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3年中國經濟狀況的初步統計結果。
從消費上看,初步統計,整個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95億元,比上年增長7.2%,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422881億元,增長7.3%。其中2023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550億元,同比增長7.4%,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8131億元,增長7.9%。
再來看看與酒類消費關系密切的餐飲,2023年初步統計商品零售418605億元,比上年增長5.8%,餐飲收入52890億元,增長20.4%;其中12月份,商品零售38145億元,同比增長4.8%,餐飲收入5405億元,增長30.0%。
零售市場,全年煙酒類零售總額5507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2023年12月份,煙酒類零售額543億元,同比增長8.3%。從全年數據看,全面超越上一年和疫情前的2019年,并穩定站上5000億元臺階(2022年全年煙酒零售總額5046億元,同比增長2.3%;2019年全國煙酒類零售額3913億元,同比增長7.4%)。
從顯示國民購買愿望的煙酒類國民消費支出占比看,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人均消費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9.0%。其中,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7983元,增長6.7%,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9.8%(而在2022年支出占比為30.5%,增幅為4.2%)。這表明:雖然增幅仍在保持擴大,甚至高于2022年,但在疫情消退,消費弱復蘇的背景下,剛剛過去的一年,煙酒在國民人均消費支出中的占比卻在縮小,這一現象需要引起酒類行業的足夠重視與警惕。
隨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結構的更新正在加快腳步,長期以來,煙酒類產品作為國民重要的民生屬性正在下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正在從單一的物質生活向精神層面發展,酒類產品在國民餐桌上,乃至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保持與強化,需要全行業秉持創新思維,盡早實現突破。
在競爭加劇,激烈動蕩的國際風云與經濟環境下,酒業或許需要更快適應變局,積極轉換賽道,在穩固規模基礎的前提下,更加重視與強化其中的品牌、文化價值,更多參與社會生活與時代話題,以精神、文化產品的媒介屬性優勢,帶動價值提升與產業升級、進一步打造酒水以外的新質生產力與競爭力。
或許新的突破點并不都體現在酒類產品本身的消費量與消費支出占比上,但對于酒類企業與行業來說,融入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對于行業來說,卻有著更大的社會影響力與品牌生命力,對企業而言,有著戰略價值。
高度決定視野。行業龍頭茅臺作為遙遙領先的酒界華為,在保質穩價的基礎上,花大力氣在提升品牌價值的挖掘與創新,似乎正在探索一種新的大食品觀下的價值創新。無論是針對游戲一族的網絡空間打造,“二十四節氣”系列產品,還是跨界瑞幸咖啡、德芙巧克力,無一不是在嘗試以品牌價值的無形資產,驅動有形資產的增值與積累,在戰略層面上尋求突破,這一趨勢已經愈發明顯,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中國酒業》記者注意到,除了茅臺,近年來以汾酒、瀘州老窖、西鳳酒等一眾“四大名酒”為代表,擁有品牌優勢的老牌白酒企業,也紛紛跳出傳統思維模式,爭相搶搭時尚快車,用全新的演繹視角,加大品牌價值的挖掘力度。力求加厚品牌成色,為未來實現多元突破埋下伏筆。
汾酒的大文化觀與家國情懷,瀘州老窖從中國味道到中國故事的絲滑演化,都給信息時代的年輕受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春晚,突出表現古老長安文化底蘊的《山河詩長安》古今對話8分鐘,以《長安三萬里》中的動畫主角詩仙李白為線,串起觀眾盛唐回響,引發國潮滿屏,其間不時躍動的古老長安“中國紅”,也讓四大名酒時空隧道最深處的“紅西鳳”品牌熠熠發光,文化價值得以綻放。
統計數據反映出行業的現狀與消費市場現實,而未來戰略關系到突破方向。或許數據與數字驅動下的酒業新時代,腳步正離我們越來越近。
來源:中國酒業雜志,作者:李澎;好文貴在分享,若涉及版權,請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