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河酒業有限公司榮譽證書,榮譽證書范本

1,榮譽證書范本

某某同志: 該同志在某某單位舉辦的某某比賽中表現優異,榮獲第N名,特發此狀以資鼓勵 某某單位 年月日這樣行不?
燒火老倌榮譽證書樣本是怎樣子的,內容怎么寫,求高人指點

榮譽證書范本

2,很想知道關于茅臺的一些知識比如說產地了味道了怎樣辨別真偽了等等

  【簡介】  貴州茅臺酒獨產于中國的貴州省遵義縣仁懷鎮,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  茅臺有著神秘悠遠的歷史 茅臺酒也是中國國酒。建國以來,無數次重大活動,茅臺酒都被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自古而今,向往茅臺、贊美茅臺的文人墨客不計其數。毫不夸張地說,茅臺酒的每一個細小的“側面”都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故事,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與人文價值。猶如中國發給世界的一張飄香的名片,具象的茅臺酒和抽象的“人文”,在以醉人的芳香讓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時,也將中華酒文化的魅力和韻味淋漓盡致地展示給了世界,讓其了解了中國、中國文化。  茅臺所產的酒質量特別好,從古至今早有定論。  漢高祖劉邦飲過枸醬酒后贊不絕口。漢武帝劉徹飲之盛贊“甘美之”。曾寫下“楊柳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佳詞名句的北宋大詩人黃庭堅,飲之則嘆曰“殊可飲”。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七經仁懷,暢飲茅臺酒之后更是寫下“萬頃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赤虺托起擎天柱,飲盡長江水倒流”的千古名句。翼王雖然兵敗大渡河,但他詩中隱喻赤虺托起的“擎天柱”,是否使人隱隱感悟到赤水河畔的茅臺百年之后將會成為中國的“國酒”?  【特色】  茅臺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臺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余種。酒度53度。  【產地】  茅臺酒出產于貴州仁懷市赤水河畔茅臺鎮,群山環峙,形勢險要,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赤水河水質純潔清甜,含有少量礦物質,正好釀酒。  茅臺酒因產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臺鎮而得名。由于茅臺鎮地處河谷,風速小,十分有利于釀造茅臺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有關專家曾用茅臺酒工藝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術人員進行異地生產,所出產品均不能達到異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證明了茅臺酒是與產地密不可分的關系和茅臺酒不可克隆,為此茅臺酒2001年成為我國白酒首個被國家納入原產地域保護產品。  【品種】  茅臺酒的商標,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個花瓣形的圖案內,書寫“貴州省茅臺酒”幾個楷書字樣而已。后來才改為連史紙鉛印。商標定名:成義酒房為“雙德牌”,榮和酒房為“麥穗牌”,恒實酒房為“山鷹牌”。1952年統改為“工農牌”。1954年后,分為內銷和外銷兩種商標:內銷為“金輪牌”(又名“工農牌”),外銷為“飛仙牌”。文革時期曾一度改為“葵花牌”,旋又恢復“金輪牌”、“飛仙牌”,一直沿用至今。  【簡史】  歷史上最早記載赤水河畔釀酒史的,為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公元前130多年,漢武帝劉徹飲到來自夜郎(今黔北一帶)所產的名酒“枸醬”,情不自禁地贊曰:“甘美之”。以后便有了漢武帝派大將唐蒙到貴州開拓夷道,專門繞道茅臺所在的仁懷的歷史,有道是“漢家枸醬為何物?賺得唐蒙益部來。”茅臺古稱益部,而枸醬,經考證為仁懷赤水河一帶生產的用水果加入糧食經發酵釀制的酒。  在中國的釀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糧食經制曲釀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而赤水河畔茅臺一帶所產的大曲酒,就已經成為朝廷貢品。至元、明期間,具有一定規模的釀酒作坊就已經在茅臺鎮楊柳灣(今茅臺酒廠一車間片區)陸續興建,值得注意的是,茅臺當時的釀酒技術已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回沙”工藝。  至明末清初,仁懷地區的釀酒業達到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間,茅臺地區獨步天下的回沙醬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臺白酒的品牌開始出現。以“回沙茅臺”、“茅春”、“茅臺燒春”為標志的一批茅臺佳釀,成為貴州白酒的精品。  乾隆年間貴州總督張廣泗向朝廷奏請開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鹽入黔,促使茅臺釀酒業的更加興旺,到嘉慶、道光年間,茅臺鎮上專門釀制回沙醬香茅臺酒的燒房已有20余家,其時最有名的當數“偈盛酒號”和“大和燒房”。