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酒業有限公司供貨,湖南左宗棠酒業有限公司怎么樣

本文目錄一覽

1,湖南左宗棠酒業有限公司怎么樣

湖南左宗棠酒業有限公司是2012-09-20在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于湘陰縣工業園區臨工業大道。湖南左宗棠酒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624053883222B,企業法人鐘威,目前企業處于開業狀態。湖南左宗棠酒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白酒生產、銷售,預包裝食品批發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湖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81088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26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于良好。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湖南左宗棠酒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湖南左宗棠酒業有限公司怎么樣

2,胡雪巖的阜康錢莊是如何一夜崩塌的呢

胡雪巖的崩潰是必然。很多人認為胡雪巖很了不起,其實他不過是一個白手套而已。胡雪巖之所以起家,說通俗點不過是高官斂財的白手套,一個管家而已。所以胡雪巖根本沒什么了不起,他所謂的財富,大部分也不是他自己的。上圖是胡雪巖的妻子。鼎盛時期,胡雪巖妻妾成群。這些錢的大部分不是房屋、田地和現鈔,而是入股各種商業。試問,李鴻章有多少錢去投資經商?無非是利用手中權力,官商勾結,由此分到的干股(公司無償贈送給他的股份)而已。胡雪巖也是一樣。他本來只是浙江普通商人,從伙計起家,生意很小。自從攀附上湖州本地的官員以后,將湖州官府大量錢財收歸自己的錢莊掌握,得以逐步壯大。后來又是籠絡浙江巡撫,最后成為閩浙總督左宗棠的部下。胡雪巖作為左宗棠的經濟方面的助手,幫助建立了辦福州船政局,幫助左宗棠收復新疆對洋人做了大量借款。尤其,胡雪巖也利用左宗棠手中的權力,得到了大量財富。不過,傳說中的幾千萬白銀的家產,可以推斷有很多不是胡雪巖自己的,而是左宗棠等官員的。只是名義上掛在胡雪巖的手中,掩人耳目罷了!胡雪巖靠勾結權貴上位,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大商人。然而,最終他也因此完蛋。隨著湘軍的消失,國內的權力斗爭逐步聚集到名氣極大又掌握實權的左宗棠和李鴻章兩人之間。在斗法中,左宗棠不敵,節節敗退。比如借助楊乃武小白菜的案件,左宗棠老巢浙江的派系幾乎被趕盡殺絕。而李鴻章卻知道想要消滅左宗棠的實力,必須對付胡雪巖。早在左宗棠表示要收復西北時,李鴻章表示反對,借口是朝廷沒有錢。然而,胡雪巖卻幫助左宗棠籌集1595萬兩白銀,讓左宗棠在這次斗法中大勝,面子里子都有了。當時左宗棠實力衰弱,已經無力保護胡雪巖。于是,胡雪巖本來生絲投機失敗,不過損失了幾百萬兩白銀而已。然而,李鴻章卻利用各種手段,使得老百姓蜂擁去胡雪巖的錢莊擠兌。其實就算是今天中國大銀行,如果遇到儲戶擠兌一樣會完蛋。

