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茅臺酒的傳統工藝有什么特別的嗎
茅臺酒從制曲、制酒、貯存、勾兌到包裝,經過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其傳統工藝總結為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其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經分型貯放,勾兌貯放,五年后包裝出廠。其工藝特點為:兩次投料,固態發酵,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摘酒,以此形成茅臺酒獨特的釀造風格。
肯定又不一樣的啊,要不賣的那么貴呢
2,一個車間加工配套的機器零件要經過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要平均每
原題:一個車間加工配套的機器零件要經過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要平均每人每小時做20件,第二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時做16件,第三道工序平均每人每小時做24件,求各道工序上合理安排的最少人數是多少人?解題:20、16、24的最小公倍數是480,那么需加工配套的機器零件一共有480件。第一道工序:480/20=24人第二道工序:480/16=30人第三道工序:480/24=20人答:第一道工序安排的最少人數是24人,第二道工序安排的最少人數是30人,第三道工序安排的最少人數是20人。
3,有誰能告訴我糧酒白酒的工序嗎
白酒分很多種,工藝各不相同! 按生產工藝分分為固態法白酒、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三類。 按酒的香型可分為: 1.醬香型白酒 也稱為茅香型白酒,以茅臺酒為代表。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所用的大曲多為超高溫酒曲。 2.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曲等酒為代表,以濃香甘爽為特點,發酵原料是多種原料,以高梁為主,發酵使用混蒸續渣工藝。發酵采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在名優酒中,濃香型白酒的產量最大。四川,江蘇等地的酒廠所產的酒均是這種類型。 3.清香型白酒 以汾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香純正,采用清蒸清渣發酵工藝,發酵采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特點是米香純正,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 5.其它香型白酒 這類酒的主要代表有西鳳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征,這些酒的釀造工藝采用濃香型、醬香型、或清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藝,有的酒的蒸餾工藝也采用串香法。 可去這里看一下,有詳細的工藝教程: http://sl.jandao.com/sl/jiu/
要有酵母和糯米等
4,茅臺酒工藝為什么是白酒中獨一無二的
過去數十年間,海內外眾多白酒科研工作者一直在試圖解開一個“懸念”:為什么實際釀造過程中,茅臺酒全靠天然發酵,卻能達到國色天香、卓而不群的境界?
經過長期科學嚴密的比較研究,專家們認為,作為我國大曲醬香型白酒鼻祖,與其它名白酒相比,茅臺酒除共同繼承了中國白酒傳統的基礎釀造工藝和原理外,還擁有眾多更為復雜的“獨門絕技”:
首先,季節性生產、嚴格按照節氣,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再經三年陳釀,加上原料進廠、勾兌存放的時間至少5年才能出廠,使得很多高沸點香味物質得以保存,低沸點物質被酵發,酒體變得醇和、綿軟。而其它名白酒只需一年多、幾個月、乃至幾十天就可以出產品。
其次,全年分兩次投料,其它名白酒則一年四季都投料。 http://www.aihaojiu.cn