到1840年,茅臺地區白酒的產量已達170余噸,創下中國釀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產規模,“家唯儲酒賣,船只載鹽多”成為那一時期茅臺繁忙景象的歷史寫照。  1949年前,茅臺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恒興酒坊”,稱“賴茅”。“華茅”就是現在的茅臺酒的前身。1704年,“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  1949年末貴州剛一解放,中央就來電,要求貴州省委、仁懷縣委要正確執行黨的工商業政策,保護好茅臺酒廠的生產設備,繼續進行生產。貴州省根據中央的指示,對成義、榮和、恒興三家燒房在經濟上給予有力支持,幫助其發展。對其老板還給予政治待遇,在人民政府中安排了職位。1951年,貴州省將最大的成義燒房收購,并將另兩家燒房合并進來,成立了國營茅臺酒廠。政府隨即調入得力干部,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生產規模。  1949年10月,開國大典前夜,茅臺酒就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共和國的開國元勛們以此互為敬賀。據中新社報道:開國大典當晚的開國第一宴在北京飯店舉行,從廚師選擇到菜單酒品都經周恩來親自審定,主酒為茅臺。國運興,國酒興,當年為紅軍療傷洗塵的茅臺酒終于成為共和國的“開國喜酒”。  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茅臺酒連續14次榮獲國際金獎。  【釀造】  茅臺地區特殊的氣候、水質,獨具匠心的釀酒工藝,早為古人所知并加于總結。清道光年間的《遵義府志》載:“茅臺酒,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用純高粱者上,用雜糧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納窖中,彌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麥,謂之白水曲,黔人稱大曲酒,一曰茅臺燒。仁懷地瘠民貧,茅臺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這段記載,準確地描繪了當年茅臺酒的品牌、酒質、制作工藝及生產規模。  茅臺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制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臺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制茅臺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周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后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準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品鑒】  感官鑒別茅臺酒真假的方法如下:  (1)生產廠家鑒別  茅臺酒廠沒有和其他任何廠家聯營,也沒有把它的商標許可權與任何廠家共享,更沒有設立過一廠、二廠和分廠等。凡是注明為聯營廠、一廠、二廠,分廠生產的“茅臺酒”,完全可以肯定是假的。  (2)注冊商標鑒別  茅臺酒全瓶貼“貴州茅臺酒”注冊商標,是用進口100克鋼板紙印制的,500毫升容量酒瓶的商標紙規格為90毫米×125毫米。內銷酒商標的圖案分三部分:中間是一條從右上方到左下方的60毫米寬白色斜帶,上下分別有兩條黑色細線和四條黑色粗線,把紅色的“貴州茅臺酒”五個字夾在中間。斜帶和左上角的相接處有13毫米寬的金色條,條上有“中外馳名”四個黑字。左上角為一紅色色塊,中間有直徑為35毫米的套金色邊的白圈,圈內有從上至下的環形麥穗,金色齒輪和紅五角星圖案。斜帶和右下角的相接處有一條細金線。在右下角的紅色色塊上,有“中國茅臺酒廠出品”八個白字,白字下有“53%VOL,500mL”的標明酒度和容量的黑字。酒瓶背面說明的規格為65毫米×85毫米并以紅色套邊,套邊四周留有寬10毫米的白邊,出廠日期為藍色阿拉伯數字。商標印刷精美,色彩準確,切邊均勻。  假“茅臺”的商標和背貼都是用普通紙張印刷的,商標規格為 100毫米×140毫米,背貼規格為133毫米×85毫米。各種圖案配色混亂,層次不清晰,顏色偏淡,規格不一致,所用字體也與真商標有明顯區別,出廠日期字跡有紅色的,也有其他顏色的。  (3)包裝材料鑒別  茅臺酒的酒瓶是乳白色玻璃瓶,封口為大紅色螺紋扭斷式防盜鋁蓋,頂部有“貴州茅臺酒”五個白字,瓶口無內塞。整瓶酒外包一張優質正方形皮紙,裝在彩盒中:外包裝彩盒用的是進口白版紙加細瓦楞。盒上字體和色澤與商標、背貼上一致。  假“茅臺”的封口用深淺不同的紅色膠帽,有透明無字的,也有假造“茅臺”兩字的,瓶蓋有白色的,也有紅色的。蓋子也壁紋各異有黃色扭斷式鋁蓋,也有塑料蓋外套扭斷式黃色鋁帽的。內塞有螺旋式、帶腰線、平頂等幾種。外包裝盒用的是不合格的劣質皮紙或其他材質。  (4)感官特點鑒別  茅臺酒是用小麥制曲,經八次發酵,貯存二三年后方可出廠的。它的獨特感官指標是酒液無色透明,飲時醇香回甜,沒有懸浮物及沉淀,酒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經久不散。假“茅臺”多為用高梁酒、白干酒、配制酒等冒充的,很難具有茅臺酒的色、香、味特點。  【功效】  酒度低而不淡,純潔、微黃、晶瑩,柔綿醇厚,既不刺喉,又不打頭,飲后令人愉快舒暢,蕩氣回腸,且有舒筋活血、促進健康、益壽延年的功效。周恩來總理評價茅臺酒“比‘伏特加 ’好喝,具有喉嚨不痛、也不上頭、能消除疲勞、安定精神”等特點。”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盛贊“茅臺酒能治百病”。  