胡雪巖的阜康錢莊是如何一夜崩塌的呢

3,金醇古的醇古酒史

長武地處渭北高原溝壑區,上層深厚,氣候適宜。早在遠古時代的晚更新世,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先周為豳國屬地,農耕進化,禮儀成俗。民間有釀制醪醴曲酒習俗,以供臘祭,以介眉壽。境內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廣泛,出土文物內涵酒器較多。秦代,大將蒙恬和太子扶蘇,率兵屯邊,廣開郡縣。以原高水淺,地域遼闊,請允設縣筑城。鄉堯獻酒祭天,忽有鶉鳥聞香,飛落觚爵,視為靈異,遂以鶉觚賜為縣名。漢唐時代,鶉觚成為絲綢古道重要驛站。釀造業也得到發展,手工作坊屢有興起。城北溝內通濟靈泉、水質清甜、適宜釀酒。地方主產高粱,大麥、豌豆,受上壤和溫差作用,品質優良。民間古代祖傳秘釀,酒質上乘,堪稱一絕,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許多文墨騷客有識之士,醉眼詩腸,把酒贊譽:豐年欣有象,市見醉顏陀,佳句華章,膾炙人口。宋至明代,城內有南北兩家酒坊,相繼經營。清初,全縣酒坊增加到二十多處,各具特色,相沿不衰。陜甘總督左宗棠率軍西征,軍帳駐防縣城,飲酒賦詩“鶉觚佳釀味偏長,勝過陳紹杏花香。古玄至今猶風尚,兵士違律沽醪釀。三軍宿營忙植樹,百姓簞食迎壺漿。邊陲可期完戰果,亂平凱歌還朝堂”。至民國年代,戰亂兵頻,地瘠民困,突營饑饉襲擾,酒坊生意清淡,瀕于倒閉失傳。但民間手工作坊小額季節性的釀造從未間斷。凡節日慶典,婚娶喪嫁,常以燒黃二酒宴客會友。史冊志書可考:長武有酒,啟始先周,傳于秦漢,昌于唐宋,盛于明清。古稱酒鄉,名不虛傳。釀酒飲酒習俗,積淀豐富多彩的酒文化,地靈人杰,美酒羸香。酒文化帶來酒的經濟,成為開發地方經濟的新思路。既是知名度,又是資源和財富。長武地處渭北高原溝壑區,土層深厚,氣候適宜。先周為豳國屬地,農耕進化,禮儀成俗。民間有釀制醪醴曲酒習俗,以供臘祭,以介眉壽。境內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廣泛,出土文物內酒器甚多。秦始皇二十七年,大將蒙恬北上屯邊,太子扶蘇領命監軍,策馬古豳關隴要塞(今長武地域),太子扶蘇見塬高水淺,膏粱沃野,遂令擇地筑城置縣,選取田氏燒坊秦酒祭祀。忽有鶉鳥凌空飛降,佇立觚上,鳳羽來儀,兆福祥瑞。始皇南巡駕幸,以鶉觚靈異圖晉獻,聞奏欣喜,賜縣鶉觚,并御書贊酒:醇厚古風,昭仁天下。漢唐時代,鶉觚成為絲綢古道的重要驛站,釀酒業得到發展,燒坊林立,城北溝內通濟泉,水質清甜,適宜釀酒。地產高粱、大麥、豌豆,受土壤和溫差作用,品質優良。民間酒質上乘,堪稱一絕,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許多文墨騷客有識之士,醉眼詩腸,把酒贊譽:豐年欣有象,市見醉顏陀。佳句華章,膾炙人口。清初,全縣酒坊增加列二十多處,各具特色、相沿不衰。陜甘總督左宗棠率軍西征,軍帳駐防縣城,飲酒賦詩盛贊:“鶉觚佳釀味偏長,勝過陳紹杏花香。古玄至今猶風尚,兵士違律沽醪釀。三軍宿營忙植樹,百姓簞食迎壺漿。邊陲可期完戰果,亂平凱歌還朝堂”。史冊志書可考:長武有酒,肇始先周,傳于秦漢,昌于唐宋,盛于明清。古稱酒鄉,名不虛傳。釀酒飲酒習俗,積淀豐富多彩的酒文化,地靈人杰,美酒贏香。新中國成立之前,長武境內以私營燒坊為主。解放后,為了繼承長武自周秦以來釀酒業的傳統,使這一歷史瑰寶重放異彩,一九七五年擴建長武酒廠,完善生產設施,擴大生產能力,鶉觚牌醇古大曲、萬壽春酒分別于一九八五、一九八八年榮獲陜西省優質產品稱號,并深受各界贊譽和喜愛。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長武酒廠于一九九八年改制為現今的陜西金醇古酒業有限責任公司,“醇古牌”金醇古系列產品已形成三大系列四十多個品種,該產品融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為一體,經固態續渣法六十天發酵,分級貯存,精心釀制而成。具有窖香濃郁、綿甜爽凈、香味諧調、回味悠長之獨特風格,深受各界消費者青睞。該公司現已成為一家集產品研制開發、生產經營于一體的科技型市級白酒龍頭企業。這使得當年秦始皇以“鶉鳥聞香落觚”的“鶉觚”成為今天廣大消費者喜愛的金醇古美酒生產基地。