其三,酒香由醬香型、窯低香型、醇甜香型3種香型體酒組成,不同香型、不同酒齡、不同輪次、不同濃度的酒經精心勾兌,使茅臺酒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協調,空杯留香持久舒適之特點。
其四,同一批原料要經過九次蒸煮(烤酒)、加曲、堆積發酵,七次取酒、歷時整整一年。
其五,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入池、高溫接酒、低糖化本制曲、低水份入池、低出酒率、低酒精濃度等工藝,用曲量大、糧食消耗高,與其它名白酒正好相反。
其六,不準外加任何物質,包括香味物質和水,在任何酒類產品包括洋酒中都絕無僅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于,茅臺酒堪稱人類用微生物的典范,長達到一年的開放式發酵過程中,參于其生產發酵過程的微生物非常多,使得香氣成份多種多樣,酒體香而不艷、低而不淡、豐滿醇厚。
凡此種種獨一無二的工藝,無不是千百年來茅臺人民因地制宜,引自然之物、自然之理為我所用,不斷豐富總結形成的智慧結晶,即或是在世界名酒之鄉的法國白蘭地和葡萄酒的釀造,如今亦虛心結合了茅臺的發酵與回沙技術。作為一項博大精深的系統生物工程,至今,它還有許多奧妙沒有揭開。
5,茅臺酒是怎么勾兌出來的
茅臺酒勾兌的具體工序是:茅臺酒陳釀期滿三年后,先勾基礎酒,再調香調味;先小型勾兌,再大型勾兌。小型勾兌,即將不同香型,不同輪次,不同年齡(必須是陳釀三年以上)的酒,按大批量勾兌容量比例縮小取樣,根據其香味特點,充分發揮其優勢,依照茅臺酒的標準,進行勾兌調制。小型勾兌后,將樣品搖勻,放置一個月,與標準樣酒對照,看質量沒發生變化,即按小型勾兌的比例進行大型(大批量)勾兌,再與標準樣酒對照,如符合茅臺酒的質量要求,即將勾兌后的酒密封貯存,一年后,將此酒樣送檢驗科檢驗,如達到或超過出廠酒的標準,即可送包裝車間包裝出廠。擴展資料:相關信息:茅臺酒主要是由醬香體、窖底香、醇甜體三種香型構成的。一瓶單體香型的酒,如果單獨喝,各是各的味兒,但不是茅臺酒的味兒,只有把這三種香型的酒按一定的比例勾兌到一起,才能成為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風格獨特,酒質完美的茅臺酒。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茅臺酒“勾兌”
70年代后,茅臺酒廠設置專職的勾兌人員,以感官償評為主,判定酒質的香氣與口味搭配,好酒和差酒的結合等。茅臺酒廠的酒師們在生產中發現,茅臺酒可分醬香,醇甜,窖底香三種,在勾兌時要適量摻和在一起,取2-7輪次的酒,大約200-300個單型樣品進行勾兌,反復多次小樣組合,一個勾兌比例最少酒樣需要30個單型酒,多則用70個。可見茅臺酒的勾兌流程已相當復雜,不諳熟茅臺酒工藝的酒師則無法勾兌出茅臺酒,茅臺的勾兌師們深知茅臺醬香酒的各種組分,并應用自如。這些勾酒師就象魔術師一樣,他可以把一些有缺陷的酒變得完美,所以勾兌酒師又是一個藝術大師。一般情況下,多以酒質好壞來決定用酒的數量,使勾兌樣品酒初步接近風格,再進行大型勾兌。進行小樣勾兌是個很復雜的工作,但已是個必需的環節,如小樣勾兌失敗,則損失不大,最多是樣品有損,這已是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常規勾兌的原則是兩頭少,中間多。醇甜為基礎,約占55%,醬香為主體約占35%,陳年老酒為輔約占8%,其它特殊香作協調,約占2%,大型勾兌好基礎酒后,選出適當的調味酒,進行細致的調味,主要調整基礎酒的芳香,醇厚,增甜,壓糊,壓澀,改進辣味等。兩頭少就是酒頭和酒尾用得少,中間部分用得多。現由于銷量大幅度增加,所以陳年酒就顯得越來越稀缺,所以現在老酒的貯存就很重要了。轉載:茅臺酒定制中心mtjdz
70年代后,茅臺酒廠設置專職的勾兌人員,以感官償評為主,判定酒質的香氣與口味搭配,好酒和差酒的結合等。茅臺酒廠的酒師們在生產中發現,茅臺酒可分醬香,醇甜,窖底香三種,在勾兌時要適量摻和在一起,取2-7輪次的酒,大約200-300個單型樣品進行勾兌,反復多次小樣組合,一個勾兌比例最少酒樣需要30個單型酒,多則用70個。可見茅臺酒的勾兌流程已相當復雜,不諳熟茅臺酒工藝的酒師則無法勾兌出茅臺酒,茅臺的勾兌師們深知茅臺醬香酒的各種組分,并應用自如。這些勾酒師就象魔術師一樣,他可以把一些有缺陷的酒變得完美,所以勾兌酒師又是一個藝術大師。一般情況下,多以酒質好壞來決定用酒的數量,使勾兌樣品酒初步接近風格,再進行大型勾兌。進行小樣勾兌是個很復雜的工作,但已是個必需的環節,如小樣勾兌失敗,則損失不大,最多是樣品有損,這已是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常規勾兌的原則是兩頭少,中間多。醇甜為基礎,約占55%,醬香為主體約占35%,陳年老酒為輔約占8%,其它特殊香作協調,約占2%,大型勾兌好基礎酒后,選出適當的調味酒,進行細致的調味,主要調整基礎酒的芳香,醇厚,增甜,壓糊,壓澀,改進辣味等。兩頭少就是酒頭和酒尾用得少,中間部分用得多。現由于銷量大幅度增加,所以陳年酒就顯得越來越稀缺,所以現在老酒的貯存就很重要了。轉載:茅臺酒定制中心mtjdz。