【榮譽】  1915 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1985 法國巴黎國際美食及旅游委員會金桂葉獎  1986 法國巴黎第十二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牌獎  1986 第十三屆亞洲包裝評比會亞洲之星包裝獎  1987 第三屆廣告大會出口廣告一等獎  1989 北京首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1991 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1992 92日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1992 美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  1992 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最高金獎  1993 法國波爾多國際酒展53度、43度、38度茅臺酒被授予特別榮譽獎  1994 在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80周年國際名酒品評會上,茅臺酒榮獲紀特別金獎第一名  【故事】  1.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奪冠  1915年,北洋政府以“茅臺公司”名義,將土瓦罐包裝的茅臺酒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外人對之不屑一顧。一名中國官員情急之中將瓦罐擲碎于地,頓時,酒香撲鼻,驚倒四座,茅臺酒終于一舉奪冠。  2.紅軍與茅臺酒  1935年3月16日,紅軍攻占茅臺。為了保護遐邇聞名的茅臺酒生產作坊不受損失,軍委政治部分別在茅臺鎮上生產茅臺酒最多的成義、榮和、恒興三家酒坊門口貼上布告:“民族工商業應鼓勵發展,屬于我軍保護范圍。私營企業釀制的茅臺老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巴拿馬大賽金獎,為國人爭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灶、酒窖、酒壇、酒甑、酒瓶等一切設備,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全體將士切切遵照。”從這張通告中可以看出紅軍對民族工業、對知名產品的高度重視。  為了歡迎紅軍,當地群眾捧出茅臺酒。茅臺酒好,當時紅軍的很多高級領導人都知道。紅軍工兵連長王躍南回憶說,他與毛澤東的警衛員陳奉昌從酒坊買酒回來,正巧碰上毛澤東同志,毛澤東問,你們提的么子?陳奉昌回答,買的酒,驅驅疲勞擦擦腿。毛澤東笑著說:“茅臺是出名酒的地方,不過,用這酒擦腳太可惜了!”周恩來也向很多同志介紹“這是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了金獎的茅臺啊”!  然而,對于當時的紅軍隊伍來說,茅臺酒恢復疲勞的功能和治病療傷作用更是終生難忘。據參加過長征的我軍第一位女將軍李真后來回憶:“1935年3月,我們長征到貴州仁懷縣茅臺鎮。由于長途勞累和暫時甩掉蔣介石軍隊的圍追堵截,大家都希望能輕松一下。當時聽說當地酒好,芳香味美,大家很高興。有的用酒揉揉手腳,擦擦臉,擦過之后,真有舒筋活血的作用,渾身感到痛快。同志們喝了酒后,長途行軍的疲乏全消失了,因風寒而引起瀉肚子的同志喝了酒也好了。”  著名作家成仿吾在其《長征回憶錄》中寫道:“因軍情緊急,不敢多飲,主要用來擦腳,恢復行路的疲勞。而茅臺酒擦腳確有奇效,大家莫不稱贊。”  抗戰末期,周恩來在重慶曾經對作家姚雪垠說:“1935年,我們長征到茅臺時,當地群眾捧出茅臺酒來歡迎,戰士們用茅臺酒擦洗腳腿傷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療瀉肚子,暫時解決了我們當時缺醫少藥的一大困難。紅軍長征勝利了,也有茅臺酒的一大功勞。”  茅臺酒雖然對中國革命做出了特殊貢獻,但是它從被尊為“開國第一酒”到兩年后的中國“國酒”,卻是在全國性的評酒會上評出來的。  1952年9月,中國有史以來的全國第一屆評酒會在北京舉行。周恩來總理不僅批準舉行評酒會,而且再三叮囑,要認真組織,嚴格把關,評出好酒。評酒會由中國專賣事業總公司主持,全國各地送來了上萬種參評樣酒,到評酒會正式開會前,已篩選出103種酒樣供評酒會品評。經過來自全國的釀造專家、評酒專家及學者的認真評品,最終選出并命名了中國八大名酒,茅臺酒名列榜首,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的國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評選,既是歷史的認定,又是人民的認定,茅臺酒被評為國酒當之無愧!  從此以后,茅臺酒作為國酒,不僅成為規格最高、彰顯高貴的國宴酒、外交禮儀酒,而且成為中國民間彌足珍貴的上乘佳品。同時,黨和國家為了茅臺酒的生產和質量保證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即使是在“文革”中,身患重病的周恩來總理仍在強調“不準污染茅臺河水”。  199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50周年之際,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一瓶50年的陳釀茅臺,并為茅臺酒廠頒發了收藏證書:“茲因茅臺酒與共和國的世紀情緣和卓越品質而尊為國酒,暨在共和國五十華誕中以窖藏五十年之‘開國第一酒’晉京獻禮而譽為歷史見證和文化象征。現我館接受貴州茅臺五十陳釀酒捐贈,并予永久收藏。”  這份收藏證書,從一個側面明確地肯定了茅臺酒與中國革命的紅色情緣、特殊貢獻、卓越品質,以及茅臺酒作為國酒的尊貴而崇高的地位。  