金醇古的醇古酒史

4,湘陰縣浩河區歷史沿革

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析今汨羅、益陽、湘西三縣部分地置新縣,因該縣位于湘水之陰,故名湘陰 湘陰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開拓,至夏代,為三苗部落所居。 周代,成王分封諸侯,湘陰地屬楚國。文王徙羅子國遺民至湘水之南,縣境為羅子國地。 秦始皇廢封、行郡縣,改羅子國為羅縣,隸長沙郡。 西漢高祖劉邦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吳改長沙為長沙國,東漢建武七年復長沙郡。或國或郡,羅國均為其屬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徇定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羅縣屬劉。劉備、孫權以湘水為界分治荊州后,羅縣歸孫,仍隸長沙郡。至晉代隸屬未變。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為安置巴峽流民,上表割羅縣、益陽、湘西三縣部分地置一新縣,名湘陰,屬長沙內史,縣治設琴棋望(今縣蘆葦場鲇魚洲中部)。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縣治遷黃花城(今鶴龍湖鎮黃花嶺)。 湘陰風光(20張)隋開皇九年(589年),省湘陰入岳陽縣,縣治遷長樂(今汨羅市長樂鎮)。 開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陽縣為湘陰縣,縣治又遷至春秋羅子國都城、秦代的羅縣縣治古羅城(今屈原行政區馬頭槽)。 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羅縣入湘陰。此時縣域廣闊,地轄今湘陰、汨羅、平江三縣(市)。 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廣,難于治理,遂析湘陰縣東部地置昌江縣(今平江縣),同屬岳州,同年湘陰縣治遷城江城(汨羅市川山坪鎮常公村)。 五代后周廣順三年(953年),縣治再遷白茅城(今汨羅市川山坪鎮石橋村)。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陰改屬潭州(今長沙市)。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縣治遷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縣城(今文星鎮)。 元成宗元貞年間,升湘陰為州,屬潭州路,文宗時又改屬天臨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屬長沙府。 古城勝跡(6張)清朝時期,湘陰縣仍屬長沙府。 民國初年,湘陰縣直屬湖南省。 民國26年(1937年)底,湖南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29年(1940年),湖南設行政督察區,湘陰均屬第一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湘陰屬長沙專署。 1952年,湘陰縣屬湘潭專署。 1964年,湘陰縣屬岳陽專署。 1966年,湖南省劃出湘陰縣東部5個區建汨羅縣(后升為汨羅市)。 1983年2月8日,岳陽市升為地級市,并撤銷岳陽地區,國務院批準將撤銷岳陽地區后的湘陰縣與瀏陽縣、寧鄉縣劃歸長沙市管轄,同年7月13日,岳陽地區恢復,國務院批準將長沙市管轄的湘陰縣劃歸恢復的岳陽地區。 1986年,湘陰縣屬地改市后的岳陽市。 2015年11月20日,湖南省民政廳批復湘陰縣鄉鎮區劃調整,將文星鎮、石塘鄉、白泥湖鄉、袁家鋪鎮、長康鎮成建制合并設立文星鎮;將青山島鎮與三塘鎮成建制合并設立三塘鎮。 湘陰工業園是省級工業園區,園區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已形成以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的產業發展格局。2011年,湘陰縣規模工業企業達13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先進制造、光伏電子信息產業為主,以裝飾建材、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精細化工為輔的產業集群,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件、中國名牌產品1個、湖南省著名商標19件、湖南省名牌產品17個,品牌擁有量居全省前列。 2012年,湘陰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2.6億元,同比增長13.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9億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29.1億元,同比增長14.5%;第三產業增加值63.6億元,同比增長14.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2%,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5.5%,比上年上升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7.3%,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第一、二、三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1.5、8.5、3.6個百分點。 2014年,湘陰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78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63.89萬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82.33億元,增長12.1%。