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華潤啤酒如何決勝千里?
3月20日,華潤啤酒發布2019年全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綜合營業額331.9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2%;未計利息及稅項前盈利人民幣21.63億元,同比增長47.6%;凈利13.12億元,同比增長34.3%。
經過“跑馬圈地”后,啤酒行業CR5格局趨于穩定。作為上市巨頭之一,華潤啤酒舉動備受市場關注。
5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78億元,同比下降7.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9.1%),降幅比上月收窄8.3個百分點。
這一數據雖然向好,但也不容盲目樂觀。數據印證了艾瑞咨詢2月份提出的觀點——2020年經濟恢復將較2003年非典期間存在更為漫長的回彈期,疫情防控3個月后,啤酒市場仍不能完全回到2019年消費水平。
在2020年疫情籠罩的背景下,華潤啤酒如何決勝千里,成為市場關注話題。日前,華潤啤酒CEO侯孝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了華潤啤酒近期的表現。
1
市場:守住生命線
自政府倡導復產復工后,侯孝海馬不停蹄,親自走訪了四川、重慶、云南、山東、廣東、安徽、河北等9省市場,在每個省停留2-3天,關心基層員工辛苦,傾聽經銷企業心聲,了解消費群體動向。侯孝海要堅決守住華潤啤酒市場生命線,為2020年旺季到來做好準備,以備萬全。
在實地探訪中侯孝海發現,如今夜場銷售恢復了大約3成,餐飲市場銷售大約恢復了8成。
侯孝海表示,華潤啤酒是疫情下行業中最早開始走向市場、恢復經營、生產和業務的公司,除了二、三月份有一定的損失之外,四、五月份已經開始實現穩步增長,而且整體經營狀況好于去年同期。
基于華潤啤酒在前三個月損失相對較低的客觀情況,侯孝海做出判斷:“非常看好”啤酒行業在今年這四個月(即5月-8月)旺季的市場表現,并表示“華潤啤酒將抓住后面五六個月的時間,迅速地追回損失”,“爭取把全年的損失降到最低點,盡最大可能把一季度的損失給奪回來,使得全年保持平穩的發展。”
在走訪市場時,侯孝海發現,針對各細分群體,華潤啤酒旗下各檔次產品在市場上均有上架。據經銷商反映,消費者對“勇闖天涯superX”“馬爾斯綠”等產品接受程度較高。
侯孝海認為,在中高端啤酒市場,華潤啤酒擁有更大想象空間和更大表現空間。這樣的判斷,來源于華潤啤酒現有的市場表現和已推出的產品矩陣。
夏季將至,這是傳統的啤酒消費旺季。在消費低迷的大環境下,今年華潤啤酒產品銷售是否能延續火爆勢頭,市場拭目以待。
不僅如此,在此前的媒體專訪中,侯孝海立下Flag——華潤啤酒要與百威在高端產品領域一決勝負,要將其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從14%-15%提升至30%。
數據顯示,當前啤酒市場,百威品牌在高端市場的份額約為46%,超過國內三巨頭(雪花、青島、燕京)份額總和。百威品牌盈利是華潤啤酒2-3倍,是行業其他企業總和。長此以往,華潤等公司的市場份額必將被百威鯨吞蠶食殆盡,市場將呈現百威一家獨大的局面。
硝煙彌漫市場。今年及之后數年,華潤啤酒都在打一場“不成功便成仁”的戰役。
2
產品:不僅僅是“勇闖天涯”
由于企業營銷精準發力,在消費者心目中,華潤啤酒的“勇闖天涯”成為響亮的啤酒產品。甚至部分消費者將“勇闖天涯”等同于華潤啤酒,認為其是華潤啤酒的代名詞。
但事實上,華潤啤酒,不僅僅是“勇闖天涯”——
2018年,華潤啤酒推出高端產品“匠心營造”和中高端以上產品“勇闖天涯superX”。
2019年4月,華潤啤酒推出主打時尚、搶占年輕高端市場的“雪花馬爾斯綠”。