茅臺  有著名冠世界的歷史  作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的貴州茅臺酒,名冠四海的歷史是從1915年開始的。幾乎可以這樣說,在此之前,古老的中國雖然有著悠遠的釀酒歷史,有著豐厚的酒的文化淵源,有著風格各異的眾多美酒,但還沒有哪一種佳釀能夠沖出華夏大地,香飄環宇,并為國際社會所認同。  但是,茅臺走出去了,代表中國傳統白酒的最高境界走出去了,初次飄洋過海就一鳴驚人,首次登臺亮相便飲譽世界。  也就在這屆國際博覽會上,經過各國評委反復比較、品評,一致認為茅臺酒色、香、味俱佳,堪為世界名酒,于是,與法國的科涅克白蘭地、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共同被評為世界三大蒸餾酒,并授予金牌和獎憑。茅臺,從此走上世界舞臺,從此高踞世界三大名酒的寶座。  茅臺酒獲得國際金獎,成為世界名酒,偶然中蘊涵著必然,這個“必然”,就是茅臺酒佳韻天成的獨特風味和亙古相傳的卓越品質。  獲獎之后的茅臺從此聲名大振,供不應求,成為當時中國各種重要社交場合中的頭號名酒,也成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知名度最高的惟一名酒。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還沒有被明確為“國酒”的茅臺酒其實早就具有了“國酒”的意義,早就被國人賦予了“國酒”的巨大信任和至高榮譽。  毛澤東第一次赴蘇聯贈送給斯大林的禮品之一就是茅臺酒;日內瓦會議,新中國外交戰線取得的第一次勝利,周總理說茅臺酒功不可沒;尼克松首次訪華,打破中美關系堅冰后,與周恩來開懷暢飲的是茅臺酒;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田中首相回國帶給女兒的貴重禮物是周恩來送的茅臺酒;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結束后,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共同舉杯相慶的是茅臺……可以這樣說,用茅臺來招待國家貴賓幾乎已成慣例;茅臺,作為中國的國酒,對外交往的國禮酒,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方面看到國酒茅臺在世界各國的影響。清朝時運銷食鹽至貴州的商人,大多為山西人,陜西人,赤水河畔的茅臺是食鹽的轉運站,當時人的詩句“蜀鹽走貴州,秦商舉茅臺”,便是這種情況的具體寫照。這些“秦商”腰纏萬貫,習尚奢靡,終日宴樂。他們遠在貴州,經常懷念山西的汾酒,為了滿足這一需要,他們特地從山西雇來工人,,與當地的釀造者共同研究制造專供他們享用的美酒。此舉,據說,起始于清朝康熙四十三(一七零四)年,經過反復試驗,無數次的改進,提高,終于摸索出一套獨特的釀造技術,制造出別具一格的茅臺酒來,由于技術復雜,加上當地氣候和水質的限制,別處無從仿造,所以特別珍貴。在開始時,茅臺是鹽商家中的私釀,當時詩人的“家為儲酒賣,船只載鹽多”,“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huǐ)河”,都是指此言。到了道光年間,這種家釀漸露頭角,《黔語》:“茅苔村隸仁懷縣,濱河土人善釀,名茅臺春,極清洌。”再經過近一百多年來的改進,提高,茅臺便成了名滿天下的中國名酒,他的特色是:無色透明,特殊芳香,醇和濃郁,味長回甜。  【市場】  解放后,國家十分重視發展和扶持這一名優產品的生產工作,經過三十余年的建設, 從1953年開始通過香港、澳門轉口銷往國際市場以來, 到1987年,茅臺酒的年產量已達1700噸。  茅臺酒出口已遍及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外匯1000多萬美元,成為中國出口量最大、所及國家最多、噸酒創匯率最高的傳統白酒類商品。

很想知道關于茅臺的一些知識比如說產地了味道了怎樣辨別真偽了等等

3,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技術開發公司的公司榮譽

公司1994年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1999年獲準使用綠色食品標志;1996---2007公司連續十二年獲省級重合同守信用單位稱號;產品先后獲貴州省名牌產品、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名優產品、中國白酒典型風格獎、世界之星(WorldStar)包裝設計獎、中國白酒科學技術大會指定榮譽產品、全國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無投訴用戶滿意品牌、中國國際葡萄酒評酒會金、銀獎等榮譽。隨著茅臺品牌影響力的與日俱增,公司在茅臺集團“一品為主,多品開發”的戰略思想的指引下,以繼承和發展茅臺酒文化為己任,相繼開發了茅臺醇、戰醬酒、富貴萬年、百年盛世、貴州特醇、貴州王、茅仙酒、小酒保等品牌。 十五期間,技術開發公司順利實現了“五年打基礎、十年重點突破、十五年初見成效”的戰略目標,經濟建設持續穩定發展,職工收入接近小康水平。

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技術開發公司的公司榮譽