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1.36、6.45、3.2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3%、58.1%、29.6%,第一產業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5.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15.7:56.1:28.2,與上年比較,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4.1億元,占GDP比重21.98%。 2015年,湘陰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0.71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4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78.5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2.67億元,分別增長2.7%、10.2%、15.8%;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為12.7∶57.5∶29.8;全縣財政總收入12.32億元,增長10%。 全縣共有社會福利院1個,敬老院25個,享受民政社會救助人數5.6萬人,集中供養五保戶人數941人,分散供養五保戶人數6947人,農村低保救助人數22730人,城鄉大重病醫療救助人數4052人。全縣共硬化通鄉鎮(村)公路330公里,硬化率達85%以上;年末農村飲水安全達標人口數52.2萬人,農村居民安全飲水率75.3%以上;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97.42%;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率達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8%以上;城鎮建城區綠化覆蓋率34.4%。 湘陰縣第一產業 2012年湘陰縣完成農業總產值60億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8.83千公頃,同比增加1.44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0.83千公頃,同比增加0.13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0.09千公頃,下降0.24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58.79萬噸,同比增加1.5萬噸,同比增長2.6%,其中:早稻產量22.4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秋糧產量31.1萬噸,同比增長2.9%。全年棉花產量0.12萬噸,同比增加10.5%;油料產量1.68萬噸,同比下降5%;茶葉產量0.22萬噸,同比增長5.2%;全年肉類總產量7.5萬噸,同比增加4.6%,其中:豬肉產量6.6萬噸,同比增加4.5%;牛肉產量0.36萬噸,同比增加3.6%;羊肉產量390噸,同比增長4.8%。禽蛋產量1.13萬噸,同比增長4.7%。全年水產品產量11.6萬噸,同比增長12%,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10.7萬噸,同比增長12.9%。 湘陰東湖夜景2014年,湘陰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8.75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農業產值308084萬元,增長6.6%;林業產值22343萬元,增長11%;牧業產值163159萬元,增長2.2%;漁業產值183626萬元,增長14.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254萬元,增長12%。 2014年末,全縣實有耕地面積66.27萬畝,全年糧食產量60.02萬噸,增長3%。水稻總產量57.99萬噸,增長3%;全年蔬菜播種面積23.2萬畝,比上年增加0.76萬畝,蔬菜產量57.7萬噸,增長10.9%;茶葉產量2361噸,增長2.1%;水果產量6.6萬噸,增長3.6%。全年出欄肉豬99.3萬頭,比上年增長2.4%。肉類總產量7.6萬噸,增長2.4%。其中:豬肉產量6.7萬噸,增長1.5%;牛肉產量3840噸,增長5.9%;羊肉產量425噸,增長6.5%。水產品產量13.26萬噸,增長9.6%。 全縣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336家,省、市級龍頭企業達到35家,其中省級8家,市級27家,產值過億元的8家。規模以上企業農產品加工產值產值達314億元,同比增長10.2%。大力實施品牌興農戰略,全縣有8個農產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省名牌產品16個、省著名商標3個,近年來,鶴龍湖鎮注冊于2001年的“湘鶴牌”大閘蟹在2010年10月召開的中國中部國際農博會上獲得過金獎。在充分利用萬畝大湖資源和螃蟹養殖優勢的基礎上,陸續發展起餐飲門店70余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食餐飲業,稅收貢獻達300萬元/年。“樟樹港辣椒”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 2015年末,該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4.56億元,增長7.7%;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3.04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4.63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0.37千公頃;糧食總產量61.17萬噸,比上年增加1.14萬噸;出欄生豬97.08萬頭,出籠家禽352.2萬羽,水產品總量14.13萬噸。 湘陰縣第二產業 2012年湘陰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7億元,同比增長17.8%,對GDP的貢獻率達62.1%。