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酒業市場,已經進入下半場,接下來的5個月成為全年“酒局”的關鍵。剛剛過去的7月,由于半年預報陸續發布,酒板塊在投資市場的總體表現欠佳,加之市場調研結果披露等因素,業界上下彌漫著危機感。
7月13日貴州茅臺預報稱,2023年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70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8.8%左右;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9.5%左右。
山西汾酒預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90.11億元左右,歸屬母公司凈利潤67.75億元左右,同比分別增長23.98%左右、35.15%左右。
而另一項調查則顯示,今年1-5月超過半數的白酒經銷商和零售商反饋白酒市場面臨“價格倒掛”問題最為嚴重,嚴峻程度超過“現金流壓力”“庫存壓力”。產業鏈不同“段位”的“冰火兩重天”感受可見一斑。
不久前,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總結了2023年上半年白酒消費市場的現狀、變化及成因,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上述結論。《報告》將2023上半年市場動銷的四大特點歸結為:庫存高企,動銷緩慢;消費下行,競爭內卷;預期不強,謹慎樂觀;現金流下降,上市公司分化。
對于上述特點的成因,《報告》從內外兩方面進行了總結,從行業內部來看,行業調整期已經到來,近年來白酒行業經歷了高速增長階段,但在消費、生產和流通等方面積累了大量問題和矛盾,疫情和經濟周期等因素只是加速了調整的到來。
同樣眼睛向內,白酒產業已經由增量發展時代進入到存量競爭時代。產能過剩和銷售渠道的問題導致了庫存壓力和價格倒掛等痛點。疫情加劇了這些問題,使得白酒市場面臨嚴重的價格倒掛問題。這也就意味著行業周期性調整的同時,疫情加速了市場的洗牌。
放眼外部環境,經濟周期性調整,疊加消費基礎發生變化。經濟下行和消費基礎的變化對白酒行業產生了影響,宏觀經濟數據雖然向好但不足以樂觀,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人口結構的變化和老齡化加深也影響消費需求的變遷。
面對酒業進入調整期的不爭事實,如何找尋新空間,化危為機,是不少廠商迫切面臨的現實問題。值得欣慰的是,筆者注意到近期中央專門出臺了針對民營經濟的31條意見,努力在政策環境上為經濟加快復蘇創造條件;文化市場上近期熱映的《長安三萬里》等影視作品,也充分體現了酒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泉城濟南隆重召開的“2023中國酒業老酒收藏節暨中國老酒價值投資論壇”也匯聚國內頂尖老酒收藏家,共同為提升陳年老酒價值助力。這些現象都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中新的機遇與創新起點。
(本文選自《中國酒業》雜志2023年第8期)
來源:中國酒業雜志,作者:李澎;好文貴在分享,若涉及版權,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