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四點和平原則的主要內容
(1)公開訂立和平條約,無秘密外交。(2)無論戰時與和平時期,公海航行絕對自由;(3)取消國家間的經濟障礙并建立貿易平等條約;(4)充分互相保證,各國軍備必須減少至保證本國內部安全的最低水平;(5)調整對殖民地的要求,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6)德國撤出俄國,調整俄國問題;(7)德軍撤出比利時,恢復比利時之獨立性;(8)德軍撤出法國,阿爾薩斯一洛林也還法國;(9)根據民族性原則,重新調整意大利邊界;(10)奧匈各族自治,允許獨立;(11)同盟國撤出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黑山。(12)奧斯曼帝國的民族自決。(13)恢復波蘭之獨立性。(14)成立國際聯盟以維持世界和平。
2,戴明的十四點質量管理原則是什么
三、戴明博士質量管理十四法《十四條》的全稱是《領導職責的十四條》。這是戴明先生針對美國企業領導提出來的。從美國各刊物所載原文看,無論是次序還是用語,都各有差異。這可能是因為在十多年的長時間里,戴明本人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強調的緣故。第一條 要有一個改善產品和服務的長期目標,而不是只顧眼前利益的短期觀點。為此,要投入和挖掘各種資源。第二條 要有一個新的管理思想,不允許出現交貨延遲或差錯和有缺陷的產品。第三條 要有一個從一開始就把質量造進產品中的辦法,而不要依靠檢驗去保證產品質量。第四條 要有一個最小成本的全面考慮。在原材料、標準件和零部件的采購上不要只以價格高低來決定對象。第五條 要有一個識別體系和非體系原因的措施。85%的質量問題和浪費現象是由于體系的原因,15%的是由于崗位上的原因。第六條 要有一個更全面、更有效的崗位培訓。不只是培訓現場操作者怎樣干,還要告訴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干。第七條 要有一個新的領導方式,不只是管,更重要的是幫,領導自己也要有個新風格。第八條 要在組織內有一個新風氣。消除員工不敢提問題、提建議的恐懼心理。第九條 要在部門間有一個協作的態度。幫助從事研制開發、銷售的人員多了解制造部門的問題。第十條 要有一個激勵、教導員工提高質量和蔻生產率的好辦法。不能只對他們喊口號、下指標。第十一條 要有一個隨時檢查工時定額和工作標準有效性的程序,并且要看它們是真正幫助員工干好工作,還是妨礙員工提高勞動生產率。第十二條 要把重大的責任從數量上轉到質量上,要使員工都能感到他們的技藝和本領受到尊重。第十三條 要有一個強而有效的教育培訓計劃,以使員工能夠跟上原材料、產品設計、加工工藝和機器設備的變化。第十四條 要在領導層內建立一種結構,推動全體員工都來參加經營管理的改革。
1.要有一個改善產品和服務的長期目標,而不是只顧眼前利益的短期觀點。最高管理層必須從短期目標的迷途中歸返,轉回到長遠建設的正確方向金屬包裝,也就是把改進產品和服務作為恒久的目的,堅持經營,這需要在所有領域加以改革和創新。 2.不斷采納新的管理思想。不能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缺陷的產品和松散的服務印刷配件,并且不允許出現交貨延遲或差錯。 3.通過改良生產過程來提高質量,而不要依靠檢驗去保證產品質量。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檢驗來達到質量標準。檢驗其實是等于準備有次品,檢驗出來已經是太遲,且成本高而效益低。 4.要有一個最小成本的全面考慮。在原材料、標準件和零部件的采購上不要只以價格高低來決定對象。價格本身并無意義,只是相對于質量才有意義。因此數字出版,只有管理者重新界定原則,采購工作才會改變。公司一定要與供應商建立長遠的關系,并減少供應商的數目。采購部門必須采用統計工具來衡量供應商及其產品的質量。商業印刷 5.不斷地及永不間斷地改進生產及服務系統。在每一活動中,必須降低浪費和提高質量,無論是采購、運輸、工程、方法、維修、銷售、分銷、會計、人事、顧客服務及生產制造。要切記85%的質量問題和浪費現象是由于體系的原因色彩,15%的是由于崗位上的原因。 6.建立現代的崗位培訓方法。培訓必須是有計劃的,且必須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標準上,必須使用統計方法來衡量培訓工作是否奏效。培訓的重點是要員工記住為什么這樣做。 7.建立現代的監督方法。監督人員必須要讓高層管理者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當知道之后,管理理者必須采取行動。 8.要在企業內部創造新風氣。消除員工不敢提問題、提建議的恐懼心理其他包裝,使大家毫無障礙的交流溝通。 9.打破部門之間的界限,加強部門協作。每一部門都不應只局限于自己的部門考慮問題,而應該從整體來考慮,并且要發揮團隊協作精神,跨部門的質量的活動有助于改善設計ctp在中國,服務,質量及成本。 10.要有一個激勵、指導員工提高質量和生產率的好辦法。不應只對他們喊口號、下指標。 11.要有一個隨時檢查工時定額和工作標準有效性的程序,并且要看其是真正幫助員工干好工作,還是妨礙員工提高勞動生產率。 12.要把重大的責任從數量上轉到質量上,要使員工都能感到他們的技藝和本領受到尊重。平裝無線膠訂聯動線裝機量調查 13.要有一個強而有效的教育培訓計劃政府政策及監管,以使員工能夠跟上原材料、產品設計、加3232藝和機器設備的變化。 14.要在領導層內建立一種結構,推動全體員工都來參加經營管理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