是的。但是是酒與酒的勾兌。一般來說醬香型白酒要經過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再用七次酒自身進行勾兌而成。這是家傳賴茅酒工藝,由于賴茅是茅臺酒,所以也是茅臺酒用的也是這個工藝。
6,與酒水知識有關的內容
酒吧酒水知識
(1)發酵酒(Wine)
發酵酒是釀酒的原材料(谷物、水果)中加入酵母或催化劑,經過發酵后產生乙醇 而制成的酒類。
酒精是谷物、水果中的糖分在發酵過程中分解出來的物質。
C6H12O6(葡萄糖)+(催化劑)→2CH3CH2OH(乙醇)+2C2(二氧化碳)+熱量
發酵酒乙醇含量一般不超過15%,當酒精含量在13%~15%的時候,就會使酵 母停止活動,發酵就停止。另一種原因是由于釀酒原料含糖分少,當糖分完全分解成 乙醇時,發酵也就停止。
A.葡萄酒(Wine)
葡萄酒是用新鮮葡萄汁發酵制成。乙醇含量很低,通常在8%~14%之間。
葡萄酒是歐美人士常飲用的低酒精飲料,主要是用餐時與食物一起享用,因此葡 萄酒也稱為餐酒。
種植葡萄的地方,都是位于南、北緯30°~50°之間。可以用來釀制葡萄酒的 葡萄品種,只有50多種。
白葡萄:用作釀制白葡萄酒、香檳,顏色包括青和黃色。
紅葡萄:用作釀制各種葡萄酒,顏色包括黑、藍、紫和深紅色。
葡萄酒的釀制過程:
葡萄采集→榨汁→發酵→入桶陳化→裝瓶
B.谷物發酵酒
將谷物中含的淀粉水解生成麥芽糖,加入酵母后發酵便可生產酒精和碳水化合 物,制作時需要加入酵母才能制成酒。谷物發酵酒制造時加入催化劑,中國人傳統上 叫曲。制曲是用含淀粉和蛋白質的物質作為培養基,并在培養基上培養霉菌。谷物發 酵酒,除了啤酒外,還有中國的黃酒和日本的清酒。加飯酒酒度在8° ~13°之間, 制造過程:
原料處理→制曲→發酵→壓榨→澄清→煎酒→陳化→包裝
(2)蒸餾酒(Spirit)
蒸餾酒是把經過發酵的釀制酒作為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純 度酒精。它是根據酒精的物理性質,采用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純度的酒液。
蒸餾酒的酒度在40°以上,最高可達68°。但大多數的世界名酒(蒸餾酒)的酒度 都在40°~45°之間。而中國的名酒的酒度多
為55°~60°之間。
蒸餾酒因其酒精含量高,雜質含量少而可以在常溫下長期保存(5~10年)。即使 開瓶,也可以存放1年以上。
A.谷物蒸餾酒
主要原料:米類、麥類、玉米、高粱、薯類。如世界有名的金酒、威士忌、伏特 加就是谷物蒸餾酒。中國著名的茅臺、五糧液、瀘州大曲、汾酒等也是谷物蒸餾酒。
有的在制造過程時同時采用幾種原材料釀制一種酒(混合法)。如蘇格蘭威士忌, 在釀制過程中,把幾種原料如玉米、大麥等造成的威士忌按配方調配一起:又如金酒 在釀制過程中加杜松子等多至百余種香料,其原料是麥、玉米和杜松子。伏特加的原 料是麥類和馬鈴薯。茅臺的原料是高粱;五糧液的原料是高梁、糯米、小麥、玉米、 大米……
a.金酒(Gin)
金酒的主要產地是荷蘭和英國,除此之外還有美國、德國、法國等地。
荷蘭Gin足以大麥與稞麥為原料,經發酵后蒸餾三次獲得的谷物原酒,然后加入 杜松子香料再蒸餾,最后將蒸餾而成的酒儲藏于玻璃槽中待其成熟,包裝時稀釋至酒 度40°左右。荷蘭Gin酒色澤透亮,香味突出,風格獨特,適宜于單飲,不宜做雞尾 酒的基酒。
英國Gin用使用麥、玉米和杜松子以及其他香料共同蒸餾而得干Gin,干Gin很受 顧客歡迎,其酒液五色透明,氣味奇異清香,口感醇美爽口,既可單飲,又可混合作 雞尾酒。世界以Gin作為酒底的雞尾酒有數百種之多,故人稱Gin為雞尾酒的心臟。
b.威士忌(Whisky)
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威士忌是蘇格蘭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波本威士忌、加拿 大威士忌四大類。
威士忌是用大麥、黑麥、玉米等谷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后放入舊木桶中進行 陳化而釀成的。