4,茅臺酒是怎么出名的謝謝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已經過去了整整九十年。“怒擲酒瓶震國威”的佳話讓好幾代中國人激奮不已。似乎讓已經過去了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忽然發生了什么變故。那么,真實的歷史是怎么回事呢? 一、美國招展遣說客華府籌賽總動員 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建成通航,美國國會1911年2月15日通過決議,1915年在加利福尼亞的舊金山市舉辦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當時的美國總統塔夫脫于1912年2月批準了這一決議,向世界各國發出了參展邀請。 1912年初,美國派出舊金山大商人羅伯特?大賚(RobertDollar),肩負游說中國新政府派員參加巴拿馬太平洋(11.97,0.05,0.42%)萬國博覽會的使命專程前來中國。 從有關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檔案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賚在促成剛剛成立的中華民國政府下決心傾力參加此次世界博覽會一事上,起到了十分關鍵性的作用。他冒著時局混亂的種種危險,設法到了南京,先后拜訪了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和副總統黎元洪,以及外交總長王寵惠、司法總長伍廷芳、實業總長張謇等人,報告了美國正在籌備的萬國博覽會的事情,并代表博覽會籌委會,邀請中國政府屆時派員參加。盡管時局維艱,新政府所面臨的問題千頭萬緒,但孫中山先生等還是保證,一旦局勢穩定下來,中國新政府將積極設法籌集款項,不僅要派展團參加此次博覽會,而且要辦得比歷屆都好。之后,大賚又北上北京,嘗試同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方政府接觸、溝通。后因受一起針對袁世凱的未遂暗殺事件影響,大賚在京期間未能見到袁世凱。但他還是通過美國駐華公使的幫助,設法見到了北方政府的署理外長胡惟德(外長陸征祥未到任前,由胡惟德署理),表達了美國擬邀中國參加巴拿馬博覽會的意愿。 1914年,巴拿馬博覽會又派勸導員愛旦穆專程來華勸導中國赴賽。他3月抵達上海,4月趕到北京面見了袁世凱,力呈博覽會邀請之盛情和中國參賽之利舉。美國招展遣說客,華府籌賽總動員。正是由于羅伯特?大賚等美國人的游說、牽線搭橋,中國官方和民間對巴拿馬博覽會都有了強烈的反應。朝野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實業界觀摩學習的好機會。通過這次博覽會,可以促進中美之間的了解和加強同世界各國經貿關系的發展,并由此加快中國物產的改良。因此,主張中國必須積極參與。 在這種共識和一片呼聲中,中國政府于1914年5月作出參展決定。中華民國政府當時的大總統袁世凱批示,由工商部、農林部、教育部、財政部協同負責籌備有關參展事宜。任命陳琪為赴美賽會監督兼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局長,選定成員,成立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編訂辦事章程和中國赴賽展品分類方法,通知并動員各省籌辦參展物產。各省也先后相繼成立“赴賽出品協會”,負責征集產品。1914年初至7月,中國政府又成立了駐美事務局,開始組織赴美賽會觀光團。有關部門也通過了赴賽建筑中國專館的圖式和方案,派專人前往舊金山博覽會現場修建中國館。 據此,中國政府一方面遴選赴展能人,除商業樞紐、通都大邑等地的人才外,還特別注重選擇一定比例的內地土特產地的商貿人才。并根據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教授一些常用的英語、禮儀、外貿、裝潢、繪圖、攝影等知識和技術,以使之能較好完成參賽的推展和學習交流任務。另一方面,派員兵分三路,本著凡是能體現中國國格,增添中國榮光的產品,要大力倡導參賽;凡是粗劣、陋俗以及帶有國恥的商品,一律不準許參展的原則,赴各省督辦和審查參賽物品。北路負責直隸、山東、奉天、吉林;中路負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南路負責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一些較邊遠的省份,則就近并入以上各省接受審查。 五年前舉辦的南洋勸業會,為此次巴拿馬博覽會在參賽人員的組織和參賽物品的征集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所以,到1914年底,短短幾個月中,中國便迅速組成了以陳其為首的40余人赴美參賽代表團。其中有監督一人,專任和兼任委員各4人,事務員8人,各省委員等19人,雇員5人。他們不少都是曾參與舉辦南洋勸業會的骨干。代表團于12月6日由上海出發,12月29日安全抵達美國舊金山。同時,籌備參賽物品的工作也緊鑼密鼓地展開。如廣東等很多地方在征集參賽展品時,基本上就是依照南洋勸業會獲獎名冊按圖索驥。凡在南洋勸業會上獲獎的商家,一律敦請提供展品參加巴拿馬博覽會。貴州省也依舊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推薦了“成義”、“榮和”兩家作坊的茅臺酒樣酒參展。貴州除茅臺酒之外,還有科學儀器乘方積木和小學教育參展(最終獲得大獎)。 二、茅臺間借“酒香為媒”評委徑授“榮譽勛章” 中國政府館正式開幕后,巴拿馬博覽會逐步進入高潮。各國展品經其本國代表詳細介紹、演示,觀眾反復比較、交流,突出者漸獲公論。當時,以農業產品為主力的中國展品,一開始是沒有多少特別吸引力的,每日參觀者不是很多。茅臺酒更是裝在一種深褐色的陶罐中,不僅包裝本身就較為簡陋土氣,而且又是陳列在農業館,雜列在棉、麻、大豆、食油等產品中,根本一點也不起眼。 因茅臺酒有在南洋勸業會獲獎的歷史,很受中國代表團推重。怕這樣有競爭力的展品被埋沒在農業館,于是有代表提出將茅臺酒移入食品加工館陳列,以方便突出其位置。搬動時,一位代表不慎失手,一瓶茅臺酒從展架上掉下來摔碎了(此即后來傳為佳話的《怒擲酒瓶》故事來源)。陶罐一破,茅臺酒酒香四溢。中國赴賽監督陳琪等人在南洋勸業會評獎時就品嘗過茅臺酒,在舊金山中華會館的宴請中,喝的也是茅臺酒,知道茅臺酒醬香馥郁,且有空杯留香的特點。見此不免靈機一動,于是建議不必換館陳列,只需取一瓶茅臺酒,分置于數個空酒瓶中,并去掉蓋子,敞開酒瓶口,旁邊再放上幾只酒杯。正好利用農展館展品氣味不濃,閑人不多的特點,任茅臺酒揮灑香氣,隨專業人士品嘗。 茅臺酒酒香主要是由酒中的代謝產物產生。敞開的茅臺酒在酒及其香充分暴露,更為濃郁。