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求助 白酒檢驗各項指標及相對國標
- 2,白酒的執行標準有那些
- 3,白酒執行標準GBT 2524
- 4,白酒出廠檢測哪些項目
- 5,濃香型白酒新國家標準是什么
- 6,白酒需要化驗哪些指標很急
- 7,求白酒酒曲國家標準
1,求助 白酒檢驗各項指標及相對國標
一、衛生指標全部符合規定。甲醇、雜醇油、鉛等三項指標是衡量白酒產品的重要衛生指標,此次抽查的120種瓶裝白酒產品,上述三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規定,大多數產品的含量都很低,甲醇的含量多在0.10g/L左右,普遍低于標準規定的0.40 g/L限定值,鉛的含量也遠遠低于國家標準規定限量,另外,由于近年普遍采用新工藝,雜醇油含量較往年抽查結果相比也比較低。抽查結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有關部門對白酒加強整頓后,企業普遍重視了產品的衛生指標控制。
2,白酒的執行標準有那些
1.固態法白酒的執行標準: GB/T10781.1(濃香型)、GB/T 10781.2(清香型)、GB/T 26760(醬香型)。(主要過程中采用以糧食為基質形態生產的白酒)2. 液態法白酒的執行標準:GB/T20821,以食用酒精為酒基進行釀造。3. 固液結合法白酒的執行標準:GB/T20822,白酒中一部分為酒精酒,一部分為糧食酒。
每一種香型有一個標準,同時根據勾兌分為固液法標準、液態法白酒標準,還有一些地方標準。這些標準都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2006年企業標準給取消了,不然會更多。具體數量不好統計,大約在十幾個相關標準。
3,白酒執行標準GBT 2524
白酒執行的國家標準約有十幾個,但不是GB/T 2524。白酒執行的國家標準有:《GB/T 10781.1-2006 濃香型白酒》《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GB/T 10781.3-2006 米香型白酒》《GB/T 16289-2007 豉香型白酒》《GB/T 20823-2007 特香型白酒》《GB/T 26760-2011 醬香型白酒》、------等等。
gb/t 19328-2007 地理標志產品 口子窖酒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口子窖酒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術語和定義、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志、標簽、包裝、運輸、貯存。本標準適用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批準保護的口子窖酒。
4,白酒出廠檢測哪些項目
食品安全法規定白酒出廠需要檢測以下項目:1、色澤、香氣、口味、風格。2、酒精度3、總酸、總酯、固形物4、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正丙醇自5、β-苯乙醇、3-甲硫基丙醇、二元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二乙酯擴展資料:目前,我國有關白酒質量、衛生標準有16個,相關標準5個,它們分屬于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鳳香型和豉香型白酒及貴州茅臺酒。其中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各有一個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國標。另有4個行業標準,分別為《液態法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及《濃醬兼香型白酒》。近年來出現的新產品諸如營養型白酒等,還只有企業標準。不管任何類別的白酒,不論其原料、工藝、香型如何不同,也不論執行國標、行標或企業標準,只要是白酒,都必須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GB2757-1981《蒸餾酒及配制酒衛生標準》以及GB2760-1996《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要求。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管的通知》的政
能
常規化驗:酒度、總酯、總酸、甲醇、固形物、鉛。色譜:清香型乙酸乙酯、濃香型己酸乙酯。 其次應檢查感官、凈含量和標簽。
5,濃香型白酒新國家標準是什么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濃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其主要變化如下: 一、增加定義 明確標準 《濃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新標準代替了《濃香型白酒》GB/T10781.1-89和《低度濃香型白酒》GB/T11859.1-89兩個標準,將兩個標準合為一項。為便于區別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新標準中增加了濃香型白酒的定義,進一步強調濃香型白酒是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是具有以己酸乙酯為主體復合香的白酒。 二、擴大范圍 明晰分類 標準規定,按產品的酒精度分為: 高度酒 酒精度41%vol-68%vol;低度酒 酒精度25%-40%vol。 