原料不同和釀酒方法的區別,威士忌又分為麥芽威士忌、谷物威士忌、玉米威士 忌、稞麥威士忌和混合威士忌五大類。
①蘇格蘭威士忌(Scotch Whisky),原產蘇格蘭。用經過干燥、泥炭熏焙產生獨 特香味的大麥芽和玉米作為釀造原料制成。
其釀造經過以下幾道工序,即將大麥浸水 發芽,烘干,粉碎麥芽,入槽加水糖化,入桶加入酵母發酵,蒸餾兩次,陳釀,混 合。威士忌一般儲存5~8年以上,儲存15~20年的為最優質的成品酒,超過20年的 質量會下降。蘇格蘭威士忌具有獨特的風格,色澤棕黃帶紅,清澈透亮,氣味焦香, 帶有濃烈的煙熏味。沒有玉米作原材料的威士忌叫純麥芽威士忌。
②愛爾蘭威士忌(Irish Whisky),原產愛爾蘭。用小麥、大麥、黑麥等麥芽作原料 釀制而成。經過三次蒸餾,然后入桶陳釀,一般需時8~15 年,裝瓶時還要混合和摻 水稀釋。因原料用無煙炭熏焙,所以添上特有的焦香味,口味比較綿柔長潤,適用于 混合飲料和雞尾酒。
③波本威士忌(Bourbon),原產美國。用加入麥類的玉米作為釀造原料,經過發 酵、蒸餾后放內側熏焦的橡木桶內釀制4~8年。裝瓶時加入一定數量的蒸餾水加以稀 釋。美國威士忌沒有蘇格蘭威士忌那樣濃烈的煙味,但卻具有獨特的橡樹芳香。
④加拿大威士忌(Canadian Whisky),也常叫黑麥威士忌(Rye Whisky),原產加 拿大。主要由黑麥、玉米和大麥混合釀制,采用二次蒸餾,在木桶儲存4年、6年、7 年、10年不等,出售前要進行勾兌摻和。加拿大威士忌氣味清爽,口感輕快,爽適, 不少北美人士都喜愛這種酒。
B.葡萄蒸餾酒
用新鮮的葡萄汁發酵后,將其蒸餾,提取高濃度的酒液,被稱為白蘭地。通常經 過兩次蒸餾,酒度40°左右。
最好的白蘭地是法國產的,其中又以干邑白蘭地(Cognac Brandy)最為聞名,被 稱為白蘭地之王。其色澤呈琥珀色,具有濃郁的芳香,味醇圓潤。飲用時用手掌暖 杯,待白蘭地微溫有香氣散發時,先嗅后嘗。白蘭地需儲存很長的時間,而且時間越 長酒質越好。最佳陳年期20~40年。
雅文邑(Armagnac)是法國另一個著名的產區。干邑是初次蒸餾和二次蒸餾,連 續進行,而雅文邑則是分開進行。干邑的儲酒木桶是用
林茂山的橡木制成的,雅文邑 的儲酒桶是用黑橡木桶制成的。雅文邑白蘭地味道濃烈,刺激性強。
下列幾種符號表示儲存年份:
☆☆☆代表3年
☆☆☆☆☆代表5年
V.S.O.P(Very Superior Old Pale)代表5~8年
Napoleon(拿破侖)代表8~20年
X.O(Extra Old)代表20~25年
X.(Extra)代表25年以上
7,怎樣制酒要有具體過程
家庭制啤酒
原料配方:大麥芽500克,水2.5公斤,雞蛋清1~2個,酒花35~40克,白糖50克,酵母泥若干
制作方法:
1.麥芽汁的制取。將500克大麥芽粉碎,加2.5公斤水攪拌均勻,放在水浴鍋中(即用熱水進行加熱),徐徐加溫至55~65℃,保持3小時左右。中間每隔半小時攪拌一次,溫度不可忽高忽低。經3小時后,每隔10分鐘取出一點麥芽汁用碘酒一滴進行檢查,若無藍色出現,說明淀粉已轉化成麥芽糖,糖化操作已完成。
用紗布過濾除去殘渣,殘渣可加入少量熱水浸泡、沖洗,再過濾后扔掉。將兩次過濾所得濾液混合在一起(約2500毫升,若不足可加白糖水補充)。為了有利于麥汁的澄清,將蛋清先用筷子攪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麥汁中,另加酒花35到40克,白糖50克,如無酒花,可用25克柚子皮或桂皮代替。麥汁加熱煮沸30分鐘,然后經沉淀、過濾制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卻至10~12℃備用。
2.前發酵。前發酵分為兩步進行:(1)酵母的添加與繁殖。家制啤酒所用的酵母最簡單的辦法是取含有酵母菌的桶裝生(鮮)啤酒作菌種,其用量為麥汁量的10%,或使用啤酒廠的副產品—酵母泥,用量為麥汁計量的0.5%左右。在一個消毒過的容器內,先將麥汁250毫升和生啤酒250毫升(或啤酒酵母泥12.5)混合均勻,用已殺過菌的棒子攪拌均勻,在20~25℃的溫度下培養12~24小時(酵母的添加量越多,起發時間越短),經常攪拌,等發酵旺盛后,再倒入較大的溶器中,加入所有的麥汁進行發酵。(2)主發酵。在麥汁中添加酵母18~24小時后,液面開始有白色的泡沫升起,稱為起泡,經過2到3天后,泡沫越來越多,稱為高泡期,可延續2到3天,以后泡沫逐漸下降,稱為落泡。
