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陽中街屬于什么區啊
中街是 沈河 區 的滿意請采納
中街是 沈河 區 的
2,沈陽中街是什么區
沈陽中街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 交通信息:乘坐公交207路;215路;228路到中街鼓樓站下車即到。 簡介:中街,中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中國十大著名商業街,全國首批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迄今為止中國內地最長的商業步行街。
沈陽市沈河區
在沈河區 沈陽著名的商業街——中街,她是沈陽最早形成的商業中心。1625年(明天啟五年、后金天命十年)至1631年(明祟幀四年、后金天聰五年),后金將明朝所筑磚城進行改建擴建,按照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即王宮之左是祖廟,王宮之右是社稷壇,王官正面朝南,王官后設市場)之說,將原來的“十”字型兩條街改筑為“井”字型4條 街。即今沈陽路、中街路、朝陽街、正陽街。 當時,中街路稱四平街,東西兩側建有鐘樓、鼓樓各一座。街長579.3米,寬11.7 米。 如今的中街已成為我市第一條步行商業街,街道兩旁店鋪鱗次櫛比,買賣興隆,一派欣欣向榮之意。 全長1500米的沈陽中街是沈陽最早的商業街,有369年歷史,也是中國第一條步行街,中街是沈陽歷史悠久、交易繁華的商業區,自明清開設以來,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了。明末,遼東開原、廣寧、撫順的馬市貿易繁榮,使位于三大馬市中心沈陽的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1625年,“大金”遷都沈陽,經濟更趨繁榮,四平街(今中街)便形成了。吉順絲房、老天合綢緞莊等大百貨商店,多集中在街路的南北兩側;豐富多彩、琳瑯滿目的小商品行市(市場),都散布在沿銜的胡同里。 這里較著名的行市有: 夜市:在路南緊靠今長江照相館東側的胡同里。每到萬家燈火時開市,到夜闊人靜才歇。這是小百貨、煙酒茶點及賣小吃的熱鬧所在。夜晚,人們可在這里買到可心商品,—品嘗各色風味小吃。 金銀市:在今盛京飯店北側一條狹窄胡同里,是沈城專營的金銀首飾市場。每天清晨,金銀商人都趕到這里來出售首飾,承接加工業務,生意興隆。 銅市:在銅行胡同(今中央路二段銅行里),是制作和買賣銅錫器皿的場所。因它位于沈陽故宮身后,恰在老城中心,故有“銅心鐵膽”之說。這里出賣的器皿很多,有衣鉤、香爐、蠟臺及特制的銅火鍋、水壺、樂器等。 皮市:在皮行胡同(今中央路二段中和里),舊籍對其經營狀況記述不詳。經實地調查,這里是皮行制作和交易之處,俗稱“東皮行”,買賣的商品有皮衣、皮帽、皮鞋及馬具等。 書市:在鼓樓北側西邊的胡同里。這里曾是書本紙張筆墨集中銷售之地。民國年間,日商為了賺錢,競仿造孫中山畫像,印刻在書本、鉛筆上,欺騙市民,但有愛國心的人都買國貨,使日貨銷量銳減。 梨市:在鐘樓向北的東胡同里(今長安寺附近),每日都有一些雜貨鋪和串街小販來此購貨。逢年過節,市內居民也到這里來買過年的糖果糕點及梨、山核、蘋果等。 鳥市:在鐘樓南路東第一條小胡同里(原名月窗胡同),是當年的鳥市及秋后斗蛻蟬的場地。每天清晨,蛻婢叨卿,百鳥瞅瞅,十分熱鬧。 沈陽商業城:曾連續4年躋身全國十大商業企業行列。總營業面積11.5萬平方米,多年來,與國內外數千家知名企業建立聞長期的業務往來關系,經營國際、國內知名品牌與名優暢銷商品10萬余種。 沈陽第二百貨商店:沈陽老字號吉順絲房舊址,是中街地區保持原有建筑風格的商家之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總營業面積(含路南)1萬平方米。這個近百年的老店從古至今都是經營理財寶地,素有“吉隨春夏秋冬轉,順受東西南北財”之美譽。 沈陽興隆(東亞)廣場:是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商業廣場,一個集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全新的大型商業廣場。 凡亞商廈: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設有金店、服裝、鞋帽、根雕奇石、韓國商品文具超市等五個專業商場。商品定位以中高檔為主,是別具風格、極具創意、業務結構合理、服務功能完善,并充滿文化、休閑、時尚為一體的多元化商廈。 正昌太陽樂園廣場: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共8層,其地下2層,地上6層,該廣場順應時代經濟發展的趨勢,是以大型娛樂項目為主,集娛樂、休閑、購物、餐飲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娛樂廣場。 嘉濠商廈: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整體10層建筑融東西方文化藝術風格為一體,1-5層按美式購物中心的設計標準,清新典雅,二期工程為顧客提供全新的休閑、游樂、購物空間,包括風味美食、娛樂場、空中花園、鋼琴酒吧、空中游泳池、豪華客房、總統套房等多功能服務項目。 夜市:在路南緊靠今長江照相館東側的胡同里。每到萬家燈火時開市,到夜闌人靜才歇。這是小百貨、煙酒茶點及賣小吃的熱鬧所在。夜晚,人們可在這里買到可心商品,—品嘗各色風味小吃。 金銀市:在今盛京飯店北側一條狹窄胡同里,是沈城專營的金銀首飾市場。每天清晨,金銀商人都趕到這里來出售首飾,承接加工業務,生意興隆。 銅市:在銅行胡同(今中央路二段銅行里),是制作和買賣銅錫器皿的場所。因它位于沈陽故宮身后,恰在老城中心,故有“銅心鐵膽”之說。這里出賣的器皿很多,有衣鉤、香爐、蠟臺及特制的銅火鍋、水壺、樂器等。 皮市:在皮行胡同(今中央路二段中和里),舊籍對其經營狀況記述不詳。經實地調查,這里是皮行制作和交易之處,俗稱“東皮行”,買賣的商品有皮衣、皮帽、皮鞋及馬具等。 書市:在鼓樓北側西邊的胡同里。這里曾是書本紙張筆墨集中銷售之地。民國年間,日商為了賺錢,競仿造孫中山畫像,印刻在書本、鉛筆上,欺騙市民,但有愛國心的人都買國貨,使日貨銷量銳減。 梨市:在鐘樓向北的東胡同里(今長安寺附近),每日都有一些雜貨鋪和串街小販來此購貨。逢年過節,市內居民也到這里來買過年的糖果糕點及梨、山核、蘋果等。 鳥市:在鐘樓南路東第一條小胡同里(原名月窗胡同),是當年的鳥市及秋后斗蛻蟬的場地。每天清晨,蛻婢叨卿,百鳥瞅瞅,十分熱鬧。 古城內還有石頭市、糧市等等,因不在中街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