高度酒的上限由原標準的59%vol調至68%vol;低度酒的下限由原標準的35%vol調至25%vol,而上限由原標準的39%vol調至40%vol,從而擴大了標準的范圍,適用性更強。 三、重新分級 品質升格 新標準分為優級和一級,去掉了原標準GB/T10781.1-89和GB/T11859.1-89中的二級,使分類更便于操作,去除了品質和口感較差的二級酒,更符合生產廠家的實際情況。 四、實事求是 引導辟誤 在高低度酒的感官要求中加了一條注解:當溫度低于10℃以下時,允許出現白色絮狀沉淀物或失光,10℃以上應恢復正常。因為構成酒體風味特征的眾多香味物質,在溫度較低時會出現失光渾濁現象;當酒溫上升至10℃以上時又呈現透明。這一特殊可逆現象是中國傳統固態發酵白酒的特色,也是高級酯類物質的物理狀態變化。作為長期困擾白酒廠家的一個問題,通過新標準的標注,企業有了國家行業層面上的理論闡釋,給客觀存在的現象一個合理恰當的說明,同時,讓廣大消費者對白酒產品的這一特殊現象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五、調整指標 符合實際 酒精度的表示由原來的%(v/v)改為%vol,總酸、總酯、己酸乙酯各項指標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由于白酒中的醇類、酸類、酯類含量變化是一個漫長的平衡過程,即使裝瓶后,由于醇、酸、酯的水解過程是可逆的,酯類會分解成酸和醇,因而在一定時間內會發現總酸含量升高、總酯下降的現象。本次新標準的修改,總酸、總酯的含量只規定了下限,并比原標準有所降低。己酸乙酯的上限增大了,而下限降低了,從而使上下限的范圍擴大了,便于白酒廠家更好地控制各項指標,使生產指標符合新標準。 六、衛生指標 規范統一 新標準規定了高低度濃香型白酒的衛生指標,統一規定為GB2757,從而代替了原低度濃香型白酒的衛生指標單列的標準,使濃香型白酒的標準更規范統一。 七、總酯測定 方法變動 濃香型白酒中總酯的測定方法有變動,增加了用40%vol無酯酒精做空白試驗,試驗過程、條件和原標準相同。
GB/T 10781.1-2006
6,白酒需要化驗哪些指標很急
衛生指標 甲醇 甲醇和乙醇(即酒精)雖同屬脂肪醇,結構上僅有一碳之差,但其毒性卻大相徑庭。甲醇是有著嚴重毒性的有機化合物,少量飲用后輕則失明,重則致死。甲醇加水稀釋后與酒精有相近的氣味,且售價遠低于食用酒精,嚴格地講,甲醇兌的產品純屬毒液。 飲料酒(包含各種蒸餾酒及發酵酒)都含有極微量的甲醇,白酒自然也不例外。國家標準規定,以谷類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0.04g/100ml(折成酒度為60度計,下同),以薯干及代用品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0.12g/100ml。事實上,只要按正常釀造工藝組織生產,即使是普通白酒,甲醇含量也不至于超過這一限量標準。 雜醇油 雜醇油是由釀酒原料所含的氨基酸與糖類在發酵過程中經一系列的生化反應而生成的,其構成部分有各自的香氣與口味,其總量及各種醇類的含量比例直接左右著白酒的風味,因此白酒中不能沒有雜醇油。但是雜醇油的含量不可過高,多量的雜醇油將導致人頭疼、頭暈,它在人體內氧化分解的速度較慢,毒性較乙醇強,且隨碳數的增加呈加劇的趨勢。因此,白酒中雜醇油的含量應嚴格控制在國標規定的范圍內——60°蒸餾酒的雜醇油含量應不超過0.20g/100ml(以異丁醇與異戊醇計)。 鉛 鉛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重金屬,直接攝入少量即可中毒,20克可致人死命。由于鉛在人體骨骼中有蓄積作用,且可移入血液而導致慢性中毒的急性發作,因此,即使是微量的鉛也不容忽視。國標規定,60°蒸餾酒的鉛含量不得超過1mg/L(以Pv.b計)。 理化指標 酒精度 酒精度又叫酒度,是白酒中乙醇在20℃時的體積百分含量,它是白酒的一個重要理化指標,國標規定白酒必須蒸餾后再測定酒精度。由于普通白酒中,除乙醇、水以外,其他成分含量很少,接近于乙醇和水的二無混合物的組成,而且乙醇含量又比較高,所以不經蒸餾,直接用酒精表測定的結果,準確度完全可滿足國家標準對酒精度指標的要求(標簽標注的酒度±1°),但像特型酒這類允許含糖的白酒和有添加物的營養性白酒,則必須經蒸餾后再進行酒精度的測度。 總酸 白酒中有機酸分為揮發性和非揮發性酸兩類。甲醇、乙醇、丙酸、丁酸等屬于揮發性酸,它們對酒香起到烘托作用,又起著緩沖作用;非揮發性酸以乳酸為主,它們比較柔和,由于具有羧基和羥基,因而能和很多成分親和,對酒的后味起著緩沖、平衡作用,使酒質調和,減少烈性。有機酸本身具有香氣,是呈味物質,在酒中還起到調味作用,因此只要含量及比例適當,飲后會感到清爽利口,醇滑綿甜,反之若酸量少,就會使酒寡淡、后味短,而酸量過大則會使人感到酸味重、刺鼻。 總酯 白酒的香味物質中種類最多、對香氣影響最大的是酯類。酯類除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及乳酸乙酯三大酯類在呈香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外,其他酯類在呈香過程中起著烘托的作用。它們聚集在酒內以不同的強度放香,匯成白酒的復合香氣,襯托出主體香韻,形成白酒的獨特風格。因此白酒中總酯的含量及它們相互之間的配比對白酒的質量及香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固形物 白酒固形物是指在測定的溫度(100℃~105℃)下,經蒸發排除乙醇、水分和其他揮發性組分后的殘留物。 釀造用水中的無機成分是固形物的主要來源。如果水中有較大量的無機鹽和不溶物,不僅會使成品酒固形物超標,也會影響酒的口味,甚至出現沉淀或渾濁,這樣的水質必須經預處理。在生產降度酒及低度酒的過程中使用的淀粉或抗絮凝劑等物質,未能過濾除凈,這是低度酒固形物含量較高的一個原因。按國標規定,由糧谷發酵釀造的白酒,不得加入非自身發酵產生的物質,但一些酒廠仍在使用添加劑,其中有些是不揮發物,如食糖、甘油、蛋白糖和各種香精中所含的高沸點成分等,這常是固形物含量超標和測定時無法恒重的原因。
我把銀條放進白酒泡,整條變黑色?