主發酵的品溫應控制在8到12℃為宜,發酵時間約經過5~7天左右。落泡之后,口嘗發酵液,喝到口中感到醇厚柔和,其有麥芽的香味,飲后殺口,不應有酸味或其它怪味,這就是嫩啤酒了。此時已有60~70%的糖分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后發酵。主發酵是在敞口容器中進行的,二氧化碳不易保持。為了完成殘糖的最后發酵,促進酒的成熟和酒液澄清并增加啤酒的穩定性和二氧化碳含量,需將嫩酒密封貯藏,又稱為后發酵。方法是將前發酵的嫩啤酒沉淀之后,用棉細布過濾,裝入啤酒瓶(一般瓶子經不起啤酒的壓力,故不能用)。在低溫下(0~10℃)再經過10~15天密封發酵,打開瓶蓋,倒入杯中有泡沫升起,這就是清香爽口和酒味柔和的啤酒了。
注意事項:在制啤酒過程中,所用工具和容器,都要經過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后使用。
玉米胚芽油餅制酒
用玉米胚芽油餅平均每100公斤可釀制21公斤白酒,出酒率達21%。經測定其度數可達60度。
原料配方:玉米胚芽油餅750公斤,快曲70公斤,酵母140公斤,稻殼125公斤
主要設備:發酵池、蒸酒鍋、冷凝器。
制作方法:將玉米胚芽油餅和稻殼摻拌均勻后,裝入蒸鍋,加熱蒸30分鐘左右出鍋,放在料臺上翻晾,待料溫降至20℃,將酵母摻入拌勻,隨之裝入發酵池內,經過6天左右的發酵,再將原料出池裝入蒸酒鍋,用蒸汽升溫,蒸發出的汽,通過冷凝器,變為液體流出,即成白酒。
元代以來,蒸餾燒酒開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麥曲用于燒酒的釀造。 因而傳統的麥曲中分化出一種大曲,雖然在原料上與黃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制法上有一定的特點。到了近現代,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便成為兩種不同類型的酒曲。明清時期,河南,淮安一帶成了我國大曲的主要生產基地。
大曲是從麥曲中分化出來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獻資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確。一般指曲的形體較大的麥曲。這里所說的大曲,是指專門用于蒸餾酒釀造所用的麥曲。大曲與黃酒所用的麥曲的主要區別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養溫度這三個方面。
1 制曲原料
大曲的原料為豌豆,小麥和大麥。其配比也隨各地而有所不同。 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類原料的廣泛使用,對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種類, 相對數量,對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制曲工藝
大曲的形體較大。如<<天工開物>> 所描述的當時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磚片。這種曲形延續至今。
大曲的生產工藝流程:
小麥→潤水→堆積→磨碎→加水拌和→裝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養→翻曲→堆曲→出曲→入庫貯藏→成品曲
磚塊式的大曲,是由專門的制曲工人踏制的。 踏曲是一項即辛苦又有趣的工作。頗有講究。首先是其嚴密的組織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監工,由曲坊主人或有經驗的人擔任。制曲工人有嚴密的分工,有人專門量原料和水,有的專門拌料,有的專事搬運,曲面裝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實。踏曲工有十幾人甚至數十入之多。每人規定踏幾腳,如第一人連踏三腳,第二人接過去,同時即翻一面,再踏三腳,第三人又接下去,最多時一塊曲需經過60人的踏制。然后由專入取出木模,還有專門的人從事曲塊邊邊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負責修曲,使曲塊平滑。由數人搬至曲室。這樣嚴密的踏曲組織系統,其目的是為了踏制高質量的塊曲。踏曲最重要的是要使曲塊緊密,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曲塊在搬運過程中曲塊的破碎,更重要的是曲塊的緊密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塊曲所用的曲模,采用磚形,這大概也是數百年的經驗積累下來,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最佳的幾何形狀。前面說過,較原始的曲模較小,有園形,扁方形,而長方體的磚形則是綜合了各種因素之后所確定的最佳幾何形狀。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面的粘性, 曲塊水分的蒸發需要,散熱的需要,踏制時的力量大小,曲塊堆積的需要,搬運的需要。