湘陰縣規模工業達到168家,同比增加19家。規模以上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3億元,同比增長17.4;實現利潤總額10億元,同比增長18.2%;實現利稅4.3億元,同比增長16%。園區企業4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67億元,同比增長28.5%。2012年湘陰縣建材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3億元,同比增長43.4%,占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22.8%;食品加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45億元,同比增長8.6%,占湘陰縣工業總產值的33.3%;機械制造業完成總產值58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47.6%。遠大可建、福湘木業、長康實業等12家企業完成總產值過10億元;新增的規模企業中過億元的企業有富士電梯、金港混凝土、砂石公司、依魯光電、興湘混凝土。 湘陰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33家,實現建筑業總產值30.66億元,同比增長17.3%。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44.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8%。 2014年在剔除42家空殼規模企業的情況下,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174.9億元,同比增長12.5%,新增規模企業15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創建省市級創新平臺3個,授權專利185件,新增省著名商標6件、名牌產品5個,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0.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8億元,同比增長1.7%。 園區企業41家,實現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83.3億元,同比增長21%。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47.6%。2014年全縣建材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1億元,同比增長41.1%,占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33.2%;食品加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00億元,同比增長25.7%,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30.1%;機械制造業完成總產值8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14.2%。遠大可建、建華管樁等5家企業納稅過1000萬元,長康實業、洞庭生物科技等19家企業納稅過100萬元,工業發展后勁持續增強。園區建設加強,統籌推進”一園三區”開發,啟動綜合服務區建設,完善水電、管網、供氣等基礎設施,推進園區綠化、亮化,力爭引進項目15個以上、竣工項目10個以上一個。加強輕工產業園區與上市化司奧信控股合作,切實加快基礎配套,力爭10個以上項目動工建設,推動輕工產業園區發展。 2015年,該縣工業總產值732億元,增長8.4%。全年共引進各類項目39個,其中投資過億元項目14個。全年新開工項目36個,竣工投產項目19個,20多個項目扎實推進,“135”工程建設建成標準化廠房48萬平米。 湘陰縣第三產業 房地產、建筑業 2014年全縣房地產企業38家,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93億元;商品房新開工面積38.1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30.3萬平方米、銷售商品房1807套21.8萬平米,實現房地產稅收2.3億元。全年共建設保障性住房項目6個、780套,總投資5160萬元,總建筑面積38704㎡,占年度實事目標任務的107%,其中公共租賃住房項目5個,540套,總投資3380萬元,總建筑面積26704㎡,廉租住房項目1個240套,總投資1780萬元,總建筑面積12000㎡;實施棚戶區改造974戶,總投資9800萬元,改造總面積68100㎡,占年度實事目標任務的156%;新增租賃補貼發放380戶。 全縣有資質以上建筑企業22家,其中四級以上建筑安裝企業20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4.45億元,增長8%。其中竣工產值28.04億元、裝飾裝修產值1.2億元、在外省完成產值5.08億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02.84萬平方米。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171.18萬平方米,投標承包工程面積142.37萬平方米,建筑工程竣工率為52%。 商貿、旅游業 2012年湘陰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7億元,同比增長16.1%。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6.4億元,同比增長18.1%;鄉村消費品總額6.3億元,同比增長10.5%。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總額33.1億元,同比增長22.5%;住宿零售額3.8億元,同比增長15.5%;餐飲業零售總額9.2億元 荷花公園(6張);同比增長20.4%。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零售額同比增長36.5%,肉禽蛋類同比增長37.6%,服裝類同比增長24.1%,日用品類同比增長41.4%,文化辦公用品類同比增長31.4%,通訊器材類同比增長47.