莊園。
這些嘉賓來到朗酒莊園,往往是汪俊林親自接待,化身導游帶領賓客參觀莊園。郎酒莊園這張名片,也讓郎酒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對高端客戶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形成了“圈層效應”。
毫無疑問,白酒行業發展到當下的階段,是比拼品牌厚度和實力的時候,當每個品牌都想發力高端,進軍千元價位,其品牌之下是否有高端產品的落地支撐成為了關鍵,精致、精細、定制化的高端服務,承載品牌厚度的硬件資產等,都會成為考量的關鍵。
文章來源:糖酒快訊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