3 培養溫度
曲塊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體是由多種渠道自然接種的。 在密閉的曲房內,微生物開始繁殖,并散發熱量,溫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發,使整個曲房內溫度和濕度都上升。從培菌過程的操作來說,大曲與黃酒麥曲并無顯著差異,翻曲,通風,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關鍵的區別是培菌溫度。大曲向高溫曲方向變化。
大曲的培養溫度可達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國時期唐山地區的培養溫度為52℃,茅臺酒的酒曲培菌溫度可達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體進入曲房進行操作,也不免汗流浹背。
大曲向高溫曲的方向發展,客觀原因之一, 可能是曲室內堆積的曲塊數量增加,導致曲房內溫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說過, 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時期,制曲成為一門手工業,曲坊專門從事酒曲生產, 為盡量利用空間,曲房內的塊曲數量有可能盡量增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人們意識到高溫曲所釀造的酒香氣較好。其機理雖未完全闡明,但有一條是較為肯定的,即酒曲上生長的高溫菌與低溫菌的的比例隨培養溫度而變,高溫菌代謝產物對酒的香氣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類型的大曲,培養時期的最高溫度有所不同。 大致有三種類型: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中溫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最高溫度為50℃ 以下。其培養過程的特點是:制曲著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戶晝夜兩封兩啟,溫度則兩起兩落。控制熱曲和涼曲溫度較為嚴格,熱涼升降幅度較大,小熱大涼,適合于多數中溫性微生物生長,以白色曲較多。中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最高。高溫曲以濃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為代表。制曲時期最高溫度大于50℃,制曲期間,以曲的堆積為主,復蓋嚴密,以保潮為主。培養期間溫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來實現,只有當最高溫度超過工藝要求的極限時,才進行翻曲,放潮降溫。工藝特點為多熱少涼。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不及中溫曲。超高溫曲以醬香型白酒所用大曲為代表。如茅臺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時著重于曲的堆積,復蓋嚴密,以保溫保潮為主,每當曲溫升至60-65℃時,才開始翻曲。超高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發酵力均最低。故曲的用量最大,茅臺酒用曲,曲糧比高達1:1。
現代的白酒生產,優質酒和國家名酒都采用傳統法制作的大曲。 為減輕制曲工人的勞動強度,曾應用過機械化制曲。
[編輯本段]六 紅曲生產技術
紅曲,顧名思義,其色澤紅艷,在古代除了用于釀酒外, 還廣泛用于食品色素,防腐劑。現代還發現紅曲中有一些藥用成分,如可用于治療高血壓,腹瀉。