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同比增長25.5%,家具類同比增長39.3%,化妝品類同比增長32.6%,金銀珠寶類同比增長49.9%,中西藥品類同比增長42.7%。 旅游業繼續推進,湘陰縣共有旅行社3家,旅游景點7處,2012年旅游產業總收入8.23億元,同比增長57.2%;接待旅游總人數為182萬人次。 2014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9億元,同比增長13%。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9.6億元,同比增長72.3%;鄉村消費品總額15.3億元,同比下降了27.7%。分行業看,限上批發和零售業總額33.4億元,同比增長33.9%;限上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2億元,同比增長54.8%;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零售額同比增長40%,肉禽蛋類同比增長37%,服裝類同比增長31.7%,日用品類同比增長-40.3%,文化辦公用品類同比增長44.7%,通訊器材類同比增長36.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同比增長38%,家具類同比增長40.2%,化妝品類同比增長44.3%,金銀珠寶類同比增長45.9%,中西藥品類同比增長64.1%。 旅游業繼續推進,全縣共有旅行社2家(旅行社服務網點5家),旅游景點7處。2014年旅游產業總收入11.45億元,同比增長24.8%;接待旅游總人數為253.4萬人次,旅游人天數6943人/天。 投資、招商引資 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共410個項目,完成投資218.6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其中億元項目20個,完成投資26.4億元,項目占總投資的12.09%。工業項目投資231個,完成投資135.2億元,同比增長25.7%;工業技改146個,完成投資92.1億元,同比增長10.3%;房地產項目38個,完成投資7.9億元,同比下降6.9%。 2014年招商引資取得了較好成效,全縣共引進各類項目34個,協議引資31.88億元,到位資金40.06億元(含續建項目),完成目標任務110%,其中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8個,投資在億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開工項目38個,新投產項目32個。鑫光鑄造、元亨科技二期、春云科技、善源生物、飄飄龍動漫玩具、西姆西焊接材料、鉑錮標準件、湖南地生、志宏科技、奧莎電梯等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園區共引進湖南智星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湖南智多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左宗棠飲品有限公司絞股藍飲品項目、湖南君昊中藥飲片科貿有限公司、湖南爾康制藥集團藥用明膠項目、湖南金屯印刷機械有限公司等6個項目。協議引資3.8億元。與此同時,切實加強與湖南環球集團糧食深加工項目、湘陰運豐服飾項目等2個意向入園項目的跟蹤洽談。君昊中藥、左宗棠飲品、智多星能源科技、智星機電設備、福源商貿、華隆重工、華磊水泥、百爾泰克等10幾個項目的手續正在加速辦理當中,預計年初可進入省國土窗口。 交通運輸、郵電 2014年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73億元,同比增長10.7%。2014年年末境內縣級公路達到270.2公里,鄉級公路達到931公里,村級公路達到1463公里。全縣汽車客運量200萬人,旅客周轉量23986萬人公里。全縣行政村客運(公交)班線通達率95.1%,通客運(公交)班線的行政村431個。 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5143萬元,同比增長9%,其中移動業務總量17086萬元,同比增長8.3%。2014年年末移動電話用戶數24.9萬戶,聯通業務總量突破4100萬元,同比增長11%;郵政業務總量2242萬元,同比增長9.7%。電信2014年累計發展移動用戶25037戶;累計發展寬帶用戶18766戶;累計發展固定電話用戶7990戶。 財政、金融和保險 2014年,全縣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國稅完收入20584萬元;地稅完成收入54012萬元。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26億元,增長25.6%,其中各項稅收7.3億元。全縣公共總支出315120萬元,同比增長10.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2026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64409萬元;教育支出46236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3886萬元;醫療與計劃生育支出43746萬元。 2014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22168萬元,同比增長5.4%,其中:個人存款696427萬元,同比增長13.4%;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664593萬元,同比增長3.9%。 全縣12家保險公司保險收入38274萬元,同比增長6.7%,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4244萬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4030萬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7022萬元,其中壽險業務賠款3894萬元,財產險業務賠款5891.9萬元。

推薦閱讀

有關酒歌曲有哪些,過新年少不了酒
關于酒詩句有哪些,描寫迎接春天的詩句有哪些
熱文