會受到紫外線輻射,導致皮膚里的黑色素增多
7,求白酒酒曲國家標準
目前還沒有酒曲的國家或是行業標準,只有企業標準,包含有水分、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等,具體數值,根據企業實際產品情況再定。這里有各種白酒的國標編號,可以按編號查詢,這里放不下這么多內容:GB/T10781.1-2006 濃香型白酒 GB/T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 GB/T10781.3-2006 米香型白灑 GB/T14867-2007 鳳香型白酒GB/T16289-2007 豉香型白酒 GB/T20821-2007 液態法白酒 GB/T20822-2007 固液法白酒 GB/T20823-2007 特香型白酒 GB/T20824-2007 芝麻香型白酒 GB/T20825-2007 老白干香型白酒 QB/T2524-2001 濃醬兼香型白酒 【新國標的變化】1.新標準體現了規范和客觀白酒的國家標準2006版已于2007年5月1日實施, 白酒新標準把新認定的香型行業標準納入國標,對各香型的白酒進行了規范化的定義,體現了白酒國家標準的廣泛性和規范化。1.1 新國標規定了各香型白酒的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要求、分析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志、包裝、運輸、貯存。新標準將原來低度、高度的白酒標準合二為一,增加了定義、分類等內容,明確了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質量等級分為優級、一級,去掉原標準中的二級,企業應對標簽的標注作出調整;高度酒的上限由原來的59%vol調整至68%vol,低度酒的下限由原來的35%vol調整至25%vol;具體的理化指標都作了相應調整,對白酒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1.2 感官要求中加上了重要一條,“當酒溫低于10℃時,允許出現白色絮狀沉淀物或失光,10℃以上時應逐漸恢復正常”。這句話對消費者、生產者及監督者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一句增補對于低度白酒低溫沉淀問題,向前推進了一步。如低度白酒由于呈香的油酸乙酯、亞油酸乙酯、棕櫚酸乙酯引起的低溫下微量沉淀,體現了對于事實的客觀和公正。因為中國白酒是傳統的民族產業,神秘復雜而又科學的傳統微生物發酵和蒸餾工藝,使得最終生成了超過100種的香味物質。這些物質豐富了獨特風格的中國白酒,盡管這些物質在低溫下會發生沉淀,但它完全是白酒自身發酵的產物,并無危害。可近年來,隨著低度白酒的出現,大部分白酒企業因為消費投訴沉淀現象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不得已,只好用精密過濾設備過濾掉這些香味物質。而此次國家標準中對這句話的增補,給了白酒一個科學公正的答案,既維護了白酒企業的合法利益,又讓消費者可中國酒業風向標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當地郵局可訂閱以品味到低度白酒的芳香。1.3 酒精度以%vol表示,充分體現了與國際標準的接軌。1.4 標準中規定了凈含量按照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第75號令執行,明確了凈含量的要求,避免了消費爭議。2.檢驗方法的修訂體現了白酒行業技術的進步2.1 GB10345白酒法分析法標準中,新增的內容體現了科技創新的與時俱進,以及對檢測誤差的客觀對待。如對主體香分析的要求,采用的色譜分析條件及色譜柱的選用,都吸收了近年來白酒分析的最新成果,更能推動行業的技術創新。把豉香型、芝麻香型、特香型的主體香味物質的分析方法并入分析方法標準中,增加了乳酸乙酯、丁酸乙酯、丙酸乙酯、正丙醇、β-苯乙醇、3-甲硫基丙醇、二元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二乙酯7個分析方法,體現了國標分析方法標準的廣泛性。2.2 白酒主體香味成分的分析。從DNP填充柱、PEG20M柱、鍵合FFPA柱、LZP930柱及HP-INNOWaxChrompack公司的CP-Wax57cb柱,從芐酯化處理進樣、動態頂空進樣技術,到直接進樣技術,共計可定量檢測到白酒中的100多種微量香味物質。從百萬元的高檔分析儀器,到萬元的普通分析儀器,分析時間由1個小時或可縮短至數分鐘。這些的確是白酒質量分析的偉大創新。2.3 總酯的分析方法。第一,增加了空白試驗,這一步驟體現了分析的嚴密和周全性,利用40%vol乙醇無酯溶液進行空白試驗。40%vol乙醇基本上模擬了普通白酒的度數。第二,對回流冷凝裝置進行準確的規范化要求,更有利于減小試驗誤差。第三,分析結果的表述公式中減少了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濃度的參與計算,更精確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