紅曲的主產地歷來在南方,尤其是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又以福建的古田為最著名。紅曲的品種又分為庫曲,輕曲和色曲三大類。庫曲的單位體積較重,多用于酒廠釀酒;輕曲體輕,一般用于釀酒或用作為色素;色曲曲體最輕,色艷紅,多用于食品的染色。
1 紅曲的由來
紅曲在宋初有記載。但詳細制法在元代及以后的文獻中才得以所見。 如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代的<<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
2 紅曲的傳統制法及技術進步
古代制紅曲,必先造曲母。曲母實際上就是紅酒糟。 該紅酒糟是用紅曲釀成的。紅曲相當于一級種子,紅酒糟是二級種子。曲母的釀法與一般釀酒法相同。現代可以直接采用紅曲粉或純培養的紅曲霉菌種接種。
著名的福建紅曲傳統制法是:
曲種(曲粉+醋)
↓
洗米→蒸飯→攤飯→拌曲→入曲房培養→堆積→平攤→浸曲→堆積→→翻拌 →第一次噴水→第二次噴水→出曲→曬干→成品曲→包裝
紅曲所生長的微生物屬于紅曲霉菌,其種類很多。其生長特點是耐酸。 從古代起,人們就掌握了這一規律,在接種時及培養過程中,加入醋酸或明礬水調節酸度。紅曲培養的好壞與否,還與溫度有關,故在培養過程中,堆積或攤開就是一種調節溫度的方法(這和其它制曲時的方法相同)。培養過程中,濕度和水分含量更是非常關健的。水分太高或太低均不利,調節水分或濕度的方法有多種,如噴水,或短時間的浸曲。紅曲的培養過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過程。開始時還是雪白的米飯培養數天后,米飯粒上開始出現紅色的斑點,隨著培養時間的延續,米飯上的紅斑點逐漸擴大,一般在7天左右,全部變紅,如果繼續培養,顏色會變成紫紅色。
現代除了傳統的制曲方法外, 還發展了厚層通風法制紅曲工藝和紅曲的液態法培養工藝。厚層通風法制曲可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約空間。液態法制曲,可以利用更為廉價的原料,如玉米制紅曲。原料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
除了紅曲外,我國一些地區還有烏衣紅曲和黃衣紅曲。烏衣紅曲中的微生物除了紅曲霉菌外,還有黑曲霉菌;黃衣紅曲中的微生物不僅有紅曲霉,還有黃曲霉菌。這些曲可以釀制各種不同風格的酒。
[編輯本段]七 麩曲和酒母
白酒釀造中麩曲的使用是中國釀酒業的一次重大改革。自從1955 年確立了以麩曲,酒母為核心的<<煙臺釀酒操作法>>以來,這一方法得到了大力的推廣, 現在已成為我國白酒生產的主要操作方法之一。其主要優點是麩曲的糖化發酵力強,釀酒原料的利用率比傳統酒曲提高10%-20%左右;麩曲的生產周期短, 而且便于實現機械化生產。液態法白酒也是在麩曲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但是麩曲法生產的白酒香氣香味等方面較為欠缺。不少廠家則采用多種微生物發酵(如添加生香酵母,己酸菌等)加以彌補。
麩曲是采用純種霉菌菌種, 以麩皮為原料經人工控制溫度和濕度培養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釀酒時,需要與酵母菌(純培養酒母)混合進行酒精發酵。
麩曲生產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簾子曲法;通風制曲法。 制曲工藝分為固體斜面培養,擴大培養,曲種培養和麩曲培養四個階段。實際是逐步擴大培養的過程。
現代酒母雖然從本質上來說與古代的酒母是相同的, 但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現代酒母是純種培養的酵母菌,而古代的酒母(如<<北山酒經>>中所提到的)實際上是用于作種子的酒醅。
酒母的培養也是一個純種逐級擴大培養的過程。先采用試管培養, 然后是燒瓶培養,再用卡氏罐培養,最后是種子罐培養。
[編輯本段]八 酶制劑
傳統的酒曲,其本質之一就是粗酶制劑。 但傳統的酒曲的最大缺點是酶活較低。現代,由于酶制劑工業的發展,在酒的生產過程中,適當加入一部分酶制劑以代替部分傳統酒曲。目前所使用的酶制劑主要是液化酶和糖化酶兩大類。酶制劑的使用可降低酒的生產成本,但所產生的問題是酒的香味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一些名酒廠,傳統的酒曲仍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