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白酒市場在宏觀經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經歷了洗牌,這也讓白酒國際化成為企業的重要命題,在此背景下,“申遺”成為中國白酒行業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從長遠謀劃看,這必將為中國白酒產業帶來新的機遇。
01、從“申遺”到白酒國際化
近年來,承載文化厚度的中國白酒開啟申遺加速“進度條”,多家酒企不遺余力。
7月3日,洋河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聯東一行應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參觀交流,與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楊進座談交流。
“‘非遺’是文明互鑒的紐帶,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中華‘非遺’如同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中華文明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了民族精神傳承重要象征、寶貴財富,更成為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見證者、講述者。和已經申遺成功的中國茶一樣,中國白酒的文化遺產有輝煌的歷史,有繁榮的現在,更有光明的未來,應當在世界文化遺產之林擁有自己的席位。”張聯東在座談中表示。
他表示,在申遺的道路上,洋河將繼續當好“非遺”活態傳承的保護者、綿柔釀造技藝的創新者、白酒申遺的推進者,將“非遺”融入白酒保護、傳承、創新和推廣的全過程。希望借此次座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以搭建起一個交流、協作的新平臺,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傾力支持與各方的共同努力,推動中國白酒成功申遺,并進一步促進中國文化、中國技藝、中國品牌與世界的交流與合作。
瀘州老窖同樣是中國白酒申遺代表企業的中堅力量。作為擁有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始建于公元1573年,并連續使用至今、原址原貌保存完整的釀酒窖池群被評為行業首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瀘州老窖1573國寶窖池群;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已連續傳承699年、24代人的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主體,瀘州老窖是行業首家文化遺產“活態雙國寶”單位。
2006年12月,瀘州老窖大曲老窖池群與白酒行業其余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瀘州老窖被推選為組長單位。2012年11月,瀘州老窖窖池群及釀酒作坊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9年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更新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瀘州老窖大曲老窖池群和明清釀酒作坊再次入選。
對于白酒板塊來說,非遺白酒釀造技藝是“活化石”,是可傳承、可創造的技術沃土,更是展現品牌特色文化的寶貴財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帶來了相關議案、提案希望加快中國白酒申遺。他們認為,中國白酒釀造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幾千年的白酒釀造與飲用史形成了完整、系統、獨特的釀造技藝,加快中國白酒申遺,可以從技藝到記憶、內部到外部、國家到世界,多維度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廣泛傳播。
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從欽提交《關于支持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他表示,中國白酒釀造技藝是我國獨具民族特色、獨具地域優勢、獨具文化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白酒申遺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創新實踐,有利于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推動中國白酒加快國際化進程,有利于推動白酒釀造技藝系統性保護,建議加快推進中國白酒釀造技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日前,曾從欽赴英國倫敦實地考察酒類市場。他表示,要堅定中國傳統酒文化自信,用好國際食品展、國際烈酒展、國際知名調酒師品評等主流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方式,創新產品和文化表達,推動實現“中國白酒”的品牌化和符號化,更好地融入本土消費群體。
02、中國白酒申遺“勢在必行”
加快中國白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將填補中國工業類文化遺產的世遺空白,其有利于中國白酒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有利于提升中國白酒品牌知名度和海外影響力,有利于促進白酒行業拓寬高質量發展的渠道。
回顧我國白酒申遺的歷程,政府、酒企及整個行業均在努力。
2012年,中國白酒老作坊為中國首批《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在2021版《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共納入了山西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瀘州老窖作坊群、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劍南春酒坊及遺址、宜賓五糧液老作坊、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以及舍得酒業射洪縣泰安作坊等8處白酒作坊及遺址。
2018年6月,中國白酒老作坊申遺聯盟成立,多家酒企聯合發布倡議書助推中國白酒申遺落地。
2021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聯合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在北京召開了中國白酒聯合申遺籌備會,確定了瀘州老窖、李渡、五糧液、茅臺、汾酒、古井、洋河七家酒企組成中國白酒聯合申遺籌備組,共同簽署《中國白酒聯合申遺共識》。
懂酒諦了解到,要成為世界遺產,必經三個步驟:被本國列入預備名單、被國際組織審核、確認入選。而瀘州老窖、李渡、五糧液、茅臺、汾酒、古井、洋河七家酒企均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工業遺產”雙重認證,可以說,在漫長的時間跨度中,中國白酒老作坊見證和參與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進程。
今年5月31日,中國酒業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認定與保護指南”團體標準正式過審。團體標準的制定,是一個十分嚴謹的過程。其中參與的企業,從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瀘州老窖等頭部酒企,到牛欄山、衡水老白干、西鳳酒等地方名酒代表,再到露酒企業、啤酒企業、黃酒企業以及葡萄酒企業等等,收獲了全酒種領軍企業與行業專家等多方的大力支持。
早在2022年8月開始,中國酒業協會便啟動了“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制訂工作。近一年來,標準起草組在參考國際、國內多種文化遺產法律、條約、文獻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酒業文化遺產的活態特質與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文化遺產保護的共性要求及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的特性要點,五易其稿,最終敲定了“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團體標準(討論稿)。
經過2023年中國酒業協會文化委員會、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委員會理事會(擴大)會議討論,團體標準審定委員會全體專家函評,又反復修改10余次,最終形成了“中國酒業活態文化遺產認定與保護指南”團體標準。
正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所說的,中國白酒的文化遺產,不是僅為展示而存續,而是始終為白酒產業發展、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國經濟社會建設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貴州茅臺酒廠名譽董事長、國酒教父季克良也曾指出,助推白酒聯合申遺各方面的條件已經成熟,通過各行業專家、兄弟企業的溝通和交流,當前是中國白酒申遺的最好機會,我認為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做好這項工作。
“酒類釀造作為歷史悠久的人類活動之一,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文化演變中衍生出了極其復雜的工藝及產品體系,中國白酒釀造就是在這一體系中立足當地的自然條件、有效適應中國傳統的農耕文化、不斷發展完善的精湛技藝。其中,蘊含著豐富、深刻的生產文化內涵和科學內涵,是世界上工藝最為復雜的蒸餾酒,更是截然不同于其他蒸餾酒種的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世界文明的獨特的組成部分。”季克良如此高度評價中國白酒釀造技藝。
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相信在白酒行業的共同努力下,白酒申遺將會讓更多品牌生根發芽,為中國白酒產業帶來新機遇,塑造白酒產業新格局。
來源:懂酒諦,作者:懂酒哥;信息貴在分享,若涉及版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