2020年4月,華潤啤酒推出針對金領人群以及更自信驕傲年輕一代的“花臉”。
至此,華潤啤酒旗下中國品牌群全部亮相市場,高端落地戰略又前行了一大步。
在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侯孝海曾提出“4+4”高檔品牌組合群戰略。
侯孝海認為,中國啤酒未來的高端化一定由高檔品牌的組合群才能實現,并非單一國際品牌或中國品牌所能完成。高端的品牌群必將由中國品牌和國際品牌組成,既能夠代表中國的文化和力量,也能夠代表國際性和全球性的力量。目前,華潤啤酒已經按照規劃,初步完成了屬于中國的中高端品牌群布局。
在國際品牌群構建方面,華潤啤酒已有動作。華潤啤酒與享譽全球的高端啤酒品牌喜力正式達成了戰略合作,自2019年4月30日起,原喜力中國區業務正式并入華潤啤酒。
就在不久前,5月1日,華潤啤酒在中國推出了面向年輕群體、口味順滑爽口的高端產品——喜力星銀。華潤啤酒認為,中國年輕消費群體正強勢崛起,他們追求個性少有盲從,喜歡時尚拒絕平庸。喜力星銀的上市針對時尚年輕人需求,能為年輕消費者營造輕松歡樂的氛圍。
這標志著華潤啤酒旗下國際品牌群開始在中國市場嶄露頭角。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華潤啤酒必會穩步推進國際品牌群在中國市場逐一落地,飛速發展。
在與媒體談到品牌群問題時,侯孝海勾勒了一個場景——比如在一些高檔餐廳,可能只有百威、喜力或者匠心營造,可能連純生都沒有,別的可能就不適合這個場景。
對此,侯孝海有更進一步的解釋。“啤酒是按場所分類的,具體到某一場所的時候,你會發現品類并沒有那么多,也就是2-4支就夠了,但它依然是一個品牌群,對應的是所有消費者都有的一個中國啤酒和國際啤酒情結,你會發現,所有的場景都是這樣。”?
3
底牌:市場化為底色中國崛起為底氣
有戰略,謀定而后動;做產品,知止而有得。
侯孝海在大開大合間運籌帷幄,除了個人的智慧外,華潤啤酒的寬松環境,也為侯孝海指揮若定提供了必要的外在條件。
華潤啤酒是在港央企子公司,擁有著市場化的基因和傳統,可以說其底色就是市場化。侯孝海坦言,當年在決定進入非資源性的競爭性行業之后,華潤決策層就力圖在華潤啤酒保持和發揚市場化機制。
另外,不可忽視的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全球第二大啤酒公司SABMiller在成為華潤啤酒第二大股東后,也給出了很多專業化建議。“所以股東是華潤啤酒市場化的最大的支撐,一個在香港的央企和SAB這樣一個外企,給了華潤啤酒市場化、國際化的基因。”
“有了市場化的機制、市場化的人,必然導致不斷地創新和超越。”侯孝海表示:“我們一直希望做的和別人不一樣、做得比別人好,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己、超越對手的雄心是始終流淌在華潤啤酒基因里的。”
所以我們才看到,以沈陽作為主要市場,華潤啤酒打贏了19年前并購原大連棒棰島啤酒廠“蛇吞象”戰役,順利整合東三省,從區域壟斷做起,實施蘑菇戰略,在全國廣泛并購,最終成為啤酒行業佼佼者。
“時勢造英雄”,華潤啤酒崛起的大背景就是中國不斷發展壯大、追尋中國夢的圖景。也許中國崛起,才是華潤啤酒敢于與百威較量的源動力。
侯孝海用樸素的話語對此進行了解釋:“我們看15、16歲的孩子,越來越自信,看李寧在國外受歡迎的程度你就知道,未來的中國品牌完全沒問題,越往后越沒問題”,“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隨著中國的崛起和中國夢逐步實現,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中國文化、中國產品、中國品牌出現。”
也許這些才是華潤啤酒應對市場驚濤駭浪時,始終利于不敗之地所擁有的真正底牌。
文章來源:云酒頭條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