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泉酒業官方抖音,丹泉20年停產了嗎

1,丹泉20年停產了嗎

沒有停產。1956年5月,南丹縣人民政府出資收購南丹境內裕豐、朱林記等幾家老酒坊,成立南丹縣地方國營釀酒廠,改革開放后,廠名更改為國營南丹縣酒廠。后發展成今天的廣西丹泉酒業。丹泉酒業還打造出了集釀酒、旅游、白酒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千畝生態釀酒園,“丹泉酒”即為丹泉酒業的酒產品。丹泉釀酒用糧為生態基地培育的糯紅高粱,釀酒用水取自鳳凰山脈下天然山泉水;丹泉酒的秘制酒曲獲國家多項專利,采百草入曲,醬香獨韻 ,丹泉遵循傳統醬酒“四高三長”釀造技藝,固態坤沙發酵,兩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循環發酵、七次取酒,歷經一年的生產周期,貯存至少三年以上,故每一瓶丹泉醬香酒出廠酒齡至少有五年。

丹泉20年停產了嗎

2,廣西老品牌丹泉酒是個怎樣的企業

廣西有名有實力的醬香型白酒企業,而且主要是酒廠位置得天獨厚。丹泉酒業位于廣西西北部云貴高原南麓,地處北緯25-29°,東經104-107°之間,這里是四季宜人,山水靈秀,土壤特殊,四周群山環繞,藏風聚氣,溫度適宜的世界長壽鄉----南丹。這里也還是個渾然天成的自然“名酒帶”,就以云貴高原為中軸線,丹泉酒產地南丹縣剛好與貴州仁懷對折重合,高度相仿的地貌與氣候特征,形成了同樣相似的醬香白酒釀造生態環境。廣西丹泉酒業有限公司前身國營南丹縣酒廠,距今已有60余年規模化釀造歷程。1956年5月,南丹縣人民政府出資收購南丹境內裕豐、朱林記等幾家知名老酒坊,成立南丹縣地方國營釀酒廠,改革開放后,廠名更改為國營南丹縣酒廠。2003年國營南丹縣酒廠改制,組建成廣西丹泉酒業有限公司。在長達15年持續不斷投入與建設,丹泉酒業已經擁有年產1萬噸醬香白酒產能,并且這一產能基地仍然處于結構性擴張中。經過10余年的積累與沉淀,現丹泉酒業醬香型白酒儲能已達5萬余噸,戰略儲能僅次于茅臺郎酒五糧液。丹泉酒業也是廣西首個在全國開發市場的醬香型白酒企業,今年丹泉還將全面進駐全國各大城市,如北京、天津、山東、河北、河南、廣東、云南、海南等。以上是丹泉它們官方的內容,不過廣西目前比較厲害的醬香型白酒企業應該還是它們了,你可以自己判斷一下哈,覺得回答有幫助的話望采納~

廣西老品牌丹泉酒是個怎樣的企業

3,丹泉酒為什么不火

丹泉酒不火的原因如下:一、先天不足白酒企業要想進入高端市場,必須有支撐高端市場的理由和企業能量。丹泉酒業的前身僅僅是縣級的小酒廠,釀酒工藝的獨特性不夠突出,歷史沉淀不夠深厚,古老的酒窖不夠,因此缺乏高端白酒的先天條件。二、策劃粗糙,華而不實由于先天不足,丹泉酒業要想進軍高端,只能另謀出路,走文化興酒之路,挖掘品牌附加的文化內涵,憑借個性化的文化營銷提升品牌價值,開發高端品牌。丹泉酒商標的本意是指其產地廣西南丹縣出產的酒,由于企業策劃需要,給其加入了文化內涵的理念,以“丹”字為核心,引深到“誠信”,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具體如何去闡述這個核心內涵的時候,企業所提出的“誠信,贏天下”的廣告傳播語。表面看上去頗顯大氣、震撼。但卻過于粗糙與直白,因而缺乏人性的溫情與理性的哲思,給人更多的是一種莫名的突兀感。消費者心中難免疑問:丹泉酒為何能夠成為代表和傳遞誠信的載體呢?誠信為何能夠贏天下呢?品牌策劃需要深入,而不是停留于表面,或者只是簡單的賦予概念而忽視內蘊的闡釋。三、核心訴求模糊,品牌文化斷裂任何一個的品牌都必須要有一個始終堅持的,連貫的,完整的文化理念為核心,圍繞這個核心做品牌訴求,而在丹泉第二輪的廣告訴求中一改往昔作風,丹泉在品牌文化的演繹上全新推出“天生好酒”的概念,企圖突顯產地南丹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而襯托酒的品質。有一定道理,但大力推廣,基本上完全取代原來的“誠信”文化的訴求,完全是一種倒退和誤區。且不說南丹在自然生態上沒有廣泛的度和認可度,宣傳構駕南丹獨特的環境生態需要花費企業的營銷資源,更是對前一階段的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宣傳資源的浪費。更要命的是造成品牌文化斷裂,核心訴求變來變去,讓人摸不清頭腦,有朝三暮四,缺乏自信和底氣之感。丹泉酒的榮譽中食聯盟認證“優級”產品;中國名酒典型酒;廣西名牌產品;丹泉釀酒工業園被確定為“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和自治區“綠色環保企業”。丹泉酒專屬藏酒洞【洞天酒海】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認證“最大的天然藏酒洞”。丹泉醬香型白酒為第15屆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等大型活動指定用酒。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丹泉酒

丹泉酒為什么不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