此舉果然非常奏效,博覽會會場里的參觀者們紛紛尋香而來。更有好奇者順手拿起酒杯,爭相倒酒品嘗,一致“咂”“咂”交口叫絕。農展館里因之一時人頭躦涌,熱鬧非凡,很快產生了轟動效應。 中國展品以農產品為重頭,故大部分陳列于農業館中。茅臺酒以酒香為媒,產生轟動,吸引了大量看客,不僅自身為公眾所認識,成了眾多展品中的明星,而且為中國整個農業展品招徠了眾多的參觀者,大大增強了人們對中國展品的認識和了解的機會。如今,新包裝的茅臺酒在包裝盒里增加了兩個酒杯的創意,也是受此啟發。除有裝飾和實用價值外,更含有紀念巴拿馬世博會的文化意義。 時至五月,博覽會開始醞釀并成立展品高級評審委員會。美國是大會東道主,按國際慣例,由美國派人出任高級評審委員會的會長和副會長。秘書長經公推,分別由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荷蘭、日本、古巴、烏拉圭、中國代表出任。經高級評審委員會協商提名,又組織成立了展品評審團。展品評審團由來自世界各國科學、藝術、工商界代表500余人組成,并根據其專長,以展品門類為范疇,分成若干評審組。中國共有16人參加展品評審團,涉及參展的大部分展品門類。 根據此次博覽會參展產品的實際情況,經與會各國代表的充分討論,高級評審委員會決定,展品評比共設立六個獎項,包括沒有獎牌的鼓勵獎分為四個等級。即:(甲)大獎章(GrandPrize)、(乙)榮譽勛章(MedalofHon-or)、(丁)金質獎章(GoldMedal),以上三個獎項均為一等獎;(戊)銀質獎章(SilverMedal),為二等獎;(己)銅質獎章(BronzeMedal),為三等獎;(丙)鼓勵獎(HonorableMedal)。 在整個巴拿馬博覽會期間,共評出25527個獲獎產品,其中實發獎章20344塊,獎狀25527張。中國展品獲獎章1218枚,其中大獎章62枚,榮譽勛章54枚,金質獎章250枚,為各國獲獎之冠。在博覽會所設的6個獎項4個等級中,酒類金獎僅為5項。由于茅臺酒在農業館展出的過程中,已經通過“酒香為媒”的轟動效應,成為博覽會上的明星,故不必再由評審團進行評比,而直接由高級評審委員會授予榮譽勛章金獎。享有“世界名酒”(WorldFamousLiquor)的美譽。稍后于1916年,同樣是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美國南加州又在風景如畫的海濱城市圣迭戈召開了一次“巴拿馬加州萬國博覽會”。由于“中國名酒風味獨特,又以冰晶而顯其長,受到西方各界人士的青睞。”茅臺酒又再次榮獲“金獎”,并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 其實,除茅臺酒之外,據有關資料記載,貴州在此次巴拿馬博覽會上還有一樣產品榮獲金獎,那就是在文藝館展出的科技教學儀器乘方積木。這件展品的獲獎,由于不具茅臺酒那種轟動效應,貴州又屬中國最偏遠的地區之一,并不受重視,倒是真正經過專家認真地篩選,優勝劣汰,嚴格把關,通過幾輪評審,最后才一舉奪魁的。另外,在教育館展出的貴州小學教育也榮獲四等“獎詞”的嘉獎,至于獲獎的是不是黔北沙灘的耕讀書院倒還有待考證。這說明偏僻的貴州其實很早就已經走出了國門,只不過我們沒有重視,沒有繼續努力,這些前人的成就反倒漸漸給淹沒了。所以我們今天紀念茅臺酒巴拿馬博覽會上榮獲金獎90周年,更還有一層弘揚貴州歷史成就的重大意義。 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的獎狀和獎章是統一格式。獎狀上標明了參展產品所在展館的館名,得獎獎項和等級,得獎展品和出品公司名稱。茅臺酒在農業館展出,得的是榮譽勛章,所領取的獎狀證書上印有“農業”(AGRI-CULTURE),“榮譽勛章”(MedalofHonor),“茅臺造酒公司”(MOUTAIDISTILLERYCO),“中國貴州”(KweichowChina)和“茅臺酒”(MOUTAI)的字祥。 在此次巴拿馬博覽會上,中國展品獲獎的數量不僅超過歷屆,也超過所有參展國。尤其是茅臺酒以毫無爭議的姿態冠壓群芳,從容步入世界名酒之林,更是中國產品卓越品質展現的必然結果。為此,鄭祝三在《歡迎巴拿馬觀會諸君》一文中欣然吟詩曰:“賽會巴拿馬,支那實業家。山川興地寶,云漢絢天葩。霹靂開河面,平和祝海牙。錦標歸奪得,宏我大中華。” 三、兩“賽會”同時舉行雙“金獎”分別捧回 茅臺酒之所以一下子會在世界上引起轟動,并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從此名揚天下,并非后人的隨意渲染。而是因為實際上,茅臺酒在1915年8月至1916年6月之間,先后獲得了“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PanamaPacificInternationalExposition)金獎和“巴拿馬加利弗尼亞國際博覽會”(Panama-CaliforniaInternationalExposition)金獎。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時間里,連續獲得兩屆世界博覽會的金獎,這在中國歷屆赴國際博覽會的酒類展品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了。 但是,由于對歷史資料考證的不足,現人們一般只知道茅臺酒在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卻不知道稍后,在始于1915年下半年,結束于1916年的“巴拿馬加州博覽會”即當時一些中文報刊所提到的所謂“三志賽會”上,茅臺酒又一次獲得國際大獎。雖然也有不少學者知道茅臺酒還曾在“三志賽會”上獲金獎,但卻又誤以為“三志賽會”只是“巴拿馬賽會”的分會場,把兩個金獎混為一談,未能給與相應的重視。 有關資料顯示的歷史事實是,在“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開幕不久,美國政府為了向世界展示美國開發西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促進南加州城市的經濟和貿易發展,在圣迭戈當局的積極籌劃下,同樣是以紀念巴拿馬運河的開通為主題,于1915年至1916年之間,在南加州風景如畫的海濱城市圣迭戈(SanDiego)又召開了“巴拿馬加利弗尼亞博覽會”。