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類產業正在經歷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隨著智能化釀造技術的逐漸應用,傳統的中國酒類產業正在發生改變。酒說記者最近參觀了紅星二鍋頭的新釀造基地,了解了紅星在智能釀造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突破。
1、智能釀造,只為一瓶“更純凈”的二鍋頭
從原糧開始把好第一道質量關。
紅星始終堅守純糧固態釀造,以嚴謹的態度把好原料關,確保糧食達到入庫標準。為此,他們首先采用自動扦樣機進行原糧取樣,并使用以國標參數為基準的近紅外光譜進行更科學的原糧質檢,為二鍋頭的純糧固態釀造把好原料關。
而且,從原輔料到成品酒的各個環節,紅星都使用智能化和機械化的管理體系。
大汗淋漓的釀酒工人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忙碌不停的“裝甑”機器人、更智能的AGV(無人物料轉運車)和自動摘酒系統,還有具備定位和防搖功能的智能化行車,這些智能化的設備實現了原輔料攪拌、潤糧、糊化、加曲、入池到出池全過程的自動化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生產質量。
對于傳統白酒釀造業而言,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產業進步。
尤其值得稱贊的是,紅星的全智能釀造管理體系實現了糧食不落地,酒醅不落地。還有,自清洗系統、除雜除塵系統等智能化設備的應用,實現了全流程清潔生產,真正保證了紅星二鍋頭的“一凈到底”。
2、自主釀造,只為一瓶“高品質”的二鍋頭
只有原酒產能規模化,才能更好地為產品品質保駕護航。
據了解,紅星近千畝的大型智能化、生態化釀造基地完全建成后,將年產原酒11.5萬噸,儲存能力13.5萬噸,屆時紅星也將成為釀造產能最大的二鍋頭企業。
品質是企業的生命線,紅星二鍋頭釀造基地融傳統和智能釀造于一體,從源頭上保證了高品質原酒的穩定供應。
在堅持純糧固態和傳統工藝的同時,紅星創新建立了現代釀酒工藝體系,用統一的釀造標準保證了原酒品質的一致和穩定,讓消費者可以一直喝到“高品質”的二鍋頭,實現了企業整體的穩定持續發展。
紅星全面梳理了傳統釀造工藝,總結了45道工序、102個環節和398項工藝標準,并將它們精確量化到釀造過程的每個環節。同時,紅星還應用了多個智能釀造設備,通過精細化控制,使得機械釀造達到了工匠水平,實現了傳統釀造和智能制造的有機結合。
紅星正用自己的行動堅定踐行“為人民釀好酒”的初心和使命,讓更多消費者喝上更高品質、更放心的純糧酒。紅星的現代釀酒工藝和堅守純糧固態的行動,讓消費者可以放心地選擇紅星的二鍋頭,享受純糧固態的美味和品質。
3、著眼生態,只為一瓶“綠色”的二鍋頭
更令人震撼的是,紅星在綠色工廠的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在紅星新基地還建設了能源管理系統、余熱利用系統、污水處理系統、廢氣處理系統、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能源配置高效化,展示了不同于傳統酒企的“綠色生態”生產模式。
不僅紅星釀造基地堅持“綠色生態”,在2023年3月24日,國家工信部辦公廳公布了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獲得“國家綠色示范工廠”榮譽稱號,成為北京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白酒企業。獲評綠色工廠,意味著紅星在綠色制造的關鍵技術創新和應用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也充分體現著紅星作為國有企業始終如一的擔當。
綠色,正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生態釀造,也必將成為新時代中國酒類企業發展的必選項。
紅星新基地的智能化和生態化的釀造生產模式,給業界很多借鑒意義。
中國酒業協會在《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中提出,應以智能釀造推動創新發展,深入推進關鍵工序智能化,生產控制自動化和供應鏈優化,推動產業科技創新、工藝創新和管理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面對新的社會環境,中國白酒產業需要進行產業創新,堅守傳統傳承,更要敢于傳統革新,積極借助現代科技力量,讓中國傳統的白酒產業煥發更獨特的市場價值。
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是中國白酒產業真正需要關注的高質量發展。紅星堅定創新發展的道路,持續提高產品品質,優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為市場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通過與現代科技力量的緊密合作,讓中國傳統的白酒產業煥發更高的市場價值。
來源:酒說;好文貴在分享,若涉及版權,請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