這兩個幾乎同時召開的博覽會,雖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相輔相成的意思,但客觀實際上卻代表了美國舊金山和圣迭戈兩個城市之間的相互競爭。 美國加州舊金山和圣迭戈的兩個國際博覽會,盡管幾乎于同時召開,并存在相應的聯系和共同的主題,但在組織機構、經費來源和展陳內容、評獎方式、獎牌樣式等方面卻根本各不相同,其本質上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國際性博覽會。只不過由于圣迭戈的“加州博覽會”召開稍晚,同時對外的宣傳力度和舉辦的經費投入相對不足,規模較為小,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代表性似乎不如在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而已。但美國政府對“巴拿馬加州國際博覽會”同樣十分重視,其所享有的各種由美國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和政治地位,則完全與“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的一樣。而且,世界前來參展的一些主要國家,其中包括中國,除在舊金山萬國博覽會開設展覽館外,也大多在圣迭戈的加州博覽會上開設了相應的展區。 由以上情況足可以看出,“巴拿馬加州國際博覽會”絕非“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的“分會場”。因為兩個博覽會不僅在組織上毫無關系,而且二者之間還存在著激烈的競爭。毫無疑問,加州博覽會實質上是一次不折不扣、獲得各國公認的國際性博覽會。 兩“賽會”同時舉行,雙“金獎”分別捧回。由于茅臺酒在美國,特別是加州已經是聲名 遠播。再加上有“中國名酒風味獨特,又以冰晶而顯其長,受到西方各界人士的青睞”的廣泛“輿評”。并在“加州博覽會”上經評審團評委們輪番“反復比較”、“慎重投票”,一路過關斬將,力挫群雄,再次奪得“巴拿馬加州國際博覽會”金獎,所以終于坐定“世界名酒”寶座。 四、獲獎終歸皆大歡喜,化解兩家燒房爭巴拿馬博覽會金獎“公案” 茅臺酒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優秀的品質,在舊金山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和圣迭戈的加州博覽會上連續獲得了兩次大獎,被譽為世界名酒,特別是后來又以“怒擲酒瓶”的軼事,被旅美華人引為抗議美國排華、辱華武器的象征,從而深受海外華人的鐘愛,名揚天下。當時,這在全國都是引起朝野議論的熱點話題,在偏僻的貴州,就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了。 消息傳來,茅臺酒一時身價百倍,經濟前景看好。于是很快,茅臺酒既成為貴州及全國各地商販爭相搶購的對象,也成為資本家和官僚爭相投資的對象。重利之下,茅臺酒獲獎這件天大的好事,引發了一樁不愉快的事情。茅臺鎮“成義燒房”和“榮和燒房”兩家生產茅臺酒的作坊,幾乎同時亮出茅臺酒的品牌,將自己的產品冠以“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字樣。然而金牌究竟應該歸誰,兩家酒作坊因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互不相讓。仁懷縣商會出面調停,但兩家各執一詞,爭執不下。調停未果,兩家只好到縣府打官司。 當時的仁懷縣知事覃光鑾收到狀紙后,感到十分為難。其時,茅臺酒獲獎的消息雖已見諸報端,民間更是傳得沸沸揚揚。但是畢竟獎牌獎狀縣里都還沒有收到,具體獲獎情況無從說起,更不知大獎最終應坐實誰家。“成義燒房”和“榮和燒房”雙方過去又都的確一直以茅臺為品牌,所釀的酒一律統稱茅臺酒。不同的是各家在“茅”字之前冠上老板的姓來加以區別。成義燒房的創辦人是華聯輝,故產品稱“華茅”;榮和燒房的創辦人是王立夫等人,故產品稱“王茅”。過去坊間向以“華茅”或“王茅”分別相稱,聽者也自心里明白,并不曾弄錯或相混淆過。可如今一較真,名稱還真成了大問題。并且兩家也都送有樣酒送巴拿馬博覽會參展,似乎均有理由宣稱自己獲獎。問題更難辦的是,覃光鑾知道這兩家燒房都有著不凡的背景。成義燒房、榮和燒房是茅臺鎮茅臺酒業的兩霸,在省里各有后臺,哪一家也不能輕易得罪。于是覃光鑾知事知難而退,知趣地不作判斷,而是徑直向省署呈文,把矛盾上交了事。獎牌歸屬官司打到貴州省公署,當時的省長劉顯世收到呈文,派專人前往南京國民政府查詢此事原委,終于弄清了獲獎的來龍去脈。 原來,當初為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國民政府農商部向全國各地征集產品前往參展。茅臺酒大概因曾經有在1905年“南洋勸業會”上獲獎的記錄,早已列入農商部征集產品的名錄。貴州省長公署自然不敢怠慢,派人按農商部名錄要求選送。“華茅”和“王茅”兩家依例均該應征,于是各自送去了自己的茅臺酒。農商部官員收到貴州展品后,發現這兩種茅臺酒均產于一地,均用黃褐色土陶罐為酒瓶。除標以“王”、“華”一字相別外,名稱相同,包裝相同,而且兩家都冠有“茅臺燒房出品”字樣,這與國際上其他各國商品稱謂極不協調。于是就將兩家茅臺酒作為一個產品,按國際慣例操作,以“茅臺造酒公司”為生產廠家,以“貴州公署”名義送去參展。 農商部向貴州公署使者說明情況后,遂委托使者將茅臺酒分別于兩個國際博覽會所獲的大獎金牌和證書帶回貴州。根據有關資料可以推斷,當時貴州使者一同帶回的,至少還應該有貴州選送的展品“教具乘方積木”的巴拿馬博覽會大獎金牌及證書和“小學教育”的巴拿馬博覽會大獎銅牌及證書。 貴州省公署收到獎牌和獎證后十分高興,遂召集獲獎單位和有功人員,召開表彰大會,向獲獎者分發獎章獎證,并舉辦盛大宴會以示慶祝。對兩家茅臺酒作坊之爭,為平息事端,也出于事實公允,省長劉顯世在會上以折衷的方式下達了裁定:“巴拿馬賽會茅臺酒系榮和、成義兩戶選呈,獲獎一份,難予分給,……勿庸發給造酒之戶,以免爭執,省署留作紀念”(也有一說是交由仁懷縣商會保存)。同時宣布,兩家均可繼續使用茅臺品牌,標明“榮獲巴拿馬太平洋國際金獎”字樣,而茅臺鎮一應其它造酒“燒房”則不可擅用。仁懷縣覃光鑾知事、商會和成義、榮和兩家“茅臺燒房”聽到省長指令后,均表示皆大歡喜,不再爭執。 中國赴美賽事監督兼籌備局局長陳琪當年寫的《我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紀實》,就通過“籌備時期”、“赴賽時期”、“結束時期”三個方面,對參賽全過程進行了較系統、詳細、真實的記錄。現存于中外的大量史籍史冊和專家考證,為茅臺酒獲獎這一史實提供了詳盡的鐵證

5,獎狀和榮譽證書有什么區別

獎狀和榮譽證書沒有區別。榮譽證書是指記錄獲得的嘉獎榮譽、作為獎勵的證明證件 。它的外形各種各樣,由使用單位自行決定采用哪種,且不同的單位使用的格式不同。獎狀是授予獲獎單位或個人的獎勵證明書,用來表示對單位或者個人獲得成績的一種認可和表揚。擴展資料:榮譽證書和獎狀區別沒有具體的解釋,對外講都是一個榮譽,但表現形式是獎狀是一張紙,榮譽證書是帶有殼的一張紙。譽證書是某項事跡活業績比較突出,而獲獎證書是參與競賽而得獎項。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榮譽證書-搜狗百科-獎狀 (獎勵證明書)
解析如下:區別只在于書寫的格式,無論是獎狀還是榮譽證書都是證明性文書。1、榮譽證書,是記錄獲得的嘉獎榮譽,并把它作為獎勵頒發給得獎人進行收藏的證明性文書,其有熱合、縫線、裱糊等制作工藝,證書內芯分為普通內芯和定做內芯,外形各種各樣,由使用單位自行決定采用哪種,且不同的單位使用的格式不同。2、獎狀(讀音jiǎng zhuàng),是授予獲獎單位或個人的獎勵證明書,用來表示對單位或者個人獲得成績的一種認可和表揚。獎狀多種多樣,最普遍的是學習成績的獎狀,還有三好學生,優秀學生等等。除此之外,社會中還有各式各樣的獎狀。擴展資料榮譽證書的工藝目前市面上的榮譽證書的工藝有很多種:主要有熱合,縫線,裱糊等工藝。封面以燙金,燙銀和壓痕為主。熱合,縫線工藝的證書一般用塑膜做套或斜角來夾放內芯,也有用光絲帶做斜角的,裱糊工藝的證書一般用光絲帶做斜角,也有用透明膜做成夾層,插頁式放置內芯(內芯需定制)。材質有皮革和絨布,還有膠化(紙質腹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材質工藝也在日新月異。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榮譽證書的工藝
區別只在于書寫的格式,無論是獎狀還是榮譽證書都是證明性文書。 榮譽證書,是記錄獲得的嘉獎榮譽,并把它作為獎勵頒發給得獎人進行收藏的證明性文書,其有熱合、縫線、裱糊等制作工藝,證書內芯分為普通內芯和定做內芯,外形各種各樣,由使用單位自行決定采用哪種,且不同的單位使用的格式不同。榮譽證書是一種證明,記錄得主的榮譽,作為獎勵的證明文書。廣泛應用于機關事業單位,公司,社會團體。是對某人或某單位的工作給予肯定的象征,以鼓勵個人或單位繼續努力,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榮譽證書內芯:分為普通內芯和定做內芯。普通內芯廠家一般隨封皮配帶,相同型號一般通用。定做內芯可以彩印不同底紋花邊,突出行業特色甚至達到防偽效果。榮譽證書內芯沒有什么規定專用紙。銅版紙、膠版紙、特種紙都有。銅版紙四色印刷效果不錯;膠版紙一般是廠家配送的;特種紙是客戶定做的(可四色印刷能達到防偽效果,也有用銅版紙定印的)獎狀(讀音jiǎng zhuàng),是授予獲獎單位或個人的獎勵證明書,用來表示對單位或者個人獲得成績的一種認可和表揚。獎狀多種多樣,最普遍的是學習成績的獎狀,還有三好學生,優秀學生等等。除此之外,社會中還有各式各樣的獎狀。一張獎狀一般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獲獎人姓名(或獲獎單位名稱)、獲獎時間、獲得何種獎項(或種獲得何種榮譽稱號)、頒獎單位名稱、頒獎單位公章、頒獎時間等。榮譽證書格式:十佳中學生:xxx在200x年下學期因品學兼優,全面發展,成為同學楷模,被評為xxxx十佳中學生,特發此證,以資鼓勵。xxxxxxxxxxxxx(頒獎單位)年月日獎狀格式:_____:在____中表現優異,獲得__________,特發此狀,以資鼓勵。(發獎單位名稱并蓋章)**年**月**日
榮譽證書和獎狀從廣義的來說,沒有多大的區別,都是對你前段工作或學習的肯定,但也有細微的區別,獎狀可以張貼,而榮譽證書卻不能張貼,最多只是懸掛。對外講都是一個榮譽,但表現形式是獎狀是一張紙,榮譽證書是帶有殼的一張紙。書寫的格式,無論是獎狀還是榮譽證書都是證明性文書。擴展資料例如:學校要是個人演講比賽得第一很少給發獎狀的,一般都是發本榮譽證書,而班級體得獎就發獎狀。其實兩者沒有特別之分的,但如果讓我給先進班集體頒獎的話我就頒獎狀!比較好貼,大家也都能看到成績!
區別只在于書寫的格式,無論是獎狀還是榮譽證書都是證明性文書。 榮譽證書,是記錄獲得的嘉獎榮譽,并把它作為獎勵頒發給得獎人進行收藏的證明性文書,其有熱合、縫線、裱糊等制作工藝,證書內芯分為普通內芯和定做內芯,外形各種各樣,由使用單位自行決定采用哪種,且不同的單位使用的格式不同。 獎狀(讀音jiǎng zhuàng),是授予獲獎單位或個人的獎勵證明書,用來表示對單位或者個人獲得成績的一種認可和表揚。獎狀多種多樣,最普遍的是學習成績的獎狀,還有三好學生,優秀學生等等。除此之外,社會中還有各式各樣的獎狀。 榮譽證書格式: 十佳中學生:xxx在200x年下學期因品學兼優,全面發展,成為同學楷模,被評為xxxx十佳中學生,特發此證,以資鼓勵。xxxxxxxxxxxxx(頒獎單位)年月日。 獎狀格式: _____: 在____中表現優異,獲得__________,特發此狀,以資鼓勵。 (發獎單位名稱并蓋章) **年**月**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